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地震前兆综合追踪预报方法的研究1地震前兆综合追踪预报方法的提出地震三要素的预报是一个难题,关于时间的预报更难。近几年来推出的实用化攻关及多种研究成果,使预报规范化了,但预报的准确率仍然很低,这就需要科技工作者进行多种学科和多种方法的研究和探索。关于地...  相似文献   

2.
刁守中  郭爱香等 《地震》1995,(2):193-195
1991年11月5日在江苏射阳发生了4.7级地震,1992年1月23日在南黄海北部发生了5.3级地震,10月22日射阳东海域发生了4.8级地震,11月4日南黄海北部发生了4.6级地震,对上述4次地震笔者等曾作出了一定程度的年度中期预报。本文对该地震震前的预报概况,预报基本思路和主要科学依据作了概述,并讨论了给予的启示。认为在一定条件下对某些地震作出某种程度的科学预报还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3.
预警等级预报--一种新的地震预报发布形式和对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回顾了我国地震预报发布形式的演变过程,分析了目前发布地震预报面临困境的主要原因。在分析了其他一些灾害的预警等级预报发布形式后,对地震预警等级预报发布的可行性和应当采取的对策进行了讨论,认为地震预警等级预报的发布,是实现真正意义上地震减灾的一种可行方法。最后提出了一些实施地震预警等级预报前仍需认真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引用地震拟合优度r值,对华北地区18次中强地震前地震拟合优度r值与地震活动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总结出了中强地震前地震拟合优度r值的异常特征,并把该方法应用到了河南及其邻区的中等地震预报中,制定了预报规则,进行了预测内符检验和预报评分。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有效的中期地震预报方法,尤其对弱震区中等地震的预报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张启明 《华南地震》1994,14(3):33-39
从地震综合预报实际出发,提出了地震前兆信息的系统结构思想。运用系统结构值P定量和综合地反映前兆系统的信息变化,并应用于滇西地震短临预报的实践中。通过23次震例内检,结果表明对提高地震综合预报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海城地震发生已近五年,这次地震在短临阶段的宏微观异常现象比较丰富,这不仅为这次地震的短临预报带来了较为有利的条件,也为地震短临异常的研究提供了极为有价值的资料,但过去由于观测条件和当时的研究程度所限,虽然在海城地震的短临预报中也用了这些异常的大部分,并且也获得了较好的预报效果,但从研究地震短临预报的角度来看,必须提供更为充分更为可靠的依据,因此对这些异常有进一步研究和评价的必要。  相似文献   

7.
地电阻率异常变化与地震成组活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给出了部分地电台ρs异常变化与研究区内地震组活动的实例,研究了ρs异常变化总体特征和发展演化过程特征与地震发生的关系,以及单次地震可能预报的前兆标志。对地电预报地震特别是首发地震后的震情判断和预报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8.
回顾了2001年2月四川雅江5.0和6.0级地震前的地震活动背景,分析了这次地震未能实现短临预报的原因,结果表明,雅江5.0和6.0级地震发生在历史地震记载时期短,构造不清,地震以网稀疏,中等地震活动长期平静的高原山区,要依靠现有的地震学前兆异常指标来实现短临预报是非常困难的,尽管震前在震中及其附近有地震活动增强的显示,但仅据此仍难以实现短临预报,过多地依赖不完整的历史资料,同时过多地依赖现有的震型判定指标是导致雅江地震短临预报失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川滇地区强烈地震预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川滇地区地震活动有频度高、强度大和周期短的特征,强烈地震的预测预报是地震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人们期望地震前有所预报,达到有所预防,减轻地震时的灾害和损失。本文介绍从历史强烈地震前的中强地震活动过程中,提取同期强烈地震参数预报信息,统计出一些有意义的规律,应用于当前中强地震活动期的新强烈地震预报。  相似文献   

10.
地震综合预报的某些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张国民  罗兰格 《地震》1990,(5):25-32
本文概述了地震综合预报研究的主要进展,包括地震综合预报的实践经验,系统科学在地震综合预报中的应用,对地震前兆复杂性及其物理力学成因的认识,地震综合预报方法的研究及其在地震三要素预报中的应用等。文章最后讨论了地震综合预报的几个主要努力方向,即加强综合预报物理基础的研究,进一步开展系统科学在地震综合预报中应用的研究,以及在地震预报试验场全面开展地震综合预报的科学试验等。  相似文献   

11.
以陕西地区的地震为例,探讨了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预报因子采用Keilis-Borok提出的地震流函数。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能够较好地学习复杂的预报因子和预报对象的关系,模拟地震预报问题,预报效果也较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对1989年1991年山西地区3次5级以上地震预报的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1991年,山西发生了大同-阳高6.1、忻州5.1和大同-阳高5.8级3次5级以上地震(不含余震),有对大同-阳高2次地震普提出明确的中期预报意见。山西省地震局在中期预报的基础上,对1991年1月29日忻州5.1级、3月26日大同-阳高5.8级地震分别做出了一定程度的短期或临震预报,本文对这3次地震的预报过程做了简要的回顾。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如何利用地下水宏观异常作强烈地震的临震预报,详细叙述了利用地下水宏观异常预报地震三要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概略地介绍了甘肃省地震分析预报计算机实用软件系统。该系统充分利用了已形成的软,硬件资源,实现了区域综合数据库,实用化攻关软件,分析预报专家系统和会商系统的联机,以发挥分析预报的整体效益。实际使用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好的区域性和实用性,改善了甘肃省地震分析预报工作。  相似文献   

15.
地震社会学与地震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对地震危险度感觉的三要素是;可预报的地震的摧毁程度,预报意见的准确度以及所预报的地震来临的迫切程度。这三要素既是地震预报问题,同时也是在地震社会学问题密切相关的。今后要研究多种严重不利因素与地震问题重合下的地震社会学问题。  相似文献   

16.
十、地下流体预报地震的反思“地震是有前兆的,是可以预报的”。这句话是自60年代末以来激励广大地震科技工作者投身于地震预报研究的坚定信念。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全国从事地下流体方法预报地震的研究人员们为实现这个愿望,在全国范围内先后建立了庞大的水位观...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地震地质学的角度,通过综合分析、数理统计和实际计算获得了判定地震序列类型的定量和定性指标,提出了中小地震(群)后地震活动趋势和大震后强余震预报的地震地质学方法,通过一些地震实例的实践与检验,证明本文提出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可用于震后地震活动趋势的预测和预报。  相似文献   

18.
张崇立  邓志辉 《地震地质》1997,19(2):84-184
详细论述了地震中短期预报工作的科学思路,即“给‘静态’的地质(壳)结构赋予动态属性,给前兆性异常赋予构造的涵义”;在这个思路的指导下,简要探讨了地震中短期预报的探索途径,提出了在地震中短期预报研究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电磁辐射对共和地震短临预报的映震效果,及时、空、强的判据,认为利用地震电磁辐射现象进行地震短临预报是一项很好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及邻区短临预报量化跟踪决策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了数学上降元法解多元方程的思路,分步进行地震三要素的短临预报尝试。首先确定了个较大尺度的研究区域,确定所预报震级下限,用多条短临预报指标和自适应加权综合集成概率模式预报时间;又在有时间预报的前提下,利用地震活动性图象确定最危险的具体地点;要根据前兆异常幅度和持续时间、异常数量以及宏观异常情况估计可能的震级范围,从而初步实现地震的三要素短临预报。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