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向筱铭  徐晓莉  宋智  李涛 《气象科技》2017,45(4):647-652
气象数据上行传输是各类气象业务和服务正常开展的基础。针对气象通信系统切换至CTS以后,台站实时获取上行气象数据传输状况的业务需求,在分析气象数据上行传输流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台站上行气象数据传输监控平台的建设思路,设计了平台总体结构,传输日志同步策略和数据个性化显示方案,采用MVC框架、Quartz调度器和jQuery Grid Plugin等技术对平台进行了实现。该平台面向台站用户具有提供上行气象数据传输状态实时监控、传输状态统计和错报查询功能;作为县级综合观测业务集成平台的一个模块投入业务使用,为提高上行气象数据传输质量提供平台支撑。  相似文献   

2.
文章针对目前基层观测台站传输现状,设计了气象观测数据采集传输监控平台,实现了观测数据采集、传输、分发、管理、监控的统一,克服和解决工作人员工作流程繁琐、效率低;数据传输管理分散,监控难度大:原始数据存储分散,不利一统管理,共享能力低;格式及数据质量控制程序由各厂家开发,不利于根据本地化情况进行修改和调整;不利于基础数据传输工作的全区统一规范管理和部署等方面的弊端和难题。系统具体功能包括:观测数据文件的实时采集传输、观测数据初步质量控制、观测数据文件存储管理、监控信息采集存储、信息前台显示操作平台、实时报警功能、时钟同步功能,系统的实施将降低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全区整体信息网络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弥补宁夏气象部门市县级用户缺乏资料监控管理的短板,研发了以宁夏气象综合业务实时监控系统为主要数据源的市县综合业务监控系统。首先从逻辑结构设计和数据流程设计阐明了系统的整体设计流程;其次,详细阐述了ElasticSearch、Quartz定时任务调度框架、采集代理程序等关键技术在本系统中的应用;最后,通过系统的应用情况分析,表明该系运行正常,监控效果良好,能够为宁夏气象资料的传输提供一定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4.
全国省级区域站数据传输业务流程逐步由市级转发省级调整为直传省级,省级区域站中心站成为数据传输的枢纽。区域站数据传输业务的调整给省、市、县3级区域站运维保障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为了应对统一管理难、监视难、故障诊断难的挑战,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省级区域站数据直传监控系统。该系统依托CIMISS系统和省级区域站中心站,基于Django框架实现了CIMISS CTS环节、省级区域站中心站环节、区域站报文来源环节、区域站电池环节的监视和展示,以及区域站报文历史传输情况的展示和故障诊断。该系统已经投入业务应用,进一步提高了全省区域站数据传输业务的运维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5.
国省气象通信系统(CTS2)通过部署消息中间件(RabbitMQ)实现文件类(FILE)和消息类(BUFR)气象数据的收发业务。本文在梳理文件类和消息类资料传输流程的基础上,基于开源监控平台(Zabbix)设计了一套消息中间件监控与告警系统,实现了消息队列的精细化监控与告警,并通过开源监控工具(Grafana)直观展示监控指标。该系统通过辅助值班人员监控消息队列从而快速定位气象数据传输故障,提高运维效率和气象数据传输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6.
深圳市气象监测综合业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崟  谭明艳  吴迪 《广东气象》2010,32(3):57-59
介绍使用基于切片的GIS技术和Flex技术,利用Portal门户及单点登陆技术,开发的深圳市气象监测综合业务平台,实现了在多级缩放地图上显示多种气象要素和气象统计图表;并对深圳市气象综合探测系统的设备运行、数据传输进行监控;还综合集成了装备档案管理功能。平台现已成为深圳气象探测业务的主要工作平台,有效提高了探测系统的可靠性和数据传输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安新宇  李毅  刘志辉  陆海席  王志春  李亚林 《气象》2006,32(S1):160-162
根据MICAPS2.0的实际业务应用,总结出MICAPS2.0日常本地化设置,提出本地化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題和解决办法,对市县级气象台开发维护人员深入了解MICAPS2.0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柳州雷达数据传输存在的问题,开发了柳州雷达数据传输监控系统,既能实时监控雷达数据上传情况,也可实时监控网络的连接情况,为提高雷达数据传输质量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9.
利用Delphi7.0进行编程实现所有功能,便于与自动站测报软件更好的兼容,通过Delphi7.0对硬件接口进行编程,建立自动气象站业务运行监控平台。实现自动站采集、存储、传输故障判断,电话语音智能报警,重启计算机,自动卸载和数据传输,联防监控和资料异地备份等功能。  相似文献   

10.
刘乖乖  孙超  曾乐  刘北  顾文静 《气象科技》2023,51(6):907-916
本文通过分析“云+端”模式气候监测预测分析系统(简称:CIPAS3.0)的监控需求,给出基于气象综合业务实时监控系统(简称:天镜)CIPAS3.0监控应用架构和流程设计,详细描述了产品监视流程和数据源异常追溯算法,为下一步建设融入气象大数据云平台(简称:天擎)的业务系统通用监控提供了技术思路。CIPAS3.0监控应用实现了数据源、产品和基础资源的实时监视与告警,并提供数据源异常追溯、产品一键补算等功能,解决了数据源下载传输情况不透明、产品手工补算不方便等问题,减轻了运维人员定位和解决故障的工作量,提高了运维效率。本应用于2021年12月通过专家评审并投入业务化运行,截止目前已实现87种数据源和125种定时产品实时监控,为CIPAS3.0的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1.
为满足国家气候中心各业务系统一体化、精细化监控的需求,设计和实现了气候业务系统运行监控平台。该平台多维度展示了各业务系统的资料及产品完整性、数据库状态、关键进程、数据访问、服务器基础资源等方面的监控结果,并具备故障告警、系统管理、数据推送及展示等功能。本文介绍了平台的运行架构、主要功能,并对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业务实践证明,该平台能够帮助业务值班人员及时、快速、全面掌握各业务系统状态,提高了运维效率,有利于推动气候业务一体化、集约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监控平台贯穿了整个公共气象服务业务平台流程全过程,从数据的产生开始到数据的修改、流转、归档,系统都产生监控日志并实时提供给监控平台分析.另外对实况数据库进行分析并提取出危险天气监控数据提醒用户.对监控的设计思路分类以及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介绍.  相似文献   

13.
谢瑞国  缪强 《四川气象》2001,21(1):48-49
经过一年多的业务运行,我们发现MICAPS系统在数据传输处理中存在不尽完善的地方,造成数值预报产品残缺不全;由于数据传输处理未作配置本地化或配置本地化不完善,致使数值预报产品和实况资料的分析范围、等值线间距、时效、层次等不能满足本地预报业务工作的需要。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文介绍了资料传输、处理有关配置文本本地化的方法。使数值预报产品有用率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约一倍。  相似文献   

14.
应用故障监控软件与短信报警软件建立了基于C#开发的雷达产品生产与传输监控短信报警平台,便于值班人员通过平台在对雷达进行日常巡视和维护时,同时能通过短信及时接收到雷达产品生成不及时和传输不及时的报警信息,为提高业务可用性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现有气象观测资料监控软件种类繁多的问题,结合现有业务系统以及实际需求,开展对省级15大类气象观测数据传输节点监控信息提取技术的研究,与全国综合气象信息共享平台(CIMISS)等气象核心业务系统对接,对主要参数进行反复测试分析选取合适的参数值,高效提取省级传输节点的资料站号、观测时间、记录时间、省属代码、资料类型、业...  相似文献   

16.
田兰  汪华  李波 《贵州气象》2012,36(5):40-43
贵州省新一代气象通信实时信息处理系统,采用可扩展标记语言XML对各类实时报文信息的内容进行标识和说明的方法形成数据传输业务定义,从而使系统具备了通过修改节目表来适应观测数据传输业务变化的能力,实现了对全省台站上行观测资料在省级中心的收集、处理、分发和共享,并提供针对气象资料文件名、报头、报尾的初级质量控制信息,实现对实时信息传输关键业务节点通信状态的监控,改变了原有业务系统繁杂、功能单一、扩展性差等缺陷。整个系统高效稳定、操作简便、监控信息准确清晰、界面友好、易于维护和扩展,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通用性。  相似文献   

17.
为打破传统气象业务空间的局限性,实现全省分级联动的监控体系,提升气象数据和装备的保障能力,以手机APP为载体开发集约多功能领域、面向多用户群体的气象综合监控系统。系统以Springboot+Vue+Mybatis-Plus为开发框架,通过开发接口程序从多业务平台获取源数据,经过统一格式以后推送给隔离区提供访问服务,同时采用跨平台开发uni-app、增强版持久层Mybatis-Plus、实时数据集成FlinkCDC等技术框架提升系统的安全性、兼容性和高效性。系统在贵州省、市、县、站各级气象部门推广使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同时兼容Android以及iOS等多移动端系统,运行稳定,气象资料的及时性监测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气象业务监控系统存在的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利用信息化和集约化的理论,基于通用业务软件系统,开展对主要气象观测数据站点信息、资料类型、观测时间、业务节点、采集时间、发送时间等台站级数据全流程传输监控信息提取方法的研究,后续将逐步扩展到所有类型的业务数据.通过梳理主要观测数据传输流程,设计监控...  相似文献   

19.
利用UDP组播通信、进程监控、文件监控、网络监控等技术,研发了CC天气雷达数据流传输业务台站级监控报警系统,较早、较好地实现了雷达扫描状态、数据流上行传输、标准格式基数据本地存储、基数据补传、软件运行和网络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和短信报警。实践表明,软件运行较稳定,能对数据流传输业务进行有效监控,短信报警准确及时,报警阈值从6min缩短到40s,提升了故障的发现和处理效率,提高了天气雷达业务可用性和数据传输质量,减轻了雷达台站业务人员的值守压力。  相似文献   

20.
气象观测数据的传输率和可用率是气象预报服务及时准确的基础,是衡量通信系统运行可靠程度及运维保障能力的关键指标。长期以来,各级业务人员通过不间断值守班来保障气象观测数据的传输质量。随着现代化气象业务体系的不断发展,气象业务对资料传输的时效性、完整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气象资料的综合监控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全国地面气象业务体制改革的要求下,广西率先在全国实行了基层台站无人值守业务调整,设计并实现广西地面气象观测无人值守系统。该系统集数据传输监控、数据传输时效统计于一体,通过自动监控告警、主备站资料(要素)智能识别替代、双条传输链路热备等设计,建立一套无人值守传输业务流程,从技术上支撑业务改革调整,大大降低基层业务人员工作强度。业务应用分析表明,无人值守系统运行可靠,业务质量保持高水平稳定,业务效益凸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