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山西宁武"万年冰洞"是目前所知全球冻土带以外的垂直洞穴中保存的冰体规模最大、最多、最好的地区,国内外所罕见。为了确定"万年冰洞"的形态、大小及其在三维空间的展布情况,进行了EH4电导率成像系统测量。根据物探反演结果反映,冰洞空间分布范围南北长约25 m,东西宽约20m,局部小范围向北东延伸,总体上呈柱状,最大延深达85 m左右。从总体上看,"万年冰洞"洞体具有口小肚大的特征。"万年冰洞"的形成和保存是当地气候、环境变迁的缩影、真实的记录和见证,为研究该区和华北地区气候、环境演化趋势提供了实际资料。  相似文献   

2.
山西宁武"万年冰洞"形成机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山西宁武万年冰洞,是目前所知全球冻土带以外,垂直洞穴中保存的冰体规模最大、最多、最好的地区,国内外所罕见。初步研究表明,冰洞洞体的形成,主要与该区第四纪早期冰川作用有关。冰体开始形成于早更新世末的冰缘期。冰体之所以终年不化长期保存的原因,主要与其所处地理位置、冰体与围岩的热平衡作用形成低温保护层———“冰室效应”、垂直洞穴的存在、冰体与围岩裂隙空气间产生的热平衡作用的结果———“囱式效应”和冰洞周边地下煤自燃(当地俗称“千年火山”)形成的“热力效应”等因素有关。万年冰洞的形成和保存,是当地气候、环境变迁的缩影、真实的记录和见证,为研究该区和华北地区气候和环境演化,提供重要的实际资料和依据,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四川地质学报》2022,(3):510-515
光雾山—诺水河国家地质公园以喀斯特地貌景观为导向性景观,包括地表喀斯特和地下喀斯特。其地质遗迹资源划分为地质地貌、地质剖面、地质构造、水体景观4大类、9类10小类共计171处地质遗迹景点。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采用什拜因—罗森伯格模型对地质遗迹资源进行定量评价,可得出有中峰洞1个国家级景观资源,燕子岩峰丛、太极天坑绝壁、王家洞等48个省级景观资源;有长坪瀑布、红军洞等91个市级景观资源。根据这一等级划分,对景区保护和监测形成框架体系。研究成果对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光雾山—诺水河国家地质公园以喀斯特地貌景观为导向性景观,包括地表喀斯特和地下喀斯特。其地质遗迹资源划分为地质地貌、地质剖面、地质构造、水体景观4大类、9类10小类共计171处地质遗迹景点。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采用什拜因—罗森伯格模型对地质遗迹资源进行定量评价,可得出有中峰洞1个国家级景观资源,燕子岩峰丛、太极天坑绝壁、王家洞等48个省级景观资源;有长坪瀑布、红军洞等91个市级景观资源。根据这一等级划分,对景区保护和监测形成框架体系。研究成果对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梵净山地区新元代地层发育良好,地质构造复杂,形成了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地质意义和旅游价值。本文以1∶5万梵净山等四幅区调为基础,通过资料收集、实地调查等方法对研究区地质遗迹资源进行了系统分类,划分了10个大类、15个亚类,其主要地质遗迹资源有沉积地质遗迹资源等六大类。同时,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对区内地质遗迹资源进行了评价,发现研究区主要以国家级和省级地质遗迹资源为主,还有少数世界级地质遗迹资源,总体质量较好。本文对研究区六大类主要地质遗迹资源的科学内涵进行了介绍,并从地质遗迹资源保护、研究和开发三个方面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地质建造分区和流域地貌演化理论,利用地质建造分析、DEM数字地貌、遥感解译、无人机和野外路线调查等技术方法组合,快速查明了承德蟠龙湖景区地质遗迹单体63处,丰富了景区的地质旅游资源,提升了景区的科学内涵。地质建造决定基础地质大类地质遗迹的内在“基因”,是地貌景观大类地质遗迹形成的物质基础,并通过岩性和构造影响地质灾害大类地质遗迹的发育。流域地貌演化影响基础地质大类地质遗迹的出露情况;是塑造地貌景观大类地质遗迹形成的主要地质营力,影响地质灾害大类地质遗迹发育。将地质建造和流域地貌相结合的思路贯穿整个地质遗迹调查全过程,初步形成“圈定潜力区—摸清家底—探究规律—总结方法”的大比例尺地质遗迹调查技术方法流程。大比例尺地质遗迹调查的目标是力求打通地质遗迹调查与地方需求、旅游产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为地质遗迹保护与开发利用、美丽乡村与特色小镇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7.
四川是一个地理位置较为特殊的地方,位于我国西南腹地、长江上游和一、二级阶梯的交汇处,因其地质构造和地貌的独特性、复杂性和多样性,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地质遗迹和地质景观最为丰富、最具特色的省份之一,全省有地质遗迹资源(含矿业遗迹)393处,其中世界级11处、国家级86处、省级264处,目前已建有地质公园(含矿山公园)35个,使75处重要地质遗迹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全省还建有世界遗产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重要湿地、国家湿地公园等其它类型的国家级保护区107处,将90余处地质遗迹资源纳入有效保护。根据全省地质遗迹资源的空间展布特征、科学价值、保护价值、科普价值、美学价值和保护管理现状,结合四川省其它类型保护区的相互叠置关系,提出了10处地质类国家公园的建设设想。  相似文献   

8.
四川是一个地理位置较为特殊的地方,位于我国西南腹地、长江上游和一、二级阶梯的交汇处,因其地质构造和地貌的独特性、复杂性和多样性,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地质遗迹和地质景观最为丰富、最具特色的省份之一,全省有地质遗迹资源(含矿业遗迹)393处,其中世界级11处、国家级86处、省级264处,目前已建有地质公园(含矿山公园)35个,使75处重要地质遗迹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全省还建有世界遗产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重要湿地、国家湿地公园等其它类型的国家级保护区107处,将90余处地质遗迹资源纳入有效保护。根据全省地质遗迹资源的空间展布特征、科学价值、保护价值、科普价值、美学价值和保护管理现状,结合四川省其它类型保护区的相互叠置关系,提出了10处地质类国家公园的建设设想。  相似文献   

9.
摘要: 黄山市位于江南造山带东段与滨西太平洋构造域交汇处,特殊的地理位置、地质历史、构造背景及气候环境造就了丰富多彩的地质遗迹资源。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及室内综合研究,发现黄山市有地质遗迹点126处,可划分为3大类、11类及32亚类,其中以地质剖面、重要化石产地、重要岩矿石产地、岩土体地貌和水体地貌为重点类型。通过对主要地质遗迹时代、分布、类型及特征进行归纳、总结与对比,发现黄山市地质遗迹是由多种地质营力共同作用形成的,既有构造运动和岩浆侵入等内因,也有生物活动、差异风化、流水冲蚀和重力崩塌等外因,且包括了人文因素。黄山市地质遗迹资源在地质学、地貌学、生态环境及社会人文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科普意义,可通过申报地质公园、推出高品质地质旅游路线、建立地质教学及科普研学基地等方式予以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10.
四川是一个地理位置较为特殊的地方,位于我国西南腹地、长江上游和一、二级阶梯的交汇处,因其地质构造和地貌的独特性、复杂性和多样性,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地质遗迹和地质景观最为丰富、最具特色的省份之一,全省有地质遗迹资源(含矿业遗迹)393处,其中世界级11处、国家级86处、省级264处,目前已建有地质公园(含矿山公园)35个,使75处重要地质遗迹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全省还建有世界遗产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重要湿地、国家湿地公园等其它类型的国家级保护区107处,将90余处地质遗迹资源纳入有效保护。根据全省地质遗迹资源的空间展布特征、科学价值、保护价值、科普价值、美学价值和保护管理现状,结合四川省其它类型保护区的相互叠置关系,提出了10处地质类国家公园的建设设想。  相似文献   

11.
东平县大洪顶山岩溶地貌类型属岩溶山地地貌单元,山坡顶部及陡峭坡段岩石裸露,岩溶裂隙发育,岩体切割破碎,边坡陡立。区内岩溶洞穴发育,岩溶景观资源众多。目前已发现的溶洞有6处,大洪顶山南坡3处,北坡3处,溶洞口出露位置呈NWW向展布,北部九仙洞已探测长度1862 m,南部神仙洞已探测长度2052.50 m,溶洞内岩溶景观发育不均匀,发育有石笋、石钟乳、石幔、石帽、边石等。区内岩溶洞穴发育规模宏大,景观资源丰富,属鲁西地区发育规模最大的溶洞,在北方地区具代表性、典型性、稀有性,属我国北方地区不可多得的地质自然遗产,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及旅游价值。  相似文献   

12.
河北崆山白云洞发育在以中寒武统张夏组厚层鲕粒灰岩为主的碳酸盐岩地层中。通过对洞穴结构、形态以及沉积物特征的观测分析,结合区域地质演化、古气候演变研究,认为:(1)白云洞由3层洞穴构成,上层为大型厅堂状,中层和下层为狭窄廊道状。洞穴展布受控于NNW、NE和近EW向断裂。(2)洞穴发育形态、规模不仅与岩性和构造有关,还取决于洞穴形成时期的构造稳定性及与之耦合的气候条件,其成层分布是间歇性构造抬升的结果。(3)溶洞沉积物形态多样,其中毛细水沉积的网状卷曲石、协同沉积的玉簪对净瓶等极为罕见。(4)溶洞发育过程中历经多次坍塌,损毁严重。现今的白云洞岩石破碎,结构稳定性差,易遭破坏。研究白云洞地貌和沉积特征及影响因素,对预测其未来变化、保护洞穴旅游资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洞穴与裂隙堆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黄万波 《第四纪研究》2000,20(2):155-164
洞穴和裂隙堆积是陆相地层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经过一百多年的研究,它已成了我国地层表中的一个明确的时空单位,就目前信息,其地质时代从第三纪早期一直延续到第四纪晚期。本世纪发现的洞穴堆积地点上千处,其中含古人类和古猿类化石的地点已达40多个,与其伴生的哺乳动物化石400余种。这些珍贵的史料,对研究第三纪以来洞穴堆积地层的时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旅游洞穴景区(点)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曹翔  杨晓霞  李溪  向旭  孙晓蓓 《中国岩溶》2017,36(2):264-274
通过中国洞穴数据库、中国各省市旅游景区名录、同程旗下网站(www.17u.net)和欣欣旅游网(www.cncn.com)下属的洞穴旅游专栏以及其他相关网站、报刊等途径获得中国大陆旅游洞穴的相关数据,对中国旅游洞穴的数量、质量、开放时间、空间分布、开发主题、门票价格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截止2016年7月,中国大陆地区拥有旅游洞穴景区(点)708个,其中,旅游洞穴景区364个,旅游洞穴景点344个,除宁夏和上海外,在其余29个省级行政区均有分布;现有A级旅游洞穴景区177家;以旅游洞穴景区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世界自然遗产有2处,世界地质公园有6处,国家地质公园有2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26处;中国旅游洞穴景区(点)开放时间主要集中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40多年间,尤以1980—2008年间开放的最多,年际差异性较小;受岩溶地质背景的区域差异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双重影响,中国旅游洞穴景区(点)较为集中地分布于西南、中南、华南、华东地区,在省际间空间上呈凝聚态势;中国旅游洞穴景区(点)的开发主题主要涉及地质观光、历史遗迹、宗教活动、科普教育、医疗保健、地下漂流等类型;中国5A、4A、3A、2A级旅游洞穴景区的平均门票价格分别为129元、86.16元、53.09元、37.19元,高于非洞穴类同类A级旅游景区。   相似文献   

15.
Karst researchers of the Karst Research Institute ZRC SAZU are regularly consulted during the planning of Slovenia’s motorways and invited to observe and monitor construction in the karst areas. More than 350 caves have been discovered in the course of building 60 km of new motorways over the past decade. Access to the most important caves is preserved by concrete tubes closed with metal covers at the roadside. The largest cave system in a tunnel, named LC-S647, is almost entirely preserved. The protection of this cave will serve as a good example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natural heritage in the future. Construction work for the motorway uncovered a high degree of karstification. In particular, the discovery of this cave in the Kastelec tunnel LC-S647 showed the existence of a major cave system in the geological and speleological past. A number of unconnected passages have also been found. Caves discovered during highway construction have brought new knowledge about the cavernosity and the geological history of this part of the karst.  相似文献   

16.
In order of impact, the main anthropogenic threats to caves in eastern Australia are and have been for the European history of Australia: mining, inundation, vandalism, wear and tear, lampenflora, lint and dust, scientists and poorly informed decisions. Destruction of caves by natural processes is not a focus of this paper as it occurs over a geological time scale and there are few historical accounts of natural catastrophic cave failure. Saving and protecting caves are difficult due to the reliance and insistence on conservation by secrecy used by cavers and the organisations that represent them. Other issues that inhibit cave conservation are: limited public exposure, perceptions of land managers and farmers about caves, a shortage of research-based information on caves and difficulties with establishing the significance of a cave. Cave monitoring and the education of managers and cave guides are known to enhance the conservation of show caves. Actions that would help to save and conserve caves throughout Australia include: changes to planning legislation, establishment of a cave conservation organisation, introduction of specific cave protection legislation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Research Centre for Caves, Karst and Geoheritage.  相似文献   

17.
北京石花洞是中国北方已探明洞穴中次生碳酸盐沉积规模最大、种类最丰富的洞穴;石花洞的景观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在我国北方岩溶洞穴中占有重要地位。2013年7月,为了获取石花洞发育规模、空间结构等基本数据,采用国际通用洞穴测量方法,运用激光测距仪、罗盘和倾角仪,辅以Onstation洞穴绘图软件和ArcMap10软件对石花洞洞穴开展了全面的调查和测绘。结果显示:(1) 石花洞洞穴系统整体呈北西西-南东东向展布,长度为5 639 m,洞底投影面积为37 096 m2,洞底高差为172 m,洞内最高点海拔约为265 m,最低点海拔约为93 m。洞穴系统的发育演化主要受地层产状与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断层控制;(2) 石花洞洞穴系统分为五层,自上而下,各层洞道平均海拔依次为249 m, 211 m, 154 m, 111 m和95 m;(3) 最底第五层季节性地下河洞道长1 638 m,自西北向东南方向贯穿整个洞穴系统,依干湿季水文条件的差别,地下水以季节性涨落为主要特征,有多段有水通道;地下河道下游末端为叉状河道,崩塌明显,洞壁上无明显流纹发育;(4) 综合石花洞地下河走向和流向、洞穴发育控制因素和区域地层产状特征、石花洞与周边洞穴的空间位置关系,推测孔水洞是石花洞洪水期的排泄口。   相似文献   

18.
人类和自然因素对风景旅游洞穴环境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风景旅游洞穴的环境变化和洞穴碳酸钙景观的风化、破坏和稳定性问题已经相当严重,许多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很高的风景旅游洞穴景观因洞穴景观和环境的严重破坏而不得不关闭。因此,风景旅游洞穴的安全已引起了国内外洞穴学家、洞穴旅游管理部门以及游客的广泛关注。对洞穴环境和碳酸钙景观的安全性威胁,普遍认为旅游活动和旅游设施运行是主要的影响。综上述,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都会强烈影响风景旅游洞穴的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19.
岩溶旅游洞穴碳酸盐岩沉积物景观容易受到污染、风化,为了探讨受污损洞穴碳酸盐沉积物的修复方法以确保岩溶旅游洞穴的可持续发展,对广西桂林七星岩No.15支洞距洞口约150 m长洞段的滴水物化指标、现代碳酸盐岩沉积物进行了为期4年的监测分析。结果表明:(1)该洞段的滴水主要源于抽取地下河水的水柜渗漏及降水补给,地下河水和滴水的电导率、[Ca2+] 、[HCO3-]在4个水文年中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雨季洞穴滴水电导率、[Ca2+] 、[HCO3-]等显著降低,降雨稀释效应明显;(2)现代洞穴碳酸盐岩沉积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雨季洞穴滴水量/速率、碳酸钙沉积速率加快,最大沉积量达0.8 g/半月,洞穴入口约150 m长洞段快速滴水碳酸盐最大沉积量达2~4 g/半月,旱季碳酸盐沉积速率减少,最大沉积量仅为0.4 g/半月;(3)抽取岩溶地下水经由地表补给洞穴滴水可提高滴水的电导率、[Ca2+] 、[HCO3-]及CaCO3饱和度,促使大量碳酸盐(CaCO3)快速沉积,实现对洞穴受风化、污染景观的修复,新沉积的碳酸钙(CaCO3)还可以将基岩裂隙和洞穴内破损、破裂的钟乳石重新“粘结”起来,利于洞穴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