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全景移动测量系统及其应用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全景移动测量系统的基本理论,结合国内移动测量系统使用情况,与传统测绘数据更新手段以及现有地图产品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其优势,对移动测量技术在地理空间信息服务的前景进行了展望,并提出相关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地理信息的数字影像采集集成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导航产业的关键技术分析入手,论述了导航地理数据在导航技术中的作用。在对导航地理数据采集、更新与数字影像数据获取技术的分析基础上,提出基于移动测量技术的导航地理数据采集、更新与数字影像数据获取的新技术途径,对导航地理数据与数字影像数据获取的内、外业流程和关键技术进行了论述,最后对移动测量技术在导航产业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主要研究内容包括:GPS接收机、CCD相机、计算机及移动车辆等设备集成一体化,外业采集系统开发及内业数据处理系统开发等。  相似文献   

3.
从导航产业的关键技术分析入手,论述了导航地理数据在导航技术中的作用.在对导航地理数据采集、更新与实景影像数据获取技术的分析基础上,提出基于移动测量技术的导航地理数据采集、更新与实景影像数据获取的新技术途径.对导航地理数据与实景影像数据获取的内、外业流程和关键技术进行了论述,最后对移动测量技术在导航产业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主要研究内容包括GPS接收机、CCD相机、计算机及移动车辆等设备集成一体化,外业采集系统开发及内业数据处理系统开发等.  相似文献   

4.
Smart Client架构下的移动GIS数据采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贵博  宋伟东  张烁 《测绘科学》2011,36(4):188-190
传统的空间数据采集方式制约着地理空间信息服务的发展,移动GIS成为可行的解决手段.通过Smart Client技术在移动GIS数据采集中的应用,创建易于部署和管理的客户端和服务器整体架构,在工作区域较大的情况下,由多客户端进行现场数据采集、修改并实时提交到GIS服务器,直接完成数据更新.新的作业流程使采集工作内、外业融...  相似文献   

5.
介绍车载移动测量系统,分析车载移动测量系统的数据处理,对车载移动测量系统的工程应用进行探讨,最后对车载移动测量系统在地理空间信息服务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MMS(移动测量系统)的概念、功能特性以及应用的领域,分析了移动测量系统的整体应用架构、采集数据的内容及组织方式,提出了基于移动测量技术的城市3维实景影像空间信息服务模式的架构和特点,通过佳木斯市公众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展示基于移动测量技术的城市3维实景影像空间信息服务的具体应用.最后,展望了基于移动测量技术的城市3维实景影像空间信息服务的未来.  相似文献   

7.
普适计算基础设施和数据处理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大数据概念,而大数据时空粒度的不断细化加速了地理空间信息的泛化过程。阐述了大数据时代地理空间信息泛化的显著特征,进而提出GIS概念广义化的迫切需求,从数据采集与整理、数据管理与集成、数据分析与计算三个方面分析了广义GIS所面临的技术挑战,重点探讨了互联网蕴含地理空间数据采集、移动对象数据库和异构动态数据管理、移动对象轨迹数据挖掘、复杂网络分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与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广义GIS时代地理计算与城市计算、社会计算的融合趋势。  相似文献   

8.
王见红 《北京测绘》2014,(6):115-116
随着移动测量系统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该系统。本文主要通过介绍移动测量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分析了该系统与传统测量方式相比所具有的优点,并结合当前移动测量技术在地理空间数据采集中的应用,对未来移动测量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信息化测绘是经过数字化改造以提供地理空间信息服务为主要目标的现代测绘体系。众多技术的进步在影响着我国信息化测绘的建设,这些技术的突破也影响着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测量仪器的数字化、遥感技术的高精度、数据管理的综合化、地理空间信息的三维可视化、地理空间信息的移动化、地理空间信息的标准化等都在飞速发展,本文对这种变化作了概括,对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也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10.
空间信息网格是网格技术在地理信息服务领域中的具体应用。从网格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地理信息服务的需求来看,构建空间信息网格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空间信息网格技术的特点和网格服务体系结构,对当前发展空间信息网格技术的重要任务进行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1.
周炤  肖强  赵国成 《测绘工程》2014,(1):12-16,20
基础地理空间数据持续更新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及难点问题。文中对基础地理空间数据持续更新的3种主要模式:定期更新、增量更新和级联更新进行总结与探讨,分析这3种更新模式的概念、更新的方式方法、涉及的关键技术以及有待解决的问题等。通过对这3种更新模式的梳理,拓展基础地理空间数据持续更新的思路,为今后研究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从基础地理数据、专题数据的角度,分析了城市地理空间数据的内涵,研究了各类数据更新机制中的关键问题,制定了包括更新责任机构、更新周期在内的更新策略,探索了实用的更新技术,规定了数据更新的质量检查和安全控制方案,制定了历史数据管理机制.探究了具备应用价值的城市地理空间数据更新流程,并用实验证明了更新机制和流程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3.
王金鑫 《测绘科学》2010,35(2):161-163
基于对网格计算技术和目前我国空间数据生产模式的分析,提出了地理空间数据生产网格的概念及其体系结构,并对其实现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这里的体系结构是基于OGSA的五层构造:资源层、基础层、生产服务层、网格工作流层和界面层,还包括相关标准和与数据网格的连接。其关键技术包括网格计算、web服务、网格工作流、新一代空间数据模型与Open GIS规范等。最后指出,空间数据生产网格是新世纪信息化测绘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新沂市被江苏省测绘局列为江苏省第一个县级市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应用示范试点。本文以新沂市为例,从数字新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目标成果以及目前地理信息资源应用与整合方面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数字新沂建设的总体技术框架以及维护和服务的关键技术,为城市各行业和各部门提供权威的、统一的、现势性强的地理空间基础数据的共享服务平台,促进城市地理空间数据的共建共享。  相似文献   

15.
基于小波分析的线状特征数据无级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小波分析提出了线状特征空间数据的多尺度一致性无级表达模型,研究了基于该模型获取整数尺度上的地理信息,以及通过增量、连续地增补细节来获取分数尺度上的过渡地理信息,从而获取任意尺度上不同详细程度的地理信息的方法,动态地实现了线状特征空间数据的无级表达,并给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6.
地理空间元数据是地理数据的描述性信息,它对地理数据的标识、空间范围、数据质量、参照系等特征进行描述与说明。地理空间元数据的理论问题,是研究制定地理空间元数据标准的重要依据,是对地理空间元数据进行深入研究和应用的基础。阐述地理空间元数据理论的研究现状,分析目前地理空间元数据理论体系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地理现象抽象过程的四层次空间划分,在四层次空间划分理论基础上建立一个地理空间元数据理论体系的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在线服务对地理信息的需求,阐述了面向在线服务的地理框架数据体系构建技术实现方法,设计了适应多源数据协同服务的数据集成方式和满足多样化应用需求的地理框架数据内容构成与建模方法,并说明了其在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公众版"天地图"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数字北海"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地理空间框架混合数据库数据组织方法,给出了"数字北海"地理空间框架数据的制作流程,对基础空间数据和专题数据进行统一组织,并实现了这些数据的关联一体化管理。  相似文献   

19.
基于矢量地理空间数据自身的特点,运用离散傅立叶变换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傅立叶变换的矢量地理空间数据数字水印算法。首先根据矢量地理空间数据的顶点序列构造复数序列,然后对该复数序列做离散傅立叶变换,将水印信息转换为符合N(0,1)分布的伪随机水印序列嵌入到变换后的幅度中,再进行离散傅立叶逆变换得到含水印信息的矢量地理空间数据。提取水印时,通过比较嵌入水印的数据与原始数据之间的差异提取出原始水印信息。实验分析表明,该算法在抗矢量地理空间数据处理中常见的删点、数据格式转换、平移、旋转等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China will, as a component of ‘Digital Earth,’ establish a Geomatics Informatization Technology System (GITS)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real-time acquisition, automatic processing, networking service, and socialized application with fundamental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The basic composition of GITS is proposed. GITS covers four layers and six platforms. The four layers are data acquisition, processing, management, and application and services. The six platforms are informatic geodetic datum, high-precision geo-spatial data acquisition, automatic geo-spatial data processing, grid-based geo-spati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comprehensive geo-spatial information sharing and service, and geo-spatial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and application. The informatic geodetic datum platform provides a carrier for all the four layers and a base for the other five platforms. The high-precision geo-spatial data acquisition platform belongs to the acquisition layer. The automatic geo-spatial data processing platform belongs to the processing layer. The grid-based geo-spati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latform belongs to the management layer and is a bridge connecting geo-spatial data acquisition and spatial information sharing service and integrated applications. The comprehensive geo-spatial information sharing and service platform belongs to the application and service layer. Finally, this paper presents thoughts for constructing GI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