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庆市土壤水分盈亏与干旱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刘海隆  阳作明  王玲 《气象》2001,27(11):40-43
以重庆市所有气象站点近 3 6年的年、月平均温度和降水量等因子为基础 ,应用桑斯维特 (C·W·Thornthwait)修正式 ,模拟计算了土壤常年年、月水分盈亏量 ,同时根据气候干旱标准 ,分析了各类干旱的发生强度及分布规律 ,并进一步研究了土壤水分盈亏量与干旱强度之间的紧密关系 ,最后得出了重庆市所辖区域内各类干旱及其不同干旱程度的一般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2.
冬季十二月至次年二月,是我区冬作物的生长季节。冬季干旱对冬种和冬作物的生长及收成影响很大。本文从旱地土壤水分的变化情况,分析冬季旱地土壤的干旱规律和预测方法,为农业防御冬旱和合理利用土壤水分提供依据。 一、资料和方法 土壤水分的贮存变化情况,是直接影响作物生长好坏的重要因子。为了了解旱地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过去我区的农业气象试  相似文献   

3.
以西北地区东部的17个代表站1470—2008年的旱涝等级资料和1958—2015年5—9月气象站降水量数据为基础,建立了546年中国西北地区东部旱涝等级序列,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滑动t检验等统计方法,对其干湿演变规律进行分析,详细讨论了546年极端干旱事件及干旱持续性特征。结果表明:旱涝等级资料能够较好地反映西北地区东部干旱变化的时、空特征;在百年尺度上,20世纪发生旱、偏旱最为频繁,且高值区位于宁夏及陕北;干旱尺度因子的空间分布表明宁夏东部及陕北地区的干旱持续性相对较强,陇南及陕西南部地区的干旱持续性较差;空间范围较大且强度较大的重大干旱事件对干旱的持续发生起重要作用,历史上发生在1470—1500年和1910—1940年的两次西北地区东部百年甚至两百年一遇的极端干旱事件,对该地区干旱持续性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干旱受气候内部变率和外部强迫共同影响。本文利用地球系统模式CESM对历史时期和RCP8.5下的40个集合模拟的降水资料,并结合实际观测,研究了上述两因子对气象学干旱–标准化降水指数变化的贡献。通过对干旱频率、强度、持续时间、及最长持续时间的变化分析发现:在历史时期,气候内部变率对干旱变化起主要影响,而在未来(RCP8.5)情景下,外部强迫变得更为重要。本文建议,在利用模式模拟结果研究干旱变化时应考虑气候内部变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重庆市秋旱时空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有关干旱计算方法,对重庆市1961-2000年秋旱时空分布规律、类型划分及区域性秋旱发生规律和阶段变化等进行了系统地分析、研究,全面地揭示了重庆市秋旱的发生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6.
重庆市冬季干旱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有关干旱计算方法,对重庆市1961-2000年冬旱发生规律、类型划分、分布特征及区域性冬旱发生规律和阶段变化等进行了系统地分析、研究,揭示了重庆市冬旱的发生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7.
干旱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主要非生物胁迫因素之一,水分亏缺所造成的危害超过了一切逆境因子的总和,严重影响作物产量及农业生产。作为全国重要优质棉区之一的新疆,干旱及水资源缺乏也成为棉花产业发展的重大限制因素之一,棉花种植几乎完全依赖灌溉,而棉花或棉田是否需要灌溉,可根据土壤含水量以及植株本身受旱程度特征等指标来判断。本文从棉花干旱形态变化、生长发育进程、生理生态特征、产量结构差异、土壤水分变化、气象干旱等不同方面对绿洲棉田干旱指标研究的现状和进展进行总结,并对进一步开展滴灌模式下棉田干旱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干旱敏感性指标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重庆市伏旱发生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依据有关于干旱计算方法,对重庆市1961-2000年估旱发生规律、分布特征、类型划分及区域性伏旱发生规律和阶段变化等进行了系统地分析、研究,全面地揭示了重庆市伏旱的发生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9.
基于1981 2010年宁夏23个气象站逐日降水和气温资料,采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从干旱发生日数、干旱范围、干旱频率和干旱强度等方面对宁夏干旱致灾因子特征指标进行了分析,并作了致灾因子危险性评估与区划。结果表明,近30年宁夏干旱发生日数、发生范围、干旱频率和干旱强度均呈增加趋势;干旱致灾因子危险性呈从南到北不断增加的趋势,致灾因子危险性指数最大为0.94,最小在0.1以下,南部大部分地区普遍处于干旱致灾因子低危险区,北部大部分地区处于干旱致灾因子高危险区。  相似文献   

10.
基于1981 2010年宁夏23个气象站逐日降水和气温资料,采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从干旱发生日数、干旱范围、干旱频率和干旱强度等方面对宁夏干旱致灾因子特征指标进行了分析,并作了致灾因子危险性评估与区划。结果表明,近30年宁夏干旱发生日数、发生范围、干旱频率和干旱强度均呈增加趋势;干旱致灾因子危险性呈从南到北不断增加的趋势,致灾因子危险性指数最大为0.94,最小在0.1以下,南部大部分地区普遍处于干旱致灾因子低危险区,北部大部分地区处于干旱致灾因子高危险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