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厂生产的300米岩心钻机是一种机械传动、液压给进和操纵的立轴式钻机。它的代表产品先后有XU300-2型、XU300-2A型和XY-2型钻机。它们的液压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XU300-2型和XU300-2A型钻机的液压系统,是由定量的齿轮油泵供油,采用了调压溢流阀的旁路调压回路和多路换向阀(13—0)操纵的方向控制回路。它所采用的大部分液压元件与五十年代的产品基本一样,一直未加以改造。这种液压系统也是一直沿用下来,它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部分。XY-2型钻机,则是1982年底经部级鉴定,并于1984年起形成了  相似文献   

2.
我厂为XU300—2型和XU300—2A型钻机以及XU600型钻机生产配套或作配件的多路换向阀(13—0),是带调压溢流阀的手动换向滑阀的组合。该阀具有公共的进油口和回油口,每片换向滑阀上都有两个工作油口与执行机构(油缸或油马达)连接。根据用途的不同,多路换向阀可以由一至五片不等数量的换向阀和一个调压溢流阀组成。换向滑阀的位置有三位和四位之分,定位方式又可分为弹簧自动复位及钢球弹跳定位两种,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3.
《探矿工程》1977,(4):14-17
我队试用了临潼东风电热元件厂和陕西省地质局综合研究队协作制造的低温电镀人造金刚石孕镶钻头5个。因加工不慎,报废了一个,试用的4个钻头共进尺306.44米,平均钻头进尺76.61米,最高钻头进尺108.04米。一、试验条件和钻孔结构1.机械设备6号机开始使用XU-300型钻机,立轴最高转速480转/分,配备3110-45马力柴油机,WX200型泥浆泵。后改用高速XU-600型钻机,立轴最高转速1,020转/分。12号机使用自行改制的高速XU-300型钻机,钻机立轴共八档,最高转速1,000转/分,  相似文献   

4.
我队矿区的钻孔深度,大多是一百米至三百米左右,配备 XU-300型和 XU-300-2型钻机各一台。但缺少一套12.5米的钻塔。由于施工在山区,安装、拆卸、搬运的工作量很大,因此安装班提出自制12.5米的轻  相似文献   

5.
文良玲 《探矿工程》1986,(2):44-45,41
轴向柱塞式油马达系本厂用于XU300—2型和XU300-2A型钻机的NY—100型液压拧管机上,作为驱动元件配套出厂。这种油马达是端面配油盘、缸体转动、固定斜盘、点接触式轴向柱塞马达。我厂原仿制天津液压件厂的马达结构有它的优点;1.配油盘和缸体上的尺寸设计比较合理,而缸  相似文献   

6.
一、概 述我厂为XU300-2和XU600型钻机配套而生产的CB_(45)~(32)型齿轮油泵,其特点之一是采用了轴向间隙液压补偿结构,以保证油泵能在额定工作压力下经较长时间工作后,仍有较高的容积效率,从而延长使用寿命。但是根据前几年用户的反映和本厂产品质量调查情况表明,该型油泵主要存在下面三个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7.
吕光 《探矿工程》1986,(6):12-14
为解决国内需要,我厂设计制造了大口径工程钻孔设备——XY-5G型工程施工钻机(见图)。该设备是1983年7月应天津市第一市政工程公司要求而研制的。据了解,施工部门急需具有以下特点的工程施工钻机:(1)能在窄小施工场地周旋,如多数城市要在拆毁后旧建筑原址上兴修高层建筑;(2)可在较为复杂的地层进行大口径基桩孔施工;(3)钻孔能力、垂直精度及机动性要求都比较高。设计中我们吸取该公司用我厂生产的XU600-3型钻机在天津市污水处理厂  相似文献   

8.
《探矿工程》1975,(2):33-35
为了克服钻孔弯曲,提高钻探工程质量,我队从1974年起,先在2号机大力推行小口径针状硬质合金、金刚石钻进的试验,效果较好。现已在6台钻机全面推广,到1974年6月底,针状硬质合金钻头进尺达1446米,占上半年全队总进尺的一半。针状硬质合金钻头与金刚石钻头配合使用情况如下:一、设备与钻孔设计要求钻 机:XU-600型、XU300-2型水 泵:BW-250/50型  相似文献   

9.
在地质队中X2105柴油机多见于和XU300-2型钻机配套使用,另外也常用它来带动BW250/50型泥浆泵运转。X2105柴油机正常运转时,其排气要求应该是用肉眼看不见颜色的。如果X2105柴油机燃烧情况不好,排气就完全有可能带烟。产生冒烟的原因很多,但是根据烟色的不同,就其排气冒兰烟而言,则主要是由于机油窜入燃烧室燃烧而造成  相似文献   

10.
我国自从液压钻机的诞生,就伴随着有液压卡盘的出现,如XU—600型钻机,和XU—300型钻机,就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液压卡盘,但是至今没有人对这个钻机中至关重要的部件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因而也始终存在着打滑和夹紧能力不够的问题,以致于采取一些迴避的方法解决。如,采用带卡槽的扁方或六方主动钻杆或者是在孔深以后采用升降机吊着钻具减压的方法,而我们的设计目标是以足够的夹紧能力夹住钻进用的一般圆钻杆,打到设计孔深。 应该说液压卡盘是钻机各部件中最关健也是最难,工作条件最恶劣的工作部件。它必须承受最大的轴向载荷,加压或者加力起拔,同时还要承受最大的迴转力矩,而且动作必须灵活,卡瓦松卡次数频繁,钻进一个300米深的孔,卡盘就需要经历大约1000次的松卡动作,  相似文献   

11.
《探矿工程》1976,(4):41-41
为了把XU-600型油压钻机的双机传动改为单机传动,我队组织“三结合”小组进行了研究。之后。又组织了专门班子负责设计和加工,在较短的时间内,钻机联动装置制造出来了。经过现场生产试用,证明改革完全成功,随即施工投产。  相似文献   

12.
XU600型钻机卡盘卡瓦,由于齿高有限,材质不理想,齿面磨损很快.一般以孔深三、四百米计,钻具重量总有一千多公斤,往往卡盘卡不紧主动钻杆,钻具下滑,使钻头受压过大,易出事故.为此,107队701机设法改进卡瓦.即在已磨损的卡瓦上,镶焊了大(或中)八角合金粒(见图),  相似文献   

13.
《探矿工程》1975,(1):29-30
我厂为了适应金刚石小口径钻进的需要,在一九六六年由原地质机械仪器工业公司设计院与我厂协作生产的原XU-600型钻机的基础上,局部改变了回转器的伞齿轮速比,提高了转速。几年来,根据用户的反映,尚能初步满足小口径金刚石钻进工艺的要求。但该钻机  相似文献   

14.
KA-2M-300型钻机的升降把手原是和升降机部件直接联动的,因为它的位置在钻机的后面,所以必须由一个人来掌握,并且操作费力(因为直接联动,比较费力)。不但如此,在升降钻具时,这个人亦受机前人员的指挥,工作时不太方便。针对这种情况,我厂有关技术人员对KA-2M-300型钻机进行了研究,将升降把改在机前操作(如附图所示)。经试验证明,效果很好。其构造和使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钻机各相对摩擦部分的润滑是否适当,对于钻机的使用期限关系极大。要想使润滑起到应有的作用,减少摩擦零件磨损,延长钻机的使用期限,除合理选用润滑油外,良好的润滑系统尤为重要。3-300型钻机回转器(如图1)滚动轴承4往住因为得不到充分的润滑而过早地磨损或烧毁,甚至滚珠被磨坏,掉下  相似文献   

16.
NY-100型液压拧管机是XU300-2型钻机的配套产品,采用油马达驱动,机械传动,液压操纵换向的结构。驱动油马达所需压力油,来自钻机油泵。为了解答用户对该拧管机提出的力矩如何计算及冲击力为多大的问题,我们作了如下理论推导与电测试验。  相似文献   

17.
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在批林批孔运动推动下,在“工业学大庆”群众运动的高潮中,为了使探矿机械更好地为地质勘探事业服务,我厂广大职工,发扬了敢想、敢干的精神,紧密配合。相互协作,初步改制成功了XU—600A型钻机,目前正在野外队进行生产试验。XU—600型钻机应用于地质勘探工作,已经几年了,共计生产1400余台。该钻机虽然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操作方便,工作可靠安全,有较高的机械化程度,但是通过几年来的使用证明,该钻机尚存在有以下的主要缺点:  相似文献   

18.
《探矿工程》1975,(5):12-15
在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方针指引下,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我队广大职工,破除迷信,解放思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缺乏专用打井设备、管材、工具的情况下,因地制宜地开展了技术革新活动。利用现有物资条件,采用普通岩心钻机在基岩大口径“探采结合”孔使用肋骨钻头一次钻进成井的工艺。几年来,采用这一方法,在基岩中完成大口径供水井93眼,初步摸索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一、钻机选用XB-500;XU-600;DPP-100;SPJ-300型钻机,采用大口径肋骨钻头一次钻进  相似文献   

19.
我局一队因备用钻机少,钻孔及机械调度有时发生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他们采用钻孔浅部按КA-2M-300型钻机开孔,后再换КAM-500型钻机,这样即解决了这个矛盾,保证了生产顺利进行。现将该队有关安装双套钻探设备的一点体会介绍如下:一、安装方法:1.先根据КAM-500型钻机基台木布置规格,安好基合木及塔底樑,作为原始安装基础。2.在安好КAM-500型钻机基台木之基础上,分钻机、中间轴、柴油机安上木板,木板上安有固定  相似文献   

20.
我队机修人员,针对北京型钻机转盘在回转中(尤其是快速回转中)的甩油现象,进行了研究,采取了改进措施,效果良好,其具体方法如下:一、转盘箱体凹槽加深:北京600型钻机箱体原来凹槽深为9毫米(图1左),我们将它加深为25毫米(图1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