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凌云水下隆起位于桂西中三叠世海盆的北东部,是桂西晚二叠世裂谷区内凌云古岛,在中三叠世时下沉而成水下隆起,北东部边缘断层在该时期有两次较大活动,使边缘斜坡发生两次较大的滑塌作用,并形成两个滑塌浊积岩沉积旋迴,斜坡趾部形成挤压隆起带,平行基底断层分布。  相似文献   

2.
广西中三叠世沉积盆地是一个受晚古生代以来继承性断裂控制的断陷盆地。下段百逢组及上段河口组,沉积了一套以陆源碎屑为主的半深水—深水盆地相重力流沉积,以浊流沉积为主体,其中局部地区夹少量水下泥石流及等深流沉积。浊流呈海底扇式分布,面积广、厚度大,一般200—3000余m,大者近万m。浊积岩鲍马层序发育、岩石颗粒较细、底面构造发育,水平和垂直方向具有岩层并层和层厚、粒度有规律变化。桂西广大地区多处于浊积扇的中扇及外扇部份。岩石中蕴藏着丰富的微细粒型金矿。 该区地表岩石含金不高,接近于地壳的平均含金丰度,但金常沿一些同沉积断裂带附近分布,与黄铁矿等硫化物关系密切,附着这些矿物表面,金的形成与富集,是由于地下热水携带着地下基性岩石、火山碎屑岩及其他含金岩石的金元素,沿着断裂由深处向浅处运移,并受到浊积岩中泥质岩、含泥质较高的岩石阻挡,使其逐步停止流动,金元素随硫化物一起充填于细粒岩石孔隙中被吸附交代。有的地段富集成矿床。因此,深入研究广西中三叠世沉积海盆的形成、演化及沉积作用,对找寻微细粒型金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广西中三叠统浊流流向及坡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广西中三叠统浊积岩系中溢堤流沉积的识别,结合同一鲍马层序Tc段斜层理倾向与其底部槽模走向不一致的分析,以及横向冲刷模、U形障碍冲刷痕等冲蚀构造、大型滑动模等压刻构造的认识,筛选出宽阔水道充填沉积、扇状体及分支水道沉积中底模构造的指向数据,来指示浊流主体流向,并区分出溢堤流流向。从而确定了本区中三叠世时的浊流主体流向为NW向,平均为300°。根据滑塌沉积中滑塌包卷层轴面、滑塌面的测定,确定凤山县金牙处的古坡向平均为322°,与浊流主体流向基本一致。还认为中三叠世时右江盆地沉积物源来自桂东和桂东南蚀源区,海水由其南的越南境内进入。  相似文献   

4.
自1985年在桂西北中三叠统浊积岩中发现微细粒浸染型金矿以来,该区己受到世人所瞩目。本文在简介区域地质背景与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侧重于金矿成矿作用分析。通过对成矿的三源(矿源、水源、热源)、构造(导矿、容矿)、物理—化学条件与运移—沉淀机制和成矿过程分析等,得出中三叠统浊积岩系为容矿岩系之一,而非矿源岩,成矿时基底存在区域岩浆热液活动的认识;并指出在求取元素丰度值过程中所剔除异常值性质的判断时,采用了柯氏正态检验法、岩石孔渗性、镜质组反射率与牙形石色变指数等研究方法的成果。还探讨了右江浊积岩盆地与成矿作用之间的关系、产金层位分带性变化原因。  相似文献   

5.
隆林县隆或金矿属微粒型金矿,具有多层位、层状矿体为主、矿石和矿物成分简单、沉积结构构造特征,属典型层控矿床。矿床成因与生物礁的消失、滑塌事件、深水火山碎屑硅泥质上超盆地的叠覆、以及有机质的热解和分异有关。火山作用提供金的来源,火山~碎屑~浊积岩相为矿源层和含矿层,并受沉积盆地的关闭和开启影响,形成成岩矿床、成岩~后生或后生矿床  相似文献   

6.
湖底扇是黄河口凹陷古近纪一种重要的沉积类型,扇体储集物性和含油性较好,具有勘探价值.研究黄河口凹陷沙河街组沙三下亚段岩心、测井、地震反射特征,认为A区含油砂岩体为在半深湖—深湖环境形成的2种类型湖底扇沉积.低位域时期发育远岸的深水浊积湖底扇;湖扩域和高位域时期发育由三角洲前缘砂体滑塌进入湖底堆积而成的滑塌浊积湖底扇.从空间分布看,深水浊积扇主要发育在低位域湖盆内二阶断裂的下降盘;滑塌浊积扇主要发育在研究区南部的断裂陡坡带,位于扇三角洲前方,且扇体规模较大,发育时间长.湖底扇的发育受沉积坡折和断裂坡折的控制.由于构造背景、湖平面变化及物源供应不同,湖底扇的位置、规模和形态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7.
鹿儿坝金矿产于西秦岭中三叠统浊积岩建造地层中,由三个矿带组成;在研究矿床构造特征、矿石矿物特征、矿石地球化学特征及蚀变岩特征的基础上,指出该矿床属低温热液型金矿,找矿标志主要是沉积相、构造破碎带、硅化、黄铁矿化蚀变。  相似文献   

8.
辽宁东部赋存大面积的浊积岩,在浊积岩建造中产有铅锌矿床。近年来在青城子地区除发现铅锌矿床之外还发现了大型的金、银矿床。本文对典型的浊积岩型金、银多金属矿床进行了初步研究,概述了浊积岩型矿床的成因,认为辽宁东部原辽河群是浊积岩型矿床产出的有利场所,在浊积岩发育区进行找矿将能取得较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论述了广西下、中三叠统砾质岩类所在层位及其特征,并将其划分为水道砾岩、崩塌—滑塌砾岩、沉积混杂岩3种成因类型,探讨了形成环境及其意义,指出它们均是三叠纪时期构造作用的沉积表现。  相似文献   

10.
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25-1油田沙三段主要发育低渗—特低渗型岩性油气藏,沙三段沉积相特征及其分布认识程度低。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和粒度统计,结合钻测井资料,研究渤中凹陷25-1油田沙三段沉积物类型、沉积特征、沉积序列及沉积相展布。结果表明:渤中凹陷25-1油田沙三段近岸水下扇主要发育具有鲍马序列的浊积岩、砂质碎屑岩和滑塌岩三种重力流沉积物,其中浊积岩分布于中扇辫状水道间、中扇前缘及外扇,砂质碎屑岩是内扇—中扇水道的主体组成部分,滑塌岩发育于全区同沉积断层活动带;扇体沙三段自下而上依次发育内扇—中扇—外扇的退积型沉积序列;自沙三段初期发育近岸水下扇且扇体规模最大,随之湖平面逐渐上升、构造活动减弱导致扇体向西南侧迁移并开始萎缩,沙三段末期扇体面积仅为原始面积的二分之一。该结果为渤中凹陷25-1油田未来勘探开发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及三维地震资料,应用地震沉积学和地震地貌学方法,建立白云深水区晚渐新世三级层序地层格架,揭示白云凹陷东南部晚渐新世大型陆架边缘三角洲的沉积结构和沉积地貌特征。结果表明:珠海组至珠江组下段可划分7个层序,中上部ZHSQ5、ZHSQ6和ZHJSQ1时期发育三期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其中ZHSQ5时期陆架边缘三角洲发育范围较小且相对富泥,前三角洲在地震剖面上呈约300m厚的斜交前积反射;ZHSQ6时期陆架边缘三角洲展布最广,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呈网状交织,横向展布达5km,三角洲前缘在地震剖面上为S型前积反射,前积体的高度向盆地方向逐渐减薄,前三角洲斜坡远端发育多个小型滑塌浊积体;ZHJSQ1时期继承早期陆架边缘三角洲的沉积特点,同时前缘下斜坡伴生较大规模的滑塌浊积扇。估算三角洲沉积古水深为600m,三角洲前缘斜坡倾角为4°~7°,反映三角洲形成于深水陆架边缘环境。晚渐新世相对海平面变化和沉积物供给共同作用控制研究区陆架边缘三角洲的形成期次和展布规模,而同沉积断裂活动对陆架边缘三角洲的发育位置及沉积形态具有制约作用。陆架边缘三角洲前缘砂坝、分流河道砂体及前三角洲浊积砂体可构成重要的油气储层。  相似文献   

12.
湖南炎陵县双爪垄金铅矿点位于茶陵—郴州深大断裂带南东盘,万洋山复式岩体西部与奥陶系天马山组接触部位。已发现2条金铅矿体,均产于强蚀变的构造角砾岩带中;金铅矿与黄铁矿伴生,均随硅质热液沿裂隙充填交代;具中低温热液裂隙充填交代的硫化物型金铅矿床特征。在地表异常较好且构造发育区域是寻找破碎带蚀变岩型的金铅矿的有利地段;边深部亦是寻找破碎带蚀变岩型和蚀变花岗岩型金铅矿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3.
秦祁昆结合部发育了大量三叠纪岩浆岩,主要沿青海南山断裂、瓦洪山断裂和多禾茂断裂周边分布,总体呈NW—SE向展布。岩石类型复杂多样,包括火山岩和侵入岩。火山岩主要以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和火山角砾岩为主;侵入岩主要为辉长岩、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石英斑岩等。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秦祁昆结合部三叠纪岩浆活动主要集中在早—中三叠世和晚三叠世;233~253 Ma代表早—中三叠世岩浆活动,205~225 Ma代表晚三叠世岩浆活动。空间上,岩浆活动呈现出由NW向SE逐渐年轻化的趋势。岩石组合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秦祁昆结合部早—中三叠世岩浆岩形成于古特提斯洋由南向北俯冲的大陆边缘弧环境下,而晚三叠世可能已经逐渐进入后碰撞阶段。  相似文献   

14.
渤中凹陷东营组层序地层及其沉积相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分析地震、钻/测井等资料,将渤中凹陷东营组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和5个体系域.东三段和东二下亚段构成层序SQ1,东二上亚段和东一段构成层序SQ2.层序SQ1中东三段为湖扩体系域,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及扇三角洲围绕凸起分布;东二下亚段为高位体系域,大型曲流河三角洲开始向湖盆中央进积,三角洲沉积范围明显增加,在凹陷长轴方向最为发育,超覆到石臼坨凸起及渤南低凸起上,三角洲前方滑塌浊积扇及湖底扇发育.层序SQ2的东二上亚段发育低位体系域和湖扩体系域:低位体系域是在东二下亚段沉积的基础上发育的,湖盆范围缩小,三角洲继续向凹陷中央进积;湖扩体系域的湖泊范围迅速扩大,曲流河三角洲主要分布于长轴方向,辫状河三角洲主要分布在凸起周围;东一段为高位域,湖盆面积再次迅速缩减,曲流河三角洲在凸起之间及石臼坨凸起边缘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普遍发育在凸起边缘.各层序凸起边缘及斜坡带三角洲前缘砂体、前方滑塌浊积扇及湖底扇是形成隐蔽油气藏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5.
基于岩心、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分析,对北部湾盆地涠西 南 凹 陷 C洼湖底扇沉积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建立了研究区湖底扇发育模式。研究区重力流沉积类型主要有滑塌、砂 质 碎 屑 流、浊 流3种 沉 积类型,受涠西南低凸起物源、外界触发机制以及古地貌的共同影响,多期重力流在研究区湖盆形成湖底扇。近 源区湖底扇沉积以滑塌和厚层砂质碎屑流为主。湖底扇中部主要充填大套砂质碎屑流成因的厚层砂岩。随着流体运移和稀释,砂质碎屑流逐渐转变成远端浊流。在湖底扇末端主要沉积正粒序浊积岩和湖相泥岩。在 高 精 度 层序地层格架的约束下,研究区流沙港组一段下亚段湖底扇砂体可划分为5个期次,即 U1~U5。受5号 断层 带 差异性活动影响,5期砂体垂向叠置,平面上不断迁移摆动。早期北部分支断层活动较强,砂体主要沉积在分支断层下降盘;后期随着南部主干断层活动性增强以及北部分支断层活动性降低,砂体厚度中心逐渐向南迁移。   相似文献   

16.
广西三叠系发育良好,是研究层序地层理想地区之一。笔者以剖面调查为基础,根据地层结构及不整合界面,将早中三叠世地层初步划分出6-7个三级层序,均属海平面升降和构造复合叠加控制型高频率层序,反映早中三叠世经历了6-7次较大的海平面升降旋迈。早三叠世总体表现以海侵为主,中三叠世以海退为主,早三叠世初期和早中三叠世交接时期为最大海侵期,安尼锡克初期转为最大海退期。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山西省代县汇鑫金矿的矿区地质特征、矿体特征等的综合分析研究,发现金矿体主要赋存于北西西向断裂中,矿石由含金、银、硫化物石英脉和蚀变构造岩组成,矿床成因类型为与(燕山期)火山—次火山岩(滩上杂岩体)有关的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  相似文献   

18.
东昆仑造山带是一个经历多期构造活动的复杂造山带,大致划分为昆北花岗岩浆弧带、昆中双型俯冲带、昆南混杂岩带。其地质特征反映了昆中断裂带在历次构造演化中的主导性。。晚元古代华北、华南两大古板块沿昆中断裂一线俯冲碰撞,为后期构造演化奠定了基础。晚古生代—中生代构造演化别具一格。经整体分析、现位恢复,具有泥盆—早二叠伸展滑覆、早二叠纪末—中三叠纪B型俯冲、中三叠纪末—早侏罗纪A型斜向俯冲三个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9.
摘 要:浊流是深水环境中重要的侧向搬运过程之一,大量陆源有机质贡献及快速的搬运沉积等特点,使其相对于正常的深水沉积具有较强的有机质富集能力。不同的浊积系统、浊积系统的不同时期、同一浊积系统的不同沉积单元及浊积岩层之间有机质富集程度差别很大。低水位型、高水位-持续型和海侵型深水浊积系统的划分,有利于预测高频率、大规模浊积事件发育的地质条件和地质时期以及有机质富集的有利区域和时期。同一浊积系统内,朵叶体和峡谷-天然堤的下游区域可能为更有利的有机质富集区域。浊积岩中细粒层的有机质丰度差异主要取决于粉砂质组分的含量;而砂岩层中的有机质丰度变化较大,主要取决于较大的植物碎屑的贡献。浊积厚度、浊积频率等原因造成的有机质保存的差异则进一步造成了浊积岩中有机质含量的不均衡。这种不同尺度上的有机质富集的差异性分析,对探讨深水浊积岩的生烃潜能及能否作为有效烃源岩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深水油气勘探的兴起,深水浊积岩成为沉积学界和石油工业界研究的热点,但直到现今,其主要作为潜在储层
进行研究,而作为烃源岩研究还很少。最近通过对印尼库泰盆地深水区油气地质条件的研究发现,深水区油气成藏的有效烃源岩
为粒度相对较粗的浊积岩,而非传统页岩;有机质来源为陆源高等植物碎屑,其通过浊流在低位期从陆架搬运至陆坡和深海平原
深水区沉积于深水浊积岩中,平均有机碳质量分数为1%~2%,少数可达2%~5%,最大达50%,氢指数HI 为50~183,最大可
达400;同种类型烃源岩在南海文莱-沙巴盆地深水区也有发现。同时调研了全球一些浊积岩富集有机质案例,包括全球ODP与
DSDP资料、刚果西海岸现今深水浊积岩系统、加蓬西海岸现今深水浊积岩系统、安哥拉渐新世深水浊积岩系统和西班牙比利牛斯
山始新世深水浊积岩系统,结果表明,其有机质特征都具有较高的有机碳含量,有机质来源主要为陆源高等植物,具有生油气潜
力。深水浊积岩富集有机质的模式能够成为深水区有机质富集的新模式,富集有机质的浊积岩能够成为深水区油气成藏的有效
烃源岩。深水浊积型烃源岩对全球深水油气成藏理论及勘探思路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