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对与地球膨胀有关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目前的固体地球的膨胀与早期的固体地球收缩相对应。通过对两种演化过程能量变化的数值计算,分析、讨论了地球在整个演化过程中应该发生的一些地质现象,如岩浆洋的存在,大气圈和地核的快速形成等,从而为进一步的验证提供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对地球起源与海陆成因及变迁等问题进行论证,以物质运动基本原理(物质集中、能量释放)提出:“地球中间膨胀(释能)造陆、大陆向两极移动”的新学说(1982年)。认为地球成因与演变同其它天体一样,是在星际物质集中下发生的能量释放过程。由于地球水分子多,能量释放缓慢亦使陆地生成缓慢,陆地是其后产生的。陆地主要生成在地球自转离心力、日月引力、地球张力(内能膨胀)的最强区。这样不仅使地球会演变成椭球体,同时膨胀区大陆在向两极方向移动中,便发生海陆变迁与地表形变。  相似文献   

3.
EGCLTH仿真系统是我们新近研制成功的一种非线性化探数据处理与成图系统,它可以在计算机上实现从低密度的采样数据得到高密度的地球化学勘查结果,特别是从1:20万化探扫面数据模拟得到符合1:5万地球化学实测要求的点位的元素含量数据和地球化学图,从而或许可以不再需要通过单点样分析或面积性采样来进行1:5万地球化学填图。以著名勘查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学锦教授等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确认:EGCLTH系统是一项首创性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新技术,它不仅在地球化学填图、勘探网度模拟、矿产储量计算、环境…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G 变新理论研究地球运动的规律,探讨地球上发生的各种地质作用。地壳运动的起因以及怎样把握运动的规律是地学界长期探索而至今仍颇有争论的一个重大科学问题。本文从对最基本的物理数学原理(开普勒第二定律和机械能守衡定律以及爱因斯坦相对论) 和定义拷问出发,寻找自然科学中某些研究难以突破的症结。从牛顿力学的局限中发现和建立更为准确的不仅限于研究地球运动规律的物理原理,即广义G 变论。正如天体运动轨道没有绝对的圆一样,该理论强调G 的变化的普遍性。强调物质的等能量运动和分布。从而对诸如天体运行、G 变规律、地球形状与运动等方面在理论和研究方法上提出了全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公路膨胀土路堑边坡防护方案探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针对膨胀土路堑边坡的公路工程特点,总结以往膨胀土路堑边坡的防护措施,根据以往膨胀土路堑边坡的防护成败资料和经验。以保持边坡土体天然含水量状态的相对稳定,保持边坡土体结构的相对完整性。保持边坡土体足够的抗剪强度和防护工程应能适应边坡膨胀土体可能产生的膨胀变形与膨胀力不遭破坏。首先用DAH混合溶液改良膨胀土边坡的表层土,使DAH混合溶液与膨胀土产生离子交换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使表层膨胀土体改变性能,成为正常土,然后结合以往路堑边坡处理方法进行综合处理。实践证明,此方法不但充分利用了膨胀土.节约了工程投资,而且又绿化、美观了边坡,使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从而为膨胀土地区公路路堑边坡处理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6.
GeoidanditsGeophysicalInterpretations(大地水准面及其地球物理解释)一书简介GeoidanditsGeophysicalInterpretations(大地水准面及其地球物理解释)是美国CRC出版社出版的有关地球物...  相似文献   

7.
为了实现用重力测量来监测地壳垂直运动,本文研究了地球内部各向挤压,拉张应力源、膨胀源、热应力源等激发引起的地球表面重力和高程变化及相互关系。导出了重力、高程变化及相互关系在球坐标系中的理论和数值计算公式。给出了1066A地球模型的地表重力一高程变化的转换因子。并对由于源的深度不同,大地水准面高的变化对转换因子的影响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采用统计分析与综合分析方法 ,研究了全球变暖、构造活动、地球 (以及月球和行星 )轨道效应、太阳活动等对降水的影响。认为构造活动、地震、气候变暖与降水或洪涝灾害有一定关系 ;地球的轨道效应是地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 ,从而与旱涝相关 ;月球行星轨道效应和太阳活动均与旱涝有明显的对应关系。气候变冷和构造活动变弱是沙漠化的主要原因 ,人类活动则加速了沙漠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地球内核快速自转的发现,证实了地球圈层差异旋转理论,其动力学意义在于:(1)旋转系统有不同于非旋转系统的物质运动方式和能量转换方式;(2)圈层有序差异旋转与无序差异旋转的交替是地磁反向的原因;(3)由于内核差异旋转,太阳辐射通过影响核幔角动量交换和电磁耦合控制地球内能释放,形成天文周期和地质旋回的一一对应关系;(4)地球内能释放产生的深海热对流可以引起全球变暖;(5)太阳系的膨胀与收缩产生行星的差异旋转,并形成相应的降温阶段和增温阶段。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地球膨胀观点出发,通过分析海陆两大类岩石圈差别,探讨地球膨胀方式,推导出地壳中如何产生水平挤压应力。文中阐述了地壳和上地幔的应力场特征,得出了两个水平主应力的构成式。再通过分析应力场中各向应力的作用,讨论了大陆地壳表面褶皱运动的发生、发展过程,断裂带、地震的可能成因以及各大陆在膨胀中被解体、分离的方式。应力构成式的计算结果表明:理论值与实际测量平均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一种新的重力潮汐数据预处理和分析方法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较系统地介绍了由比利时皇家天文台Vauterin博士研制的Tsoft重力潮汐数据预处理方法和由日本国立天文台Tamura博士研制的Baytap-G潮汐数据分析方法。作为应用,利用武汉九峰动力大地测量学观测站超导重力仪1999年观测数据,先实施预处理,再作数据分析,获得地球潮汐常数。数值结果说明,利用Tsoft方法可有效消除各种干扰信号,由Baytap-G分析方法得到的潮汐参数精度与目前国际上通用的Eterna方法获得的潮汐参数精度相当。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万有引力和向心力在行星公转和自转中的作用机制,特别指出地表任一质点随同地球自转所作的圆周运动中向心力是较之离心力更为实在的外在动因,并认为该动因是由地球引力所提供的。最后对向心力在地壳形变和地球动力学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采矿区地层移动GPS动态监测数据的小波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地下煤炭资源的开采会引起岩层和地表移动。为研究开采引起的地形变规律,用小波理论对兖煤集团东滩煤矿的GPS动态变形监测资料进行多尺度一维分解、阈值选择和自动消噪等分析,提取了变形的主要因素,说明了小波分析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评述了卫星重力大地测量的最新发展及其对地球科学的重大影响。为了更好地理解地球内部物理构造与海洋动力学,以及大陆,冰川和海洋的相互作用,改善现有地球重力场模型(包括精度和空间解析度)是非常重要的。IUGG等国际组织对此已经强调了很多年。最近,由德国的GFZ(GeoForschungsZentrum),美国的NASA(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tration)以及欧洲宇航局ESA(European Space Agency)开发研制了最先进的地球监测技术-SST(Satellite-to-Sateilite Tracking)。其主要特点是利用现有的GPS连续追踪新发射低轨道卫星,并由低轨道卫星对地球重力场作精密观测。已经发射和即将发射的卫星有3颗:GHAMP(Challenging Mini-Satellite Payload for Geophysical Research an Application)已经于2000年发射;GRACE(Gravity Recovery and Climate Experimert)定于2002年发射;GOCE(Gravity Field and Steady-state Ocean Cirulation Explorer)计划2004年发射,它们可以统称为重力卫星。载有SST技术的人造卫星的主要目的是获得具有前所未有的高精度和高空间解析度的全球重力场和大地水准面模型,加强人们对地球内部构造的理解并为海洋和气象研究提供更好地参考。上述3个重力卫星工作在有明显区别的不同波谱内,它们有不同的科学应用,仅有一小部分重合。所以,就应用而言它们是完全互补的。它们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将是广泛的,特别对于固体地球物理学,海洋学以及大地测量学等领域,它们将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其意义不亚于GPS。  相似文献   

15.
l Some problems on the astronomical theory of ice ageThe astronomical theory of ice age, as the up todate solution for the global climatic changes in theQuaternary period, has been accepted by the most ofthe scientists in the world. However, there are stillsome arguable problems to need further research.Zhou Shangzhe (t994) pllt forward three questionslike as follows:The astronomical theory of ice age suggestedthat the ice age occurred when the eccentricity of theorbit of the earth was at its…  相似文献   

16.
Volcanism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intermittent release of energy in the earth. As far as the differential rotation of the earth's inner core is concerned, the Galactic Year may change the gravitational constant G, the solar radiative quantity and the moving speed of the solar system and affect the exchange of angular momentum between core and mantle as well as the energy exchange between crust and mantle. As a result, this leads to eruptions of superplumes and magma, and controls the energy flow from core - mantle boundary (CMB) to crust. When the earth' s speed decreases, it will release a huge amount of energy. They are the reason of the correspondence of the volcanic cycles one by one with the astronomical periods one by one. According to the astronomical periods, volcanic eruptions may possibly be predicted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7.
本文扼要回顾了国外关于核爆炸对人类生命、自然环境及气候影响的研究;介绍了近几年关于“核冬天”研究的新成果。通过沙暴尘埃对短波辐射吸收强度的分析,讨论了浓密气溶胶的天气气候效应。  相似文献   

18.
以河流理想均衡剖面线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了地表水流对河床的塑造作用规律和河流均衡剖面线的形成机理,推导出均衡剖面线理论计算公式,并以黄河为例,结合我国自西向东三级地形结构,计算了三条均衡剖面线,L1为黄河全长均衡剖面线,L2和L3分别以托克托和松多为局部基准面计算的局部均衡剖面线,为黄河河床的演变规律研究和演化过程的计算机模拟提供了数学依据,同时对河流发育研究及侵蚀、搬运能力的探讨均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数据分辨率对最小二乘配置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据分辨率是影响地球重力场建模和大地水准面精度的重要因素。基于最小均方误差准则的频域形式探讨了最小二乘配置与数据分辨率之间的关系,给出了依赖数据分辨率的最优线性估计及其误差的一般公式。算例表明,该公式与传统配置公式的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Biot的固结理论为基础,利用有限单元法,对水布垭水库未来蓄水后地壳岩石中由于附加水荷载所产生的各种力学效应进行了数值计算。计算中沿清江从招徕河到恩施之间共取剖面48个。认为:(1)水体荷载产生的附加应力场、孔压场和形变场在库岸附近造成压应力差和位移差,特别是分布有附加的张应力,促使库水向外渗透和扩散,导致孔压改变、有效应力降低或增大;(2)水布垭库坝区的张性断裂和喀斯特较发育的地段,由于水体荷载效应和库水的渗透及扩散作用,易沟通地下水的动力联系,使岩体失稳并在浅层易产生倾斜型或倾斜型兼走滑型滑动;(3)孔压和位移一般在库基下几公里深度区域内多形成一个高值孔压和低值位移的变换带,是应力易于集中的场所;(4)水荷载产生的各种附加效应,受蓄水方式和蓄水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