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株潭城市群环境压力与经济发展脱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环境压力与经济发展脱钩理论,利用环境领域中IPAT模型的生态效率指标派生公式,分析测算长株潭城市群目前的经济发展脱钩状况,论述了区域发展过程中的“波动上升”脱钩发展轨迹;运用情景分析法提出长株潭城市群的理性增长模式与脱钩发展目标.研究表明:目前,除水资源消耗已达到相对脱钩水平外,长株潭其余环境压力指标与GDP增长仍呈高度耦合关系;在有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前提下,预计至2020年,用水总量实现与经济增长绝对脱钩,废水、废气排放量实现相对脱钩,其余环境压力指标的生产效率得到较大程度提高.为解决土地和能源安全两大核心问题,建议长株潭应积极构建生态高效的土地利用体系,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能源结构与布局,以实现城市群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实现资源环境压力与经济增长的有效脱钩是经济、资源、环境、社会、人口等要素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构建资源环境压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脱钩理论、结构分解模型分析2000—2017年长三角地区城市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压力脱钩关系及驱动效应,以期促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研究发现:①长三角城市经济增长整体尚未完全摆脱“自然消耗增加型”模式,且区域内部城市差异较大,大部分发达城市人均资源环境压力持续降低,其它城市资源环境压力仍随经济增长而加剧;②随着时间的延续,整体上大部分城市的经济增长速度快于资源环境压力增速,全区以弱脱钩类型占绝对优势,强脱钩区域范围先扩大后缩小,中心地区的城市实现了良好的脱钩状态,仅少数边缘地市资源环境压力依然呈现较快增长趋势,未实现有效脱钩;③结构分解模型表明经济增长效应是资源环境压力增加的直接效应,且边缘欠发达城市的经济驱动效应强于核心发达城市,而经济发达城市的人口驱动效应高于欠发达城市,技术效应驱动了资源环境压力的明显下降,总体呈现出南高北低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3.
庄大昌  叶浩 《热带地理》2013,33(6):731-736
以环境库兹涅茨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广东省1991―2011年的经济发展与废水排放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了广东省经济增长与废水排放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计量模型。结果表明:1)广东省废水排放总量、生活污水排放量与GDP之间存在较明显的库兹涅兹曲线关系。2)工业废水排放量与GDP之间出现了脱钩效应,工业生产对资源环境压力逐步降低。3)生活污水排放量增长却相对较快,逐渐成为废水排放的主体,致使滨海水体中无机氮与磷酸盐的含量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滨海地区水质富营养化日趋严重,赤潮发生的频率逐渐增多,直接威胁到滨海地区水体功能的正常发挥。4)从渔获率的年际变化来看:近年来广东省滨海水域生物多样性有所恢复,但形势仍不容乐观。尽管EKC理论表明经济增长最终会改善环境质量,但这是有前提条件的。广东省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制定合理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政策,建立滨海生态环境保护区,实现区域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的关系是生态经济学的研究热点内容之一。文章首先阐述了Herman Daly关于环境压力的环境宏观经济学解释,在Daly提出的减物质化概念中,引入人口因素重新定义了减物质化概念。实证研究采用物质投入总量表征环境压力,人均收入表征经济增长,利用重新界定的减物质化概念,分析了1990~2002年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的关系。最后采用收入弹性分析了环境压力影响因素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中国1990-2002年呈现出持续的弱减物质化现象,仅1997-1999表现为强减物质化,经济增长与环境压力间呈一种“N”形关系;中国经济平均增长1%,经济生产物质投入增加0.26%,物质强度减少0.74%,环境压力增大1.89%。  相似文献   

5.
污染物排放量增长与经济增长脱钩状态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污染物排放量增长与经济增长的脱钩本质之一就是污染物排放减量化直至去污化,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共生.选择废水、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烟尘作为污染物指标,GDP、工业增加值和消费支出作为经济指标,进行脱钩分析.结果表明:1998-2010年,污染物排放量与经济增长脱钩状态总体上处于增长弱脱钩和强正脱钩,但是部分污染物排放量脱钩状态出现短暂的恶化情形.结构性分析发现:生活领域的废水、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对废水、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总体脱钩影响显著;工业SO2排放直接决定着SO2总量脱钩状态;生活烟尘对烟尘脱钩状态产生扰动性影响.  相似文献   

6.
选择老工业基地的核心代表——辽宁省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物质流账户指标,判断了1990~2008年辽宁省直接物质投入、生产过程排放及物质总需求3个账户指标的走向趋势;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分析物质流账户(MFA)主要指标的综合效率,明确了辽宁省物质减量化的急切任务,对辽宁省物质流减量化发展历程进行了检验研究。研究发现:(1)辽宁省经济增长的物质投入减量化趋势存在,物质投入对环境的破坏表现仍然比较突出。(2)辽宁省直接物质投入与生产过程排放各自的综合效率呈增长趋势,总体平均效率较低,即经济发展伴随着物质投入的相对饱和及废物排放对环境的破坏。(3)辽宁省物质减量化的反弹效应升高,表现为随直接物质投入的增加,环境压力将更加严峻;减量效应的波动变化影响了相应年份的物质投入与排放。(4)1990~2008年,辽宁省共减少直接物质投入22.88亿t、减少生产过程排放5.82亿t;潜在物质减量指数高于潜在废物减排指数,折射出由于直接物质投入的持续增长,将会导致废弃物的进一步过度排放;物质减量化总缺口与废物减排总缺口均大于0,说明辽宁省物质减量化和废物减排潜力得到一定程度实现,但是与理想状态还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7.
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是煤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核心。采用物质流分析、脱钩分析和分解分析等方法,深入分析了1995—2007年徐州市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脱钩类型、可持续状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徐州市DMI和DPO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74%和0.91%,而GDP年均增长率为12.62%,二者之间呈较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物质代谢效率的提升又使其发展方式呈现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转型的趋势;资源投入、废物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均出现弱脱钩现象,表明徐州经济系统正处于显著的弱可持续发展态势;经济规模扩大和技术效应抑制作用减弱是引起煤炭城市资源环境约束性增强、可持续发展降低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8.
基于资源环境压力与经济发展的相互耦合关系视角,基于脱钩理论构建了资源环境与经济增长的脱钩状态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生态足迹法并结合改进的弹性脱钩分析方法,探讨了沈阳市2002~2009年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脱钩程度、时序演变及其综合脱钩程度等.研究结果表明:2002 ~ 2005年研究区经济增长导致资源环境压力逐渐增大,2005~2009年资源环境压力趋缓;整个时段内研究区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脱钩状态以相对脱钩为主,呈“相对脱钩4—强耦合—相对脱钩4—相对脱钩1”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经济增长与能源碳排放间的脱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1990-2010年的统计数据,在测算甘肃省能源碳排放总量的基础上构建经济增长与能源碳排放脱钩分析模型,探讨甘肃省经济增长与能源碳排放的脱钩关系.结果表明:1990-2010年间,甘肃省能源碳排放的GDP弹性值介于0~1之间,说明其经济增长与能源碳排放总体上处于相对脱钩状态,脱钩程度受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变化波动较大,且与实现绝对脱钩尚有一定差距;甘肃省经济增长与能源碳排放间的脱钩主要是由经济与能源消费脱钩所致;甘肃省总体减排技术水平较低,加之长期以来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使其对经济增长与能源碳排放的脱钩贡献有限.因此,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将重心放在节能减排、优化能源结构、促进产业的低碳转型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约束下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社会经济系统在物质增长的同时,环境和资源日益改善以满足循环经济的发展需求。当前经济增长与环境资源状况呈现耦合关系,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目标。结合天津市工业系统物质流指标,分析其当前经济耦合程度,采用物质流输入输出指标进行脱钩分析,并对主要指标的组成部分分别赋予权重,基于指数时间序列的指标组成部分进行脱钩分析。结果表明,实现工业经济脱钩的关键在于从化石能源开采、金属矿产使用等方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达到工业系统的碳排放、废弃物及水体污染减排目标,以实现工业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及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