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公梁——大营西段直罗组下段上亚段铀成矿与砂体的非均质性密切相关。砂体非均质性主要表现在平面和垂向上,其中砂体平面非均质性可以通过砂分散体系来表征,而垂向非均质性则可以通过隔挡层表征,在平面上铀成矿主要分布于三角洲沉积体系河道边缘一侧,最佳成矿区则位于分流河道分流间湾背水面砂体的边缘部位以及水流方向改变,且受侧向氧化较弱的砂体一侧和从无隔挡层到隔挡层突发区的河道砂体边缘,随着隔挡层数量和厚度的增加,铀成矿几率逐渐降低。在垂向上隔挡层的存在可以导致多个垂向序列单元、层间氧化带和铀矿卷头的发育,泥岩隔挡层对流体方向的改变,使矿化的形成受多方向流体控制。铀的成矿机理,一方面可能是砂体非均质性通过对成矿流体运移状态的影响进而实现对铀成矿的控制;另一方面与沉积环境相变导致还原性物质的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2.
准宝力格凹陷内下白垩统赛汉组上段内砂岩型铀含矿层是一套以辫状河流沉积的粗碎屑岩层。本文从赛汉组上段砂体的规模、空间展布特征着手,研究其沉积类型及亚相旋回,分析砂体的物质成分、结构及后生蚀变;对已发现的铀矿(体)化分布规律、产出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认为目的层砂体及后生氧化发育,铀矿体受潜水、潜水-层间氧化带控制,赋矿岩性为多粒级砂岩组合体,具有较大的成矿前景。  相似文献   

3.
经过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总结出八仙口地区砂岩铀矿层间氧化带的发育特征:(1)铀矿体主要赋存于中侏罗统西山窑组;(2)层间氧化带前锋线在平面呈蛇曲状,在剖面上呈单层氧化时,多为镰刀状;层间氧化带发育明显,并且分带性越明显,铀矿化越好,根据岩性和地球化学特性,可分为氧化带、氧化-还原过渡带和还原带;(3)层间氧化带发育受地质构造、地下水流、砂体渗透性等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4.
砂岩型铀矿床主要受地层砂体沉积环境控制。文章从岩性组合、沉积构造、岩石化学成分、粒度分析、砂体规模等多方面研究了含矿地层直罗组的沉积环境特征。直罗组的砂岩具有板状交错层理及槽状交错层理发育,显示其辫状河流相沉积特征;依据粒度分析,存在分支河道及心滩亚相沉积。岩石砂体分选性中等—好,成熟度较高,表明其物源较远,沉积物经过长距离的搬运才沉积下来;由砂岩化学成分铁的含量分析表明直罗组沉积环境为还原环境,后期遭受不同程度后生氧化。因此,本区直罗组沉积环境为还原环境下远源砂质辫状河沉积环境,铀矿化受辫状河的心滩及分支河道亚相砂体控制。具有较好砂岩铀矿成矿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5.
杨胜富 《西部资源》2022,(1):132-134
宿亥图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北东部.中侏罗统延安组为新的铀找矿目的层,通过施工钻孔,发现了较好的铀矿化信息,且矿化(异常)位置位于灰色砂体与绿色砂体接触附近,表明该层铀成矿与层间氧化带具有密切联系.该区延安组第一岩段层间氧化带发育,铀矿化位置位于氧化砂体上翼,结合直罗组找矿模式,分析该地区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层间氧化带展布...  相似文献   

6.
文中的川东,仅指四川长江北岸的万县地区,涉及万县、开县、云阳、奉节、巫溪和巫山等7个县市的管辖区,位于108°20′—110°00′E,30°49′—31°41′N。 本区的地质构造属川东褶皱带东部与大巴山断裙带南部。区内有多条北东东。北北东向隔挡式褶皱带1)。背斜一般由三叠系嘉陵江组灰岩,巴东组钙质泥岩、碎屑岩和须家河组砂岩构成;向斜主要由侏罗系沙溪庙组紫红色泥岩砂质泥岩与蓬莱镇组砂泥岩构  相似文献   

7.
储层研究,是制定油气田勘探、开发方案的基础,是油藏评价及提高采收率的重要依据。而储层非均质性的定量研究,对查明油藏剩余油分布、采取合理注采措施、提高采收率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传统方法和劳伦兹曲线法来计算储层层内非均质性,进而定量表征储层非均质性。经研究表明传统的研究方法不能准确地反映储层的真实非均质性,而劳伦兹曲线法与试验研究结果相一致(如图3,图4,表3所示),表明劳伦兹曲线法定量表征储层非均质性的结果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在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床勘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在砂体氧化还原过渡带附近存在比较明显的自然电位异常。本文通过对该类异常的研究,分析了其与层间氧化带各亚带间的对应关系,为铀矿钻探工作提供布设依据。  相似文献   

9.
东胜铀矿床直罗组岩石中的自由气体、紫外荧光、酸解吸附烃研究表明,直罗组绿色岩石中存在明显的天然气显示,尤其是绿色砂岩顶板处的绿色粉砂岩、泥岩中烃含量最高。烃主要由气态烃和轻质油组成,湿气含量较高,可能来自下古生界煤系地层。铀矿化受绿色蚀变岩石带与灰色岩石接触带的控制,铀矿石形成在强还原环境下,4价铀含量较高,铀矿物以铀石、钛铀矿为主,并含有大量富含气态烃的重烃包裹体。另外铀成矿时间与上古生界大规模生排烃时间基本相同,因此东胜铀矿床成因可能同天然气的还原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柴达木盆地北缘中新生代凹陷区是砂岩型铀矿的有利地区。本文从中新生代地质-构造演化与砂岩型铀矿成矿关系分析入手,结合找矿目的层、层间氧化带、铀矿化发育特征,对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类型进行了划分,提出了以中下侏罗统为主要找矿目的层、以古层间氧化带为主攻方向,以铀成矿有利的山地区为背景的蚀源区凹陷区为找矿的有利地段的找矿思路。  相似文献   

11.
在盐湖卤水长期的研究和开采工作中,储层非均质性的问题极少被关注。随着深部卤水的利用强度加大,难开采卤水储层非均质性的问题逐渐受到重视。以柴达木盆地一里坪富锂卤水储层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储层的岩性和展布特征,从垂向和平面两个角度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浅部第Ⅰ卤水矿层储层的非均质性弱于深部,晶间型卤水储层非均质性略弱于孔隙型卤水储层。平面上,非均质性弱的深部优质储层主要位于研究区东北部,单个连续的富水储集体延伸范围多变,常为300~800 m。因此,应优先在非均质性弱的东北部布置采卤工程,并根据富水储集体的展布特征优化开采井的深度和间距,提高开采效率。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杨树岭盆地二马营组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分析认为:二马营组半潮湿—半干旱的古气候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对成矿有利。以辫状河相为主兼有曲流河相的河流相沉积建造具有形成厚大砂体的条件。砂体相对发育,砂体成分成熟度较低,透水性较好,砂体厚度介于124m~50m之间,平均厚度74.01m。二马营组砂岩中有机碳含量普遍偏高,有利于矿化富集。在钻孔中发现工业铀矿体,说明该层位有铀的规模富集。总之,二马营组是杨树岭盆地一个重要的找矿目的层。  相似文献   

13.
研究区地处江南地块的皖南褶断带北东端,是修水-宁国-开化碳硅泥岩型铀矿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地质构造复杂,中生代构造运动较晚也是最强烈的构造运动,文章对研究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其提出成矿预测,希望对该地区今后地质工作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新街—红石峡地区直罗组下段下亚段存在三种不同的氧化类型,红色氧化、黄色氧化以及绿色氧化。红色氧化带的形成与中鸡断裂构造有关,具潜水氧化转层间氧化特征;黄色氧化带、绿色氧化带氧化方向来自于东部,为较新的氧化,新构造运动使得砂体呈南北向带状出露,地表水沿砂体自东向西渗入,形成黄色、绿色氧化带。结合研究区铀成矿地质条件和铀矿化特征分析,研究区中鸡红色氧化带的南部、瑶镇黄色氧化带西北部、新街绿色氧化带及其北西方向均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5.
研究区大地构造处于江南地块的皖南褶断带北东端,位于钦杭多金属、铀成矿带的修水—宁国—开化碳硅泥岩型铀成矿带东段。铀矿化主要赋存于荷塘组地层中,文章对该区荷塘组地层岩石放射性元素及多金属元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初步认为元素钼钒银含量与元素铀含量显同步增高,是该区铀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北段的区域地质背景,沉积盖层特征,找矿目的层直罗组下段砂体的展布形态、岩石地球化学、沉积相特征及层间氧化带和铀矿化特征的综合研究与对比分析,认为该区的铀矿化主要受层间氧化带的控制,打破了长期以来对构造活动区不利于大型层间氧化带形成的传统观念,对下一步类似地区铀矿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溜砂坡动力学特性实验及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溜砂坡是川藏公路中段较为严重的一种山地灾害。本文在自组织临界性理论的概念框架下,通过干燥沙石散粒体临界态单面坡沙堆实验,对溜砂坡的坍滑动力学特性进行了探索。实验发现,颗粒均匀的沙坡出现正态分布的、准周期的大规模“雪崩”,而颗粒非均匀的沙坡的坍滑重量表现为难以界分的、多样化的负幂率分布,大规模坍滑的绝对规模较小,呈现自组织临界行为。基于自组织临界性系统具有的普适性,提出了溜砂坡“频率一规模”关系等灾害演化的初步规律。溜砂坡坡顶来沙和坡脚制约作用削弱,是造成坍滑发展的主要原因。针对坍滑的“牵引式”形式和实际工程条件,设计了一种能稳定溜砂坡坡脚、对基础条件要求低的新型支挡防护结构。  相似文献   

18.
绥阳县太白铀矿床位于北东向正安断褶带与南北向桐梓—遵义断褶带斜交复合部位,铀矿富集受次级断层及层间破碎带控制。矿物成分比较复杂,主要有沥青铀矿、富钙铀矿、黑钒铀矿、黄铁矿。根据包裹体测温可知,区内铀为中低温热液成矿,形成于燕山晚期。  相似文献   

19.
三峡库区紫色土坡地养分状况及养分流失*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3  
紫色土是三峡库区移民安置区的主要坡地土壤。本研究采用典型区域调查,代表性土壤剖面养分分析,结合实验小区人工降雨的方法,初步研究了发育于侏罗纪紫色砂泥岩母质上紫色土的养分状况、养分流失特点、过程及影响养分流失因素。  相似文献   

20.
砂岩型铀矿是在渗入型水动力活跃的自流水盆地中外生含氧层间水溶液作用下形成的,本文重点论述了压榨水头的计算概化模型,并以鄂尔多斯盆地西部砂岩型铀矿目的层中侏罗世古压榨水头计算为例,进一步证明了古水文地质条件研究对铀成矿和远景区的划分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