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六五”期间,在地矿部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经过有关科研院校和探矿厂、队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地质坑道的掘进机械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为坑探工程的技术进步和加强金、银、汞等贵重、有色金属矿产的普查勘探工作做出了很大贡献。目前,一些队的掘进设备不仅能够施工千米以上的坑道,以满足急需矿种深部勘探的需要;而且可以承包一些断面较大的矿山、水电与交通隧道工程。如浙江、湖南、云南、四川等局探矿工程队和地质队,去年以来使用“三车一机”承包了多处坑、隧道工程,并且取得了较施工勘探坑道更好的技术经济效果。其原因,据我们了解,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质学会探矿工程专业委员会坑探工程第一次学术会议于1981年11月11日,在武汉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有冶金、二机、建材、电力、铁道、交通、地质等部门及全国24个省、区探矿工程分会的代表共162人。会议收到论文85篇(选用82篇),大会宣读45篇。论文内容丰富,涉及坑探工程的各个领域。坑探工程作为重要的探矿工程手段,已在全国各部门的地质普查找矿勘探中起了巨大作用。三十二年来共掘进坑道800多万米,浅井800多万米,探槽17,900多万立方米,坑道钻、取样钻进尺120万米,这次学术会议论文是建国以来,坑探  相似文献   

3.
前言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局探矿工程,随着地质工作及勘探事业的发展,数量上和工艺技术水平上均得到了发展。建国以来,我局承担过本地区许多大中型矿区的勘探及水文、工程地质勘探,钻探累计进尺达数百万米,坑道工作量亦达数十万米。  相似文献   

4.
某矿是一个蕴藏量丰富的多金属矿,是某冶金企业的重要后备原料基地。从1954年起就进行普查勘探,至今地质勘探工作断断续续已经进行了十年。在一平方公里的勘探范围内,先后已经打了总进尺三万二千多米的一百多个钻孔,二千多米坑道,几十米竖井,获得了一定的矿  相似文献   

5.
矿山生产探矿的主要任务是运用一整套多快好省的勘探方法,探明供开采的矿量.为此,要在矿床地质综合研究及勘探工程综合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总体设计.采用坑探和岩芯钻探进行综合勘探是符合我国金属矿山地下探矿和开采的具体要求的.经过几年的试验和生产实践证明,用人造金刚石小口径岩芯钻探作为矿山辅助探矿手段比完全采用坑道掘进探矿具有一系列优点: 1.矿体揭露点多,由30米加密控制到10~15米,有利于控制矿体边界、降低矿石损失和贫化. 2.平均台班进尺5米以上,平均时效1.87米,比坑探提高四、五倍,从而加快勘探进度. 3.岩(矿)芯采取率平均80%以上,有时达  相似文献   

6.
坑道钻探在地质勘查、矿山勘探等活动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地表钻探工程受地形深切割而制约搬迁时,矿山企业为延长矿山服务寿命,坑道钻探就成为了首选的勘探技术。但由于其设备模块、作业环境、安全施工条件等特点,坑道钻探的施工安全、钻深能力无法满足日益发展的地质勘查和施工管理要求。同时,我国对坑道钻探的行业规范尚待补充、完善。正确评价安全施工条件、分析其施工特点,并制定相应的工艺方法,能有效保障坑道钻探的安全施工和钻探施工能力。本文以坑道钻探设备、工艺、施工环境、施工经验等为依据,结合多年的坑道钻探经验,整理了全液压坑道钻探施工特点,并将坑道钻探普遍的方法、公约整理成标准并形成规程,在指导坑道钻探安全、高效生产的同时,为安全管理提供依据,为补充和完善行业规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结合金刚石矿区普查钻探工程实践,对金刚石矿钻孔工艺设计、施工和孔内易产生的事故的综合技术措施进行了介绍,提出了本地区金刚石矿普查钻探施工的注意事项目,为金刚石矿普查钻探施工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8.
《探矿工程》1978,(5):42-42
我队于一九七五年在某地含铜砂岩中使用YN-23型内燃凿岩机,掘进一个104米的坑道(见《勘探技术》1976年第六辑)后,近来又在另一矿段以同样的凿岩机,用了332个台班,完成坑道工作量285.50米,其中主巷深190米。现将凿岩机改进的两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近十年来,我矿在三纪砾岩层先后采用过各种勘探方法,包括浅井、岩芯钻。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浅井取得了一些资料,岩芯钻失败了,之后改为坑道施工。但在砾石岩层中施工坑道,我们没有经验,困难多。经过多次试验,在实践中摸索、总结,找到了在此地层施工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独头巷道掘进中,每0.8米架设一架棚子的情况下,小班进尺由0.3米提高到1米,最高为1.6米。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人员少,效率高,成本低,保证了施工任务的完成。  相似文献   

10.
《探矿工程》1975,(4):15-16
浅井工程是地质普查勘探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我队自成立以来,每年施工浅井的工作量均在一千米以上,绝大部份浅井深度为15至20米,不少工程尚需向两侧掘进10至20米的岔巷。一九六一年以前浅井工程完全采用木质辘轳作提升工具,效率低,又笨重,不安全。在老工人、队领导、技术人员共同研究和努力下,用127毫米的套管做滚筒,以50毫米的钻杆做支架,自行制造了一批带有刹车装置的绞车,对提高浅井工程的掘进效率,保证安全生产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钟鹏如 《探矿工程》1986,(5):59-62,56
地质普查找矿过程中,利用坑道探矿也是一种重要手段。特别是地下坑道,对金属矿的初查、详查及其他矿种的开发勘探,都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如何充分利用探矿坑道,充分发挥探矿坑道的作用,提高地下坑道的利用率,便成了地质勘探设计和坑探施工的重要课题。然而,在坑道掘进过程中,碰到断层破碎带等复杂地层是常有的事。当然,也有多种掘进方法和技术手段可以通过这种地层。问题是在不同的探矿阶段,坑道的使用目的和价值有所不同。就是碰到同一破碎带,其处理方法也会因探矿阶段的要求不同  相似文献   

12.
我队从1978年至1981年对沸石矿、膨润土矿进行普查勘探,共投入岩心钻探工作量1,3981米,由于地质构造的影响,在断层部位采心困难,有的钻孔漏水严重。  相似文献   

13.
我队在勘探矿区施工水平坑道,五年来施工了P_(D3)、P_(D5)、P_(D10)和P_(D6)四个坑道。其中P_(D5)和P_(D10)为短浅坑道,采用常规的压入式,抽出式和混合式通风方法,均有效的解决坑道掘进过程的通风。但P_(D3)和P_(D6)两坑道,施工长度均在600~2000米左右。且主巷设计沿矿体走向布置,按40~80米间距设计穿脉支巷,少数支巷又拉沿脉和穿脉。除主巷外,穿脉多,伴随沿脉结构较复杂。P_(D3)和P_(D6)两坑道,在掘进中使用常规的压入式、抽出式和混合式通风方法均不可能解决  相似文献   

14.
1953年以来,山西地质系统的钻探工作,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恰好经历了三十个年头。钻探工程随着我省地质勘探事业的不断发展,已成为地质普查勘探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三十年来,先后在金属、非金属、煤田以及石油普查找矿中,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国防工程勘测以及农田供水勘探中,完成钻探工作量达324万米,为已提交的1222份各种地质普查、地质勘探报告提供了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5.
管世超 《探矿工程》1983,(6):58-59,35
在地质勘探工作中,小断面坑道掘进是常用的一项工程。施工中若能正确地掌握合理的爆破参数,对提高爆破效率,加快工程进度,节约勘探费用,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钻石—300型全液压坑道钻机于1984年末在本矿通过冶金都的技术鉴定后,在武钢矿山部和大冶铁矿的组织下,开展了这项新成果的推广试用工作。1985年共施工16个深度为100~230米的钻孔,累计进尺2471.67米,创出了台月率、岩心采取率、钻孔弯曲率等多项钻探指标的新水平(见表),并为在全国推广应用,举办了现场推广学习班,及时总结交流了新钻机的使用经验。为加快矿山开发速度,许多矿山部门都积极采用金刚石坑道钻探技术,以取代部分地表钻探工作。实践证明,这确实是一条优质、高效、低耗的新路子。但坑内钻探施工与地表钻探相比有三大困难:①坑道  相似文献   

17.
某滑石矿区于一九六六年至一九六九年曾进行过普查勘探,共施工33个钻孔,完成3500米钻探工作量.在勘探过程中,因地层较为复杂,钻进方法和钻进技术措施不当,以至事故较多.特别是在矿心采取方面,由  相似文献   

18.
为加速实现矿山坑道钻探机械化,冶金部地质研究所、武钢矿山指挥部和大冶铁矿共同进行坑道金刚石绳索取芯钻进技术的研究与试验工作.1982年,冶金部地质研究所设计了YS47-Ⅱ型坑道绳索取芯钻具及绳索取芯绞车、专用水接头等附属装置,1983年3月在武钢大冶铁矿尖林山矿区坑道内进行生产试验.试验采用的钻机为钻石-300型全液压金刚石岩芯钻机.到5月份为止,完成了一个300.05米的90°垂直钻孔和一个136.06米的水平钻孔,第三个水平试验钻孔正在施工,孔深已近百米. 绳索取芯钻杆采取直接连接形式,不需要钻杆接头,从而减少了加工工作量和费用.经过300米孔深的钻进  相似文献   

19.
针对地质勘探坑道掘进施工技术的特点,论述了勘探坑道掘进施工技术辅助设计软件的系统需求分析、功能模块组成以及软件的整体设计思路,同时阐述了目前软件的开发过程和现状,最后对软件的应用前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20.
根据某矿银上矿区外围深部普查找矿勘探15个钻孔(总进尺近万米)施工的经验,谈谈我们应用优质泥浆配合多层套管钻进中深孔(600~1000m)长孔段不稳地层的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