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矿工程》杂志创刊已经40年了!这是我国探矿工程工作者一件值得庆贺的大事。40年来,她为我国探工事业的成长、壮大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使我价1专业技术能够持续发展和不断提高;同时为我国探矿技术生产一线介绍许多行之有效的技术经验和先进方法,为我们探矿工程专业教  相似文献   

2.
濮梅月 《探矿工程》2007,34(10):19-19
《探矿工程》杂志创刊50年了,这是我国探矿工程界值得庆贺的大事。她50年历程既不平凡,也不平坦。建国初期我国大规模经济建设急需矿产资源,探矿工程工作迅猛发展。为宣传探矿工程的方针政策,交流生产和管理经验,推广新技术、新成果及介绍国外新知识,于1957年10月创办了《探矿工程》杂志,受到探矿界的重视和欢迎。后来在那特定的年代里,曾两次停刊(1960年6月第一次停刊;1966年1月复刊,同年10月第二次停刊)。[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刘广志 《探矿工程》2007,34(10):14-14
2007年的金秋十月,《探矿工程》杂志迎来了她创刊50周年的大喜日子,这是探矿工程界的一件大喜事,值得纪念和庆祝!《探矿工程》风风雨雨50年,但坚持不懈,已成为全国探工、岩土界之左膀右臂,誉满全国,走向国际,功勋卓著。50年来,她坚持着正确的办刊方针,宣传探矿工程和岩土钻掘工程的新成就、新成果,促进我国钻探、掘进、勘探机械的技术进步。[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一、历史与回顾地质矿产部勘探技术研究所创于1957年,是我国第一所探矿工程专业性应用技术研究所,到1982年底已有二十五年历史。在这二十五年里,经过了不少变迁与曲折道路,但是这个研究所,沐浴着党的阳光,在部和各级领导关怀下,通过全所职工的努力,不断发展、壮大、前进,为地质找矿事业和探矿工程技术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探矿工程》杂志创刊已30年了。30年来它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它走上了更加健康、稳定发展的道路。该刊物为我国探矿工程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它宣传了科学知识,传播了先进技术,沟通了信息,对探矿工程科研、教学、生产和管理工作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目前《探矿工程》已成为全国20万探矿职工喜爱的刊物,它是记载我国30年来探矿工程技术发展的宝贵文献。  相似文献   

6.
一九八六年来到了,值此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七·五”计划的开始之际,谨向地质战线的全体同志们表示衷心地祝贺和慰问。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在党中央正确方针指引下,“六·五”期间,国民经济已经出现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新局面,“七·五”计划期间仍将保持蓬勃发展的好势头。在新的一年开始之际,朱训部长为《探矿工程》亲笔题词:“探矿工程工作进步很大,成绩显著,望继续努力,不断提高现代化水平,为地质找矿和经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这是对广大探矿工程职工的鼓励与鞭策。  相似文献   

7.
群星争辉又一年。一九八三年,我们探矿工程在生产和科研上都取得了显著成绩。“探矿工程”杂志在交流生产管理经验,推广先进技术,促进探矿工程科学技术的发展等方面,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一九八四年是我国各条战线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第二年,举国上下,生气勃勃,一片兴望景象,人们都力争在新的一年里作出新贡献。新年伊始,衷心祝愿探矿工程界的新、老同志们和“探矿工程”杂志,更上一层楼,取得更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8.
到今年10月,我们的《探矿工程》杂志已经创刊30周年了!30年来,它伴随我国的探矿工作者“南征北战”,为我国的探矿与勘察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作为一名探矿工程界的老兵,我受益于它30年,亲眼看到了它奉献给国家的一切,我从它上面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知识和经验,得取了丰富的营养。在庆祝杂志诞生30周年的日子里,我衷心地表示对它的钦佩和祝贺!  相似文献   

9.
全体探矿同行们:在明媚的春天,我们迎来了第七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光辉的一九八六年。在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我们将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新挑战。体制要改革,探矿工程将逐步从事业型转向经营型,要贯彻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要扩大探矿工程的服务领域,为“对内搞活、对外开放”服务;还要努力推广一大批“六五”期间的勘探技术科研成果等等。  相似文献   

10.
探矿工作在不断发展中迎来了全面改革和经济建设持续发展的关键的“七五”计划时期。“六五”期间,探矿职工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各项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全国地质局长会议精神以及探矿工程部门的吉首探矿工作座谈会议、无锡技术工作会议、大连探矿工程工作会议,北京探矿工程管理工作座谈会议等精神,探矿工作取得了辉煌成就,走上了稳步发展的健康轨道,对地质找矿工作做出了很大贡献,为执行“七五”地质工作计划、实现探矿科技规划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亲爱的同志们,1984年新春已经到来,时光过的多快呀!在新春时刻,除了向大家表示祝贺之外,还有两点殷切的希望。一、近年来,遵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部署,按照革命化、年青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条件,许多中青年探矿工程工作者被选拔,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这是我们探矿事业兴旺发达的标志和象征,全体探矿工作者都为你们和我们的事业的未来欢欣鼓舞,也寄予深切地希望。希望你们努力钻研管理科学,用科学的方法提高探矿队伍的技术素质;努力推广新技术;克服过去那种单凭操作经验指挥生产,不重视充分发挥专业知识份子聪明才智的错误思想和  相似文献   

12.
今年二月下旬,部探矿司在安徽省安庆市召开了探矿工程技术革新座谈会,到会的有各省地质局探矿处处长和探矿技术负责人。会议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检查总结了一九六四年的探矿工程工作,同时讨论和安排了一九六五年的工作任务。会议号召从事探矿专业的全体职工,更好地学习毛主席著作,努力实现革命化;更加积极地开展技术革新、技术革命活动,大力掀起生产新高潮,以促进地质工作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李世忠 《探矿工程》1979,(1):13-14,22
《探矿工程》杂志复刊了,作为一名探矿工程工作者,感到由衷的高兴!这是粉碎“四人帮”以后,在科学的春天里开放的又一朵鲜花。我们祝愿它茁壮成长,花茂果丰!  相似文献   

14.
朱宗培 《探矿工程》1989,(5):18-19,30
新中国诞生已40年了,回顾过去,探矿工程专业教育为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开发矿业”的需要,培养了一大批从事地质找矿的探矿工程技术人才,在生产第一线、科学研究以及探矿教育等方面,已经和正在显示出青春的活力,并为推动和促进探矿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以前,成都地院探矿工程系的各届毕业生中,有不少在钻探生产、科学研究以及基层的探矿技术管理中,成为优秀专业技术干部,受到行家和领导好评,我作为一个从事专业教育30余年的老师,看到他们茁壮成长,大有作为,心里感到无比欣慰。  相似文献   

15.
《探矿工程》杂志创刊30年来,为发展我国的探矿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值此之际,特致祝贺,并撰此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已为越来越多的人理解和认识,因此,80年代以来,钻探新技术有了飞跃的发展,重视了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向科学技术要质量、要效率、要效益。如钻探技术已从金刚石小口径过渡到绳索取心钻进、液动冲击回转钻进、气举反循环等多样化钻探技术的时代。  相似文献   

16.
解放以后,在党和各部门的领导下及全体探矿工作者艰苦努力下,使过去几乎是空白点的探矿工程(或称探矿技术)有了巨大的发展。从解放前后对比来看,这些成就不能不说是惊人的。我们知道,探矿工程包括着钻探和勘探掘进两个部分,以及勘探队中的其他辅助性的工程技术工作一如动力、供水、修配、运输等。实际上,这些工作是一个勘探队的重心工作,无论是从投资额或工作量来看都占了勘探队的  相似文献   

17.
新春笔谈向探矿工程界的同行们致敬刘广志亲爱的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界的同行们:在这“八五”计划胜利结束,1995年过去,1996年来临的时刻,我做为一名探矿老兵向诸位祝贺新年!在过去的十三年里,我们苦心经营培育起来的以“地质找矿为中心”的探矿工程队...  相似文献   

18.
《探矿工程》创刊30年来,为我国钻探、坑探和勘机等技术进步作出了很大贡献。藉此回顾与展望探矿工程发展之机,就发展岩土加固技术及工程的问题谈些情况和看法、以供探讨。岩土加固技术的发展岩土加固技术是提高岩土工程稳定性的一项专门技术,广泛应用于矿山采掘、铁道公路、水电堤坝、地下工程及地表建筑基础等岩土工程。近代,随着大型隧硐、高层建筑的兴起,加固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1.动压注浆加固技术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推动微型计算机的应用,我们开展了“微机在探矿工程中应用”的情报调研。这次调研走访了七个省(市)20多个单位,函调了30多个单位,其中包括地质、冶金、煤炭、建材、核工业部等系统。总的来说,微型计算机在探矿方面的应用都刚开始起步,地矿部还略为领先。目前,我部系统勘探技术研究所、武汉地院探工系、探矿工艺研究所都建立了微机室,可直接为探矿工程科研、教学服务。目前地矿部系统除各高等院校和部直属研究所外,已有19个省局的探矿部门拥有微机,其中广东、湖南、河南、云南等省分别为JB-3000、IBM-pc、长城052  相似文献   

20.
《探矿工程》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专业技术杂志。从1957年创刊以来,伴随国家地质找矿和经济建设的发展,走过了不平凡的40年路程。这40年历史,对(矿工程》杂志,是创业,是艰辛,是奋斗,更是辉煌!《探矿工程》迄今已出版160期。只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