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岩爆孕育过程中所记录的微震事件波形本身就包含着丰富的前兆信息。基于深埋隧洞微震波的衰减特征,修正了最大有效振幅,将相对有效振幅和最大有效频率作为频谱分析参数。TBM和钻爆法不同开挖方式下诱发的即时型岩爆孕育过程的频谱演化特征基本一致,有如下特征:(1)无岩爆发生时,每日最大释放能量微震事件频谱对应的相对有效振幅的量级为10-6 m/s及以下,而最大有效频率则多大于300 Hz;(2)中等岩爆发生前,相对有效振幅的量级维持在10-5 m/s,最大有效频率则介于200~300 Hz;(3)强烈岩爆发生前,微震事件对应相对有效振幅的量级增长并保持在10-4 m/s,最大有效频率则基本在200 Hz以下;(4)对于一个完整的即时型岩爆孕育过程,当岩爆发生时,相对有效振幅增至最大,同时最大有效频率降至最低。微震信号的频谱演化特征可为即时型岩爆发生时间及等级的预警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建立视等厚层状吸收介质模型,计算地层吸收衰减特性,以此为依据给出了频谱均衡滤波器的数学模型和设计框图。选择主频为200 Hz的雷克子波,理论计算原始地震反射波的特征参数(主振幅、主频率、频带宽度)。利用所设计的频谱均衡滤波器对原始地震反射进行滤波,能够有效补偿地层的吸收衰减,地震反射波的特征参数得到明显改善。时间从0.5~3.0 s,主振幅增强了20.55~30.40 dB,主频率提高了104~74 Hz,频带被拓宽了205~186 Hz,分辨率提高到2.9~13.9 m(分辨率提高了56%~67%)。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高速铁路对大地电磁数据的影响规律,笔者以京广高速铁路为例,在距铁路不同距离进行长周期大地电磁观测试验,对高铁干扰信号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铁主要干扰信号为脉冲噪声、阶跃噪声及周期噪声,对大地电磁100 Hz以下频段的数据均会产生影响, 10 Hz的干扰信号影响范围不超过0.5 km; 5~10 Hz的干扰信号影响范围不超过3 km; 1~5 Hz的干扰信号影响范围不超过5km;1 Hz的干扰信号影响范围超过5 km。  相似文献   

4.
IMA-3型激光微量物质分析仪是用小型封闭式紫外脉冲激光器做激发光源,根据激光-时间分辨荧光分析原理设计的一种通用型微量物质分析仪器。仪器由激光器系统和测量系统两部分组成,适用于发光寿命在1μs~10ms的物质测量。该仪器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操作简单、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检出下限可达10 ̄(-13)g/ml(Eu).在1×10 ̄(-10)~2×10 ̄(-8)g/ml量级测量时RSD在5%~10%范围。  相似文献   

5.
YZ-54型阀式正作用液动冲击器,是地矿部勘探技术研究所根据1983年鉴定的YZ-54-Ⅱ型冲击器在推广使用中出现的问题,而重新改进设计、由太原探矿机械厂生产的一种改型产品。于1986年12月通过了鉴定。(一)主要技术规格外径(mm):φ54;冲锤重量(kg):6;阀程(mm):6、9;自由行程(mm):3;工作泵量(m~3/min):0.04~0.08;工作泵压(MPa):0.6~2.7;冲击频率(Hz):25~52;单次冲击功(J):5~16;长度(mm)1300;重量(kg):17;工作介质:清水、  相似文献   

6.
利用Weaver海浪模型,对拖曳式Overhauser海洋磁场传感器海浪磁噪声与深度、波幅等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证明了在极端海况条件下对海浪磁噪声进行抑制的必要性.为提高海洋磁测灵敏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Sage-Husa自适应Kalman算法的海浪磁场噪声抑制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在不需要先验的噪声统计或实时参考噪声的情况下,实现磁场噪声协方差的快速收敛;且与常规的Sage-Husa算法相比,改进后的Sage-Husa算法降低了对初始参数的依赖性.另外,设计了一种拖曳式Overhauser海洋磁场传感器测试仪来测试上述算法.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实现了磁场噪声统计参数的自适应估计,而且比经典Kalman滤波具有更好的滤波效果;此外,海浪磁噪声的功率谱密度由50 pT/Hz1/2@1Hz下降到6 pT/Hz1/2@1Hz.   相似文献   

7.
地震勘探测线经常要穿越工业区,不可避免地受到外界多种震源和50Hz工业电的影响,造成采集资料的大面积噪声干扰,这类干扰能量强、频带宽、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需在叠前资料处理前有效去除。针对工业区的噪声干扰特点,提出了一种自适应零相位振幅滤波方法:即假定初至前噪声的频谱在信号区基本没有变化,据此估算出信号区噪声频谱n(w),然后计算信号频谱s(w),并将其反变换到时间域,从而达到去噪的目的。实例表明,去噪前后叠加剖面对应的频谱,其高频段弱信号能量明显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8.
李华  李崇标  刘云鹏  韩刚  赵其华 《岩土力学》2016,37(Z1):482-488
基于西南地区10个大型水电工程95点空间应力测试数据与50点硐壁应力恢复法测试数据,统计分析了边坡地应力场随垂向、水平向深度变化规律,根据主应力量级、倾角变化规律分析边坡浅表部地应力场特征,探讨了西南深切峡谷地区边坡地应力场分布规律。研究表明,(1)边坡应力场在宏观上可划分为浅表部区(0~300 m)与深部区(>300 m);(2)浅表部区主应力量级、倾角波动较为剧烈,而深部区主应力量级、倾角较为稳定,其最大主应力介于15~30 MPa,中间主应力介于10~20 MPa,最小主应力介于5~12 MPa,最大、最小主应力倾角介于0°~30°,最大主应力约为最小主应力的1.5~3.5倍;(3)浅表部区地应力场具有由主应力较小、最大主应力倾角与坡角近平行转变为主应力急剧增高、最大主应力倾角变化不明显,继而转变为主应力量级、最大主应力倾角剧烈波动,最后逐渐转变与深部应力场近于一致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高分辨率加速度计是重力梯度测量的核心传感器,其中石英挠性加速度计是目前重力梯度测量中主要使用的加速度计,对其噪声性能有严格的要求。为此提出一种新型基于交流恒压激励的差分电容检测原理的石英挠性加速度计低噪声伺服前放电路,在此基础上,结合加速度计表体参数和伺服线路校正参数,研制出完整的伺服线路。在系统工作频率上对伺服系统带来的噪声影响做出定量分析,其对系统的总体噪声影响约为1.0×10-10g/槡Hz(0.5 Hz),可以满足10 E以上分辨率的重力梯度测量需要。  相似文献   

10.
在1.0~4.0GPa和1073~1423K及不同的氧分压条件下,借助YJ-3000t紧装式六面顶高压设备和Sarltron-1260阻抗/增益-相位分析仪,就位测定了斜方辉石的电导率。氧逸度控制由Ni+NiO、Fe+Fe3O4、Fe+FeO和Mo+MoO2四种固态氧缓冲剂完成的。实验结果表明:①在所选择的频率范围内(10^-1~10^6Hz),复阻抗对频率有很强的依赖性;②随着温度(T)升高,电导率(σ)增大,logσ与1/T之间符合Arrenhius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在地球物理电磁法勘探中感应式磁场传感器已广泛应用,该类磁场传感器的灵敏度、噪声与其长度和体积成正比,受物理原理制约,长度通常为800 mm~1 440 mm,重量在3 kg~6 kg。这里采用一种磁通聚集技术,突破了传统感应式磁场传感器的设计瓶颈,能大幅度降低传感器的长度,研制用于AMT方法的超小型感应式磁场传感器单个分量长度230 mm,长度约为传统AMT磁场传感器的30%,直径110 mm,重量约3 kg,工作频率范围为0.1 Hz~10 000 Hz,噪声水平在1 000 Hz处为■。将三个参数相同的磁场传感器相互垂直安装到一块底板上,构成三分量感应式磁场传感器,其体积为253 mm×253 mm×253 mm,重量约10 kg。野外实验表明:该三分量磁场传感器在地形复杂的地区开展AMT工作,极大地提高野外施工效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城市闹市区的汽车、行人的震动噪声和地电及电磁干扰,使传统的物探方法难以为城铁、地铁作面积性的地质勘查。弹性波类方法必须克服噪声干扰,电法和电磁法类方则须避开地电和电磁干扰,才能在城市和公路上工作。探查中小溶洞是地质勘查的难题,也是传统物探技术的难题。崎岖山地的地形影响也是地球物理方法遇到的困难。这些都需要投入人力和资金发展新技术、新仪器。汽车、行人的震动噪声基本上在300Hz以下,陆地声纳法仪器可激发和接收到10~4000Hz的弹性波,可以通过滤波避开这些震动干扰; C-1微测深仪采用11~19Hz的窄频交流电向大地供电,可避开地电和电磁干扰。陆地声纳法是零震检距的方法,地形对它影响不大,而且对溶洞的反映很好。微分电测深法有很高的分辨率,可探查100m深度,可调整激发能量的激振器,探查水底淤泥层、沙层、卵石层、抛石层,也可探查水底的岩层和地质结构; 可以用折线、弯曲测线工作。  相似文献   

13.
BMS—1型钻孔测斜仪成功用于确定岩体结构面产状1993年3月下旬,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物探所用其研制的高精度测斜仪,在三峡三斗坪坝基4个孔深60~140m的孔内测斜,测程lin,查明直孔或斜孔(顶角14”)中每m的顶角和方位角分秒量级的变化。高...  相似文献   

14.
袁建球 《水文》1994,(2):41-45
应用《周易》预估太湖地区梅雨量级袁建球(江苏省苏州水文水资源勘测处)我国的《周易》是一部两千多年来经历代学者不断完善而形成的经典著作,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当代《易》学研究成果表明,《周易》是一部中国古代哲学和自然科学著作,充满着儒...  相似文献   

15.
黄济  黄述平 《水文》1996,(1):64-64
高速水动力强噪声下的特殊滤波技术黄济,黄述平(湖南邵了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用超声波测河水流速,在低速时,用一般文献中所介绍的间接判真技术是完全可行的。但在高速水动力强噪声情况下,这一方法都先后遭到了失败。笔者通过不断探索,对其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  相似文献   

16.
提高地震勘探分辨率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在野外采集,资料处理等方面采取各种不同手段,达到提高分辨率的目的。采用低爆速细长型药柱震源,在提高地震勘探分辨率方面具有特殊的效果,在研究中发现,同时接收纵波和转换横波,与高爆速炸药相比,低爆速细长型震源药柱可以有效地拓宽频带(纵波频带达220Hz以上),提高目的层反射波的主频(纵波主频达120Hz以上),低爆速细长型震源药柱在地震勘探中的推广应用。必将有效地提地震勘探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17.
气候变化下淮河流域极端洪水情景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IPCC第4次评估公开发布的22个全球气候模式在A1B、A2和B1三种典型排放情景下的未来气温和降水预测结果,结合新安江月分布式水文模型,在对模型验证效果良好的基础上,参照集合预报方法,对未来90年(2010~2099年)气候变化下淮河流域的极端洪水进行预估。研究结果表明,从出现概率来看,淮河流域未来可能发生极端洪水年份的密集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A2情景、A1B情景、B1情景。A1B情景下,21世纪下半叶出现极端洪水的可能性增大,A2情景在2035~2065年以及2085年以后是极端洪水发生较为集中的时期。B1情景在21世纪70年代左右发生极端洪水的可能性较大。综合各种极端事件的定义方法,将极端洪水划定3个洪水量级。A2情景预估极端洪水的平均洪量在3种情景中最大,B1情景最小。3种情景未来一级极端洪水发生比例都比历史上偏大,A2情景下增加最多。二级极端洪水都较历史略有减少,三级极端洪水减少最显著。3种情景下各个量级极端洪水所占比例各不相同,A1B和A2情景二级以上极端洪水出现比例较大,B1情景下极端洪水量级多为三级,超1954年的一级极端洪水所占比例较小。  相似文献   

18.
杨贵  刘汉龙  高德清 《岩土力学》2011,32(Z1):419-0423
在动三轴试验过程中,加载频率对动模量和阻尼比的影响目前还没有定论。基于室内动三轴试验结果,采用二维颗粒流程序PFC2D模拟了筑坝反滤料在不同加载频率(f = 1.0、0.5、0.1、0.05 Hz)条件下的室内动三轴试验。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试验结果表明,(1)当 f ≥ 0.1 Hz时,频率对动模量和阻尼比的影响可以忽略;当 f < 0.1 Hz时,模量在小应变情况下会有所降低,但随着应变的增大会趋于一致。(2)阻尼比在f = 0.05 Hz时波动比较大,但与其他频率条件下的阻尼比相比都在一个较小的区域内,可以认为频率对阻尼比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陈国兴  金丹丹  朱姣  李小军 《岩土力学》2015,36(6):1721-1736
针对基岩明显起伏、土层非均匀分布的典型河口盆地场地,考虑土体非线性特征,采用黏弹性人工边界模拟无限域对地震波动的影响,建立大尺度精细化二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盆地地表地震动幅值、频谱、持时、传递函数特征,探讨了基岩起伏土层的地震动聚集效应及盆地边缘效应。结果表明:(1)盆地近地表土层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地震动放大效应,且随土层深度增加呈非单调递减特征,基岩突变处地震动聚集效应明显,盆地两侧产生较为显著的边缘效应;场地中、长周期地震动的放大作用显著;(2)多遇地震、偶遇地震和罕遇地震水平时,场地卓越周期依次介于0.35~0.65 s、0.40~0.75 s和0.50~1.05 s之间;给出了盆地地表PGA(地表峰值加速度)、卓越周期均值等值线图及地表加速度反应谱放大因子建议值,地表设计地震动参数amax(地震影响系数)与Tg(特征周期)明显大于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取值;(3)盆地特殊位置地表地震动持时得到不同幅度增长,且与输入地震动特性相关;(4)该盆地对0.5~2.0 Hz频段基岩地震动的放大效应比较显著,对小于0.2 Hz或大于2.5 Hz的基岩地震动,该盆地地震动放大效应不明显;(5)福州城区及其邻近区域地震动放大效应普遍较大。大尺度二维非线性分析一定程度上能合理反映微地形起伏、土层分布及土体非线性对地震波传播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胶东东部地区的基底片麻岩以牟平-海阳断裂为界,两侧在岩性组合和地球化学性质上完全不同,本文认为该断裂应代表苏鲁造山带的西北边界(北段)。断裂西侧岩性包括花岗闪长质、奥长花岗质和花岗质,地球化学上表现为低硅(SiO2:64.16~71.76%)、高铝(Al2O3=15.60-18.51%)、显著的Ba和Sr正异常、强烈的稀土元素分馏程度(LaN/YbN=15.77~68.19)和贫重稀土元素(YbN=2.9-4.4)、Eu异常不明显(δEu=0.86~1.02),具典型的太古代高铝TTG岩石组合的特征。而东侧新元古代的基底片麻岩从地球化学上可分为高钾的Ⅰ型花岗质片麻岩和富钠的A型花岗质片麻岩。前者总体表现为富钾(K2O/Na2O比接近或大于1)和亚铝质,强烈亏损Sr、Nb和Ta,轻稀土元素之间的分馏程度强(LaN/SmN=4.21~5.37),而重稀土元素之间几乎无分馏(GdN/YbN:0.78~1.54),负Eu异常较强(δEu=0.47~0.61),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它们的原岩类似于活动大陆边缘的Ⅰ型花岗岩类。而后者则以偏碱和富钠(Na2O/K2O=1.06~1.77),高Y(20.4~52.9μg/g)、Zr(218~39μg/g)、Ga(18.8~22.9μg/g)及稀土元素丰度为特征,稀土元素分馏程度强(LaN/YbN=11.30~19.09),弱到中等程度的负Eu异常(δEu=0.94~0.65),强烈亏损Sr为显著特征,Nb和Ta相对于La也强烈亏损,而Ba则表现出明显的正异常。推测Ⅰ型花岗岩是在与俯冲有关的构造环境下,压力0.8~1.0Gpa条件下,由受俯冲板片脱水交代的镁铁质下地壳(26~33km)部分熔融形成的。而A型花岗岩则是在Ⅰ型花岗质岩浆形成后,由脱水的紫苏辉石质残留下地壳在温度大于900℃的条件下再一次部分熔融形成的。相对于Ⅰ型花岗岩,A型花岗岩中可能有更多的大洋岩石圈的组份被卷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