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文章围绕陆相碎屑岩成岩作用系统这一议题,概述了成岩作用系统研究的发展历程,总结近年来国内外成岩作用系统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未来的研究趋势。认为当前陆相碎屑岩成岩作用系统研究取得的进展包括5个方面:(1)原始沉积环境对成岩作用系统的影响,(2)成岩流体对成岩作用系统的影响,(3)构造作用对成岩作用系统的影响,(4)成岩系统的封闭性与成岩作用的关系,(5)层序控制下的成岩响应。未来成岩作用系统研究的趋势:各种实验手段的革新和综合利用、成岩系统过程恢复、成岩作用定量化研究及多学科交叉融合等方面将是未来成岩作用系统研究的主要方向,必将推动成岩作用系统研究进入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2.
论文通过对济阳坳陷东营凹陷碳酸盐岩储层成岩作用分析,在碳酸盐储集岩中识别出了9种成岩作用,进行了成岩阶段的划分,结合成岩作用、孔隙演化和孔隙充填,建立了不同成岩期的成岩作用类型、孔隙演变及其它们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6种成岩相.研究认为不同的成岩相对储层建设性起着不同的作用,白云岩化作用、溶蚀作用、去白云石化作用、构造破裂作用和流体充注作用对优质储层的形成与破坏起着非常重要的控制作用.研究成果对于陆相碳酸盐岩成岩作用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黔南晚石炭世叶状藻礁灰岩的成岩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偏光显微镜研究和阴极发光技术, 对黔南晚石炭世叶状藻礁灰岩的成岩作用做了详细研究, 认为礁灰岩主要成岩作用类型有: 生物黏结障积作用、泥晶化作用、胶结作用、压实压溶作用、破裂作用、重结晶作用和溶解作用等。根据岩石薄片阴极发光测试结果的观察、分析, 将成岩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 准同生成岩阶段、早期成岩阶段、埋藏成岩阶段和后生成岩阶段。通过各种成岩作用的标志性特征及它们在阴极发光下的特征, 推测藻礁灰岩主要经历了海底成岩环境、大气淡水成岩环境和埋藏成岩环境。  相似文献   

4.
泥岩成岩作用研究在页岩油气革命的推动下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已成为沉积学和石油地质学研究的一个前缘领域。泥岩成岩作用不仅控制着油气的生成和运移,同时对物质组成、微观结构、储层物性和力学性质都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围绕这一领域,阐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当前泥岩成岩作用研究进展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1)矿物成岩演化;2)有机质成岩演化与有机质孔的发育;3)泥岩成岩作用的驱动机制及其物性响应;4)泥岩成岩作用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泥岩成岩作用研究将不断补充完善盆地成岩作用系统,并继续为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提供理论支撑。多场耦合控制下不同尺度泥岩成岩作用系统研究预示了深远和广泛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碎屑岩储集层成岩作用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沉积学和盆地研究领域的重要分支,碎屑岩储集层成岩作用研究在短短40年间伴随着实验测试技术的广泛应用而得到迅猛发展,推动了含油气盆地的勘探开发。紧密围绕这一知识体系,概述了成岩作用的概念、研究历史,并归纳整理了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成岩阶段划分观点。引入和总结了近年来成岩作用理论和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表现为:①碱性成岩作用理论的成熟与完善;②成岩数值模拟技术应用日益广泛;③层序地层/沉积相框架下的成岩作用快速发展;④构造成岩作用的初步探索;⑤成岩相定量评价的深入分析。这些最新的研究成果丰富和充实了现有的成岩作用研究体系和技术系列。进一步探讨了成岩作用学科体系的研究趋势,就致密砂岩储层成岩作用研究、成岩作用系统分级及其时空属性探讨、成岩作用定量化体系研究和成岩作用与其他学科领域交叉融合等研究前沿和发展方向做出展望,以期能带动成岩作用研究深入向前发展,从而为更好地预测和评价含油气碎屑岩储集层的时空分布服务。  相似文献   

6.
成岩演化数值模拟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孟元林  杨俊生 《地学前缘》2000,7(4):430-430
目前 ,成岩作用的研究存在两个问题 :其一 ,常规成岩作用的研究只能研究现今地层所处的成岩阶段 ,而不能定量研究成岩史 ;其二 ,成岩作用的研究过分依赖于钻井取芯的分析化验资料 ,对没有取芯资料区域成岩阶段的预测功能较差。在“九五”期间 ,我们应用盆地模拟技术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1 成岩史数值模拟将有机地球化学理论和常规的成岩作用相结合 ,综合考虑了温度、压力、流体和时间对成岩作用的影响 ,建立了成岩演化模型和数值模拟系统。通过求解埋藏史方程、热传导方程和化学动力学方程 ,模拟了成岩阶段划分的主要参数 ,包括镜质体反…  相似文献   

7.
杨威  魏国齐  金惠  沈珏红 《岩石学报》2011,27(3):749-756
成岩相是研究成岩作用展布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其与沉积相不同,反映岩石在一定的成岩环境下发生的各种成岩作用的综合表现。在详细的成岩作用和成岩环境研究的基础上,划分了扬子地块北缘地区飞仙关组8类成岩相、7类成岩亚相,总结了各类成岩相(亚相)的识别标志,探索了成岩相与沉积相、测井相、地震相的关系,探索了成岩相在点、线、面上的分布,预测了有利成岩相区展布,取得了良好效果。形成了一套有效的成岩相研究方法,并将成岩相研究成果应用到勘探实践,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鲕粒的结构变化与成岩作用性质和强度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成岩作用是沉积物转化为变质岩之前的一系列重要作用的总合,成岩作用的性质和强度控制了岩石的总特征,因而研究成岩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关于成岩作用的定义和成岩阶段的划分等问题,多年来存在着很大的分歧。综合国内外常见术语和划分方案可将成岩作用划分为同生和准同生作用、成岩作用、后生作用和表生作用等五个阶段。通过岩石的组构类型和某些颗粒的结构特征及变化研究成岩作用,不失为一种常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综合利用铸体薄片、X射线衍射、阴极发光、扫描电镜、物性分析及镜质体反射率和包裹体温度等资料,结合岩心观察法,对Bongor盆地下白垩统碎屑岩储层基本特征及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依据胶结物的体积分数及形态、黏土矿物组分的分布、岩石结构镜下特征及孔隙演化、有机质热演化等证据划分了岩石成岩阶段,并分析了成岩作用对物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该区储层岩石类型以长石砂岩为主,胶结物以碳酸盐和黏土矿物为主;溶孔-粒间孔组合型储集性最好,粒间孔-溶孔组合型次之;成岩作用是控制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和溶蚀作用;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破坏性成岩作用,二者分别使原始孔隙度损失54.93%和31.30%,岩石颗粒中长石、碳酸盐胶结物等易溶物质发育,溶蚀作用是主要建设性成岩作用;目的层成岩阶段以中成岩A期为主,成岩作用弱-中等。  相似文献   

10.
贵州紫云县猴场镇扁平村的上石炭统中的叶状藻礁及其周边灰岩中发育强烈的成岩作用和胶结物,这些胶结物在猴场研究区内是显著的和有代表性的。通过观察、分析野外露头、光片、薄片、薄片的阴极发光和染色,来研究礁体岩石的成岩作用,确定了成岩作用序列、成岩环境、成岩阶段。成岩作用类型主要有泥晶化、溶蚀、胶结、新生变形、机械压实、剪切或...  相似文献   

11.
早三叠世飞仙关期,川北地区为台地与海槽相间的沉积格局,在两者的转换地带,发育了大套台地边缘碳酸盐鲕粒滩。该套储层经历的破坏性成岩作用类型主要有压实、压溶作用和胶结作用,建设性成岩作用主要有泥晶化作用、新生变形及重结晶作用、白云石化作用和溶蚀作用。讨论了各种成岩作用的主要特征及对储层的影响。结合成岩阶段划分,建立了该储层的成岩序列。胶结作用可分为三期,对储层的破坏作用非常强,尤其是第二期胶结作用以后,残存下来的孔隙降至5%左右。白云石化作用主要有混合水白云石化和埋藏白云石化,它不仅将岩石孔隙度提高了5%左右,更重要的是在白云岩中形成了较多的晶间孔,为后期埋藏溶蚀作用创造了施展空间。埋藏溶蚀作用使白云岩中的晶间孔溶蚀扩大,形成晶间溶孔,这是优质白云岩储层形成的必要条件,它可将孔隙度再提高5%~20%左右。  相似文献   

12.
川东北地区上二叠统盘龙洞生物礁成岩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宣汉盘龙洞上二叠统生物礁古油气藏成岩作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其主要成岩作用类型有胶结作用、新生变形作用、白云岩化作用、去白云岩化作用以及压溶和溶解作用等。根据岩石中胶结物的胶结结构和矿物特征,初步判断该生物礁主要经历了海底成岩环境、大气淡水渗流潜流环境、海水与淡水混合带成岩环境和埋藏成岩环境。该区的白云岩主要是混合白云岩化形成的。值得强调的是,该区白云岩化作用和溶蚀作用对该生物礁岩石孔隙度的增加贡献很大,提供了良好的油气储集空间,这对恢复该生物礁储层孔隙发育历史,以及油气勘探和评价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鲁西地区寒武系碳酸盐岩广泛发育,但针对该区碳酸盐岩成岩作用的研究较少.镜下鉴定显示研究区发育压实作用、胶结作用这两种破坏性成岩作用及溶解作用、压溶作用和白云石化作用等三种建设性成岩作用.新生变形作用对物性的影响可分两种情况,退变新生变形作用对改善岩石物性意义不大,进变新生变形作用有利于晶间孔的形成.结合流体包裹体分析,将研究区张夏组划分为海水、大气淡水、封存压实卤水、温压水4个连续演化的成岩系统,不同成岩系统中发育不同的成岩流体体系和成岩作用类型.海水成岩系统的特征为:在浅海海底成岩环境下,成岩温度低,流体包裹体为单相;成岩作用有压实、泥晶化作用、胶结作用(形成纤维状、共轴纤维状、共轴增生胶结物),海水和淡水过渡带鲕粒发生白云石化作用.在大气淡水系统:早成岩期的成岩体系为CaCl2-H2O、NaCl-H2O、MgCl2-H2O和NaCl-MgCl2-H2O盐水体系,且盐度较低,发育等轴粒状方解石胶结作用和淡水溶解作用;古表生期和表生期发育溶解作用.封存压实卤水成岩系统,成岩流体体系为NaCl-MgCl2-MgSO4和KCl-CaCl2-H2O体系,主要发育胶结作用和压溶作用.温压水系统中,成岩流体体系为CaCl2-H2O、NaCl-CaCl2-6H2O、NaCl-MgCl2-MgSO4、MgCl2-H2O和FeCl2-H2O,发育胶结作用、埋藏溶蚀、压溶作用(表现为粗缝合线)和进变新生变形作用.淡水成岩系统和温压水系统都有利于溶解作用的发育,但是淡水成岩系统中选择性的溶解作用造成的溶蚀孔隙多被后期胶结物充填,而温压水体统中的溶蚀作用可新增1%~5%次生孔隙;压溶作用形成的未被完全充填的粗缝合线和进变新生变形作用发育的晶间孔,均有利于改善岩石物性.  相似文献   

14.
开江-梁平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储层岩石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露头剖面测量、单井岩芯观察和室内薄片鉴定为依据,结合不同结构和成因类型白云岩(或白云石)的n(Mg)/n(Ca)比值,有序度和C、O、Sr同位素特征,对开江-梁平地区长兴组碳酸盐岩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发育和演化规律进行了综合研究,确定研究区对储层破坏最大的成岩作用是胶结、压实-压溶、新生变形和次生矿物的充填等作用,而对储层贡献最大的建设性成岩作用主要为埋藏白云岩化、重结晶、溶蚀和破裂等作用,有效地改善了储层的孔渗性,形成以粒间溶孔、粒内溶孔、铸模孔、晶间溶孔、超大溶孔、溶洞和溶裂缝等多种次生孔隙类型组合的礁、滩相储层基本特征。在再造成岩序列和恢复孔隙演化历史的基础上,对储层发育与孔隙演化的关系可得出如下几点结论:①有利的礁、滩相带决定了储层发育的位置和空间展布规律;②礁、滩复合体的多期次埋藏白云岩化是形成储层的基础;③破裂作用和溶蚀作用是改造储层和提高储层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Dark mottles are a prominent and widespread feature of the regressive, cyclic, shallow marine limestones which form the late Asbian succession in many parts of Britain. The colour difference which defines mottles in outcrop is caused by distinct but often subtle petrographic differences in the limestone fabric. Specifically, mottles contain a light brown coloured opaque inclusion-rich calcite spar with characteristic dull brown luminescence; ‘mottle spar’. Outside mottle margins this calcite spar is absent, with clear inequant blocky cements forming the pore filling phase. ‘Mottle spar’ comprises a fabric of irregular crystals predominantly 5–40 μm in diameter, with more regular crystals up to 100 μm diameter often occurring in intraparticle and large interparticle pores. Under cathodoluminescence, ‘mottle spar’ displays crystal morphologies and growth patterns which indicate that both localized neomorphism and patchy cementation contributed to mottle formation. Cathodoluminescence cement stratigraphy shows that ‘mottle spar’ pre-dates all other major pore filling cements in the local Asbian succession, but post-dates marine micritization. ‘Mottle spar’ sharply defines the moulds of former aragonitic allochems which are now filled by the later clear, inequant spar cements. This shows that aragonite dissolution occurred after the formation of ‘mottle spar’. Mottles in calcretes contain unaltered allochems which have been protected from the effects of subaerial micritization by ‘mottle spar’, although mottles are often affected by subaerial brecciation. This evidence shows that mottles formed during early diagenesis; after marine micritization, but before dissolution of aragonite, subaerial exposure and meteoritic phreatic cementation. Mottles represented lithified patches of very low porosity which are interpreted to have formed in the marine/freshwater mixing zone, during the repeated phases of regression and emergence in the late Asbian.  相似文献   

16.
达县—宣汉长兴组礁滩白云岩主要成岩作用类型有压实作用、压溶作用、胶结作用、白云石化作用、新生变形作用、溶蚀作用、破裂作用和充填胶结作用等,对研究区储层贡献最大的成岩作用主要是溶蚀作用、新生变形作用和破裂作用。根据岩石中所形成的大量溶蚀孔隙、晶间溶孔和晶间孔以及裂缝的特征,该套礁滩白云岩储层的良好物性主要形成于中—深埋藏环境。  相似文献   

17.
刘林玉  王震亮  张龙 《沉积学报》2006,24(5):690-697
根据砂岩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分析,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镇北地区长3储层的成岩作用特征,认为该区长3储层处于晚成岩A期阶段,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强烈地破坏了砂岩的原生孔隙结构,溶蚀作用和破裂作用则有效地改善了砂岩的孔隙结构。该区长3储层发育溶蚀作用相、压实作用相、胶结作用相和自生绿泥石胶结残余孔隙相,储层成岩相发育状况决定了孔隙结构的发育特征。发育次生孔隙相和残余孔隙相的砂岩具有较好的孔隙结构,孔渗较高;压实作用相和胶结作用相发育的砂岩具有很差的孔隙结构,孔渗很低。   相似文献   

18.
The present study deals with the depositional facies, diagenetic processes and sequence stratigraphy of the shallow marine carbonates of the Samana Suk Formation, Kohat Basin, in order to elucidate its reservoir quality. The Samana Suk Formation consists of thin to thick-bedded, oolitic, bioclastic, dolomitic and fractured limestone.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outcrop, petrographic and biofacies analyses, the unit is thought to have been deposited on a gentle homoclinal ramp in peritidal, lagoonal and carbonate shoal settings. Frequent variations in microfacies based sea-level curve have revealed seven Transgressive Systems Tracts (TSTs) and six Regressive Systems Tracts (RSTs). The unit has undergone various stages of diagenetic processes, including mechanical and chemical compaction, cementation, micritization, dissolution and dolomitization. The petrographic analyses show the evolution of porosity in various depositional and diagenetic phases. The fenestral porosity was mainly developed in peritidal carbonates during deposition, while the burial dissolution and diagenetic dolomitization have greatly enhanced the reservoir potential of the rock unit, as is further confirmed by the plug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analyses. The porosities and permeabilities were higher in shoal facies deposited in TSTs, as compared to lagoonal and peritidal facies, except for the dolomite in mudstone, deposited during RSTs. Hence good, moderate and poor reservoir potential is suggested for shoal, lagoonal and peritidal facies,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9.
利用录井、测井和地震资料,运用岩心观察、薄片观察以及扫描电镜等方法,结合孔隙度、渗透率、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分析测试结果,对四川盆地东北部河坝地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二段气藏主要储集层段进行地层对比、沉积特征、储集层特征及成岩作用研究。结果显示:(1)河坝地区嘉陵江组二段顶、底界面特征清楚,可进一步划分为3个亚段,储集层主要发育在嘉二中亚段的白云岩中,总体为局限台地沉积,发育台内滩、潮坪和潟湖等微相,台内滩是储集层发育的最有利沉积微相,主要位于河坝区块的中部;(2)储集岩岩性主要为残余(藻)砂屑白云岩、细粉晶白云岩,孔隙类型主要以晶间(溶)孔和粒内溶孔为主,总体以低孔、低渗的Ⅲ类储集层为主,储集层空间类型主要为裂缝—孔隙型;(3)储集岩的成岩作用类型有泥晶化、溶蚀、胶结、白云岩化、压实压溶和破裂等,储集层的形成主要与准同生期的大气水溶蚀作用、深埋条件下的埋藏溶蚀作用以及构造裂缝的发育有关;(4)准同生期的大气水溶蚀作用是嘉二段颗粒碳酸盐岩孔隙发育的基础,白云岩化、埋藏溶蚀等埋藏成岩作用有利于孔隙的改善,微古地貌高地发育区及断裂、裂缝相对发育区可能为储集层发育有利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