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探矿工程》1979,(5):29-31
坑探工程是地质勘探的重要手段,对于直接索取地质资料,加快勘探步伐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过去我队也和其他单位一样,生产十分落后,除凿岩一项是机械操作外,其余工序全是笨重的体力劳动,劳动强度大,人员占的多,工作效率低,尽管同志们以忘我的劳动精神大干,掌子面人工效率始终停留在0.1米左右,远远不能适应地质事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我队地質勘探坑道的掘进,除了个别大矿区以外,一般较小的矿区,特别是初勘地区,都具有规模小、設計任务变化大和掌子面少的特点。同时为了对一个矿区成矿点进行快速評价,因而要求坑道掘进有較高的速度。这样就决定了坑探必需設备簡单、劳动組織精干,同时也就决定了独头坑道多,通风不良、掌子规格小的作业条件。在这样的情况下,組織快速掘进,就有很多地方和基建坑道的快速掘进是不同的。第一、在每日循环次数的选择上,凿岩、运搬和通风几个主要工序的时間,由于条件限制,要大大縮短是比較困难的,因为設备少,空压机能力有限,用多开动  相似文献   

3.
罗育伦 《探矿工程》1983,(1):28-29,23
凿岩是坑道掘进工作的主要工序,劳动强度大,占用时间多,直接影响掘进效率和掘进费用的高低。据统计,某矿区在坚硬岩石中掘进,在38495.10个总台时中,凿岩台时达27491.40,占循环时间总数的71.4%(多工作面平行作业)。实践表明,在坚硬岩石中,根  相似文献   

4.
在小断面隧道爆破中,减少炮眼与自由面的夹角,可以增加破碎度、岩石的爆落量和渣堆的松散度。而在实际上,在跨度不足3米的巷道里,楔形、锥形和扇形等掏槽法由于有较大的角度要求,凿岩台车施展不开,相互干扰大,很难实现;且炮眼深度浅,进度慢,满足不了机械化作业线生产率的要求;直线掏槽炮眼与掌子面垂直,相互平行,能弥补上述大角度掏槽的不足,且可加深炮眼,实行中深孔爆破,充分发挥“三车一机”机械化作业线的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斜井、盲井、下山等掘进中,其打眼方向均为下向的,因此在凿岩过程中,由于客观条件的影响,卡钎事故较之一般为多。这不仅減少了純打眼时間,有时因被卡住的钎子无法拔掉而浪费了钎子鋼,并影响了炮眼排列的質量,以致大大降低爆破效果。因此在下向凿岩中,如何防止卡钎事故也是掘进工作中一个重要问题。根据我們在实际凿岩工作中的摸索,取得了以下几点经验: 一、做好凿岩前的准备工作。因为下向凿岩容易卡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工作面上有石碴与积水,  相似文献   

6.
针对DTC-150防爆地质超前探测仪在工程应用中存在的几个问题,提出了研制新型矿井多波多分量地震反射波观测系统的必要性。通过对大量工程预测预报资料的分析,结合煤岩有效地震波频率特性等4个关键技术的研究,得出了煤岩有效地震波频率范围和观测系统的有效布设方式,研制了高速、高精度、多通道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给出了掌子面绕射回波形成的探测盲区和巷道声波的处理方法,提出了掌子面绕射回波与直达波不重叠的条件。新型矿井多波多分量地震反射波观测系统的研制成功为矿井提供了更为准确、更长距离的超前预测预报手段,同时也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我矿在全面推行了风腿子,实行单人多机凿岩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寻求巷道的快速掘进方法,我们进行了小直径凿岩试验工作。通过试验证明在巷道掘进中,使用小直径钎头凿岩是可以提高工效、減少材料消耗、降低成本与减经劳动劳动强度的,也是加快巷道掘进速度的重要技术改进措施之一。一、试验的技术条件试验中使用OM—506机两台,风腿子两个,钎头为BK—15一字形,直径34~36公厘,刃角110°,钎杆为直径24公厘的六角钢钎,长为0.9~1.7公尺,岩  相似文献   

8.
《岩土力学》2017,(Z2):295-303
隧道盾构掘进机(TBM)掘进时难以及时地、有效地评估掌子面岩石强度,导致现场施工过程中很难客观地判别岩爆、卡机等施工风险。在前人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TBM掘进参数的现场岩石强度快速估算方法,对掌子面岩石强度进行实时评价。通过TBM规格、掘进参数与岩石强度的力学分析,建立了现场岩石强度快速估算公式。基于对国内外多条隧道TBM数据的统计拟合分析,确定了估算公式中系数常量与TBM参数(开挖直径、刀具尺寸)的相关性,以多个典型TBM工程实例进一步验证了所提经验公式的普适性与可靠性。研究结果可为TBM工程岩石强度的快速现场估算提供新的切实可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一) 一般的敍述一、取样方法的种类及其实質 現在的取样方法有全巷法,打眼法,抓取法,剝层法,刻槽法,方格法等六种。取样的正确与否取决于取样的数量与取样点的分佈范圍。以下試从这一角度來分折一下各种取样方法的实質。 1.全巷法取样就是在一定地段將爆落矿石全部或选取其1/5—1/10来作为样品。 2.打眼法取样就是用集尘器在凿岩过程中收集岩石的尘泥作为样品。 3.抓取法取样就是在掌子面放砲后在崩落的矿石堆上  相似文献   

10.
高风险岩溶隧道掌子面突水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谋  刘维宁 《岩土力学》2011,32(4):1175-1180
在我国西部强岩溶地区,越来越多的长大深埋隧道潜在突水、突泥的风险,由于隐伏岩溶水体位置、规模以及体量的不确定性,突水模式与类型异常复杂,隧道掌子面的突水风险系数极高。对于隧道开挖后围岩结构完整性较好的掌子面,在特大体量隐伏岩溶水体作用下,当开挖面进入安全厚度内迅速发生破断突水,具备明显的突变特征。针对隧道掌子面发生破断突水的突变特征,采用数值手段探讨了施工条件对突水突变现象的影响。将隧道简化为圆形,建立了掌子面失稳的折叠突变模型,通过对系统势能函数的分析,推导了隧道掌子面发生破断的突水条件和最小安全厚度计算公式,基于系统势能突变控制参数灾变演化路径的分析,提出了掌子面突水的具体防治措施,并结合工程实例验证了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梁桥  杨小礼  张佳华  周文权 《岩土力学》2016,37(9):2585-2592
基于对数螺旋破坏模式,考虑黏土的非均质特征,采用极限分析上限法推导了盾构隧道掌子面支护力计算公式,通过优化计算得到了不同条件下的最优上限解。采用该破坏模式与已有的模型试验、工程实例进行对比,验证了在非均质土中采用双对数螺旋极限分析上限法的适用性;同时详细分析了在土体不同参数条件下,隧道掌子面支护力、滑动面范围的变化趋势以及工程影响,结果显示在非均质土中,掌子面支护效率的主导因素是初始黏聚力与掌子面超前核心土,最后通过归一化处理得到了非均质土中极限支护力的设计推荐图,可为工程中初步确定盾构隧道掌子面支护压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一、国内外液压凿岩设备发展概况国外从60年代开始研制液压凿岩机。70年代初中期先后研制出不同结构型式静压驱动的液压凿岩机。凿岩机的能量利用效率、零件寿命、凿岩速度及可靠性均比60年代有了很大提高。与液压凿岩机相适应的全液压台车也陆续研制成功。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液压凿岩设备(液压凿岩台车、液压凿岩机)发展到推广应用阶段。在新开矿山平巷掘进、开拓采矿、隧道开挖、地下工程施工中大都采用液压凿岩设备。同时还开始研制井下及露天大直径深孔钻进的全液压凿岩设备。随着液压凿岩技术的开发,市场上销售液压凿岩设备也形成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大断面软岩隧道掌子面变形规律及控制方法,基于新意法及非完整拱效应理论对雷公山隧道构造破碎区域掌子面大变形失稳机理进行分析,基于GSI围岩评级系统获得隧道围岩的力学参数,通过FLAC3D构建隧道三维数值模型,进行系列工况试验,研究隧道在非完整拱部效应时掌子面挤出位移及预收敛位移的变化特征,分析隧道掌子面预约束及预加固措施对大断面软岩隧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掌子面处的挤出位移均在内轮廓中心处达到最大,并呈环形逐渐向外减小,超前核心土预加固在掌子面中心处对挤出位移及预收敛位移影响最为明显;隧道开挖在掌子面纵向造成的扰动范围约为1.2倍洞跨,在掌子面径向造成的扰动大约为1.5倍洞跨;根据计算结果提出掌子面加固措施,通过对隧道预收敛变形及挤出变形的监测分析,验证支护方案的可靠性,提出的掌子面预约束及预加固措施对大断面软岩隧道施工具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降低凿岩工序中的粉尘浓度,是降低整个坑探工作粉尘浓度的关键。根据对工作面通风防尘措施、产尘特点及采样后滤膜上尘粒聚积情况的分析,认为凿岩粉尘浓度高,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凿岩产尘强度鞍大;二是油雾较多。在通风条件差的工作面,后者  相似文献   

15.
根据我队地质普查矿区(点)极为分散、交通不便、施工条件差等特点,我队对国内现有的凿岩设备进行了可行性、适用性、轻便性和凿岩效率等几个方面的综合分析,决定选用YH-12型凿岩机组。  相似文献   

16.
在软弱围岩隧道中掌子面不稳定问题十分常见。掌子面超前锚杆作为一种重要的掌子面支护手段,目前常规采用的间断式布设方案存在锚杆的支护效果会随隧道推进过程中其支护状态的变化而忽强忽弱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连续交替式掌子面超前锚杆布设方案。该方案将掌子面上的所有锚杆布设点位均等划分成若干个部分,在隧道推进过程中进行连续逐部分交替布设,使隧道在推进过程中锚杆支护状态更趋均匀稳定。为系统性评价新方案的可行性,以渭武高速木寨岭公路隧道为工程依托,在掌子面锚杆用量处于相同水平的条件下,分别对常规的间断式布设方案以及新提出的连续交替式布设方案进行设计。并进一步借助FLAC3D数值模拟平台,对掌子面超前锚杆采用两种不同布设方案时,对于掌子面变形以及地层变形的控制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常规间断式锚杆布设方案对于掌子面变形以及地层变形的控制效果并不稳定,受支护状态变化的影响较大,而新提出的连续交替式布设方案可以在不提高支护成本的前提下,将隧道推进过程中掌子面超前锚杆对于掌子面变形以及地层变形的控制效果维持在稳定水平,且均显著高于常规方案的最低水平,克服了常规布设方案支护效...  相似文献   

17.
刘克奇  丁万涛  陈瑞  侯铭垒 《岩土力学》2020,41(7):2293-2303
为明确盾构施工掌子面滑移破坏机制并确定掌子面支护力的合理范围,基于滑移线理论和极限分析上限定理,利用空间离散技术提出了一种盾构施工掌子面三维滑移破裂模型。依据大主应力拱理论计算滑移区顶部竖向土压力值,并以此作为滑移破坏区上部的竖向荷载计算掌子面极限支护力。研究表明,土拱效应显著影响掌子面前方土体竖向应力的大小及分布规律;将本模型与已有研究方法进行比较,验证了本模型获取的掌子面极限支护力极限分析上限解在黏性土地层以及摩擦土地层中的适用性。同时本模型构建的掌子面破坏区域形态更加贴近离心试验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8.
王俊  王闯  何川  胡雄玉  江英超 《岩土力学》2018,39(8):3038-3046
采用?800 mm模型土压盾构开展室内掘进试验,以探究砂卵石中土压盾构隧道掌子面失稳诱发地层变形特征。同时,补充开展三维离散元仿真以挖掘室内试验难以获取的掌子面失稳信息,并研究隧道埋深对掌子面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砂卵石地层中盾构隧道掌子面失稳发展到地表后,沉降曲面呈上大下小逐步收缩的沙漏状,影响范围小于砂土地层。考虑盾构动态掘进过程后,卵石颗粒接触关系变化十分剧烈,掌子面稳定性被削弱,极限支护压力随之增大。掌子面极限支护压力随隧道埋深基本呈线性增加,极限支护压力与初始支护压力之比则随埋深增大而减小。掌子面失稳机制可根据隧道埋深划分为3种模式。与既有研究相比,考虑了盾构动态掘进过程与实际工程更加接近,可为确保砂卵石地层土压盾构隧道施工掌子面稳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张国榉 《地球科学》2002,27(5):626-631
15 0年前瑞典诺贝尔父子继中国火药之后, 发明了硝化甘油胶质炸药用于修路与采矿, 引发了导致社会财富高速增长的“真正意义的工业革命”.192 3年德国施律泰尔发明WC -Co硬质合金, 迅速形成了硬质合金切削刃具和硬质合金凿岩钎具两大产业, 使机械和采掘工业飞速发展, 被誉为“工业的牙齿”.迄今, 现代化的凿岩爆破技术, 已成为人类向岩石圈索取资源和向地下开拓生存与发展空间的主要手段.其中, 用在岩矿石中冲击凿孔的凿岩钎具, 是人类所有机械工具中受力条件最苛刻、使用寿命最短、基础工业必备、技术含量很高的大量消耗性工具.研制长寿命冲击凿岩钎具, 已成为全球采掘工业高效、低耗凿岩必须解决的新世纪重大工程技术难题.这需要凿岩、爆破、岩石破碎、矿业、材料、冶金、钢铁、机械、物理、化工、电子、数学、力学、生物(仿生) 等各方面专家的长期通力合作.建设以“新型硬质合金钎具”和“长寿命冲击凿岩钎杆”为标志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凿岩钎具工业, 是我国新一代“资源-高科技-外向型”民族工业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新生长点   相似文献   

20.
阳军生  张箭  杨峰 《岩土力学》2015,36(1):257-264
为研究浅埋隧道掌子面稳定性及获取精细化的破坏模式,提出了一种上限有限元非结构化网格自适应加密策略。以单元耗散能权重指标作为网格自适应加密评判准则,该策略同时兼顾了单元尺度与塑性应变。应用高阶的6节点三角形单元并建立上限有限元线性规划模型,以多次反复计算和网格加密的方式实现了二维自适应上限有限元分析并编制了计算程序。利用条形基础地基极限承载力课题,从上限解精度和网格加密形态方面验证了该程序的有效性。针对浅埋隧道掌子面稳定性问题,展开多参数条件下的自适应上限有限元计算,分析了网格加密过程中单元总数与上限解精度的关系,列出不同隧道埋深和内摩擦角对应的隧道掌子面稳定性临界值的上限解,揭示出掌子面稳定性变化规律及精细化的破坏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