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前坑探工程的手掘比重,约占总数60%左右。手掘坑道的通风问题,普遍采用自然通风、火炉通风和人工通风(手摇通风机、脚踏通风机)等。不仅通风时间长,效率低,而且井下工作条件比较恶劣。人工通风比自然通风效果有些提高,但劳动强度大,风压低,风量小,满足不了五十米以上坑道通风的要求。因此通风问题是手掘坑道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勘探技术研究所研究的内燃机械通风由我局102队承担了三个月(64年7—9月)的生产试验,实际工作时间共计106小时,机器运转正常。在坑道深150米时通风效果良好。在试验过程中同时解决了102队手掘通风问题,使生产转入正常,提高了生产效率,对完成全年手掘任务起了保证作用。现将试验的情况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前手掘普查勘探巷道的深度不很大,而且极为炉通风,既方便,又经济,且能及时解决通风问题。火炉通风,是在硐口周围适当处离巷道壁0. 6-1米处,挖一小圆井,直  相似文献   

4.
浅井采用火砖砌炉子通风,每个火炉要300多块砖,价值十多元,工程结束后,又要工人拆移,既浪费劳动力也很不方便。现我们都利用爆出的石块代替火砖,在浮土掘井时,在井边挖小洞,利用土层做炉壁,靠井这边用石块和黄泥浆封住。风筒安装在井口下部6-7公寸处。采用这种就地取材的方法,既能及时解决通风问题,通风效率亦不受影响,并且经济实惠。  相似文献   

5.
我局803队以敢想、敢做的共产主义精神,进行了多次不用锌片的不提钻测斜,每次试验,效果都很好。这就破除了在盛氢氟酸的玻璃管中非装锌片不行的迷信,和氢氟酸蚀漏锌片的时间难掌握的问题。试验证明,不提钻测斜用锌片完全是多业一举。现在我队和有些兄弟队都已运用了这种方法。具体操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前言一九五八年九月作者和四川省地质局吴大洋、周云章同志同赴涪南队协助工作,为期仅八天,了解是不够深入的。但我們認为涪南队在川东南进行了長期工作,取得了很丰富的经验,而类似川东南一帶水文地質条件的矿床不在少数,介绍出来是有好处的。在这篇文字中有些是队上同志已有的看法,有些  相似文献   

7.
在大、中型地质勘探队,积极试点或推广常任制职工代表大会的民主管理形式,应引起各级领导重视,本文第地质部锡林郭勒地质队试点小组报告摘要,文中所介绍的作法,有些可能普遍适用;有些只适用于类似的队:还有一些则未尽成熟,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探矿工程》1975,(3):5-5
摩托凿岩机是一种轻便、效率较高的凿岩新机具,适应于偏远山区施工。我省各队都有这种凿岩设备,但因废气净化及打水眼问题未解决,过去仅用于平机场、修路和槽探的打眼工作。最近,214队进行了摩托凿岩机废气净化器的试验,取得良好的效果。从试验结果分析,未安装净化器前,硐内CO含量为0.44%,安装净化器后,CO仅为0.022%,降低95%,较国家规定标准0.0016%尚高13.75倍。根据安徽332队的经验,坑内机械通风,可使CO含量降  相似文献   

9.
今年九月十日至十五日,陕西地矿局在地质六队召开了“长巷通风评审会”,共有12个省局、16个队、三所院校34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参观了正在施工的坑道通风工作,听取了六队及武汉地院有关同志的报告,大家一致认为,陕西六队在独头长巷通风工作中成绩显著,在地质系统中处于遥遥领先地位。该队八一年以前,通风工作一直解决不好,巷道深度在595米时(断面2×1.8平方米)就用了4台5.5千瓦的通风机,直径300毫米塑料风筒间隔串联通风,每次爆破后排烟时间长达1—2小时,就这样还常常出现炮烟中毒现象。由于地质找矿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我公司617队某矿区350中段坑探工程,设计总任务为四千多米,主要探矿坑道长度为1960米,其中石门长度810米。对这么长的坑道,在通风问题上如何结合地质勘探工作特点,选择适宜的通风方式和风筒规格,还缺乏经验。经过反复实践,采用抽出式通风和直径为430—470毫米的铁皮风筒(原设计为500毫米,为利用现有材料,将规格改为430—470毫  相似文献   

11.
读了“中国地质”第十期成文同志的“重视地质方法”一文,有些感想。我是在地质勘探队做领导工作的。到队初期,由于业务不熟,也由子自己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曾经不适当地夸大勘探工程的作用,忽视地质的观察研究工作,以致使我们队的地质生产走了一段弯路。但也正是这段弯路,  相似文献   

12.
董建华  师利君  吴晓磊  王璐 《岩土力学》2023,(11):3141-3150
新型框架通风锚杆是自主研发的一种冻土边坡柔性支挡结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探究新型框架通风锚杆的降温效果及力学效应,设计了能够加载、变角度且可同时测得温度、水分、风速及内力的多功能冻土实验箱,并搭建了新型框架通风锚杆支护多年冻土边坡的室内试验,得到了不同时期内边坡温度、水分、风速及支挡结构内力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越靠近通风锚杆,土体温度和水分变化越明显,新型通风锚杆能吸收冷量并沿轴向和径向传递和扩散,具有良好的降温效果,并保持冻土边坡的冻结状态。新型通风锚杆内风速变化规律与外界风速变化较为一致,外界风速越大,新型框架通风锚杆降温效果越明显。不同时期内,新型锚杆轴力呈抛物线型变化,冻结期轴力大于融化期,且冻结期框架内力是融化期的2~3倍。研究结果可为新型框架通风锚杆的设计和工程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刘生  周飞  李鹏举 《探矿工程》2010,37(3):74-77
介绍了国内最长独头掘进公路隧道——麦积山隧道施工中的通风布置方式及通风设备,按规范方法对其风量的各相关参数进行了计算,基于有限元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对施工通风方案进行了数值模拟验证。阐述了通风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方法,以取得良好的隧道通风效果,为施工创造了舒适、高效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14.
随着矿山开采的日益深入,为了降低电损及线路铺设等成本,提高坑道通风效果,设计大口径电缆通风孔是有效手段。灵宝市某金矿设计一口电缆通风孔,采用现有的立轴式液压钻机、多级扩孔钻探施工工艺、实施先导孔初级定向控制孔斜等工艺技术,成功实施,达到了通风、供电和通讯的多重效果,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从钻探设备、钻进工艺、孔斜控制工艺等方面对该孔的施工经验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其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分水接头式的喷射式反循环钻具,先后有不少的野外勘探队使用过,就目前所知,还有九个省局的野外勘探队仍在使用。大多数的队使用的比较好,不论在岩矿芯的采取率和完正度方面,还是在台月效率方面都有显著的提高。但也有些队使用的不太好,没有达到  相似文献   

16.
王剑武 《探矿工程》2005,32(2):64-66
针对河北峪耳崖金矿竖井325中段独头平巷掘进工作面通风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重点阐述了DT-1型高效通风系统的性能及推广应用情况,解决了一直制约着该矿独头平巷掘进工作面通风效果的难题。  相似文献   

17.
我局在以前的坑道施工中,均使用抽压混合式通风方法,由于通风工作存在的问题,经过现场实际观察,分析研究,发现抽压混合式通风影响通风效果的主要因素是抽出式通风,风机在风筒上的工作性能很差及技术上难于满足风筒的严密性等。为此提出了改  相似文献   

18.
肖楚建 《探矿工程》1982,(6):50-51,54
一、双列风筒通风的提出和应用效果地质勘探巷道通风,由于巷道掘进工期短不便建立主扇系统,一般采取巷道掘进到哪里,一列小断面风筒就接到哪里的局部通风形式。这种通风在巷道没有分枝前,即使深度较大也可收到好的效果。但巷道分枝后,通风就困难了,分枝越多困难越大。而分枝多又是地质勘探巷道的主要特点,所以多分枝巷道的通风是整个地质勘探巷道的关键。巷道分枝后的通风所以困难,主要是同时生产的工作面增加,风量不够分配。要使这个问题求得解决,一是选用大断面风筒和大风量扇风机;二是双列风筒  相似文献   

19.
地质部门实行经济责任制还处于摸索阶段,现在各地比较普遍采用的经济责任制形式是局对队实行设计预算包干和队内实行定、包、奖,有些地区的地勘单位在四探工程中试行超定额计件工资制,也有少数区调队试行图幅包干,在一部分对外广开门路的基层单位还试行定额利润上缴,自计盈亏,超额利润留成,凡此等等,都不同程度地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积极  相似文献   

20.
罗中杰  赵云胜 《地球科学》1997,22(1):114-116
阐述了灰色决策的基本方法,解决了掘进通风系统的优化设计问题,据巷道与通风系统不同参数的匹配构成局面,以安全、经济两个方面建立效果测度,从而构成完整的优化设计模型。据此模型,获得了不同巷道条件下的通风系统设计结果,为施工现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