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徐维胜  郑静 《山东地质》1999,15(4):6-10
结合烟台市矿政管理的实践,从矿产资源的科学开发和矿业活动的科学管理两个方面,论述了要把矿业秩序根本好转定位在科学上。  相似文献   

2.
全国矿业秩序的全面好转,标志着矿政管理从无序走向了有序,这是一个历史的跨越.由全面好转到根本好转,任务更加艰巨.说其任务艰巨,是因为要求更高,标准更严,其标志是矿政管理要从有序走向科学.如何实现科学管理?新任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厅长李永宏谈了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为满足国家、自然资源部矿政管理需要,2016年在新疆东北地区开展了矿产资源开发环境遥感监测工作。通过计算机自动提取与人机交互解译相结合、室内解译与野外查证相结合的方式,基本查明了该地区的矿山开发状况、矿山地质环境、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含“复绿工程”)和矿产资源规划执行等情况。基于本底数据调查结果,根据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区域矿产资源综合评价,并对尾矿成分开展探索性研究。监测结果表明,新疆东北地区矿山开发秩序整体较好,矿山地质环境有一定程度改善。该监测结果为相关部门的矿政管理工作,以及下一轮新疆矿产资源规划制定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4.
盱眙县是淮阴市矿产资源大县,矿业已成为盱眙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介绍了近年来在矿产资源管理过程中依法治矿、规范办案的几点收获和体会。认为提高矿管工作水平必须加强队伍建设,强化执法意识;严格依法治矿,整顿矿业秩序,确保矿业秩序的根本好转。  相似文献   

5.
首都周边的燕山—太行山区是我国著名的矿集区,矿业活动是该区最主要的人类工程活动和生产活动,遗留下严重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不仅造成京津冀生态涵养区内地质灾害频发,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和污染,生态涵养功能退化,同时也是下游京津冀主体功能区大气污染、水土污染的主要污染来源之一,是影响京津冀生态涵养区生态环境的重要隐患。本文在充分研究京津冀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思路: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精细化调查,编制首都周边地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专项规划,实施首都周边地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专项工程,拓展完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预警系统,建设京津冀地质环境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平台。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主要矿山地质灾害及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辽宁省是全国矿产资源和矿业开发大省,同时也是矿山地质灾害高发省份,矿山生态环境破坏较严重,诱发的矿山地质灾害较为普遍。矿山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辽东抚顺、本溪,辽西南票、北票、阜新及辽北铁法三个地区。脆弱的地质环境条件和矿业开发活动是诱发矿山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对人为诱发因素,应通过立法和加强管理,制定相应对策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7.
东北地区主要矿山环境地质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矿业基地,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极为突出.从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表现形式上将其划分为土地资源破坏、环境污染和地质灾害3个类型.防治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应采用新技术、新方法、科学监测、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制定矿区生态重建方案,倡导"绿色矿业".  相似文献   

8.
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徐友宁 《地质通报》2008,27(8):1235-1244
矿产资源开发引发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正成为影响矿山正常生产和人居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因素,为了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的绿色矿业目标,需要在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减轻矿业开发对矿山地质环境的负面影响。依据8年来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研究工作的经验和体会,简述了矿山环境地质的兴起与发展、研究意义和方法、现状与进展,提出了今后矿山环境地质研究的主要方向和内容,旨在推动矿山环境地质研究工作的同时,推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9.
云南有7个矿区属于国土资源部重点整顿、治理范畴,采用遥感技术动态监测,获得良好效果,认为:煤矿矿山有恶化趋势,砂石料、钨锡矿山等有好转,矿业开发秩序与产品价值、矿政管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徐友宁 《地学前缘》2005,12(2):122-122
人类的活动成为矿山最活跃、最显著的地质作用,是加剧矿山地质环境变化的“催化剂”,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出发,迫切要求在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同时,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质环境。良好的地质环境有利于矿业的正常生产,破坏或恶化的矿山地质环境必然制约矿业正常生产、危及人居生态环境安全。矿山环境地质学是一个集地质学、采矿学、环境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而成的、专门研究矿山地质环境的一门朝阳学科。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资源保护的立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邱志勇  苏学云 《地下水》2007,29(6):7-10,39
我国许多地方因过度开采利用地下水、地下采矿疏干排泄地下水而引发了多种地质灾害,同时,地下水污染趋势愈演愈烈,导致了大范围地下水环境恶化,已经到了威胁人类生存和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程度,亟待加强地下水资源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已经刻不容缓.分析了造成地下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地下水资源保护管理中存在的操作难问题,提出了地下水资源保护立法的核心内容和基本思路,进一步完善地下水资源保护的立法、执法,科学管理和保护地下水资源,促进地下水资源利用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2.
随着岩盐资源开发强度逐年加大,开发利用保护任务日渐繁重,由于岩盐独特开采方法和工艺,应探索相应的监管措施和手段。通过对大汶口岩盐资源赋存特点和开发利用现状分析,指出其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岩盐开采方法和工艺的监管措施和手段进行探索,提出开发利用和保护建议,从而有利于促进加强岩盐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南四湖黄砂资源情况及非法采砂情况,分析了打击非法采砂面临的困境,提出了联合执法常态化,建立执法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召开座谈会推动立法,制定南四湖资源环境保护规划,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宣传教育等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澳大利亚是全球矿业市场最发达的国家之一,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是中资企业从2000年左右以来海外矿业投资的主要国家之一。投资过程中有很多成功经验,也有不少失败教训。受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境保护越来越严格、资源供需矛盾加剧等多种因素影响,澳大利亚矿业市场不断变化,澳大利亚国家和当地政策、矿政管理政策日趋严格,对中资企业运行项目及进一步拓宽澳大利亚矿业市场形成了较大的压力。通过总结多年从事国际矿业市场经营管理的经验,搜集大量相关资料,以问题为导向,深入分析了澳大利亚矿业市场概况,探讨了中资企业在澳大利亚投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对于中资企业拓展澳大利亚市场提出了思考与建议,供国家相关矿业管理部门和相关中资企业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矿业开发已成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之一。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矿产资源的开发引起了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在西部大开发进程中,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环境地质问题,将会阻碍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在论述西部地区矿产资源概况、由矿产资源开发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对这些环境地质问题进行防治和环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6.
列述了中国在陆地传统矿产资源、海域矿产资源、天然气、煤层气、地热等能源资源方面的相当大的开发潜力。提出了中国矿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若干岩石力学难题。指出了煤矿开采引发的环境问题:如采煤对土地资源的损害、对村庄的损害、对水资源的影响,以及煤炭开发和利用对大气环境生态平衡的影响。并提出了对矿区环境控制的岩石力学对策,即推行减沉开采技术;矿井水资源的保护和再利用;清洁开采技术。  相似文献   

17.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管理过程中暴露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廖欣 《矿产与地质》2006,20(2):196-200
文章概括了依据我国现行的《矿产资源法》在矿业开发管理过程中暴露出土地所有权与矿产资源所有权的矛盾、矿业权流转中没有法律保障、矿山环境与治理中缺乏系统性规定、矿产资源税与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征收制度有缺陷、小型矿山采矿的无序状态、外国投资我国矿业缺乏限制性规定以及战略性矿产资源储备制度尚未建立等问题,认为完善现行《矿产资源法》,加强矿产资源的开发管理,理顺矿业生产关系,遏制矿产资源浪费,实现矿产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相结合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莱芜市成矿地质条件较好,辖区内蕴藏了比较丰富的矿产资源,已发现矿产42种,探明储量的18种,是省内矿产资源总量较丰富,矿种配套较齐全的少数地市之一。近几年,莱芜市大力开展"治乱、治散、治毁、治本"工作,矿业开发走上规范化道路。  相似文献   

19.
张建民 《中国煤田地质》2006,18(3):78-79,85
自地勘单位战略性结构调整以来,改变了由矿产地质勘察、勘探、矿权经营为主业的产业格局。针对目前地勘单位多种经济形式共存的局面,提出了新形式下地勘单位人力资源的科学化管理体系理念,以及人力资源管理规划的制定与实施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20.
煤矿(床)水文地质学是研究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地下水活动规律以及为防止其对采煤工程的不利影响,保护矿区生态环境的一门应用性地质学科,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在保水采煤技术、华北型煤田防治水技术体系、陷落柱发育规律及其治理技术、煤层底板含水层注浆改造保障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随着煤炭开采强度和开采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学科发展面临着诸如老空水及陷落柱探测、矿坑充水条件变化、矿井水患实时评价及治理等重大问题。提出了在学科发展中应优先解决诸如“三高”(高地压、高地温、高水压)地质条件下煤矿突水机理、西部地区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突水溃砂机理、水资源承载力及其调蓄技术、矿井水资源化及其合理利用研究以及综放开采条件下冒裂带发育规律研究等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