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岩石的主要物理机械性质与岩石可钻性相关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研究共钻进78种岩石,803块岩样,完成868个钻孔,总进尺82m左右。测试了岩石的压入硬度、研磨性、塑性系数、声学特性等性质,共取得各种测试数据8570个.在BCM—Ⅲ型微机上,对其数据进行了数理统计,建立了以岩石压入硬度、研磨性和塑性系数为主因子的岩石可钻性预测方程,方程的预估精度达80%左右。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一种用VB程序求解岩的压入硬度和塑性系数的方法。压力和位移的值通过常规的岩石压入硬度计测得。该方法免去了传统人工求解的繁杂过程,精度高,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3.
压头压入时声发射图像与岩石破碎机理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压头压入时声发射图像与岩石破碎过程的关系,采用6种脆性和塑性岩石进行了试验。试验得到的声信号频率和平均幅度的图像表明:较硬的脆性岩石的压入破碎过程可分为微裂纹和微孔隙闭合、弹性变形,以及破碎后等五个阶段;而对于较软的塑性岩石则难以划分破碎阶段。另外还发现岩石压入硬度与声发射的峰值平均幅度有良好的相关关系。这种关系可能用来预测岩石可钻性。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压入硬度和破岩比功的关系,得出比功更能综合反映岩石的破碎难易程度的结论。为简化比功的测定方法,提出根据压入硬度、塑性系数及破碎坑体积扩大率来估算比功的方法,推导出比功的计算公式,并对比功的计算值和实测值进行了对比,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岩石压入硬度及其在坑探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讨压入硬度与点载荷强度之间的关系及利用压人硬度预估冲击钻凿岩石可钻性的可能性,采用2种不同直径的压模,在39种岩石中进行了史氏压入硬度试验,同时还进行了不规则岩样的点载荷试验及风动凿岩机的钻速测定。  相似文献   

6.
岩石磨蚀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石磨蚀性的试验研究在探矿工程以及其它采掘工程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详细地叙述了一种测定岩石磨蚀性的方法。作者利用钻铣磨床改装而成的装置,在规定的条件下(轴压力15kgf,转速400r/min,时间10min),测定了25种岩石的磨蚀性指标;同时,还测定了在这些岩石中一字形钎头的磨次进尺、岩石的石英含量及粒度、岩石的压入硬度;并借助微机进行了数据处理与回归分析,对它们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评价。 实验与分析结果表明:利用简单易行的仪器来模拟工具在破碎岩石的过程中受到磨损的实质,在规定的条件下,测量标准物的磨损量,在数值上表征岩石的磨蚀性的方法是可行的;一字形钎头的磨次进尺是由岩石的磨蚀性和压入硬度共同决定的;影响岩石磨蚀性的主要因素是岩石的石英含量及粒度,岩石的压入硬度。  相似文献   

7.
“硬度”一般是指一种物体抵抗另一种物体压入或刻入的能力。测定矿物普遍采用莫氏硬度,测定金属常用肖氏、罗氏和布氏硬度等。测定物体硬度的方法很多,但到目前为止对于测定岩石的硬度还缺乏一种完善的方法,特别是通过测定岩石的硬度来确定岩石级别的问题,更是急待研究的一个问题。我所宋信琮同志,在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破除了迷信,创造了一种摆球硬度仪,现已试制成功。用这个仪器测定的硬度和岩石按可钻性的分级有着一定的关系,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模糊综合评判法在岩石可钻性分级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传统的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测试方法与模糊理论中的模糊综合评判法相结合,总结出一种相对简单但有效的岩石可钻性分级模型.结合实际钻进的岩石,确定分级模型的影响因素分别是为压入硬度、摆球塑性系数、金刚石钻进时效;以正态分布函数作为隶属函数来计算模型的评价矩阵,通过模型确定岩石的可钻性等级.运用Matlab软件将计算过程实现程序化,模型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对岩石可钻性作出较客观精确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肖氏硬度原用于金属材料1978年,国际岩石力学协会(ISRM)推荐用C-1型肖氏硬度计测试作为室内测定岩石回弹硬度的方法之一日本在岩芯钻探工作中,对岩石的分级就直接采用肖氏硬度指标(表1).一些研究者曾确定岩石肖氏硬度与抗压强度、静压入硬度等有较明显的线性关系,并用以寻求回转钻进时压力与钻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讨论了金刚石钻进的岩石可钻性。认为钻速并不是可钻性,而是可钻性的表观反映。划分岩石可钻性不能用钻速作标准。影响钻速的因素包括反映生产技术水平的可控因素和反映岩石属性的不可控因素。不可控因素的量值指标——可钻值,可表示为压入硬度的指数函数。它反映了金刚石回转钻进时岩石抵抗破碎的能力,可用以划分可钻性级别的指标。根据水平系数和可钻值,可预估钻速。  相似文献   

11.
煤系钻探岩石可钻性分级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煤系中采用硬质合金钻进工艺时岩石可钻性分级的指标体系及测试方法;研制了一套能在野外流动条件下进行岩石可钻性分级测试的轻便仪器及工具。在7项分级指标体系中,压入强度、研磨性、塑性系数和用微型针状硬质合金钻头测试“微钻钻速”是首次应用,尤以用小试样测试“压入强度”及用微型针状硬质合金钻头测试“微钻钻进速度”两项指标能有效地反映煤系软岩石分级档次,可以弥补用微型孕镶金刚石钻头在6级以下较软岩石中无法钻进或达不到钻进指标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岩石多次全过程压入硬度的测试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在MTS815型岩石力学试验机上配置专用夹具和平底圆柱压模后成功地进行岩石表面多次全过程压入破碎试验的情况,分析了这种试验方法与传统的单次压入硬度测试法相比在反映岩石破碎过程特征、表征岩石压入硬度方面所具有的优点。最后邮进一步研究应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随着钻进深度的增大,岩石硬度及其塑性也有所增大。在压力为1000大气压条件下,大多数沉积岩当切削工具压入其上时,不经脆性破碎就产生变形。而是塑性变形由实验资料中得出结论,随着转数的增大,钻头一个转数所切削的岩石深度也不断减  相似文献   

14.
维持孕镶金刚石钻头的正常钻速,需给钻头施加一个最小钻压。该钻压值随岩石压入硬度值的提高而增大;随钻头转速的提高而增加。通过对13种岩石的测试和同归计算,得出了最小钻压随压入硬度变化的表达式: P_(min)=44.3168+0.2633H_y  相似文献   

15.
岩石硬度是反映岩层软硬、可钻性和爆破难易程度的重要指标,解译冲击钻进钻具响应信息可为原位、快速、定量评价岩石硬度提供新思路。采用高精度数字型位移、液压和转速传感器监测冲击钻机的关键传动部位,搭建了冲击钻机数字钻进过程监测系统。平行开展岩石硬度测定和冲击钻进正交试验,建立了各类岩石的钻进响应信息标准数据库,深入剖析推进压、冲击压、旋转速度与冲击耗能之间函数关系,并提出利用冲击耗能指数定量评价岩石硬度的方法。研究发现,推进压和冲击耗能呈负相关的线性关系;冲击压和钻进耗能拟合曲线为开口向上抛物线,各种岩石对应曲率半径不尽相同,但对称轴基本一致;钎杆转速对钻进耗能的影响可忽略。通过对单位体积钻进耗能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滤除了冲击钻进机械参数的影响,定义了可用于表征岩石硬度的新指标:冲击耗能指数η,其离散性小且与岩石硬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利用数字传感技术获取和解译常规钻孔的钻进过程响应信息,可在不额外增加勘测或试验工作量情况下测定岩石硬度,为工程现场直接评价岩体参数提出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评价页岩压裂形成缝网能力的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页岩储层的“体积压裂”,使美国页岩气产业取得巨大成功,有效评价压裂裂缝网络形成的难易程度,是压裂开采的首要目标,目前国内外尚未发现有效的评价方法,为此开发了一种新的测试方法。针对10种岩芯,测试岩石力学参数,并对比分析常用的3种页岩脆性评价方法。采用压后裂隙结构面迹长分布的分维值和面密度对裂缝进行定量表征,并对压后崩落碎块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实验认为,杨氏模量和泊松比判别法与塑性系数判别法用于评价岩石脆性,精确度更高;脆性岩石通常表现为高杨氏模量或(和)低泊松比的特征,与单轴抗压强度、抗张强度和压入硬度没有对应关系;压裂裂缝的分布具有统计意义上的分形特征,分维可用于定量评价压后裂缝网络复杂度;硬度越高,压后裂缝密度越小;脆性越强,压后裂缝密度越大。新方法是岩石脆性、硬度和天然裂缝系统(和沉积层理)特征的综合体现,用于评价页岩压后形成缝网的能力,不仅直观可靠,而且简单有效,有利于现场推广应用,对于今后页岩气或致密砂岩气开发的理论研究和现场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地质钻探以及石油钻井中,为了研究各个钻进规程参数,岩石的机械物理性质以及钻头的性能三者之间的关系,必须获得和记录大量的试验数据,这些数据包括三个方面 1.钻头方面钻头编号,钻头直径,壁厚,钻头形状,金刚石浓度,金刚石粒度,钻头胎体硬度,钻头唇面面积等。 2.岩石方面岩石的硬度,动弹模量,泊松比,纵波速度,横波速度,研磨性指标,塑性系数,剪切模量,石英含量等。  相似文献   

18.
回顾探矿工程发展的历史,最早提出工程技术方面岩石分级表的当推苏联M.M.普罗托吉可诺夫(Протдъяконов)教授,时间为1926年。他第一次提出以“岩石坚固性系数”分级,这就是根据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进行岩石分级的开端。1927年,B.F.蒂尔森(Tillson)在美国采矿工程学会哥伦比亚大学会议上提出了“可钻性”术语。E.D.加登纳(Gardner)赞成应用这个术语,同时指出:岩石的硬度和韧性与实际的钻进速度没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测定钻进速度的唯一可靠方法就是实际钻进试验。这就是根据实际测定岩石的“可钻  相似文献   

19.
一、影响岩石研磨性的因素岩石研磨性指岩石对钻头切磨材料和胎体的磨削能力。岩石研磨性越大,磨损钻头的能力越强。岩石研磨性和岩石抗压强度、压入硬度、组成岩石的粒度、成分,以及风化蚀度等因素有关,是这些因素的综合反映,是金刚石孕镶钻头选型的主要依据。下面就影响岩石研磨性的主要因素作简要叙述。(一)岩石粒度岩石是非均质体,颗粒呈无规律嵌布。在一定的尺寸范围内,岩石研磨性随粒度尺寸的增大而增加(见表1)。当粒度尺寸大到一定数值后,研磨性呈下降趋势。以泥质胶结的石英砂岩为例,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20.
《探矿工程》1979,(6):25-28
一、迴转钻进时岩石硬度概念迴转钻进时确定岩石可钻性的最主要因素一般认为是岩石的硬度和研磨性。其理论与实践依据是:第一、现用迴转钻进碎岩工具以硬质合金、金刚石作为钻头齿刃,钻进过程依赖压入—剪切、压裂—压碎的作用;细粒孕镶金刚石钻头以磨削破碎岩石。如果把磨粒放大,也和前者的破碎岩石作用相仿。十分明显,一般较坚硬的岩石总是比较软的岩石难以钻进,也就是钻进速度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