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变异系数的模糊物元分析处理分类界限多层次、多因素的模糊边界问题,对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变异系数法得到的权重客观合理,物元分析法通过欧氏贴近度判定评价对象和标准之间的贴近程度,能比较客观、有效地对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
潘峰  梁川  王志良  付强 《水科学进展》2003,14(3):271-275
在模糊物元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欧氏贴近度的概念,提出了基于欧氏贴近度的模糊物元分析方法.在对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综合评价时,把各地区各开发利用阶段作为物元的事物,以它们的各项评价指标及其相应的模糊量值构造复合模糊物元,通过计算与标准模糊物元之间的欧氏贴近度,并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实现对各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综合评价与排序.该模型被应用到西安市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西安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振宇 《地下水》2019,(3):139-141
结合抚顺市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开发利用实际状况,建立了包含农业灌溉率、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人均供水量、可利用水量模型等9项典型指标的评价体系和分级标准,对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运用物元分析法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基于模糊综合法、属性识别法与物元分析3种不同方法得到的评价结果保持较好的一致性,物元分析法表现出较好的适用性与科学性;目前抚顺市还处于发展阶段,具有较大的水资源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4.
水环境评价模型指标体系的选取和权重的确定是研究水环境承载力模型的关键.选取地下水脆弱性能,水环境质量,水体污染,开采程度,污染河水对地下水的影响等5个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利用层次分析法作为一种定量研究方法,运用专家评分法确定了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指标权重,并进行指标体系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判断,对区内地下水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及可开采潜力分析.根据取得分值分区,确定承载力评价分区图,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聂思雨  张旭  李红艳  周艳春 《水文》2022,42(2):42-47
为推进长白山区经济发展和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选取14个指标建立长白山区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的TOPSIS模型对2015-2019年的长白山区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用障碍因素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白山区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数处于0.284~0.73,具有显著的地区差异性,从西至东,水...  相似文献   

6.
结合恩施市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在已有研究成果和指标选取原则标准上,基于水文的可持续利用标准构建了湖北省恩施市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搭建水资源评价标准,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恩施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综合评估,并对未来恩施需水量做出了预测。研究表明:恩施市整体水资源利用处于较差水平,其水资源压力较大,评价结果与恩施市水资源承载力实际状况具有较高的吻合度,为该区域人水和谐建设和可持续水文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水资源承载力是衡量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本文以广州市水资源承载力为研究对象,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14个指标中提取出影响水资源承载力动态变化的两个主成分,并对广州市水资源承载力年际变化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5—2010年,广州市水资源承载力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但就目前情况来看,通过扩展供水工程、加强节水措施等能缓解供需矛盾,水资源承载力还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8.
水资源承载力是制约坝上地区农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选取水资源开发率、水资源利用率、农业水资源利用率、人均水量、生活需水定额6个主要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定量评价了张家口市坝上地区1993-2013年水资源承载力变化情况,并结合已有资料预测2023年该地区的水资源承载力状况。结果表明:坝上地区水资源承载力总体上表现为逐步下降趋势,综合评分值从1993年的0.437下降到2013年的0.226,按照现有的开发利用水资源方式,预测2023年该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分值将低至0.188,水资源承载已接近极限,后续开发潜力小,应采取相应措施改善用水结构,拓宽取水渠道,缓解当地水资源压力。  相似文献   

9.
区域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对于维护区域生态环境安全和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根据地下水开发率、地下水供水模数、地下水补给模数、地下水排泄模数、人均地下水占有量、单位GDP用水量和水资源重复利用率等7项评价指标,对西安市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西安市地下水资源有一定的承载力,但整体上地下水开发率过高,继续开发利用的潜力甚小。其中城六区综合评价值为70.816,地下水承载力趋于饱和且继续开发潜力最小,周至县综合评价值为-240.998,地下水开发潜力最大。评价结果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陈娅鑫  李冲 《地下水》2010,32(2):100-101
在充分理解水资源承载能力概念,深入分析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根据指标体系筛选原则,设计出多层次的适合邯郸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并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邯郸市2005年、2015年和2025年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评价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应用逼近理想解法综合评价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多目标决策中,基于传统的逼近于理想解的技术,根据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强与弱和待评价的对象(评价方案)的不理想(负理想)与理想(劣与优)这些典型的模糊概念,提出了基于模糊集合的逼近理想解法(TOPSISFS),并应用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综合评价中。TOPSISFS与投影寻踪模型法(PP法)、理想区间法(MODMIIM)相比,简单、有效。TOPSISFS可广泛应用于多目标决策中。  相似文献   

12.
Gonghe Basin belongs to arid and semi-arid climatic zone, where water resource is relatively scarce and desertification is serious, so it is necessary to find out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By using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the assessment on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in Gonghe Basin was conducted: Water resource carrying capacity of Gonghe County is less, while that of Guinan County and Chaka Town of Wulan County are greater; water resources of Gonghe Basin could sustain cultivated land of 652.6 thousand acres and grassland of 2 368.6 thousand acres respectively in 2020, water resources of Gonghe Basin could sustain cultivated land of 948.2 thousand acres and grassland of 2 247.6 thousand acres respectively in 2030.  相似文献   

13.
河流污染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之一。鉴于河流水质评价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本文在物元分析的基础上,将海明贴近度和模糊物元分析理论相结合,建立了基于海明贴近度的河流水质评价模糊物元模型。运用该模型对孝妇河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得到的评价样本与标准样本两者相互接近的程度能够比较客观的反映河流的水质状况,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运用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考虑了各监潮指标的差异程度,减少了计算主观性的干扰,使评价结果更加准确合理。  相似文献   

14.
基于水资源承载能力概念和通辽市水资源利用基本情况,构建了水资源可承载能力评价的递阶层次指标体系.结合可变模糊集理论,建立了通辽市多层次水资源承载能力可变模糊评价模型,并对通辽市各行政区现状年和规划年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通辽市水资源承载能力全区均较弱,产业结构不合理和水资源重复利用率低是造成水资源承载能力低的主要因素.对2020规划年的评价结果显示,节水条件下通辽市水资源承载能力有所改善,但基本仍较弱,需通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等来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5.
基于多目标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岚  王树谦 《地下水》2014,(5):82-84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过度的开发利用,邯郸市地下水资源短缺情况日益严重,通过分析邯郸市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对地下水水资源、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采用多目标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邯郸市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进行分析计算,表明2010年地下水承载能力已趋于饱和,供需矛盾突出;2020年随着南水北调工程建成及通水,可利用水资源量增加,地下水开采得到限制,供需矛盾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16.
刘雷雷 《地下水》2011,(4):119-121
大连市是我国北方严重的缺水地区之一,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大连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瓶颈。从大连市水资源环境现状出发,在全面分析大连市水资源承载力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水资源承载力SD模型,模拟了在现状延续型、经济发展型、节水型、协调发展型4种方案下模拟了2005~2025年大连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前提下,水资源循环经济发展是提高大连市水资源承载力的满意方案。  相似文献   

17.
房睿 《地下水》2014,(6):105-107
在对玛纳斯河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玛纳斯河水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根据建立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特征及内涵建立生态、人口及经济三个方面的水环境承载力子系统,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值,得出各指标的重要性排序;应用承载度的模型,得出玛纳斯河水环境承载度;结合模糊综合评判分析法计算出玛纳斯河水环境承载力;分析玛纳斯河水环境承载力的变化规律,找出影响玛纳斯河水环境承载力的因素。构建玛纳斯河流域水环境承载力计算系统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8.
Research on the carrying capacity and security of water resources is vital for its contribution to implemen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The limit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Studying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water resources will not only facilitate monitoring and forecast of nation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but also be valuable for building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s of evaluation system,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water resources on Shandong peninsula is explored.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 of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water resources is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water resources index and the composite of water resources index.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apacity of water resources on Shandong peninsula is generally consistent with overexploitation, and that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has reached a considerable scale under exist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conditions.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water resources in this region is relatively small, an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water resources is alarming. Relative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to improve the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and to provide a basis for futur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this reg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