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矿工程》1978,(6):63-64
以往我队在钻探生产中,发生孔内烧钻、夹卡钻、埋钻等孔内事故,都是在强力起拔无效的情况下,采用反丝钻杆“反”的方法。在处理事故过程中,往往发生拉坏钻塔、拉断基台木、反坏钻机等设备事故,而且还可能发生钻杆“反”成几节、事故头靠壁、正丝钻杆“反”反丝钻杆等等复杂情况。处理事故时间长,不安全,浪费大量人力、物力。  相似文献   

2.
帶有逆齒形的反事故接手曾在我局有些隊使用過,但這種反事故接手容易發生脱扣現象,所以目前尚未普遍應用。 現在,蘇聯對這種反事故接受已经有了進一步改進,茲將其构造介紹如下: 在反事故接手的接頭(2)的內孔下端連接一根細管(1),使用時,將反事故接手連接於岩心管接頭上以後,再於細管(1)下端擰上一個螺帽(3),這是為了防備反事故接手於孔內脱扣時,由於有細管和螺帽連接,不致脫落岩心管於孔內。但是,如果孔內發生埋鑽事故時,將反事故接手絲扣退出以後,還可以用强力將細管(1)或薄螺帽(3)拉斷,以便提出全部孔內鑽桿。  相似文献   

3.
孔内出了事故有时需要反钻杆,过去靠人力,操作不安全,体力劳动大,工作效率低.近年来,我队利用现有千米钻机,实现了机械反钻杆.方法是:将钻机立轴旋转180°,立轴即可反向运转.另外,还配用一个专用反管接头(如图).当处理孔内事故需要反钻杆时,  相似文献   

4.
以往大部份使用的岩屑沉淀管接头的断面积较大,并且一般地均是直接与钻杆连接,当孔内发生粗径钻具的挤卡、陷埋等故障,而又用“提”、“打”、“顶”等处理办法无效后,就难以处理。既不能采用“反”、又不能采用“透”的方法,即是上部使用反事故接头(即安全锁接头)而采用“反”的方法,下部接头同样不能反出孔内来处理孔内所发生的故障。经使用了三用反事故沉淀管接头后,在处理上述事故  相似文献   

5.
安全接手     
过去,为排除卡、埋钻事故,唯一的方法是用反丝钻具先处理钻杆、钻铤.这样就很费时间,并且劳动强度也大.现在,我们研制、采用了一种安全接手(结构如附图所示),从而革除了用反丝钻具处理事故的老办法.安全接手的特点是:1.结构简单,制做容易,成本低.2.可缩短事故处理时间,避免了繁重工序.3.避免事故复杂化,也避免因事故损失大量管材.  相似文献   

6.
在用反钻具方法处理小口径钻孔的事故中,往往在反出双管接头后,外管与钻头之间很难反开。过去都用钻头消灭的方法处理,这样处理不仅消耗大,还可能出现钻孔磨偏,造成事故复杂化。为此,我们采用小口径水压割管器(如图)进行处理,比较妥善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鑽探过程中,常易发生卡鑽或拆断埋鑽事故。处理此类事故方法很多,但当事故較严重时,有效处理方法之一,是採用反鑽桿手段。目前工人在反鑽桿操作工序上,多为用鍊鉗止逆鑽桿右轉,而用管鉗鉗住鑽桿由人力强之左轉。这样在操作过程中便产生下列缺点:劳动强度大,处理时間长,效率低,控制鑽具中和点难,不易掌握鑽具反上情況;操作过程中不安全。为此,設計了一种反鑽桿安全器,其构造装置如图所示。  相似文献   

8.
某地热井设计深度2 500m,钻探工程施工完成后,在用钻杆探测实际施工深度时,出现钻具脱落事故,多路钻具卡在孔内。先后采用反丝钻杆、公锥、母锥、吊锤、机械式割刀等处理工具,以及捞、套、割、反等技术手段,历时2个多月,将事故处理完毕。分析了事故发生原因和处理过程中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在钻探施工中处理井内事故,往往需要取出井内全部钻杆.过去常用的方法是,配备一整套左扣(反丝)钻杆,以反出井内钻杆.这样,耗费的人力物力既多,又可能产生重复事故,因而旧有方法亟待改革.近年来,我队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单位协助、配合下,研究实验了一种反管装置,用以代替一整套反丝钻杆.目前这一实验已初获成效,现简介于后,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钻进过程中,由于烧钻或其他原因造成孔内事故后,被迫先反取孔内钻杆再处理孔内遗留的粗径钻具是处理孔内事故常用的方法。众所周知,采用常规的钻具连接方法,在发生孔内事故后,要想把钻杆一次全部倒脱上来是十分困难的。所以反钻杆时不但要动用相当数量的反丝钻杆,而且还消耗较多的人力、物力、花费较长的时间。尤其是钻进复杂地层,由于孔壁不规整,钻杆头常常倒入孔壁处,拖长事故处理时间甚至报废进尺,这是常见的事。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钻进时在钻杆与粗径钻具的连接处加上一个“安全”接头,便可大大简化反钻杆的工序。  相似文献   

11.
钻探施工中,在处理井内事故时,如用一般方法(提、吊、打、顶)无效,势必采取扩孔、消灭的办法.这就需要把井内粗径钻具以上的钻杆全部反出来.过去的传统方法是用大量的反丝钻杆做为反管的工具,既费时、费力,又须储备一大批反丝钻杆,而且也并不安全,有时也会造成重复事故.我们遵照毛主席关于"打破洋框框,走自己工业发展道路"的教导,大胆提出用钻  相似文献   

12.
1978年我队在集安高台沟石膏矿区钻探施工过程中,孔深320米时,由于下钻时钻杆丝扣没上紧,造成中途回扣跑管,加上孔内不清洁,致使粗径钻具被埋。处理这一事故时采用拉、打、顶都没起效果,最后决定反出钻杆后扩孔。反钻杆过程中,由于孔深,钻孔弯曲,反劲很大,以致先后出了两起严重的人身事故。在这种情  相似文献   

13.
彭桂湘 《探矿工程》2010,37(7):28-31
通过对一起地热深水井常见事故类型:填砾或投放止水泥球、固井石子发生的蓬堵事故原因的分析,提出了正冲、反吸排渣处理蓬堵事故的工艺及预防措施。并简要介绍了处理该类事故所需的机具及工艺。  相似文献   

14.
在处理卡、埋钻具事故时,往往要反回孔内钻杆,用手工操作不但费力而且有危险性。在深孔中反钻杆就更困难,损耗工具也多。根据这种情况,李鹏九同志建议用升降机反钻杆。经过多次试用,效果良好,深受工人欢迎,基本上达到反钻杆机械化。一升降机反钻杆装置(如图1)  相似文献   

15.
云南l6地质队1分队303机在某孔钻进达80米深时,发生卡钻事故。用反钻杆处理事故中,又将母锥扭断(在丝扣和锥体相接处),断母锥位于井内钻杆上端,造成了双重事故。据此情况,我们制了一个处  相似文献   

16.
反鑽桿工具     
此种反鑽桿工具是代替鍊鉗子进行反鑽桿用的。其构造簡单,加工容易,牢固耐用,灵巧方便,能消除断鍊事故,加快反鑽桿速度。此种反鑽桿工具的构造如图所示。可取软钢或以三个取粉管中车制,其体长约为  相似文献   

17.
安徽两淮地区隐伏煤田的特点是煤系以上覆盖着从几十到千余米的松散层,地层变化复杂,给钻进护壁带来极大的困难。总结本单位多年来巨厚松散层钻进事故发生的原因,处理时方法、措施和经验教训时发现,在该地区主要事故类型是钻具事故、孔壁事故和套管事故。结合实例,对常见的卡钻事故,埋钻事故,断、脱、跑钻事故、孔壁事故及反丝钻杆的使用经验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为同类地区的钻探施工和事故处理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8.
前几年,我参与了广东水文二队处理一起重大井内事故的工作.当时运用微型孔底喷反钻具打捞障碍物,并作为扫、劈、掏等措施的配套工具,使用效果很好.现将此项经验简介于后,供同志们参考.那起事故的大体情况是:钻具被卡后,经强力打、顶、反无效;孔内套管、花管多处破裂、错动、脱扣及下跑;孔壁坍塌掉块厉害;孔深近500米,孔径为89毫米;运用喷反钴具前,曾发生过几次跑管、误扫和误劈等重复事故.情势严重到放弃处理的边缘.经运用喷反钻具,竟将数以百斤计的套管残边、合金片和坍掉物等打捞干净,保证了事故处理措施的顺利进行.我体会,这项经验的突出优点有二:一、由于喷反钻具抽吸力强,能使孔底障碍物随冲洗渡进入钻具之内,以排除杂物在孔壁(或套管)与钻具之间造成挤夹的威胁,在捞渣和扫、劈、掏过程中,消除孔内阻力干扰,从而为采取处故措施,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二、用微型喷反钻具打捞障碍物时,不但少受孔径限制(φ75以下的岩心管均可以用)、可连接长岩心管(4~5米)进行捞渣,而且  相似文献   

19.
大屯煤电公司地质勘探队王洪文同志,几年来研制和革新了处理钻孔内复杂事故的特效打捞工具,经实践证明,工艺技术比较先进,效果好。如“投球安全接手,当遇卡、埋、夹钻事故时,提、拉、顶无效,就可将粗径钻具以上的钻具反上来,不必动用反丝管子。“水压割管器”用于孔内割断>φ89mm的各种套管。“偏斜弹簧割管钻头”用于孔内发生丝锥断在钻  相似文献   

20.
钻探工作中常因发生孔内事故或起(?)套管等须用反钻具的方法来处理,但在这个步骤中存在两个突出的问题,直接影响反钻具的工作进行和人身安全:一个是反钻具没有特别的工具,通常采用鍊条钳、牙钳、自由钳等,而这些工具都是很不牢固的,在钻具较紧的情况下容易损坏,使反钻具时间延长,甚至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