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根据美国TOGA水位中心所提供的1975—1988年水位月平均资料,分析、讨论了热带西太平洋水位的年际变化特征,特别是与ENSO事件有关的低水位现象。此外,还重点叙述了1986—1987年ENSO事件中水位沿经向和赤道剖面的变化,以及与此有关的赤道流系的变化。文中还定性地讨论了赤道开尔文波沿赤道剖面的传播特性。  相似文献   

2.
一百多年来ENSO事件分类和ENSO循环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根据1956-1990年期间两类ENSO事件的循环规律,提出了用SOI资料对历史上ENSO事件定义和分类的方法。对1882年以来ENSO事件分类结果表明,一百多年来共出现25次较强的ElNino事件,其中13次中部型,12次东部型,21次较哟的La Nina事件,其中13次东部型,8次中部型。分析结果还指出一百多年来46次较强ENSO事件循环中,有25次是相反位相ENSO事件之间的直接转换,产生2  相似文献   

3.
采用TOGA/COARE国际合作考察期间(1992年10月-1993年2月)获得的267次定点(2°S,155°E)定时高空大气探测资料,进行计算分析,发现1992年12月-1993年2月低空存在一支西风急流,有两次分别持续半月之久,而1992年11月的两次赤道西风急流,因无赤道高空急流配合,仅持续2d便消失,本文还指出:(1)赤道低空西风急流是各种海-气指数产生ENSO异常的重要信息;(2)赤道  相似文献   

4.
利用1993年ENSO事件爆发(4月)前酝酿时期“热带大洋与全球大气-海洋耦合响应试验”强化观测阶段“向阳红五号”科学考察船155°E,2°S定点海洋气象和高空大气探测资料,分析了赤道西太平洋大气边界层特征。结果表明:赤道西太平洋上空辐合对流区边界层内也有等温或逆温层存在,大气边界层物理参数变化与大尺度海-气变异有密切关系,赤道太平洋沃克环流加强、东移,边界层上部逆温层出现概率明显增大,边界层内高湿层湿度减小。另外,边界层内实测风速、风向廓线随高度的变化基本上不服从Ekman规律,但由其平均,分量合成得到的平均风随高度的变化却基本符合Ekman规律。  相似文献   

5.
ENSO对我国海洋环境的若干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柯东胜 《海洋预报》1994,11(3):32-37
ENSO对我国海洋环境的影响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1)ENSO期间我国沿岸水位出现较大偏低;(2)ENSO发生当年,全国登陆台风个数均少于常年,而翌年台风个数接近常年;(3)我国黄,东海及南海气旋发生频率与赤道太平洋表面温度和达尔文海海平面气压之间存在正相关;(4)ENSO发生当年,南海沿岸经流增大,气温、水温、盐度、HP值偏低,海水含氧量偏高,温、盐、密跃层强度增大,赤潮发生次数偏多,南  相似文献   

6.
采用TOGA/COARE国际合作考察期间(1992年10月─1993年2月)获得的267次定点(2°S,155°E)定时高空大气探测资料,进行计算分析,发现1992年12月─1993年2月低空存在一支西风急流,有两次分别持续半月之久,而1992年11月的两次赤道西风急流,因无赤道高空急流配合,仅持续2d便消失。本文还指出:(1)赤道低空西风急流是各种海-气指数产生ENSO异常的重要信息;(2)赤道高空急流有滞后赤道低空急流2d左右的响应关系;(3)赤道低空急流是纬向水汽输送的狭窄通道。  相似文献   

7.
前言热带太平洋是ENSO事件现象最为明显的地区。1982~1983年中东赤道太平洋增温现象是本世纪以来最强的一次ElNino事件。1986~1987年在中东赤道太平洋出现的增温现象是另一次强ElNino事件。以上两次ElNino事件都属于海洋增温自西...  相似文献   

8.
九十年代以来的ENSO事件与我国气候异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英  钱粤海 《海洋预报》1998,15(4):14-23
本文介绍了90年代以来发生的4次ENSO事件,并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和热带环流特征出发对这几次过程,以及ENSO事件爆发当年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我国夏季降水和西北太平洋强热带气旋活动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阐明热带海洋大气异常状况与我国气候异常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9.
长江中下游冷夏与海气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1952-1987年长江中下游地区7-8月气温资料,在划分冷夏年的基础上,研究了长江中下游夏季温度变化同北太平洋SSTA和热带OLR异常的关系,进而分析了在埃尔尼诺事件当年和次年长江中下游夏季温度距平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在埃尔尼诺事件当年,长江中下游夏季温度明显偏低,它同赤道东太平洋正SSTA,赤道中太平洋OLR负异常以及西太平洋副热带海域负SSTA,印尼附近OLR正异常相联系,即同热带太平  相似文献   

10.
潘华盛 《海洋通报》1997,16(5):22-30
文中采用美国CODAS和国家气候中心出版的每月海温资料,对按国家气候中心出版的月监测公报所划分的赤道海区C区(0-10°S,180-90°W),W区(0-10°N,180-140°E)和B区(0-10°N,50-150°E),以及西太平洋黑流区A区(25-30°N,130-140°E;30-35°N,140-150°E)裼 海温变化作了互相关分析,海区间互相滞后相关系数、交叉凝聚谱计算表明:C区与  相似文献   

11.
ENSO预报模式及其改进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钱维宏 《海洋预报》1996,13(3):1-12
近年来,为预报ENSO事件已研制出多种方法、包括海气耦合动力学模式,统计模式,物理海洋/统计大气模式等。其中耦合动力学模式的范围从简单的浅水模式到复杂的大气环流模式。在1980-1992年的这一时段内,一些动力学攻统计模式预报ENSO指数提前6-12个月的水平已超过了持续性预报。  相似文献   

12.
小波(wavelet)分析的结果表明埃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循环的周期从本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经历了显著的变化。其主周期在六十年代中期由六年左右突变为二年左右,随后逐渐增为4年左右。七十年代中期之后,ENSO循环呈现准5年振荡,同时也含有一个明显的准两年振荡分量。最近二十年来,ENSO循环中由冷到暖的状态转换过程有值和注意的相似性。对1971-1992年间的海温、海表气压和风场以及深对流场所做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根据美国NOAA等单位出版的“Climate Diagnostics Bulletin”资料,对最近刚结束的1994/1995ENSO事件以及1996年现状和发展趋势作一分析和描述,结果指出,1994/1995ENS事件是1988/1989反厄尔尼诺结束以来发生的第3次ENSO事件,随着这次事件的结束,日更线附近以东至南美沿岸,结束了持续5a多的暖期,这在过去百多年中是空前的,而开始进入冷  相似文献   

14.
年代地质学家业渝光高级工程师简介BRIEFINTRODUCTIONOFSENIORENGINEERYEYUGUAN6,ACHRONOLOGICGEOLOGIST业渝光高级工程师,江苏南京人,1970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化学工程系,1986-1987年在瑞...  相似文献   

15.
黄勃  刘瑞玉 《海洋科学》1996,20(6):18-20
文章得到相建海、董金海以及邓景耀、李德尚、罗秉 征、唐启升、周名江研究员书面或口头上的帮助,在 此诚表谢意。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调查研究报告第2935号。THE APPLICATIONS OF SYSTEM ANALYSIS METHODS IN FISHERYRESOURCES STUDY AND ECOLOGICAL ENVIROMENTAL ENGI-NEERING 系统理论与系统分析应用于渔业资源、生态环境工程始于60年代,现已成为定量研究渔业资源、生态环境工程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并已为大家普遍接受。…  相似文献   

16.
西太平洋暖池区气象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TOGA-COARE强化观测资料及卫星资料分析讨论了西太平洋暖池区11-2月间海面气象要素的平均特征。分析发现海面气压平均日变化似乎同中纬度区明显不同。文中还分析讨论了在西太暖池区西风爆发、赤道浅涡、信风逆温及ITCE和南太平洋辐合带SPCZ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胶州湾营养盐的现状和变化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沈志良 《海洋科学》1997,21(1):60-64
报道了1991年5月至1994年2月12个航次胶州湾NO3-N,NO2-N,NH4-N,PO4-P和SiO3-Si的时空分布基本特征,60年代于至90年代的变化表明,胶州湾营养盐的浓度和分布已发生显变化。尤其从60年代至80年代,30年来,胶州湾中东部水城PO4-P,NO3-N和NH4-N浓度分别增加2.2,7.3和7.1倍,TON浓度也增加了3.5倍,TIN/PO4-P从10增加至24.2;T  相似文献   

18.
从长江口1990年6月的一次中肋骨条藻赤潮发生过程中营养盐含量变化可见,由于潮汐的作用,观测水域各营养盐要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周日波动特征,其中,NO3-N在一个潮周期内变化幅度可达1倍以上。赤潮发生时表层水体NO3-N,PO4-P和SiO3-Si值都呈下降趋势,降幅最大的PO4-P达3倍上;N/P值则急剧上升,峰值为450。随着赤潮肖亡,NO3-N,NO2-N和SiO3-Si浓度很快恢复正常,N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1991年11月15日~12月20日中国世界大洋环流实验(简称CWOCE)首航ADCP测流资料并结合日本气象厅的ACM次表层测流资料(1992年1月20日~2月15日),描述了菲律宾以东的海流特征。同时应用该航次CTP资料计算了各观测断面的地转流流量,并用盐度跟踪讨论了北赤道逆流(NECC)、黑潮和棉兰老海流的水源。计算和分析表明,本航次期间有3个强流区,即黑潮源头区、棉兰老沿岸区和北赤道逆流区。此外,本航次本区海流特征与1986/1987ENSO事件同期的海流特征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20.
南海上层海洋热含量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分析了1959-1988年南海表面至100m垂直平均温度资料,结果表明,南海上层海洋热含量存在明显的准两年,4-5年和年代际振动,在E1 Nino年,南海上层热含量显著增加,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南海TAV为负距平,此后转为正距平,南海TAV的变化与ENSO事件,东亚冬季风和热带大气环流的变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