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鱼卡煤田是青海省重要的煤炭资源基地,主要含煤地层为中侏罗统。区内含煤地层角度不整合于奥陶系上统滩间山群之上。根据野外实剖地质剖面岩性特征自下而上划分为侏罗系中统大煤沟组、上统采石岭组、红水沟组。其中大煤沟组分为下含煤段、砂岩段、上含煤段、页岩段;采石岭组分为下部砂岩段、上部砂泥岩段。大煤沟组与以往划分的大煤沟组、石门沟组相当。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松辽盆地东缘中生代含煤地层层序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80年我们于九台县放牛沟乡羊草沟地区发现早白垩世营城组中含有巨厚工业煤层之后,开展了对含煤地层层位的研究和区域对比,以便总结规律,扩大找煤靶区。一、吉林省松辽盆地东缘含煤地层层序我省松辽盆地东缘中生代含煤地层有侏罗系上统火石岭组、沙河子组;白垩系下统  相似文献   

3.
辽宁中部一些地区的含煤地层以前被认为是白垩系下统的沙海组、阜新组,该观点导致区域地层对比混乱。通过对该区含煤地层组合特征综合分析,认为其应属下侏罗统北票组含煤岩系。此结论对进一步明确该地区找煤方向、确定找煤远景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柴达木盆地北缘从西至东分布有格斯煤田、塞什腾煤田、鱼卡煤田、全吉煤田、德令哈煤田以及乌兰煤田,延展长度约800km。各含煤盆地的分布、地层、岩性、含煤性、岩相古地理特征均存在较大的差异,综合分析后可将柴北缘侏罗系含煤地层划分为西、中、东三段,中、东段进一步划分为北、中、南三个条带。区内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下统小煤沟组、中统大煤沟组、石门沟组,东段和西段下侏罗统发育,在中段则局部发育,中、东段的北、南两个条带下侏罗统发育不全,中条带下侏罗统发育较全;中侏罗统全区普遍发育;含煤性总体表现为西段较差,中段较好,南、北条带较差,中条带较好。探讨煤系赋存规律,为寻找隐覆的含煤区提供理论依据,对于指导柴北缘地区的预测找煤和资源勘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疆准南煤田阜康一带煤炭资源分布区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继兵  曾宪军  樊涛 《新疆地质》2005,23(2):146-151
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乌鲁木齐山前凹陷(Ⅲ2)之准噶尔南缘凹陷(Ⅳ3)和大龙口凹陷(Ⅳ5)内.研究区内从古牛—新生代地层均有出露,其中下侏罗统八道湾组(J1b)和中侏罗统西山窑组(J2x)为研究区内主要含煤地层.下侏罗统八道湾组(J16)为一套河流-沼泽相沉积为主的含煤碎屑岩建造,中侏罗统西山窑组(J2x)为一套以浅湖.滨湖.湖缘三角洲-泥碳沼泽相沉积的含煤碎屑岩建造.八道湾组含煤层13~23层,可采煤层8~19层,煤的工业牌号以气煤和气肥煤为主.西山窑组含煤11层,可采10层,煤的工业牌号以长焰煤为主.研究区在含煤建造形成之后,又经历了燕山运动和喜山运动的改造,强烈的构造活动形成了研究区内自南而北的一系列褶皱和断裂.构造运动对研究区内的煤层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相似文献   

6.
桑威—基畏那煤田成煤时代属早二迭世。煤田基底为前寒武系变质岩系,其上为上石炭统依多西组,下二迭统姆丘丘玛组,上二迭统鲁呼呼组,以及白垩系、第三系、第四系地层。其中含煤地层为下二迭统下姆丘丘玛组,上煤段含煤二层(1、2号煤),多不可采;下煤段含煤七层(3、4、5、6、7、8、9号煤),其中3b、5、6号煤层全区发育,为主要可采煤层。煤层厚2-3米,夹矸多,多属复杂结构煤层,按中国煤的分类,属气煤和弱粘煤,煤的灰分高,硫分中等。主要煤层的厚度、结构及煤质特征见表1。   相似文献   

7.
我们在云南省墨江县坝溜公社下蜜地地区工作时,发现了晚石炭世含煤地层。这套地层,无论在沉积相方面,还是在岩性组合上,都明显地不同于扬子区和华南区的上石炭统;但却与我国北方的主要含煤地层上石炭统太原群有相似之处。为了与我国南方常见的上石炭统马平群相区别,我们将这一套含煤地层称为上石炭统下蜜地组(C_(3x))。  相似文献   

8.
前人新大洞村煤矿含煤层位划为淘淇河组,笔者认为大洞村含煤地层应相当于鹤岗煤盆地中的石头庙子组成或鸡西煤盆地中的穆棱组,时代为早白垩世;前人所划的上侏罗统宁远村组火山岩应在本区含煤岩组之上,相当于鹤岗、鸡西等煤盆地中的东山组,时代为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9.
宁夏多煤,并盛产建筑、化工原材料资源,全区发现有用矿产近50种,有工业开发价值的矿产17种.煤炭是区内优势矿产资源,有贺兰山、宁东、宁南和香山四大含煤地区.含煤层位为上石炭统太原群、下二叠统山西组  相似文献   

10.
一、煤系地层沉积条件分析加福煤田位于福建省东部,构造位置属华南加里东褶皱系华夏褶皱带梅永拗陷北部。煤田二迭纪煤系地层,成生于加里东运动期后形成的拗陷区内,其沉积方向大致沿北东-南西向延展。它的形成是在下二迭统栖霞组与下三迭统溪口组两次海侵中间的海退阶段。在此近海型成煤环境中,沉积了以泻湖相为主的含煤旋回-下二迭统加福组(P_1j)及以冲积-湖泊相为主的含煤旋回-上二迭统翠屏山组(P_2cp)。煤系沉积厚度达1250米,含煤80余层(图1)。  相似文献   

11.
华东地区上二迭统长兴组或大隆组与下二迭统孤峰组、呜山组、丁家山组及文笔山组之间,普遍发育有以含大羽羊齿植物群(Gigantopteris flora)砂页岩为主并含煤的碎屑岩沉积。   相似文献   

12.
太原西山系我国北方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的标准剖面所在地,区内广泛发育着一套典型的海陆交互相含煤岩系,自下而上为中石炭统本溪组,上石炭统太原组和下二叠统山西组,总厚度约180m。煤层主要集中在太原组和山西组,共有18层,可采和局部可采约8~9层。含煤地层中岩石主要以碎屑岩为主,泥岩和灰岩次之。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自治区正镶白旗宝立根陶海一带,在新生界之下赋存有含煤地层。前人将其确定为下白垩统巴彦花组,并以不整合关系置于上侏罗统张家口组之上。本文利用最新钻探和地震资料,从孢粉化石组合、地层层序、含煤地层岩性和地震剖面波组特征等方面综合分析后,认为这套含煤地层位于张家口组之下,层位与大兴安岭中—南部地区的红旗组、万宝组,二连地区的阿拉坦合力群以及冀北的下花园组相当,时代应为早—中侏罗世。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木里煤田区域构造演化特征、含煤盆地发展模式、含煤地层沉积体系的分析,初步总结了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的煤层沉积规律。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为中侏罗统江仓组下段(J2j1)和中侏罗统木里组上段(J2m2),其中,中侏罗统木里组上段(J2m2)最发育,是聚乎更矿区的主要含煤地层。从晚三叠世到早白垩世,整个煤田经历了印支期、燕山期多期性的构造运动,对含煤盆地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控制作用。含煤地层形成过程中总的沉积环境或地貌景观为山间盆地型的开放式泄水湖泊环境类型。通过对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各井田含煤地层的分析研究,提出了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各含煤地层划分及各矿区煤层对比关系的统一方案,从而基本解决了木里煤田以往在含煤地层划分与对比中所存在的对比不清、划分不明的现象,为该区煤层对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桌子山—贺兰山地区石炭纪沉积了一套巨厚的碎屑岩层,含少量碳酸盐岩夹层。自下而上依次为中统靖远组、羊虎沟组和上统太原组。该沉积为一套包括水下三角洲平原,上、下三角洲平原等三角洲沉积体系。区内备组段均含煤,其中以上三角洲平原成煤条件最好,煤层稳定,厚度大。   相似文献   

16.
夹皮沟煤矿位于准南煤田四颗树煤矿区西部,含煤地层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中侏罗统西山窑组,其中八道湾组发育A组煤层,含煤共计11层,其中可采煤层7层,可采煤层总厚度24.23m,煤层宏观煤岩类型均为暗亮煤,显微煤岩类型为微镜惰煤。该煤层属中水份、低灰—中灰、高挥发分、中高固定碳、特低硫、低磷、特低氟煤、特底氯煤、一级含砷煤、中高热值,富油、低等热稳定性、不具粘结性的长焰煤,可作为动力用煤和民用煤。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密山地区晚古生代煤系的发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黑龙江东部密山地区上石炭统珍子山组和下二叠统塔头河组均发育可采煤层,珍子山组含煤性较好,为主要含煤地层。这一发现意义重大。文章叙述了珍子山组和塔头河组的代表性剖面,讨论了它们的沉积特征、古生物特征和地层时代。关键词   相似文献   

18.
新余梅山矿区(南区)含煤岩系为三叠系上统安源组大禾山段,含多个含煤段,其中主要可采煤层为D8、D9两个煤组,煤组结构十分复杂,煤组判层与对比具有一定难度,本文通过对井田煤岩层的物性以及测井曲线在垂向上的变化规律的分析研究,在煤组划分与对比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以柴达木盆地北缘的鱼卡煤田为例,对含煤地层中的各种岩性的测井响应特征进行分析,认为该区的地球物理特征属"简单易区别"型,即煤岩层的物性差异较大,物性条件较好,不同岩性在伽马-伽马、自然伽马、电阻率等测井曲线上的特征明显,根据曲线的变化幅度、峰值高低等曲线特征,可有效进行煤岩层划分与对比。根据实际测井解释成果,对侏罗系上统红水沟组、采石岭组、侏罗系中-下统大煤沟组的页岩段、上含煤段及下含煤段等标志层段的测井曲线组合特征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20.
长阳含煤区位于湖北省西部的宜昌地区。是鄂西重要煤矿区。该区自震旦纪、古生代、中生代到新生代的第四纪,其中除侏罗纪外,均有不同程度的沉积。含煤地层有:下石炭统测水组(C1),下二迭统梁山组(P1l)及上二迭统龙潭组(P2l)。本次煤田预测的重点为梁山组。测水组在含煤区不发育、含煤性差,龙潭组分布在含煤区西部,故未作为本次预测的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