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下水水化学及水质特征分析,是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利用近年来开展的《鄂温克族自治旗地下水资源勘查与区划》调查研究成果,首次对鄂温克族自治旗按地下水含水层系统进行了地下水水化学及水质特征分析研究,明确了该地区的地下水水化学基本特征及水质动态变化特征,对该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功能区划是整个地下水功能评价工作的目标,本次功能区划工作为功能层目标功能和综合功能区划,目标功能区划又可以分为资源功能、生态功能和地质环境功能区划。本文仅对地下水资源功能区划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是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是地下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重要依据。本文在分析影响该区地下水防污性能主要因素的基础上,选取评价因子、确定因子权重,根据本地区的实际地质条件对各因子的评分标准进行了调整,以DRASTIC模型为基础,对南陵县进行了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  相似文献   

4.
黄河下游浅层地下水资源潜力与含水系统调蓄能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该文对黄河下游地区地下水环境问题进行系统调查,采用对比分析方法,以环境约束为条件,评价黄河下游浅层地下水资源及其潜力,探讨浅层地下水资源变化的原因,并针对浅层地下水无潜力区进行了含水系统调蓄能力分析,提出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的模式和建议。近二十年来,由于黄河断流及气候的影响,黄河下游地区地下水补给条件发生了变化,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浅层地下水可开采资源减少19.19亿m^3/a,地下水资源潜力减少29.62亿m^3/a.在地下水无潜力区讲行含水系统调蓄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高新区地表水、地下水合理分区进行水资源调查评价,掌握了泰安市高新区水资源量的基本情况,并对地下水开发利用前景进行区划,为下一步该区未来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质量和防污性能评价是地下水污染防治调查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地下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重要依据。本文按照《地下水质量标准》在单因子评价的基础上按照从劣不从优的原则进行了地下水质量的综合评价。在分析确定影响该调查区地下水防污性能主要因素的基础上,以DRASTIC模型为基础对当涂县浅层地下水防污性能进行了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7.
"三水"转化关系,是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的重要基础,本文利用近年来伊敏地区的地下水资源调查研究成果,对伊敏河流域"三水"之间在不同条件下的相互补充、转化和消耗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在此基础上,阐述对水资源评价中的相关问题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土地利用对地下水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地利用对地下水系统的影响是近年来国内外水文地质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该文阐述城镇化、工业和农业等土地利用方式对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的影响;分析土地利用对地下水系统的影响机制;提出保证地下水可持续利用的途径与措施。应注重地球物理技术和环境同位素在污染土壤和地下水调查中的应用,注重治理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新技术的开发,开展地下水环境脆弱性调查评价。  相似文献   

9.
勘察技术在各行业应用为自然灾害的预防起到了重要作用。地下水资源勘查是运用不同勘探方法,按照一定的勘查顺序对勘查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调查和研究,在这个基础上对地下水资源的分布、质量以及数量特征进行分析评价,提出开采与利用的建议。通过地下水勘查还可以对可能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进行预测,提出防治对策。本文对地下水资源的概念、地下水资源勘查技术做了简要阐述,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地域、地形地下水资源勘察技术的应用对地质灾害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鸭池河至构皮滩流域面积较大、岩溶地层分布广泛、历史调查程度较低;通过综合分析,结合研究区背景特征,以地下水水面为资源保护目标,选取了降雨量、土壤类型、包气带岩石、表层岩溶发育率四个因子进行了地下水防污性能评价,得到了研究区地下水固有防污性能分区。其成果可以有效指导研究区的地下水资源管理工作,并为地下水资源保护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新疆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潜力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在分析研究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新疆地下水资源最新评价成果,对可开采量、超采区治理、潜力区开发布局等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对策措施。特别强调了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对于调解水资源供需矛盾、调控地下水位防治土壤次生盐碱化发生、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新疆2008年地下水开采量72.11亿m~3,远期随着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地下水转换补给量的减少,地下水可开采量宜控制在111亿m~3左右。总体看,地下水开发还有一定潜力,主要分布在南疆和外流河区。由于过去对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规律缺乏系统科学的研究,对大规模地下水开发缺乏及时的科学指导,上世纪80年代末部分地区开始出现地下水超采现象,吐哈盆地、天山北坡东中段、塔额盆地等地区已出现大面积的超采区,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资源进行准确评价与科学管理是人类对地下水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利用的前提和基础,当今世界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地下水有关。本文阐述了原苏联、美国、欧共体和我国地下水资源评价与管理的现状,对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地下水脆弱性的概念、脆弱性评价方法进行了介绍。针对荆泉断块岩溶地下水的水文地质特征,选用DRASTIC方法对该地区的地下水进行了脆弱性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最后,文章指出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是地下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丁正山  钱新锋  张学文  孙艳 《地理研究》2012,31(10):1905-1915
区划是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从旅游发展潜力出发, 以江苏省常熟市为例, 探讨县域单元旅游空间功能区划方法。综合分析各个已有的区划, 并对其进行叠置和合并分析, 确定功能区的基本单元。从城镇影响、社会经济、交通可达、资源影响四个方面构建旅游经济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县域单元的旅游发展潜力, 发现常熟市旅游发展潜力呈现出以县城为中心的圈层空间结构, 并向南部突出。在此基础上, 评价各个基本单元的旅游发展潜力, 将其划分为重点发展区、引导发展区、限制发展区、不宜发展区四类功能区, 重点发展区和引导发展区依托县城优越的基础设施服务, 呈现出集中分布的特征。限制发展区和不宜发展区数量最多, 覆盖区域最大, 多分布在县域单元的外部, 距离县城相对较远, 旅游发展难度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矿山所在地下水功能区及地下水评价因子的确定,识别矿山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矿山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开展矿山工程分析、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预测矿山地下水环境变化趋势,提出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内经济社会水平的不断提升,地下水污染问题愈发严重。因而,目前地下水环境的调查与评价工作逐渐受到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本文先对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以及项目类别进行探讨,并结合韶关煤矸石发电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以及评价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奚旭  张新长  孙才志  鲍建腾 《地理科学》2017,37(9):1439-1448
建立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的DRASTICH模型,辨析各个参数的不确定性特征,采用随机模拟方法同时对随机性参数和模糊性参数模拟赋值。分别对模糊性参数和脆弱性指数统计值设立具有概率分布意义的置信水平和百分位,得到多重地下水脆弱性的指数区间,在此基础上,分别绘制地下水脆弱性的保守分布图和冒险分布图,并对研究区地下水脆弱性分布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以模糊区间形式表示的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结果,能反映多种不确定因素综合影响下的地下水脆弱性客观实际情况,可提供更多可靠性方面的信息;以软区划方式制作地下水脆弱性分布图,保留了不确定性客观存在的事实,可给予决策者更多参考信息和调整余地;地下水脆弱性软区划分布图显示:保守分布的脆弱性程度总体要高于冒险分布,置信水平选择越高,冒险分布与保守分布的空间分布差异越接近,且与最大可能性分布情况越接近;研究区地下水脆弱性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地下水高脆弱性区域主要集聚在下辽河平原中部和南部地区,低脆弱性区域一般分布在下辽河平原东、西两侧地区。  相似文献   

18.
《地理教学》2005,(2):45-45
“长三角地区地下水资源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报告由苏沪浙三省的地质矿产调查部门历时5年完成,总投资超过2000万元。研究报告显示,“地面沉降”已经造成长三角中心地区损失近3500亿元。  相似文献   

19.
前 言 我国目前进行的水资源评价,应当包括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三个部分。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的评价工作,水利部门和地质部门正在紧张地进行,且有些已经获得了成果。目前做降水资源评价的还较少,而评价的方法还很不成熟。然而降水不仅是水资源的重要部分,而且与地表水、地下水有密切关系,是评价地表水与地下水的重要参考条件。因此研究降水的区域分布、年际年内分配规律和降水资源的丰歉情况等,在当前是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安徽芜湖市地下水水质、分布特征及供排水特征进行分析,对该地区地下水资源特征进行论证,对该地区地下水资源利用现状进行评价预测,为芜湖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