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汪铎  张镡 《大气科学》1990,14(3):317-327
本文分别采用史料中农业灾情影响收成的记载和近百年气候-年景模式,经处理取得了长江下游地区近千年水稻5级年景长序列。功率谱分析表明,这一气候年景序列具有38—40年极显著周期和105—110年、180—200年显著周期的低频振动,表现为年景偏好期与偏差期的交替变化。然后,运用“环流-天气气候-年景”系统模式,模拟了长江下游近千年气候振动和与其有关的环流演变。  相似文献   

2.
上海气候振动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绍武 《气象学报》1962,32(4):322-336
本文对1873—1959年87年内上海的气候振动做了详细分析,主要结果如下: (1)分析各气候要素10年滑动平均值曲线表明,相同要素在不同月份的振动有很大差异。同一月份不同要素的振动亦不一致。甚至,如气温与最高气温,或降水量与降水日数的振动也并不完全相似。这说明形成气候振动的长期天气过程是十分复杂的。 (2)各气候要素的振动,可以从大气活动中心位置的多年变化得到解释。研究证明,大气活动中心处于一定位置时,经常盛行确定的环流形势与天气过程,后者则直接决定了各气候要素的振动。 (3)1920年以后观测到显著的增暖,并在40年代达到顶点,近10年气温已开始下降。 (4)87年来的气候振动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其最典型的10年分别为1880—1889年(冷湿)、1890—1899年(冷干)、1910—1919年(冷湿)、1930—1939年(暖干)及1945—1954年(暖湿)。 (5)周期分析表明,气候振动确实有明显的周期性,降水量振动主要有35年及60年左右周期,气温振动分为20—25年、35—40年及70—80年周期。 (6)根据主要周期,计算了未来20年(1960—1979年)降水量及气温距平的10年平均值。结果发现,将来可能盛行冷干气候,而在此以后则可能转向冷湿。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了海洋-大气-冰气候系统的综合模式,它由描述海面平均温度变化和海冰扩展边界变化的两个非线性预报方程所组成.在该模式描述的气候系统内会产生自振动状态.研究了系统对地球轨道参数扰动所造成的日射率变化的响应.已经证明,为了正确地描述气候的长周期振动,必须考虑世纪间的气候变率,根据模式,这种气候变率对气候振动谱有重大影响.本文还模拟了气候系统从非周期状态到周期状态的转变(从上新世到更新世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天气气候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其中着重讨论了天气气候与工农业生产的相互作用与影响。认为天气气候是人类活动必不可少的环境与资源的一部分,但是人类活动也会受到天气气候的影响和制约。同时,人类活动也会对天气气候产生影响,引起天气气候的变化,这种变化反过来又会作用于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功率谱和交叉功率谱分析方法,以长江下游南京等几个站为例,讨论旬降水量序列与亚欧500毫巴旬平均高度场序列在时间域上的多频振动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通过谱分析得到各种显著周期振动(频率)的地区分布,各种显著相关后延时间的地区分布,以及两个序列中各种周期分量之间的相关指标(指相应频率上的凝聚函数)。这些结果所提供的信息有可能作为进一步探讨天气气候规律和长期超长期预报方法的参考。本文并将进一步把相关场的普查与场和预报量序列的多频振动结构联系起来,以便深入探讨大气运动的前后期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2002年秋季 (9 -10月 )吉林省的天气气候特点 ,并分析了秋季前期高温少雨 ,后期低温多雨的环流成因及异常天气对国民经济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汪铎  张镡 《大气科学》1986,10(3):318-326
继文献[10—12]后,本文分析了我国“环流—天气气候—谷物天气产量”体系长期振动三个主要频带的分布情况.发现大型环流在一些“活动区域”的低频振动与这三个主要频带分布特征有密切关联;赤道附近和南半球低纬类似亚欧大陆中高纬地区是环流的关键性“活动区域”,对我国天气和农业有重要影响.讨论了海陆分布和大地形在由大型环流低频振动形成的时、空结构特征中的作用以及大型环流“活动区域”之间产生低频耦合——“涛动”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孙兴池 《山东气象》2004,24(2):33-34
利用2004年3-5月常规天气资料、500hPa月平均高度场和距平场等资料,分析了春季山东省气候特点和主要天气过程,并对天气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评述,结果表明,前期少雨干旱,且多大风,后期降水明显增多,气温变幅大。  相似文献   

9.
人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上的环境和空气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人类的健康。而环境和空气的质量受天气与气候的影响极大,可见天气、气候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十分密切。有关专家认为,天气、气候对健康的影响,可分为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两大类。直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天气、气候异常而产生疾病,间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气候变化导致空气、水源的污染和食物的短缺以及细菌、病毒的产生而影响健康。感冒、中暑、关节炎、心脑血管疾病等都可以由天气、气候的异常和剧烈变化而生产。当气温达到40.6摄氏度以上时,许多人就会中暑死亡。正因为天气、气候对健康…  相似文献   

10.
陈兴芳 《气象》1993,19(8):3-7
近40年赤道太平洋和北太平洋月平均海温距平场分布存在着短期气候振动,分析表明,它对大气环流有一定的影响。在海温气候振动的前期位相时期,对流层平均高度有降低趋势,相反在海温气候振动的后期位相时期,对流层平均高度为增高趋势。这种相关关系高层比低层要好,低纬度较中高纬度稳定,夏季较冬季明显。  相似文献   

11.
近50年深圳气候特点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概述了近50年来深圳气候变化情况.分析表明,深圳城市的快速发展对气候影响极显著,呈现出气温升高、湿度下降、日照减少的趋势,在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尤为明显,降水则呈波动变化,城市高楼群对风向风速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简述了深圳主要灾害性天气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气候异常对于国计民生关系很大。进入七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地天气气候异常频频出现。研究气候振动规律及其预测方法已成为近代气象学的重要课题之一。气温是描写气候状况的一个最基本的物理量,气温的多年振动反映各地气候的振动。本文通过绘制我国各地历年一、四、七、十各月的气温距平累积曲线揭露上世纪末以来我国气候振动的若干事实,利用1951—1976年500毫巴北半球逐月平均图资料对引起我国气候振动的环流条件进行了分析,以求对气候振动的原因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天气学中,当复杂而开放的气候系统处于远离平衡的临界状态时,任何微小的外力扰动都有可能带来一场雪崩式的"蝴蝶效应";而天气系统的演变尽管错综复杂,其实质却主要是冷暖气团的强弱与进退,再就是月球引潮力的周期变化还能引发周期大气潮。据此推想,在月球的周期运行过程中,是交点月南、升、北、降水平引力拐点所产生的引潮力振动(方向、大小的改变),通过大气内部的动力过程,对不稳定气团可产生激发作用,从而引导冷暖空气南北进退和天气系统演变,便出现了周期大气潮和转折天气周循环。  相似文献   

14.
郑婧 《气象与减灾研究》2013,(1):I0001-I0001
2012年10-12月天气、气候条件对江西省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总体影响利大于弊。晚稻生育后期温高光足,对籽粒充实和成熟收晒均有利,晚稻为丰产年景;11月降水偏多,对扩大冬种面积有利,但对柑橘生产有一定影响。12月出现的大雾、雨雪天气对交通运输造成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国外经济学家,把气候作为一个经济变量来考虑。气候变量,不论在时间上或空间上发生变化,都会对经济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为了了解气候,我们须对每天的天气进行观测,气象观测得到的天气、气候资料,就是分析影响经济的这个气候变量的基础。由此可见,气象观测与经济活动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2012年第8号热带气旋"韦森特"天气气候特征的分析,得出:热带气旋的前期移动受季风槽影响,后期副热带高压西伸加强引导"韦森特"移动。  相似文献   

17.
孙兴池 《山东气象》2005,25(1):45-46
利用2004年12月-2005年2月的500hPa月平均高度场及距平图、气温、降水等气象资料,分析了2004年冬季山东省主要天气气候特点与主要天气过程及其影响,冬季前期全省天气温暖多雾,后期天气寒冷多雪。  相似文献   

18.
前言对天气或气候的无意识影响是指人类某些活动对天气或气候产生的影响,而这些活动当初并没有要造成这类影响的目的。这类无意识影响并非是不可预见的,而且也不一定就令人讨厌到欲消除这种影响而去禁止某些人类的活动。对大气科学家来说,他们的任务是论证这些影响是可以预见的,并对它们做出定量描述,弄清楚人类活动究竟会对天气和气候产生怎样的实际的和潜在的影响。要弄清上述问题,基本方法就是对大气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这种方法适用于大气科学的许多方面及其实际应用。我们认为,就目前情况来看,用于大  相似文献   

19.
陈甘全 《气象》1992,18(2):55-55
在中短期天气预报中,大气长波调整转换时,往往易产生强烈的天气。在这一现象的启示下,我们用气候资料,分析了本站1960—1990年9月降水量的周期变化。发现该月雨量具有10年稳定、5年调整的周期变  相似文献   

20.
《四川气象》1999,19(4):33-36
达州盛夏旱涝气候的形成与太阳活动的影响有关,它们都具有以11 年为基调的变化周期。达州盛夏旱涝气候变化以33年为主要周期。根据N1 功率谱和方差分析:预计1990 年至2022 年将进入一个新的气候周期;并预计21 世纪初(前十年)达州为伏旱气候年代,伏旱天气出现频率达70% 左右,强度平均为31—35 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