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未来地球”计划旨在提出系统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方案的学术思想、顶层设计、核心内容、研究方法等,为人文—经济地理学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走向提供了较好的借鉴意义。在分析“未来地球”核心理念的基础上,阐述了人文—经济地理学面临的发展机遇和发展定位,并探索“未来地球”计划的5 个优先事项对面向全球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系统解决方案。并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研究的目标、视角和路径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从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实践两个层次探讨了针对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系统解决方案的学术思路。以“未来地球”研究计划为参照标尺,按照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解决方案研究的逻辑架构,从提高预测能力和评估水平、调控过程和管制模式的应用研究以及体制机制设计等3个方面,讨论了面向“未来地球”的中国人文—经济地理学发展导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述多伦火山盆地的大地构造、岩体构造和火山机构的发育特点,结合区域地质、区域地球物理场特征,简单论述了多伦地区的火山盆地铀成矿条件及成矿前景,提出认识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地球空间信息科学之刍议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地球空间信息科学是地球科学、空间科学和信息科学交叉渗透发展的结果。它由地球空间信息理论、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和地球空间信息应用等三个部分组成。它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从空间信息流的角度揭示和认识地球系统,特别是地球表层系统的现象和过程,地球各圈层相互作用的时空特征。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在国家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及资源、环境和人口的协调发展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数字地球"与对地观测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在21世纪到来之际,人类向“数字地球”这一地球信息科学新领域发起了挑战。这是在信息社会、知识经济、可持续发展时代背景下,由空间科学、信息科学、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的相互交融,在全球及区域尺度上的一次大整合、大聚焦。是面向21世纪地球系统科学思维模式的开拓大跳跃。对地观测技术系统的蓬勃发展,是“数字地球”的不可缺少的基础。数字地球的发展,离不开对地观测技术系统的支撑。  相似文献   

5.
杨成韫 《地理研究》1995,14(1):104-104
本文比较系统地分析了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的特点,并利用日本地球资源卫星(JRKS-1)SAK数据进行了去斑点噪声,几何精校正,地形起伏的辐射影响校正,以及边缘增强等处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地形要素的图像目视解释、区域地貌形态与流域特征的分析等工作。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研究区地质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在大致查明了区内地层和岩性条件的同时,对该地区地球物理特征与成矿之间关系进行简单梳理,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研究,希望为该地区找矿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地球系统科学与地球信息科学   总被引:56,自引:7,他引:49  
陈述彭  曾杉 《地理研究》1996,15(2):1-11
地球系统科学不是脱离社会而存在的一门科学,不是纯自然的科学。研究地球系统科学应该始终如一贯穿"顶天立地"的统一性原则:"顶天"即研究全球变化,"立地"则面向区域持续发展。区域模型和宏观调控信息系统依次作为两个中间层次,有机地将全球变化研究和区域持续发展联系起来,构成地球系统科学体系;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要求:地球系统科学研究要运用空间信息技术工具和手段,以服务区域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区域持续发展要依靠宏观调控,宏观调控则依靠信息。地理信息系统作为空间信息技术组成部分,直接参与实现区域持续发展,成为地球系统科学的一个重要支柱。  相似文献   

8.
试论区域持续发展中的资源导向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作为地球表面的一部分 ,包含若干地理环境内容 ,具有一定的环境结构 ,同时区域又是各种资源的承载体 ,必然具有资源结构 ,区域的资源结构与环境相互交错形成区域特有的资源——环境结构。两大类资源即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与自然、人文环境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区域的多种资源——环境结构类型 ,不同的结构类型对区域发展的作用不同 ,但只有占主导地位的结构类型才有可能对区域发展起导向作用。基于此 ,本文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提出了区域持续发展的三种资源导向模式 ,即自然资源导向型、人文资源导向型和资源综合导向型 ,并对每种模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进一步的划分 ,最后对不同类型资源导向模式的动态转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地学信息图谱的理论和方法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首先阐述了地学信息图谱的科学概念及其内涵界定,即从"谱"到"图谱"再到"地学图谱",最终引出"地学信息图谱"的定义、特点及其关键科学问题.随后阐述了地学信息图谱的理论基础和标准化模式,说明地学信息图谱的理论基础有地学基础、认知基础和地学信息机理3个方面;地学信息图谱的标准化模式包括标准式样和组成结构、分类标准、提炼模式、建模标准、集成和应用模式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地学信息图谱的归纳和提炼方法,说明了其一般步骤,并着重强调了人工目视归纳和提炼、GIS和RS工具辅助归纳和提炼、全自动化归纳和提炼等反映地学信息图谱研究水平由低到高的3种不同层次的归纳和提炼方法.再次,介绍了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地学信息图谱"在区域和中国地学信息图谱研究方面的进展,包括区域尺度的黄土高原地貌形态与土壤侵蚀信息图谱、中国宏观尺度的水网信息图谱和综合景观信息图谱等内容.最后,展望了地学信息图谱对地球科学和地球信息科学的发展的推动意义,分析了它在地学中应用前景. 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地学信息图谱的归纳和提炼方法,说明了其一般步骤,并着重强调了人工目视归纳和提炼、GIS和RS工具辅助归纳和提炼、全自动化归纳和提炼等反映地 信息图谱研究水平由低到高的3种不同层次的归纳和提炼方法.再次,介绍了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地学信息图谱"在区域和中国地学信息图谱研究方面的进展,包括区域尺度的黄土高原地貌形态与土壤侵蚀信息图谱、中国宏观尺度的水网信息图谱和综合景观信息图谱等内容.最后,展望了地学信息图谱对地球科学和地球信息科学的发展的推动意义,分析了它在地学中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地球信息图谱与数字地球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首先探讨了数字地球技术系统及其意义,研究了作为地球信息时空变化图形表达的地球信息图谱。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数字地球与地球信息图谱之间的有机联系,指出数字地球的发展将极大地推动地球信息图谱的研究;地球信息图谱是数字地球分析、处理信息的重要手段,其理论研究必将推动数字地球应用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1.
钾矿是我国目前紧缺的矿种之一 ,钾矿的寻找对我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塔里木盆地是我国第三系地层的广泛发育区域 ,有一定的找钾远景 ,尤其是库车、莎车等地区。通过对塔里木盆地 (坳陷 )西部的区域地质概况、成矿条件等的介绍 ,运用地球化学的分析测试手段 ,对塔里木盆地西部采集到的样品作了地球化学分析。论述了该区成盐沉积的地球化学特征 ,并讨论了该区形成钾矿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敖汉旗大黄胡同铜多金属矿位于大兴安岭南麓与燕山山系努鲁尔虎山脉西段北麓的衔接地带,成矿区域为大兴安岭成矿带与华北地台北缘成矿远景区交接处。本文阐述了矿区的区域地质背景、地球物理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及银铜矿体特征,分析了物化探异常与银铜矿体的联系,总结了区内找矿标志及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13.
对于搞专业技术的人来说,在同行中的认可度和美誉度,是衡量其成就与地位的重要标准.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现任物化探所副所长的孔凡吉,就是一个在同行中美誉度很高的人.同时,他的工作业绩,作为“硬货”,也在那儿摆着. 从1990年到2000年,孔凡吉一直在技术岗位上从事地球化学勘查技术工作,从操作员、组长、副技术负责到项目负责,先后参加或主持完成了多项设计和报告的编写.在1995年,发现了宫忽洞、召河金矿.2000年到现在,孔凡吉在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工作,从事区域地球化学、生态地球化学和矿产调查工作.先后主持了三项部管地球化学调查项目、两项厅管矿产调查项目,包括区域地球化学、生态地球化学和矿产调查工作.  相似文献   

14.
刘书奇 《地理教学》2004,(7):31-32,28
本节主要是从静态的角度来研究地球和地球仪,有关地球的这些特征,对于理解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发展、演化,以及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区域差异等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创造了条件。因此在学习自然地理、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之前,必须先学习地球知识。  相似文献   

15.
地球表面存在着大小不等的自然综合体,它们占据一定的区域空间。在人类出现之前,这些区域空间纯粹是自然区域空间,或纯自然综合体,当人类出现并成为地球的主宰之后,这种区域便是一个综合了自然环境、人口、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等众多因素在内的极其复杂的有机整体或综合体。人类为了生存而不断对其生存的环境进行改造,生产其所需要的物质产品,并与相邻区域进行物质交换,互通有无,从而发展了本区域的经济,这种区域经济是在社会劳动、地域分工的基础上,随着经济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各具特色和以密切联系为基础的地域经济综合体。福…  相似文献   

16.
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基本单元,重新划分了新疆的地区级区域系统;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新疆工业布局的规模、结构的区域差异性及各类工业区的区域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7.
北京地区河流沉积物的金属元素背景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惟理 《地理研究》1987,6(2):70-79
本文检验,表征了北京地区河流沉积物的金属元素背景值。并应用多元分析法探讨了金属元素背景值的地球化学活动性、相关组合、区域差异等地球化学特征以以环境要素对形成背景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高卿  苗毅  宋金平 《地理研究》2021,40(1):1-17
作为世界屋脊、亚洲水塔、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深刻地影响着国家和全球尺度的生态安全,其恶劣而敏感脆弱的自然环境也长期制约着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故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成为青藏高原兼顾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必然要求。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对青藏高原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梳理,促进相关研究转化为区域可持续发展进程中有针对性、可操作、能落地的政策参考。梳理相关文献发现,学者们对青藏高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经历了缓慢上升阶段、加速上升阶段、波动下降阶段及当前的新发展阶段,从系统间相互作用、实践、对策及评价等方面对青藏高原区域整体及各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丰富探究。但目前仍存在研究内容不够深入、研究视角不够全面和研究方法不够多元的问题,亟需从交叉学科视角利用多元研究方法对多尺度区域进行作用机制、影响因素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加深对青藏高原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总结和探究不同功能区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形成青藏高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基础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9.
GoogleEarth是一款虚拟地球的软件,以三维地球的形式把大量的卫星照片、航拍照片和三维图像组织在一起,实现从全新的角度来浏览地球,就象一个立体的地球仪,通过鼠标转动地球缩放视野,大到海陆山川的分布,小到城市街道上的汽车都可以尽收眼底。它具有强大地图搜索功能,可以在地图上搜索任何一块区域,  相似文献   

20.
试论地理信息系统与地球系统科学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地球系统科学的概念及其发展和学科特点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球系统科学中的地位与影响,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初步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