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矿工程》1975,(5):50-51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队在为贫下中农勘探地下水的工作中,因一些地区水位埋藏很深,静水位达125米。为了取得抽水试验资料,用一台普通压风机无法解决。用提筒抽水,由于提水量小,动水位不稳定,难以取得抽水的正确资料。经分析研究,采用双机双管接力抽水的方法,基本解决了深水位的抽水问题。但如何选择更合理的两组风管的沉没比和风压的最优值,使之达到更高的抽水效率,尚待进一步工作,现将初步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探矿工程》1979,(1):53-53,54
我队曾在贵阳施工24号井。根据原勘探孔资料(日出水量2500~3000吨)进行成井。因地形条件成井孔位移动十多米,岩层为石灰岩,成井孔深292.2米,进行抽水试验,水量照原勘探孔减少一半。根据盐酸对石灰岩反映特征:  相似文献   

3.
《探矿工程》1975,(5):52-53
我队广大职工,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深入批林批孔,大胆采用“盲管抽水”,经过两年来的生产实践,取得了良好成果,对深层水的勘探,可以保证抽水质量,节省大量管材,免除了起拔套管的困难,缩短了时间,是一种可取的方法。一、适用范围第四纪松散地层中的一般勘探孔、深部含水层的勘探孔、以及“探采结合”孔,均可适用盲管抽水(深部含水层虽然不须成井,但必须进行抽水试验)。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了空气压缩机抽水的工作原理及影响抽水效果的有关参数问题。对原有计算公式(混合器沉没深度、压缩空气风量和风压、风管和扬水管的规格)进行了应用对比探讨及理论上的进一步推导。  相似文献   

5.
《探矿工程》1979,(3):40-43
我们用回转式地质勘探钻机,在滇西、滇南地区数十个山间盆地和河谷中,勘探了第三、第四系松散堆积层,钻孔60个,进尺7000余米,抽水试验90层。由于地层复杂,钻进和抽水都比较困难,在技术方法上走过许多弯路。但经过长期实践,也逐步掌握了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6.
孔底喷射式反循环接头(简称喷反接头),原是一种有效的取芯工具部件.而利用喷反接头从钻孔里(或池中、井中)抽水,是我队最近两年才开始试验的新项目.在钻孔水量偏小的情况下(如出水量在30~80吨/日),用喷反接头从钻孔中抽水比用压风机抽水有较大的优越性.因此,在野外很受钻探及地质人员的欢迎.  相似文献   

7.
用同样一个空气压缩机的混合器进行抽水试验时,由于混合器三次沉没深度不同,很难得出三个精确的水位降低值。即使在最好的条件下,此种测定方法也只能够得出二个水位降低值。在使用同一个空气压縮机抽水的条件下,由于抽水管直径不同,得出的流量值和水位降低值也随之不同。然而,小直径的鑽孔就没有这种可能性,因为测定动水位的管子间有小的空隙。 鑑于此种情况,依尔库茨克地质分局所属某些勘探队在抽水管的弯管上装置两枚封密帽:一枚装在压风管上;另一枚装在直径不大的测水位管上(橡皮管Д—42毫米或气管Д—1″)。通过这些管子放入压  相似文献   

8.
HB-25型井口射流泵(简称为井口泵),是我局自行设计研制成功的新型射流泵。最大吸程为10.3米,纯排水量为昼夜4~170吨。它的设计以一般射流原理为依据,但为了适用于地面射流抽水的需要,在射流泵结构和主要技术参数等方面进行了重大改进。由于井口泵的试验成功,解决了浅孔抽水难的问题,同时还解决了Bw250/50泥浆泵吸程低(规定吸程3米),不能满足浅孔抽水的需要。现配上井口泵后使250/50泥浆泵扩大了应用范围,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我队曾在某钼矿床的勘探工作中采用分水接头式孔底反循环取心。从1979年开始,我队又对地层复杂的另一钼矿床进行了详查。为了满足矿层采取率任意截取4米(81年改为任意截取10米)不得低于75%的  相似文献   

10.
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为高水头电站,其地下引水系统的岔管承受的最大动水头达887米,采用固结灌浆的压力为9.0MPa,由于岔管的结构特殊,受力条件复杂,在该部位进行高压灌浆施工稍有不慎就可能对隧洞产生不利影响,通过生产性高压灌浆试验,优选可靠的灌浆参数和施工工艺,使引水岔管的高压灌浆施工得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XRJ1水文兼注浆试验孔、XRJ2注浆检查孔、水源井1号、水源井2号抽水试验资料的分析与研究,认为XRJ2注浆检查孔出水量(相同降深)较XRJ1孔减小了近60%的主要原因是XRJ1钻孔注浆影响所致,与XRJ2孔在抽水试验中使用的桥式骨架过滤器没有关联。针对目前《煤炭资源勘探抽水试验规程》中关于过滤管孔隙率的要求.提出了抽水钻孔过滤管类型与孔隙率选择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绳索取心钻杆寿命的测算问题,一直未能很好解决。按照苏美经验,全套钻杆出厂后,厂方要进行追访。例如一套钻杆,每磨损一付接头(或一根钻杆),都应详细记录下来,直至因磨损而调换的接头和钻杆总数(接头为付,钻杆为米;等离子焊钻杆与接头为一体,则以米数计)超过接头总数的三分之一或每套米数的三分之一,则为到达报废程度,此时算出的总进尺数为全套钻杆寿命。应当指出的是因为每套钻杆长度、孔深、岩石级别、钻孔角度等因素之不同,其寿命不是完全一致的,国外一般8,000~12,000米,有个幅度,也就是使用条件不一致的缘故。当然  相似文献   

13.
我队在优質高产运动中,要求每鑽50米測量鑽孔傾斜度一次,但在测斜(尤其在深孔时),化費很多时間。如利用不提鑽测斜法,則要重做測斜器接头等。为能利用现有的测斜器(接头),而达到不提鑽測斜的目的,笔者设計了一种装置,經过使用完全合乎要求,材料只需一小截废岩心管即可。空心接头是用废岩心管改制的,如图1所示,上部烧紅卡小,內车与测斜器結合的方絲扣,接上测斜器,肩部鑽5—6个φ12的小孔,用以通水及投卡塞物。下部两头車岩心管絲扣,空心接头上部接—0.5—0.6米的短岩心管,短岩心管上接取粉管接头。空心接头下部接鑽进用之岩心管,如图2所示。測斜管倒装于短岩心管內。  相似文献   

14.
我队79年前使用胶皮垫圈、海带胶皮垫圈止水,效果较差,后使用粘土滑管止水器和缓冲塞止水器对四个地区、七个钻孔、八个层次进行分层止水、抽水试验和观测水头高度,均取得良好效果,如独山ZK 8孔,自流量1.688升/秒,水头高出地面23.5米(推算),经抽水试验,最大降深57.36米,流量4.426升/秒,止水延续时间长达650小时。独山ZK 9孔顺利测得承压水的水位深度。独山ZK 9、10两孔抽水试验后,提拔出来的止水器分别尚有1.3米、0.6米长度的用罗纹新纱布包扎的粘土泥柱,压缩结实,比刚包扎时的硬度还大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队施工的矿区多属补充勘探矿区,钻孔深,网度密,又都是75~80 °的斜孔,对斜孔要求严.孔深为600~800米的钻孔,终孔偏离距不得大于25米.除了地质原因及操作工艺外,根据钻具结构,孔壁间隙,钻具长度及刚度等影响孔斜因素,我们设计了组合防斜钻具,对防止钻孔弯曲很有效.钻具结构图1为大口径组合防斜钻具.所用岩心管为表面淬火厚壁管,长4~5米.导正管用钻头料加工,长1~2米.上、下防斜接手均用钢砂钻头料加工,与导正管相连的一端车有台肩,长为48毫米,外径  相似文献   

16.
我队先后在渭河两岸第四纪黄土塬区承担农田供水水文地质勘探,每当抽水试验结束,试验管起拔十分困难。我队曾用过:(1)强力起拔;(2)爆破起拔;(3)用冲击铲松动起拔;(4)加大钻孔口径;(5)反、割等方法起拔试验管。但处理时间长,代价高,还经常出现因塌孔被迫丢管。尤其在分层抽水钻孔,由于下段试验管不能如数起拔,影响到上部试段的试验,最终重新补打副孔。后来使用分级套接起下试验管方法,分别在大荔、合阳、兰田、韩城等县的黄土塬区进行了九孔试验。又在华阴、潼关等县的洪积扇与冲积地层进行了三孔试验,效果均良好,此法已  相似文献   

17.
“提筒”作为一种五十年代沿袭下来的简单抽水试验工具,耳要利用机台常规设备进行简单加工,便能在小流量钻孔中进行抽水试验,且具有适用井径小,抽水深度大等特点,为过去矿区勘探和水文地质普查工作立下了汗马功劳。随着各类深井用水泵的问世,提筒作为抽水试验工具已逐步被淘汰。  相似文献   

18.
杨远贤 《中国岩溶》1986,5(3):213-219
<正> 恩口煤矿区位于湖南省娄底市郊,是湖南省焦煤主要产地之一。矿区曾于五十年代进行普查勘探,由于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研究程度不够而无法开采。六十年代初期,再次进行水文地质补勘,使用了包括大井群孔抽水试验在内的多种勘探手段,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基本查清,Ⅰ、Ⅱ、Ⅲ井田浅部(-350米标高以上)达到了详勘要求。此后,一些矿井相继投产,现最低开采疏干水平为-150米。为了满足煤炭工业的发展,需要探明深部(-350至-800米标高)煤炭资源储量和深部矿坑涌水量,自一九八二年开始了深部勘探,目前仍在进行。   相似文献   

19.
水文地质勘探中,作抽水试验主要是测定岩石的透水性。在其他情况下亦利用抽水来测定钻孔涌水量的大小,以便利用地下水作为饮用、灌溉和工业供水来源;有时为了确定建筑物基础施工时基坑地下水可能的流入量,则要进行工程地质用的抽水试验。而作为大型建筑物基础的岩层,多为致密坚硬透水性弱的岩层(石灰岩溶洞水除外),所以不能利用机械抽水机作抽水试验。像三门峡坝基为致密坚硬的闪长玢岩,其裂隙水的水量很小,我们采用了沉降管抽水试验方法。经试验证明,此种方法得出的水文地质资料均很正确,现将其方法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刘凡柏 《探矿工程》2004,31(8):39-41
根据西藏盐湖的特点,研制开发了“盐湖探险一号”钻机,介绍了该设备的特点、在西藏羌北无人区首次科考和2002年的使用情况。针对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对设备又做了进一步的改进完善,使其能更好地适应水域、滩涂、沼泽、硬地面以及高原缺氧等复杂条件的勘察工作,并在2003年的西藏盐湖勘探任务中显示出优越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