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檢查电雷管或电爆線路的导电情况是否良好,对減少拒爆或瞎砲,保証电气爆破作業的安全、可靠,有着重要的作用。 303勘探队創造了一种电雷管导电性檢查器,其構造簡單,只需一个电阻線圈、一个手电池、一个电話受話器(耳机子)即可制做。使用此种檢查器,可以正确地檢查出电雷管的导电情况,从而保証了掘进效率的提高,特别是在目前缺乏正規的檢查仪器的情  相似文献   

2.
张万良 《华东地质》2018,(3):161-168
赣中相山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铀资源生产基地,铀矿化产于相山火山侵入杂岩体中,主要由早白垩世熔结凝灰岩、流纹英安斑岩、碎斑熔岩、花岗斑岩、英安玢岩、煌斑岩等组成,杂岩体中还分布大量隐爆作用遗迹——隐爆碎屑岩,隐爆作用发生的时间与火山侵入杂岩活动时间一致或稍后。文章通过对隐爆碎屑岩野外地质调查及室内镜下观察,将隐爆碎屑岩划分为岩浆隐爆碎屑岩和热液隐爆碎屑岩,相应地将隐爆作用划分为岩浆隐爆作用和热液隐爆作用。岩浆隐爆作用主要指流纹英安斑岩侵入活动之后发生的隐爆活动和碎斑熔岩的隐爆侵入活动,发生在早白垩世早期; 热液隐爆作用主要指英安玢岩侵入活动之后发生的、与铀成矿密切相关的热液隐爆活动,发生在早白垩世晚期或晚白垩世初期。从早白垩世早期到晚白垩世初期,隐爆作用呈现“弱—强—弱”的演化趋势。铀成矿作用与晚白垩世初期的热液隐爆作用有关,该隐爆作用与铀成矿时间同步,形成年龄约为90 Ma,铀成矿是一种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3.
地质研究发现,南金山金矿区出露的下石炭统白山组上岩组的部分岩石为隐爆角砾岩,其中厚层-块状变花岗质砂砾岩为隐爆岩浆角砾岩,厚层-块状变凝灰质砂砾岩为隐爆凝灰角砾岩。隐爆角砾岩体呈近EW向带状分布,隐爆岩浆角砾岩分布于岩体中部,构成岩体的内带,隐爆凝灰角砾岩对称分布于岩体南北两侧,构成岩体的外带。经矿床地质研究,提出了新的认识,认为该矿床的形成受隐爆角砾岩体及隐爆断裂构造的控制,金矿体分布于隐爆角砾岩体外带的隐爆凝灰角砾岩及隐爆断裂中;提出了隐爆角砾岩体外带成矿、对称成矿和双层成矿等3条矿体分布规律。采用EH-4连续电导率成像仪进行了深部地球物理测量,测量结果验证了隐爆角砾岩体控矿及其成矿规律。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隐爆角砾岩与断层角砾岩、火山爆破角砾岩的区别,隐爆岩筒上、中、下部隐爆角砾岩的区别,含矿隐爆角砾岩筒特征,以及与隐爆、成矿作用有关的次火山(超浅成)岩特征。  相似文献   

5.
河北牛圈银矿隐爆角砾岩地质特征及控矿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阐述了牛圈银矿隐爆角砾岩形成的地质背景、隐爆角砾岩的岩石特征,分析了隐爆角砾岩的物质来源、成岩方式及与银矿化的成因联系。查明隐爆角砾岩呈岩脉(墙)状沿断裂产出,复式角砾发育,角砾成分复杂,垂向、水平分带明显。隐爆角砾岩系深源富气体的火山熔浆,在地下封闭环境中经多次隐爆作用,沿断裂贯入而成。隐爆角砾岩形成之后,还经历了岩浆期后的气液活动和金属矿化过程,角砾岩体普遍含矿,复式角砾矿化强,隐爆角砾岩即是银矿体。  相似文献   

6.
隐爆角砾岩的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隐爆角砾岩筒是内生矿床最重要的控矿构造类型之一,本文在研究鄂东南地区若干隐爆角砾岩筒基础上,结合国外的某些研究成果,系统总结了隐爆角砾岩一般特征,并建立了隐爆成因模式。  相似文献   

7.
中酸性陷爆角砾岩,次火山(超浅成)岩与成矿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隐爆角砾岩与断层角砾岩、火山爆破砾岩的区别,隐爆岩筒上、中、下部隐爆角砾岩的区别,含矿隐爆角砾岩筒特征,以及与隐爆、成矿作用有关的次火山岩特征。  相似文献   

8.
二庙沟矿化区隐爆角砾岩零星出露于矿区南西部,在深部钻孔中,隐爆角砾岩较为发育,种类较多。在金山电站旁沿江公路旁出露的隐爆角砾岩露头中普遍见黄铁矿化,局部见铜矿化,显示隐爆角砾岩与成矿有较密切的关系。确定隐爆角砾岩活动中心位置对区内找矿工作有重要  相似文献   

9.
节理岩体爆破的DDA方法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甯尤军  杨军  陈鹏万 《岩土力学》2010,31(7):2259-2263
在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中,通过跟踪炮孔扩张和炮孔周边裂隙的发展贯通求得爆腔的即时体积,进而根据爆生压力状态方程计算爆腔即时压力,并将爆生压力载荷作用到主炮孔内壁和贯通裂隙面上,实现了爆生产物作用下节理岩体爆破的DDA方法模拟。采用DDA方法模拟了节理岩体中的水平柱状炮孔抛掷爆破问题,得到了爆腔的体积扩张和压力衰减时间曲线,模拟很好的再现了岩石爆破过程中的炮孔扩张、岩体破坏、块体抛掷和爆堆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0.
我国煤层的渗透率普遍偏低,采用常规增产改造和降压开发技术难以奏效。因此,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卸压增透技术-气爆。阐述了气爆的实验原理、实验过程及气爆前后渗透率的对比。通过对40组气爆实验数据的分析研究可知:在气爆压力相近的情况下,当煤的硬度系数f为0.5~0.9,且渗透率k为0.001~0.005 D时,气爆效果更明显,部分煤体的渗透率甚至增加了10倍;同时,爆破孔深度、位置和气爆压力的大小也是影响渗透率变化的重要因素。实验结果为气爆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1.
紫金山矿田隐爆角砾岩发育,矿床与隐爆角砾岩有着紧密的关系。二庙沟矿区位于紫金山矿田西部,区内隐爆角砾岩零星出露。本文以二庙沟金子湖旁的隐爆震碎角砾岩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隐爆角砾岩的分布特征、二庙沟金子湖旁周边的矿物蚀变组合特征及金子湖周边裂隙的特征分析,提出二庙沟矿区内金子湖附近为火山机构及隐爆角砾岩活动中心。该隐爆角砾岩中心的厘定,对该矿找矿勘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山东平邑卓家庄金矿金品位的分形结构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曾庆栋  郑晓廷 《地质与勘探》2000,36(3):43-45,47
卓家庄金矿为隐爆角砾岩型金矿床,主要矿石类型可分为4种:矿浆胶结隐爆角砾岩矿石、热液胶结隐爆角砾岩矿石、熔浆胶结隐爆角砾岩矿石、凝灰质胶结隐爆角砾岩矿石。金品位分形结构研究表明,该矿床具有多次分形结构及规律性变化特点,反映了多次矿化叠加的特点,并预示了深部矿化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
江西会昌红山隐爆角砾岩筒及其成因和动力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隐爆角砾岩、隐爆角砾岩筒及其成因研究,在国外已有近100年、国内有近30年历史。由于不同学者从各自的角度出发,提出的名词术语繁多,观点众说绘纭,同物异名者众,令人费解不说,更不便于交流,为此,该文以江西会昌红山隐爆角砾岩简为例,从隐爆角砾岩、隐爆角砾岩体的概念、分类命名、描述和分布特征,以及隐爆角砾岩筒成因和动力学等加以探讨,以求得共识、推动研究深化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广西钦州港二期码头抛石基床的水下爆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爆夯是一种利用炸药爆炸法夯实基础的新技术,近年来被广泛地应用于码头建设。笔者介绍了广西钦州港二期码头抛石基床的爆夯设计和实施。结果表明,基床爆夯达到了预期效果,水下爆夯的平均沉降率为12.7%。同时,爆夯过程中,一期码头的振动值小于安全阈值,保证了一期码头的安全,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含金热液隐爆角砾岩的特征及研究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含金热液隐爆角砾岩可划分为岩浆热液隐爆角砾岩、岩浆-天水混合热液隐爆角砾岩和天水热液隐爆角砾岩。隐爆角砾岩最重要的特征为:形似厚板状、筒状,角砾岩中含有大量岩粉,矿物的快速沉淀。热液体系的减压扩容、流体的沸腾和去气(CO2)作用引起了隐爆角砾岩化。金常富集在隐爆中心附近。对隐爆角砾岩的研究将有助于判断金矿体的剥蚀程度、矿头和矿尾的位置,有助于布置勘探工程,有助于对金沉淀机制的研究和深部预测。  相似文献   

16.
晋东北隐爆岩及其对金银的控矿意义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隐爆岩地晋东北次火山岩型金银矿具有重要的控制意义,它是在深源花岗岩浆浅成或超浅成入时,由气爆、浆爆和热液注入作用形成的。隐爆角砾岩可分为五种类型,并显示一定的水平和垂直分带性。隐爆岩在相对封闭的系统中形成,因而与火山颈相爆发角砾岩有一系列岩石特征差别,可作为两者区别的标志,。由于隐爆岩在花岗岩类岩浆多期次侵入和火山作用的最后阶段形成,因而是含矿热主最后载体,又由于隐爆岩在相对封闭的空间中形成,且民  相似文献   

17.
隐爆岩及其形成模式探讨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隐爆岩及隐爆角砾岩筒的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隐爆角砾岩筒的形成模式,认为隐爆角砾岩筒是经“自下而上-顺次推进-序次叠加”的形式爆破而成的,同时对隐爆岩的各种岩石类型进行了成因分析。  相似文献   

18.
苏联科学院物理化学研究所对某些炸药在球形与几何上类似的圆柱形装药爆炸时的传爆距离进行了研究。同时还测定了冲击波的速度与压力。实验表明,从某一个药包到另一个药包的传爆是从属于简单的相似定律的。证明了,如果球形装药与圆柱形装药的重量相等,则圆柱形装药的传爆距离可能增大到球形装药传爆距离的三倍。传爆距离随着装药重  相似文献   

19.
初始地应力对隧洞开挖爆生裂隙区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明  卢文波  周创兵  罗忆 《岩土力学》2009,30(8):2254-2258
隧洞开挖过程中控制爆炸对岩体的损伤,减小爆破裂隙范围,对保证工程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爆炸应力波作用下爆生裂隙形成机制的研究,采用摩尔-库仑准则及最大拉应力准则,研究了初始地应力对爆炸应力波作用下爆生裂隙区比例半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初始地应力对爆生裂隙范围有显著影响。在压剪破坏模式下,爆生裂隙区比例半径随地应力的增大而减小,地应力侧压系数影响爆生裂隙区比例半径在洞壁圆周的分布。考虑围岩应力卸荷影响后,沿隧洞径向的爆生裂隙区比例半径比不考虑卸荷的小。拉伸破坏导致的岩体爆生裂隙区比例半径一般比压剪破坏模式下爆生裂隙比例小,爆炸应力波作用下隧洞围岩更容易沿结构弱面发生压剪破坏。  相似文献   

20.
热爆仪在我国许多单位已开始试制,并在包体测温及包体找矿方面取得了成效。但是近两年来,有人对热爆法的可靠性产生了怀疑,甚至认为热爆法不能用了。我们分析产生这种看法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有的热爆仪由于电子线路设计的不尽合理,造成仪器稳定性不好;隔音防震装置效果不佳,造成测温结果不可靠;或者对热爆法一些干扰因素研究不够。造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