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长江中下游的侵入岩体,尤其是燕山期的侵入岩体面广量大,它们与区内铜、铁、金等矿产关系密切。本文通过对侵入岩体地质特征、岩石化学成分等对比研究后,总结出如下几个特点:1、侵入体主要形成时代为135-95Ma,自西向东有逐渐变新的趋势;2、与成矿有关者多数是复式岩体,与铜矿化有关的主要是燕山早期侵入岩,与铁矿化有关的则主要是燕山晚期侵入岩;3、多数岩体受到过中、下三叠统燕发岩层(膏盐层)的同化混染;4  相似文献   

2.
西昆仑山构造格架与成矿堆积环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在对西昆仑山广布的岩浆岩尤其是风岗岩研究取得的成果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沉积建造等其它地质特征,再造了西昆仑山地质构造发展历程,进而研究了区内成矿堆积环境及其矿床地质特征。结果表明,昆仑山经历了复杂的地质构造演化,是一条由北而南分别由加里东造山带、华力西造山带和燕山早期造山带组成的复合型造山带。区内存在以下5种主要成矿堆积环境:洋脊(蛇绿岩)成矿堆积环境(塞浦路斯型含铜黄铁矿矿床,豆莱状铬、镍矿床),被动陆缘成矿堆积环境(MVT铅锌矿床,Sedex型铅矿成床),火山弧成矿堆积环境(斑岩型铜矿床,黑矿型铜锌铅矿床,矽卡岩型铜铅锌多金属矿床),弧后盆地成矿堆积环境(海底火山喷发沉积型铁铜金矿床,气液充填型铜金铁矿床)和同碰撞成矿堆积环境(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伟晶岩型多金属银矿床)。  相似文献   

3.
华北克拉通在中生代发生强烈的破坏作用,诱发强烈的岩浆、构造、热事件,同时形成金等金属矿床.然而,克拉通破坏如何控制巨量金等金属矿床的形成与分布尚不十分清楚.本文基于已发表大量资料和科技部重点研发专项项目研究成果,系统总结了华北东部中生代岩浆岩岩石组合、年代学、地球化学和岩石成因、金等金属矿床成矿年代学、中生代盆地演化等最新资料,恢复了华北东部中-新生代盆地伸展量和郯庐断裂的左行走滑位移距离,确定了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带的位置,重新构建了华北东部中生代金等金属矿床和岩浆活动的时空分布规律,并发现早中侏罗世期间,岩浆-成矿作用由东向西逐渐迁移,而160~140Ma之后则由西向东迁移,论证了华北东部中生代金等金属成矿与岩浆岩成岩之间的成因关系,岩浆为金属矿床的形成提供了部分物源和成矿流体,阐明克拉通破坏与巨量岩浆-成矿作用的深部动力学机制,提出侏罗纪期间华北受到古太平洋板块向西低角度俯冲,不仅在华北东部(乃至中国东部)形成了类似于南美安第斯型富含斑岩铜矿的大陆岩浆弧,而且俯冲带流体交代地幔楔为早白垩世热液成矿奠定了物质基础.在早白垩世时期,古太平洋板块俯冲角度由低变高,俯冲板块和俯冲带发生后撤,使华北克拉通东部发生强烈破坏,并形成巨量岩浆和金等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庐枞地区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庐枞地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一个重要矿集区,已探明的有罗河、龙桥、大鲍庄大型铁矿,大鲍庄、何家小岭大型硫铁矿,沙溪、井边中型铜矿,岳山中型铅锌银矿等。本文根据区内不同类型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床的空间分布特征,总结庐枞地区区域成矿规律。结合以往地质资料和近年来地质找矿成果的综合分析,提出庐枞地区具有较大远景的找矿靶区有:(1)沙溪铜(金)找矿靶区;(2)清水塘—岳山铁、铅锌找矿靶区;(3)井边—巴家滩铜矿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5.
斑岩型铜(钼-金)矿床作为一种典型岩浆热液成矿系统,是板块俯冲带之上最具代表性的成矿类型,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价值,长期以来是学术界和工业界的重点关注对象.已有研究揭示了大型斑岩矿床一般起源于俯冲作用诱发地幔楔部分熔融而形成的初始弧岩浆,在经历一系列复杂的演化之后,最终上升至近地表(3~5km)成矿.这其中涵盖了下列步骤:(1)俯冲板片的脱水或部分熔融并交代地幔楔诱发橄榄岩部分熔融;(2)地幔岩浆上升至下地壳底部并经历熔融-同化-滞留和均一(MASH)以及初期分离结晶;(3)初始母岩浆自下地壳底部上升至中上地壳底部形成岩浆房;(4)岩株或岩枝的最终就位与挥发分出溶;(5)成矿流体汇集和金属沉淀等众多关键地质过程.虽然对这些过程的研究已经产生了丰富的成果,极大促进和加强了对不同构造背景之下斑岩型铜矿形成机制的认识,但斑岩成矿机理研究目前仍存在较多问题亟待解决,如不同构造动力学背景对成矿岩浆地球化学特征的控制、岩浆弧演化的长期性与成矿作用瞬时性的不协调、成矿物质来源、岩浆源区和演化过程金属预富集作用对成矿的贡献、Cu和Au在预富集过程中的解耦机制等.这些尚未解决的科学问题对斑岩成矿机理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挑战,而解决这些问题也必将深化对俯冲板块边缘成矿作用的认知.  相似文献   

6.
岩浆熔/流体中金的溶解度制约着岩浆-热液型金矿床成矿过程中金的富集和迁移.大型金矿床需要巨量的金从上地幔-下地壳源区向浅部地壳迁移,岩浆与热液中高的金溶解度有助于源区形成富金的岩浆并有效运移.本文系统梳理了金在岩浆和热液流体中的络合形式以及金在岩浆熔体与流体间的分配行为及影响因素,结合最新高温高压实验研究,阐述了温度、压力、氧逸度、硫逸度、熔体组成与挥发分(水、二氧化碳、氯、硫)对岩浆中金溶解度的影响.本文强调岩浆中金的溶解度主要受控于岩浆中的挥发分:岩浆中还原性硫(S~(2-)和HS~-)的含量越高,金溶解度越高.在高温、高压、富水及中等氧逸度条件下,岩浆可以溶解更多还原性的硫,因而提高了岩浆运移金的能力.如果华北金矿床成矿元素来源于幔源熔/流体,那么从巨量金运移的角度,可以限定深部富金岩浆产生于中等氧逸度(S~(2-)与S~(6+)共存)的富水条件.早白垩世古太平洋滞留板片脱水交代上覆大地幔楔,不仅造成了华北克拉通减薄,也创造了有利于巨量金迁移的物理化学条件.  相似文献   

7.
华南中、新生代与花岗岩类有关的成矿系统   总被引:45,自引:2,他引:45  
华南地区中、新生代的大规模金属成矿作用与花岗岩类活动密切相关, 并因此而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征; 而不同来源、不同性质的花岗质岩浆活动又是该地区岩石圈演化过程不同时期、不同构造动力学背景的产物. 本文把华南地区与中、新生代花岗岩类有关的矿床划分为4个成矿系统, 即: (ⅰ)与钙碱性火山-侵入(花岗质)岩浆活动有关的“斑岩-浅成热液金-铜成矿系统”; (ⅱ)与陆壳重熔型花岗岩类有关的钨锡铌钽稀有金属成矿系统; (ⅲ)与富钾花岗岩类有关的铜多金属成矿系统, 以及(ⅳ)与A型花岗岩类有关的金铜及稀土成矿系统; 并简要地讨论了它们的基本特征. 从根本上来说, 华南地区中、新生代不同来源的花岗岩类及与其有关的成矿作用都是在伸展-拉张环境下壳-幔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北衙金矿重磁场特征与综合找矿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衙金矿位于西南三江富碱斑岩成矿带区域,地质构造复杂,华里西期海相玄武岩和喜山期富碱斑岩极为发育;前者普遍具有热液型铜矿化,后者与金、铁、铅、锌、银等多金属矿床具有密切成因关系.为了预测区内多金属矿产分布情况,利用位场数据处理的延拓、化磁极、重磁对应分析等方法,对重磁资料进行了处理,综合分析了区内重力场、磁场、重磁对应分析中同源性的基本特征及其与岩矿石物性的分布关系,结合矿区内地质资料对矿区进行了综合找矿评价,划分了三个成矿远景区,并给出了远景区圈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武夷山成矿带是我国重点成矿带之一,分布着众多的铜铅锌银等多金属矿床,矿床类型多样。本文在讨论陈坊铜多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研究陈坊地区石炭纪地层中受接触带构造控制的矽卡岩型和二叠纪地层中主要为受层问破碎带控制的矽卡岩型铜铅锌多金属矿体的分布特征,探讨该区控矿因素、矿床成因分析,表明陈坊矿区成矿潜力巨大,并提出该区下一步找矿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金矿床地质特征和氢、氧、硫、铅同位素研究,认 为两个系列铜、金矿床是不同动力学背景、不同时代的两个成矿流体系统演化的产物: 层状矿床组成的系列Ⅰ铜、金矿床形成于海西期拉张构造背景下,由热卤水沿同生断裂上升,经海底喷流(气)和热水沉积作用形成;与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系列Ⅱ铜、金矿床形成于燕山期特提斯构造域和古太平洋构造域复合及与之相关联的地幔隆起和地壳减薄等深部过程耦合作用背景下的造山作用挤压-伸展转变期,是岩浆热液与部分大气降水混合形成的热液流体经复杂的水-岩作用和输运-化学耦合过程形成的.叠加 作用是区内大型矿床的重要形成条件.  相似文献   

11.
西藏班戈日阿铜多金属矿床位于班戈-腾冲多金属成矿带,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已探明资源量达中型规模。最新研究和找矿成果显示矿带呈北西向展布,受燕山晚期白垩纪花岗岩类岩体侵入作用控制,矿体分布于岩体与下白垩统灰岩地层接触带及附近部位。在空间上,矿床主要分为三个矿段:主矿体分布在矿区中西部,目前在西矿段已圈定5个(条)铜矿体,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其中最大的Cu13号矿体长221 m,平均厚9 m,沿倾向已控制延深100 m以上,铜品位:0.45%~2.01%,平均0.9%。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铜矿、磁铁矿。中矿段已经圈定3条矿体,成矿元素除铜外,铅、锌、银含量也较高,为铜多金属矿体。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其中以Cu-23号矿体最大,长达300 m,矿体最宽处达110 m。矿体平均品位Cu1.48%,Pb 1.25%,Zn 2.52%,A g 32.52×1-0 6。本文在矿区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分析,对比中、西矿段成矿条件,对矿区东段进行了预测评价,指出该矿区具有较好的铜多金属找矿前景。同时建议对已圈定的1:5万水系沉积物异常开展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进而圈定该区铜多金属矿带或矿(化)体,为矿区深入勘查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南京栖霞山铅锌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京栖霞山铅锌矿床成矿流体为低温、低压、低盐度、低密度、偏酸性和弱还原性的仙质,成因以原生水(大气降水)为主,系陆相循环热水,由贫硫富金属的深循环水和富硫贫金属的浅循环水混合而成,从而导致了工业矿体的形成。多个成矿通道形成多个成矿中心。  相似文献   

13.
董文伟  陈均  崔猛  张星培 《地球》2013,(12):102-105
北衙金多金属矿床近年来中边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金资源量达超大型矿床规模,通过新的勘查工作成果,对北衙矿床的成矿规律和蚀变分带研究表明:矿床受岩浆岩、构造、地层及岩性的控制,矿床具有红色带、绿色带、白色带的蚀变分带特征,矿床成因类型为矽卡岩中温热液型金多金属矿床。矿床成矿空间有利,深部及外围仍具有寻找金多金属矿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4.
淮北地区位于安徽省北部,是重要金属成矿区之一。地质构造单元归属华北陆块,其矽卡岩型矿床的控矿条件和成矿模式既与华北地区邯邢式接触交代型铁矿床相似而又有区别。邯邢式铁矿主要围岩地层为奥陶系,矿石成分简单,以磁铁矿为主。淮北地区部分矿床具有这一特征,而另一部分矿床的特征与此有较大差异:围岩地层为寒武系,矿石成分复杂,以铁铜矿为主,并含有金、钼等其它有益元素,岩体分叉侵入,多层成矿,矿体产于燕山中期石英二长闪长玢岩与寒武系中上统内接触带及正接触带,镁质矽卡岩较发育,含铜矽卡岩可见于外接触带。为了与邯邢式铁矿区别,称其为前常式铁铜矿。本区矽卡岩型矿床的赋矿层位为中上寒武统一下奥陶统。其中,寒武系铁矿比例43.39%、铜矿比例92.67%、金矿比例100%,奥陶系铁矿比例56.61%、铜矿比例7.33%。本文在介绍地质背景的基础上、较系统地分析了控矿条件和成矿模式,提出了岩浆侵入活动中心(或活动带)与寒武系接触带为重点找矿方向的观点,并明确指出远离侵入中心(带)的岩床,其成矿性差。文中还介绍了覆盖区识别岩浆侵入活动中心(或活动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扬子地块东部与Cu-Au等金属成矿有关的燕山期侵入体岩进行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揭示出:(ⅰ)扬子地块东部许多与金属成矿有关的侵入岩为埃达克质岩,它们可能主要由玄武质下地壳物质在增厚的条件下熔融形成,玄武质岩浆的底侵作用可能为这些岩石的形成提供了热量;(ⅱ)高压(1.2~4.0 GPa)、高温(850~1150℃)的下地壳环境不仅有利于流体的产生,而且也有利于埃达克质岩浆的产生。形成于高压高温条件下的埃达克质岩浆不仅能够携带大量流体和Cu-Au等成矿金属物质,而且易于将这些物质带到地壳浅处,有利于Cu-Au等金属矿床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扬子地块东部燕山期埃达克质(adakite-like)岩与成矿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通过对扬子地块东部与Cu-Au等金属成矿有关的燕山期侵入体岩进行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揭示出:(ⅰ)扬子地块东部许多与金属成矿有关的侵入岩为埃达克质岩,它们可能主要由玄武质下地壳物质在增厚的条件下熔融形成,玄武质岩浆的底侵作用可能为这些岩石的形成提供了热量:(ⅱ)高压(1.2~4.0 GPa)、高温(850~1150℃)的下地壳环境不仅有利于流体的产生,而且也有利于埃达克质岩浆的产生.形成于高压高温条件下的埃达克质岩浆不仅能够携带大量流体和Cu-Au等成矿金属物质,而且易于将这些物质带到地壳浅处,有利于Cu-Au等金属矿床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华东地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走过了风风雨雨8个年头,工作专题涉及成矿规律、矿产预测、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自然重砂、综合信息与集成等7个子专题组。通过各省及大区工作人员的努力,目前华东地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已分层次、分阶段完成了铁、铜、锌、铅、金、磷、钨、锑、稀土、锰、镍、锡、铬、钼、银、硼、锂、硫、萤石、菱镁矿、重晶石等21个矿种(组)的潜力评价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18.
新疆阿尔泰成矿带花岗岩发育,其中很多花岗岩与成矿作用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400Ma左右的岩浆活动是阿尔泰地区一次重要的岩浆成矿活动,阿尔泰许多金属矿床与这一时期的岩浆构造作用有关。本次研究的出露于可可塔勒铅锌矿区的黑云母花岗岩体,其锆石LA-ICPMSU-Pb年龄为(401.8士1.5)Ma,表明可可塔勒花岗岩是阿尔泰成矿带400Ma左右发生的一次重要岩浆构造作用的产物,该黑云母花岗岩体侵入于矿区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火山岩地层中,岩体与围岩接触带附近的围岩蚀变明显,该黑云母花岗岩的侵入以及其后期的岩浆热液活动可能对区内成矿物质的活化、迁移、富集、成矿具有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东天山金窝子石英脉金矿床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的来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东天山金窝子石英脉金矿床的3号脉和210号脉的主成矿阶段的石英、黄铁矿和闪锌矿的包裹体流体做了气体组分和H,O同位素组成测定。主成矿阶段的石英与硫化物交替沉淀,并且硫化物的沉淀总体较石英晚。石英和闪锌矿中的流体包裹体以原生为主。黄铁矿包裹体水的H,O同位素组成反映了成矿流体的2个主要来源,一个是去气后的隐伏岩体,一个是~(18)O/~(16)O组成受围岩缓冲控制的地下水。石英包裹体水的H,O同位素组成主要反映了地下水。硫化物包裹体流体的大部分气体组分都比石英者高。气体组分之间的线性关系指示富气体岩浆流体与大气降水来源的地下水的混合趋势。硫化物和石英包裹体流体分别含有较多的岩浆流体和地下水,因而记录了成矿流体成分的脉动式变化,说明岩浆流体是脉动式输入到地下水的。黄铁矿和方铅矿的硫、铅同位素组成表明,硫主要来自于岩浆,金属物质来源于从地幔到全壳的各种贮库。  相似文献   

20.
金瓜石金(铜)矿床是与台湾北部火山区新生代基隆火山群密切相关的一个高硫型浅成中低温热液矿床,由于它发现早,规模大,在矿床学上有典型意义而闻名于世。福建紫金山铜金矿床处于中国东南大陆沿海火山岩带的内侧,是与白垩纪火山-侵入作用密切有关的高硫型汪成中低温热液成矿床,矿床属大型,且于矿田深部发同了斑岩型铜(钼)矿,构成了一个矿床系列,这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同沿海火山岩找矿重大突破的标志。海峡两岸这二个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