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沉积学、岩石学和大地构造学等研究方法,对胜金口组地层特征、沉积环境演化以及发展提出了新的认识。选取新疆昌吉地区白垩系胜金口组典型剖面,在路线地质调查和野外剖面实测的基础上,结合粒度分析与室内岩矿鉴定等方法对胜金口组的地层特征和沉积环境进行分析。综合分析表明:白垩系胜金口组沉积环境为准噶尔盆地南缘北天山山前坳陷,胜金口组沉积物随准噶尔盆地的沉降发生变化,沉积环境由底部至顶部划分为滩坝、砂泥混合滩和泥滩。该研究对准噶尔盆地耦合系统在白垩纪演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岩矿鉴定是地质调查工作中一项极为关键的检验调查方式,其鉴定结果的精准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地质调查的结果。所以加大岩矿鉴定工作的研究对于区域地质调查工作质量的提升与发展有着极为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岩矿鉴定的重要作用进行论述,并对当前我国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岩矿鉴定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最后在此基础上探讨改进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岩矿鉴定的建议,希望能给广大同行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内蒙古扎鲁特旗巨日合地区1∶20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研究及1∶5万区域地质调查实地工作,对古生界下二叠统大石寨组地层的岩性组合、空间展布、上下层位接触关系及地层对比作细致的综合研究整理。  相似文献   

4.
DEM数据辅助遥感信息进行第四纪沉积物自动识别分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着重讨论了第四纪沉积物覆盖区进行区域地质调查中,运用遥感定量分析方法,充分提取第四纪地层的遥感信息,结合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在对南阳-襄樊盆地南缘的第四纪地层典型剖面的勘查基础上,提出了利用数字地面模型DEM辅助光谱信息进行第四纪地层及沉积物类型识别和分类的方法,并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随着油气资源地质调查工作的开展,对古生界地层油气资源的潜力评价越来越高,尤其是内蒙古东部地区分布范围广且发育多套巨厚层泥岩的上二叠统林西组被认为极具较好的油气勘查前景。2016年内蒙古地勘十院开展霍林河地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项目,对于区内存在的上二叠统林西组暗色泥页岩露头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工作,从有机质丰度、类型、来源和成熟度指标等几方面研究其烃源岩特征,判断其是否为潜在的烃源岩层系,样品测试结果表明:林西组泥页岩有机质丰度中等—较好,属于中等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为Ⅱ1型;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表明霍林河地区上二叠统林西组为较好烃源岩,具有一定的生气生油潜力特点。  相似文献   

6.
刘强强  秦姝颖 《西部资源》2014,(1):172-173,175
兴顺西铁矿体主要赋存在东五分子岩组绿帘二云斜长片麻岩地层内,矿区共圈定四条磁铁矿体,其中Ⅰ号铁矿体通过钻探工程控制,钻孔内共见到八层矿体,磁铁矿体为基性火山沉积变质型铁矿;围岩蚀变和磁异常特征是在本区内寻找铁、金矿的直接标志和间接标志。  相似文献   

7.
为给岩溶山区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的生产生活提供水资源保障,论文以重庆市为例,通过查明重庆岩溶泉及其流量的发育规律和控制机制,利用1∶200000区域水文地质图和水文地质普查报告,运用水文地质勘查、统计分析和ArcGIS的空间分析等手段,在分析岩溶发育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地表水系等因素对岩溶泉发育、分布及其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势起伏度范围在0~200 m时最有利于岩溶泉的发育,随着地势起伏度的增加,岩溶泉平均流量开始逐渐减少;碳酸盐岩与碎屑岩岩组岩溶泉发育密度最大,其次为灰岩与白云岩互层岩组、灰岩岩组、白云岩岩组;构造复合部位、背斜缓翼、向斜轴部、断裂构造等地质构造部位均有利于岩溶泉发育;以岩溶水水动力特征及其与当地侵蚀基准面的相互关系为依据,将重庆市的岩溶大泉划分为以下3种类型:河床型、河岸型、河源型,而岩溶大泉分布数量由多到少分别为河岸型>河源型>河床型。  相似文献   

8.
火镰砭片麻岩、片岩是宁陕区调项目从泥盆系大枫沟岩组内部解体出一套强变质变形非正式构造岩石地层单位。分布于双桥村—火镰砭—狮子坝和铁炉坝—银杏坝一带,呈狭窄的构造透镜体产出,主要为一套中—深变质岩系,原岩恢复属泥质细碎屑岩。笔者从其岩石特征、变质变形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进行详细研究,与佛坪热隆区发育的中—上元古界长角坝岩群深变质岩系具明显差异性,确定该片麻岩类归属泥盆系,属构造成因,可能形成于印支期,定位于燕山期挤压构造带,代表主造山期后构造变形活动产物。该套地层重新厘定对南秦岭南缘构造演化研究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9.
矿区地处合教——周喜才铁矿成矿带内。该成矿带是内蒙古中部重要的构造——成矿带,区域成矿条件较为优越。矿区内岩浆岩发育,分布于测区西南部。矿区出露地层简单,主要为中太古界乌拉山群第一岩组,主要岩性由角闪斜长片麻岩及斜长角闪岩和角闪斜长岩组成。局部夹磁铁石英岩透镜体。本区铁矿严格受地层控制,均赋存于中太古界乌拉山群地层中,特别是含铁石英岩地层,为直接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0.
山东淄博四宝山地区灰岩地层出露广泛,本文依托"淄博地质图",经过野外地质勘查、实测地质剖面、化石样品采集与鉴定、室内综合分析等方法对山东淄博四宝山马家沟组的地质状况有了较为详细的认知。研究认为:在四宝山马家沟组地层中发现了大量化石,主要是头足类,还包括腕足类和三叶虫,根据鉴定头足类化石有谭氏阿门角石(Armenocers tani Grabau)、中央阿门角石(Armenoceras central Kobayashi and Matumoto)和三石氏弓珠角石(Cyrtactinoceras mitsuishii Kobayashi)等,三叶虫化石发现有波氏小帝王虫(Basilicus boehmi Lorenz)等,从而根据化石类型可以将四宝山地区进行详细的年代鉴定,经化石组合分析该区域地层具有中奥陶世的特征。该研究为了解中奥陶世生物多样性,完善研究区年代地层格架提高基础地质研究水平,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70年代初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时,将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大佘太奥陶纪地层归于中下奥陶统(O_(1-2)),20世纪90年代初1∶5万区域地质调查时,称下奥陶统山黑拉组(O_1)、中奥陶统二哈公组(O_2e)。通过系统剖面的测制,建立了此二组的地层层序,确定了地层厚度、岩性组合等,并对沉积相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兰坪中新生代盆位于特提斯构造域和滨太平洋构造域的结合部位,由晚三叠纪至上新世的沉积岩地层构成,岩相环境由海相-海陆交互-陆相沉积演化,古新统云龙组,为一套湖相含盐沉积,早期为浅湖相沉积,中期湖盆上升为干涸蒸发沉积,晚期为浅湖相沉积。南新组为河流相-三角洲相沉积,与下伏地层景星组为渐变整合接触。1∶5万兰坪幅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和金顶矿区详查报告认为金顶矿区原地系统由白垩系景星组和古新统云龙组地层构成,我们通过对区域和金顶矿区云龙组、南新组地层的岩性、岩性韵律、岩相特征的对比研究,认为金顶矿区原划归原地系统的"云龙组"地层应属于下白垩统南新组层,云龙组地层不是含矿层。  相似文献   

13.
石俊  蔚志成  何浩 《西部资源》2014,(1):178-180
矿体赋存于太古界乌拉山群第三岩组第三岩段石榴角闪斜长片麻岩段中,矿体顶底板围岩为石榴角闪斜长片麻岩或含磁铁石榴斜长片麻岩及石榴斜长片麻岩。走向近东西,或北西西向,倾向北,呈波状起伏,地表倾角较陡。矿体呈似层状或透镜状产出,成群成带的断续出露,长者1,500m,短者50-100m,全矿区共有44条矿体,其中12条矿体均集中在北部含矿带内,本区铁矿严格受地层控制,是寻找此类型矿床的首选层位。铁矿具有较强的磁性,航空磁测及地面磁测,均有较好的异常显示。区域内本地层出露广阔,有较大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4.
张勇 《西部资源》2015,(3):95-97
白泥井矿区铁矿位于乌拉山复式背斜北翼,出露地层主要为中太古界乌拉山群第三岩组(Ar2wl3)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区内构造以单斜构造为主。白泥井矿区南北两个矿段共圈定42条铁矿体,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及透镜状产于乌拉山群第三岩组(Ar2wl3)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中,矿床成因类型为沉积变质型铁矿床。  相似文献   

15.
兴和县南湾石墨矿位于乌拉山—集宁—阜新太古代金、银、铁、铜、铅、锌、石墨、白云母成矿带。矿体呈层状产于含石墨钾长片麻岩中,位于太古界集宁岩群黄土窑组石榴钾长片麻岩底部。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认为该矿床属沉积变质型矿床。  相似文献   

16.
凉城县安家营子金矿矿通过预查工作,大致查明矿体特征、赋矿层位、控矿因素等。共圈定了1条破碎蚀变带、2条金矿体、2个极化率异常和9个化探综合异常,矿体赋存于集宁(岩)群下部片麻岩组地层蚀变破碎带中,矿床成因类型属变质—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7.
南极罗斯海盆地油气地质条件及资源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罗斯海位于罗斯海湾北部、南极太平洋扇形区,该区域的罗斯海盆地是南极最具资源潜力的盆地之一,可进一步分为维多利亚地盆地、北部盆地、中央海槽和东部盆地四个次级单元。在对区域地层特征、地震地层特征进行总结归纳后,也分析了盆地的构造、沉积、温压及烃类地化条件,认为罗斯海盆地具有较好的油气地质条件。以二维地震、钻孔资料为基础,对盆地成熟度及生烃量进行了模拟。研究认为:东部盆地与维多利亚地盆地油气生成区均较广,但后者的源岩热演化程度较前者稍高,而中央海槽与北部盆地在油气生成区域及热演化程度方面均较差;根据生烃量模拟结果,同时选择合理的排聚系数,推测罗斯海盆地的地质资源量约为91.5亿吨。  相似文献   

18.
在青海省天峻县快尔玛地区广布一套火山—沉积地层,化石稀少,研究程度较低。在快尔玛等六幅1∶5万区域地质调查过程中对该套地层进行了详细研究,于下部变质流纹质含角砾熔结凝灰岩及变质英安岩中分别获得736±8Ma和740±14Ma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时代归属新元古代早南华世,为南祁连地区首次发现的前寒武纪地层,并将其创建为天峻组。天峻组的建立对南祁连地层分区地层系统的完善,及探讨南祁连造山带前寒武纪的演化历史等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安县雎水河流域地质灾害发育、分布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安县雎水河流域属龙门山山脉与四川盆地过渡地区,地形切割强烈,地层岩性复杂,活动断裂发育,特别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区内地质环境变得十分脆弱,大型、特大型崩塌滑坡泥石流流十分发育,具有数量多、规模大、分布范围广,呈区域性密集分布等特征.在"成兰线雎水河段卫星遥感解译图"的基础上,通过对该流域两次详细的地质测绘调查,分析了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而对灾后重建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研究得出的主要认识有:(1)地质灾害在流域内分布范围广、密度大、呈密集性分布,"成群成带性"现象明显;(2)地质灾害的分布与地形地貌有密切的关系,大多数地质灾害发生在高程800~1 500 m,坡度30°~50°的范围内;(3)地质灾害主要沿雎水河及其支流两岸发生,多呈线性分布;(4)发震断裂控制着地质灾害的分布,在断层的上下盘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断层上盘的地质灾害数量明显多于下盘,距发震断裂10 km范围是地质灾害最为发育的区域;(5)地层岩性与地质灾害的类型有密切的关系,坚硬、较坚硬岩组中的崩塌数量远远多于软弱泥页岩、千枚岩岩组,软岩、极软岩岩组中的滑坡比坚硬岩中相对要多;(6)不同的岸坡结构控制着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横向岸坡中崩滑最为发育,其次为斜向倾内层状岸坡.另外,中陡倾岸坡中的地质灾害较缓倾岸坡发育;(7)地质灾害的类型、发育分布与也与坡体结构、岩体结构及其组合特征有一定的关系.研究发现,顺层边坡中如发育有陡倾坡内的结构面,则易形成滑坡,而反倾边坡中如发育有倾坡外的结构面则更易形成崩塌.  相似文献   

20.
矿区位于南岭成矿带内,地处郴怀断褶带太保褶隆-云开褶隆与连阳褶陷的交接部位,构造活动强烈,成矿地质条件良好。本文以野外地质调查为基础,根据矿区所处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层、构造、围岩蚀变、矿床等地质特征,探究矿区矿床地质成因及其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