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滇西北小中甸盆地是上新世末期以来在青藏高原强烈隆起过程中形成的NNW向第四纪断陷湖盆地,从深切的小中甸河谷剖面可见盆地上部发育中晚更新世湖相粘土。规划建设中的滇藏铁路将从小中甸盆地穿过。野外调查发现小中甸湖相粘土厚数十米以上,粘土细腻、层理发育。室内试验表明:小中甸湖相粘土是一种高分散性、高含水量、高塑性和高孔隙性的结构性粘土,其力学性质指标表现为高粘聚性、以中低膨胀性为主。工程开挖卸荷、浅表层土体暴露在干湿交替环境中,土体收缩强度衰减,由此产生土体差异变形和粘土边坡滑塌破坏。  相似文献   

2.
滇西北小中甸盆地是上新世末期以来在青藏高原强烈隆起过程中形成的NNW向第四纪断陷湖盆地,从深切的小中甸河谷剖面可见盆地上部发育中晚更新世湖相粘土.规划建设中的滇藏铁路将从小中甸盆地穿过.野外调查发现小中甸湖相粘土厚数十米以上,粘土细腻、层理发育.室内试验表明:小中甸湖相粘土是一种高分散性、高含水量、高塑性和高孔隙性的结构性粘土,其力学性质指标表现为高粘聚性、以中低膨胀性为主.工程开挖卸荷、浅表层土体暴露在干湿交替环境中,土体收缩强度衰减,由此产生土体差异变形和粘土边坡滑塌破坏.  相似文献   

3.
汪缉安  李雨梁 《地质科学》1996,31(4):416-428
北部湾盆地下第三系由于油源母质特性原因和适于生油的空间相对局限,总体上看,天然气的潜力大于石油。生油岩与地温条件在空间上的配置适当决定了珠三盆地油气资源的良好前景。较高的地温与古地温环境是莺琼盆地成为南海北部大陆架天然气富集区的重要条件,较高的地温不仅使盆地中西部上第三系烃源岩能够广泛生气,也是本区有巨大远景的深成高压气(盆地中、西部)与浅成生化成因气的形成与富集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海洋土力学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跃  郭见扬 《岩土力学》1987,8(1):19-30
在近海沉积物中广泛存在一种以粉质砂为主的轻亚粘土(中、低塑性少粘土),它常常是近海工程建筑物的主要持力层。本文针对南海北部湾某海区拟建混凝土重力式平台处的这种海洋上,从以下三方面研究了它的基本力学特性:(1)从常规固结不排水试验,看其与典型粘土(塑性较高)在静态剪切下的差别;(2)周期加载下的动力特性,尤其是液化和动力强度特性;(3)经受周期加载后的静态特性(预剪效应),包括不排水静强度改变规律。最后,根据这些试验成果,对这类土的力学性质作了初步的机理分析,试图从本质上解释其特有的力学性质。  相似文献   

5.
张波 《工程地质学报》2014,22(1):166-172
兰州盆地广泛分布的第三系砂岩沉积厚度大,多同泥岩互层分布,砂岩受水影响易发生软化,容易导致工程结构特别是地下隧道工程围岩出现失稳问题。为评价研究兰州盆地第三系砂岩工程地质特性,首先收集兰州至重庆铁路、兰州至中川铁路砂岩段勘察试验资料,统计分析得到了砂岩的物理力学性质; 然后对代表性砂岩进行电镜扫描试验研究其在不同含水率下的微结构变化特征; 最后确定了影响砂岩工程特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含水率、黏粒含量、地下水阴离子浓度、孔隙比。通过采用突变理论建立了第三系砂岩工程地质特性定量评价模型,砂岩工程地质特性可以划分为5级:恶劣(S0.64)、较差(0.64 S0.71)、一般(0.71 S0.79)、较好(0.79 S0.87)、良好(S 0.87)。应用模型对兰渝铁路桃树坪隧道砂岩进行评价,该区域砂岩评价结果介于0.57~0.77之间,工程地质特性处于一般到恶劣状态,评价结果与现场实际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6.
兰州盆地广泛分布的第三系砂岩沉积厚度大,多同泥岩互层分布,砂岩受水影响易发生软化,容易导致工程结构特别是地下隧道工程围岩出现失稳问题。为评价研究兰州盆地第三系砂岩工程地质特性,首先收集兰州至重庆铁路、兰州至中川铁路砂岩段勘察试验资料,统计分析得到了砂岩的物理力学性质;然后对代表性砂岩进行电镜扫描试验研究其在不同含水率下的微结构变化特征;最后确定了影响砂岩工程特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含水率、黏粒含量、地下水阴离子浓度、孔隙比。通过采用突变理论建立了第三系砂岩工程地质特性定量评价模型,砂岩工程地质特性可以划分为5级:恶劣(S≤0.64)、较差(0.64S≤0.71)、一般(0.71S≤0.79)、较好(0.79S≤0.87)、良好(S≥0.87)。应用模型对兰渝铁路桃树坪隧道砂岩进行评价,该区域砂岩评价结果介于0.57~0.77之间,工程地质特性处于一般到恶劣状态,评价结果与现场实际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7.
秦岭北缘仙游寺粘土(膨胀土)的发现及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首次在秦岭北缘周至县马召镇仙游寺一带发现了中更新世厚层褐色粘土,命名为“仙游寺粘土”。它们是中更新世晚期湿润(半湿热)气候环境下形成的坡面流堆积,其物质来源为秦岭山地表层的褐色古风化壳。室内土工试验结果表明:仙游寺粘土是一种典型的富含膨胀性粘土矿物(伊利石/蒙脱石混层矿物)的膨胀土,是以往渭河盆地没有发现的膨胀土新类型。仙游寺粘土不良的工程特性导致仙游寺周边和108国道秦岭北缘一带的天然斜坡和人工边坡都很不稳定,在强降雨作用下,大量土体滑坡频繁发生。基于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测试结果,着重介绍了仙游寺粘土的发育特征、成因时代及其工程地质特性,这不仅有助于北秦岭山地第四纪古气候的恢复及对北秦岭和渭河盆地第四纪以来地质环境演化的认识,而且对于认识秦岭北缘土体滑坡的成灾机理并指导地质灾害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关于粘土岩崩解,泥化机理的讨论   总被引:28,自引:5,他引:28  
分析研究了水利,采矿,地下等工程中常见的粘土岩,泥岩等的泥化,及开挖暴露后的吸水崩解现象,讨论了粘土岩等泥化及崩解的物理化学和力学作用机理,特别是对含胀缩性蒙脱石矿物的粘土岩,还从粘土岩的力学强度特性讨论了他们的泥化崩解问题,系统深入地阐述了粘土岩等泥化,崩解机制。  相似文献   

9.
刘汉东  戴菊英  李继伟 《岩土力学》2006,27(11):2045-2049
黄河西霞院工程电站厂房地基为上第三系洛阳组黏土岩类地层。现场勘察揭示该黏土岩具有特殊的工程地质性质,在开挖或遇水时风化分解较快,由岩石的性质转变为土的性质。为了更好地了解洛阳组黏土岩的工程特性,进行了一系列室内试验和现场大型剪切试验。该黏土岩的黏土含量最高达53.7 %,黏土矿物成分以蒙脱石为主,含量在28 %~38 %,岩体的膨胀率为0.6 %~4.9 %,单轴抗压强度为0.11~1.04 MPa,凝聚力为132.2 kPa,内摩擦角为22.29°。研究表明洛阳组黏土岩具有典型的软岩硬土特征。  相似文献   

10.
景谷盆地位于云南省西南部,盆地南北长18千米,东西宽3.5—5.5千米,为第三系张性断陷盆地。盆地内上第三系湖泊、河流相及三角洲相沉积不整合于下第三系红层之上,分布面积约90平方千米,保留厚度达2400余米。(图1) 景谷盆地是世界上已知最小含油盆地之一,也是滇黔桂地区第三系盆地中至今已发现的两个含油盆地之一(另一个为百色盆地)。据统计,中国南方十省区约有第三系沉积盆地100多个,是一个很重要的石油勘探领域,然而,它们的含油性却有着非常悬殊的差异,相当一部分盆地因各种原因不产油气。因此,研究景谷盆地的含油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裂隙型硬粘土的力学模型及其在边坡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硬粘土是介于软岩和硬土之间的一种介质, 其中含有规律分布的裂隙, 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和各向异性特征; 本文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 提出一种适用于裂隙性硬粘土的损伤力学模型, 并应用于南水北调中线渠道边坡工程的数值模拟分析。  相似文献   

12.
贵州西部三叠系永宁镇组泥质类岩岩石风化粘土,是暖温湿润气候条件下经风化,淋滤作用形成的区域性特殊土。这类土保存了母岩原生层面,层理构造,是区域性建筑材料及工业及民用建筑的地基。本文根据工程实践,采用室内试验,标准贯入试验、X射线衍射方法分析Ty粘土的特殊工程性质,如高含水量,高孔隙比,高塑限,低承载力及其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和力学性质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区域特殊土和解决工程实践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南阳盆地地热地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热资源已成为现阶段重要的绿色能源之一,通过分析研究南阳盆地地热地质特征,为开发利用本区域的地热资源提供地质资料依据.南阳盆地位于秦岭纬向构造带与华夏类型构造反接复合部位,为三面环山向南开口的单断式中、新生代山间盆地,面积约1.7×104km2,地热类型属中低温(Ⅱ)类Ⅱ-1型层状热储类型,盖层为第四系、新近系上寺组、...  相似文献   

14.
华北北部中新生代构造体制的转换过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华北北部位于古亚洲和太平洋两大全球性构造域的交叠部位,其中新生代断裂演化、区域性不整合界面和盆地演化的地质事实显示华北北部中新生代存在5个挤压作用时期。自老至新为:①中三叠世末挤压期(老虎沟组或杏石口组前挤压期,峰值年龄 ≥ 215Ma);②早侏罗世末挤压期(海房沟组或九龙山组前挤压期,峰值年龄 ≥ 178Ma);③晚侏罗世末挤压期(义县组或东岭台组前挤压期,峰值年龄 ≥ 135Ma);④晚白垩世末挤压期(古近系前挤压期,峰值年龄65Ma);⑤古近纪末挤压期(新近纪前挤压期,峰值年龄25Ma).5个挤压期在时间上相对较短,并为6个时间较长,构造运动相对和缓或伸展的成盆沉积期一一隔开。6个成盆沉积期包括:早中三叠世、晚三叠世-早侏罗世、中晚侏罗世、白垩纪、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其中,中晚侏罗世、白垩纪、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具有明显的伸展作用特征。也就是说,华北北部中新生代的构造演化过程是在前中生代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基础上发育起来的克拉通内(陆内或板内)成盆沉积与挤压变形的交替演化过程,在这一构造演化过程中,挤压作用和伸展作用均占有重要位置,总体来讲,挤压作用由强变弱,伸展作用由弱变强。伸展作用持续的时间长,挤压作用持续时间则相对较短。挤压作用和伸展作用交替出现,挤压构造和伸展构造间互发育。华北北部中新生代这种构造体制的转换过程,记录了从古亚洲洋构造域汇聚构造体制向太平洋构造域俯冲构造体制转换的大陆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15.
石菊松  曲永新  李滨  吴树仁 《地质通报》2013,32(12):1911-1917
陕西宝鸡市新近系硬粘土包括风成三趾马红土和“古三门湖河湖相堆积”的硬粘土,是西北地区典型的硬粘土地层之一,也是控制宝鸡市北坡黄土塬边大型滑坡分布的关键地层。为了深入认识该类特殊岩土,尤其是膨胀性粘土矿物(蒙脱石和其混层矿物),根据该类地层的空间分布特征采集了30多个岩土样品,在宏观与细观结构特征分析基础上,利用移液管法、精细X-射线衍射(XRD)技术、乙二醇与乙醚极性有机分子吸附法,完成了样品粒度成分的定量分析和粘土矿物的精细测定,分析其膨胀势,并结合区域滑坡分布与工程边坡病害,揭示其边坡灾害效应。  相似文献   

16.
末次冰期苏北平原和东延海区的风尘黄土沉积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江三角洲北翼苏北平原和东延海区,晚更新世晚期顶部地层普遍为一层暗绿色至黄褐色的硬质粘土层。本文通过对苏北平原硬质粘土层与西部丘陵区下蜀黄土的地层对比以及粒度、地球化学、矿物组合、微体古生物和抱粉、石英颗粒表面电子显微镜扫描、14C测年等实验分析的综合研究,讨论了其成因和年代问题,指出该硬质粘土层为末次盛冰期风尘黄土堆积物经次生变化而演变形成,同期的风尘黄土在黄海、东海海底和陆架区也有堆积,为下蜀黄土在东部平原区和海区的延续。  相似文献   

17.
游离氧化铁对红色粘土工程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罗鸿禧 《岩土力学》1987,8(2):29-36
我国南方有许多含有大量游离氧化铁的红色粘土(砖红壤),它们是在湿、热成土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由成份和结构引起的特殊工程性质。它们往往含水量高,孔隙比大,但力学强度仍然较高,即存在所谓物理指标和力学参数似乎相互矛盾的现象。本文着重讨论游离氧化铁对砖红壤的工程性质(如强度、膨胀特性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中的游离氧化铁的形成、淋失和结晶程度的不同,土的工程性质也各异;土的物理力学性质会随周围环境的物理化学因素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8.
工程粘性土微观结构的定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吾义祥 《地球学报》1991,12(2):143-151
本文首先介绍了作者研制的温差真空干燥系统和作者同合肥工业大学一道研制的土体微观结构图片计算机定量分析系统,前者用于速冻粘土试样的干燥处理以保证其原始结构不受扰动,后者用于土结构图象的定量分析。从工程土体的系统性出发,作者提出了工程土的结构层次、结构状态以及结构状态熵的概念;另外,在不同压力和不同作用时间下对宁波粘土进行了结构定量分析,文中叙述了粘土结构状态参数——结构熵、结构单元的平均粒径、平均形状系数的变化规律,分析了结构变化与粘土特殊物理力学性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In southern China, there are a great amount of red clay(laterite) which contains some free ferric oxide. Owing to its composition and microstructure developed under hot, wet soil-forming conditions, the clay has several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Although the water content and void ratio of laterite are greater than similar clay soils, its strength is still higher than the others. There seems to be a contradiction between its physical parameters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 of free ferric oxide in laterite on its engineering properties, such as strength, swelling properties and others is discussed. The research result shows that special properties of laterite are the result of various conditions of formation, loss and crystallization degree of free ferric oxide, and its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will change with variation of physicochemical circumst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