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3 毫秒
1.
人类起源研究回顾与中国古人类学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对人类起源研究的回顾和对我国人类进化概况的认识,将我国古人类学研究推向更高的境界的首要任务是找到新的比较完整的化石和有关材料,关键之举是高水平的创新研究,发现和综合考量蕴藏在其中的各种信息,因此在新的世纪,必须大力进行野外调查,发现更多人类化石和旧石器以及有关的材料,进行深入的形态学和考古学研究,还要寻求人类古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在人类起源与进化研究方面的协调,构建更加坚实的我国古人类年龄框架,适当地进行我国古环境与人类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述170余年来关于人类起源研究的重大发现,我国的重要贡献和潜力,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未来的工作提出原则性的建议发现更多人类和有关的化石以及旧石器,并对之进行深入的研究;构建可信度更高、涵盖面更广的古人类年龄框架;研究古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寻求古人类学与分子人类学在人类起源研究上的协调.  相似文献   

3.
钱迈平 《江苏地质》2003,27(2):65-77,F003,T001,T002
古人类的起源及演化是一个极其复杂而远未解决的问题,目前掌握的重要化石材料包括:距今约5600万年的灵长类,约1700万年的人猿超科代表,620万年(?)-440万年的人科动物,以及约350万年(?)-200万年的古人类和人造石器等。中国是世界上古人类及与之演化相关的化石发现最多的国家之一,先后找到已知最早的高级灵长类——约4500万年前的曙猿化石,人猿超科的早期代表——l400万年和800万年前的古猿化石,240万年-200万年前的人造石器,200万年前的能人(?)化石,170万年前的直立人及28万年-20万年前的智人化石等。拟从迄今的化石记录人手勾勒出古人类起源及演化的大致轮廓。  相似文献   

4.
《中国远古人类》是由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19位高级研究人员,在完成该项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分工合作写成的一本专著。它系统地总结了我国自本世纪初开始的古人类学、旧石器考古学和第四纪哺乳动物学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 本书在古人类学方面全面记述了我国发现的人类化石,并与世界其他地区同期人类化石的主要性状进行了对比,探讨了我国化石人类在古人类进化中的地位。根据我国化石人类某些重要性状的连续性,提出我国古人类的进化以区域连续进化为主、基因交流为辅的观点。同时,依据丰富的晚期智人化石的资料,讨论了晚期智人演化以及人种起源和形成等古人类学研究中的某些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60年代发现蓝田直立人化石以来,陕西已经发现了8处更新世古人类化石地点,成为中国人类化石资源分布密集区之一。陕西古人类化石涵盖了直立人、早期智人至晚期智人的人类演化阶段,基本形成了一个较为连续的人类演化序列。在蓝田公王岭、蓝田陈家窝子、洛南龙牙洞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属于直立人,在大荔甜水沟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属于早期智人,在志丹、黄龙、长武、南郑发现的古人类化石属于晚期智人。陕西丰富的古人类化石对于研究直立人在欧亚大陆早期人类扩散和迁徙过程、早期现代人多地区起源、中国古人类演化的关键阶段等一系列关键学术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张兴永 《云南地质》1994,13(3):278-284
本文讨论云南开远、禄丰、元谋和保山的古猿在人类起源研究中的地位。通过与人类起源有关的中国古猿、南方古猿和西瓦古猿的时空分布、形态特征及有关学科研究的新材料的分析研究,认为西瓦古猿是猩猩的祖先,南方古猿可能不是人类祖先,中国古猿则很可能是人类祖先,滇中是人类起源的关键区域。人类发展的阶段为中国古猿-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  相似文献   

7.
骨化学分析在古人类食物结构演化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人类食物结构演化的研究,是探索人类起源和进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骨化学分析是探索古人类食物结构的主要方法,也是最为有效的方法。在概述骨化学分析原理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如何运用该方法了解古人类(南方古猿、人属、尼安德特人、欧洲现代人)的食物结构,并通过与现代黑猩猩的食物结构比较,揭示了从猿至人食物结构的演化过程,探讨了古人类食物结构的演变对人类进化的深刻影响。此外,提出了目前研究中尚存的2个重要问题及已有的解决方法。之后,评述了我国古人类食物结构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古人类食物结构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我国早更新世古人类遗址时代的确定对于认识早期人类起源、扩散与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对元谋人化石的各种年龄测定结果和认识分歧进行了综合评述。综合分析认为,在翔实的岩石地层学和古生物地层学基础上,开展高分辨率磁性地层学研究是解决包括元谋人在内的这一时期哺乳动物时代科学问题的最有效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9.
地球化学若干领域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地球化学的某些领域,如元素的丰度和起源;地球与太阳系的化学演化;资源的勘察、利用与成因研究;元素的循环与示踪;环境地球化学;天体化学;分析与实验地球化学等在20世纪所取得的进展作了简短回顾。并对地球化学的某些领域,如全球变化研究与生态环境保护、新的洁净能源与矿产资源、防灾减灾和保障人群健康、征服太阳系并使之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等方面的发展前景作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0.
鄂西-三峡地区的古人类资源及相关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20世纪50年代发现长阳人化石以来,迄今在鄂西-三峡地区已经发现了至少10处古人类化石地点,时代跨越了整个更新世时期,尤其以更新世中、晚期人类化石最为丰富。除人类化石外,在这一地区还发现了大量的古人类制作的石器、骨器、艺术品、装饰品等人类活动遗存,以及与古人类伴生的动物化石。近年的野外发掘及实验室研究证明鄂西-三峡地区更新世中期以来一直是古人类生存与繁衍昌盛的区域,该地区丰富的古人类资源对研究与中国古人类演化有关的一系列关键学术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国第四纪人类牙齿大小的演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武 《第四纪研究》1999,19(2):125-138
对第四纪中国境内人类牙齿大小变化特点的分析及与世界其它地区人类牙齿测量数据的对比分析显示,从直立人到现代人,中国境内人类牙齿尺寸呈缩小变化,但在具体表现特点上,中国古人类牙齿尺寸的演化具有与世界其它地区人类不同的特点。作者认为,这些特点反映了中国古人类演化过程中生存环境和文化发展的特点,提示中国乃至东亚地区人类演化及文化发展的独特性。本文对其在东亚地区人类演化上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人类起源:来自南方化石地点的年代学证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沈冠军 《地学前缘》2004,11(2):543-548
现代人类起源的时间和地点是当前古人类学研究和争议的热点。文中评述了 2 0多年来第四纪测年技术取得的进展及其对现代人类起源研究的影响。基于新生碳酸盐岩铀系测年 ,研究了中国南方柳江人洞等多个晚期人类化石地点的年代 ,结果远大于原认为的 2 0~ 30ka。晚期智人在中国出现的时间很可能不晚于西亚和南非 ,中国 4 0~ 1 0 0ka间人类化石的“缺环” ,很可能只是测年技术系统误差造成的假象。上述年代学新证据不支持中国现代人类全部来自非洲的假说。对岩溶洞穴遗址进一步的综合研究 ,有可能为破解有关现代人类起源的诸多疑点提供重要的以至一锤定音的证据  相似文献   

13.
新疆阿舍勒铜矿是一个隐伏的与火山成因有关的大型块状硫化矿床。它的发现是根据地质调查提出的有色金属找矿靶区。通过自然电场法和激发极化法等综合电法勘探发现电异常,经钻探验证,采用地质、物探、钻探、科研综合普查方法密切配合取得的成果。其中电法勘探起到了导向作用。在发现这一隐伏块状硫化矿床的基础上,对矿区及外围进行了瞬变电磁法等电法勘探的新方法、新技术试验研究工作。根据瞬变电磁法获得的成果,结合自然电场法,激发极化法和地质、化探资料进行综合解释推断,提供了可能存在新的隐伏矿床的信息,指出了进一步普查找矿方向,对扩大该区远景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类化石研究对古人类学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新智 《第四纪研究》1999,19(2):97-105
中国人类化石研究为古人类学增添大量具体资料,并且促进了人类进化理论的发展。北京直立人化石的研究将人类的化石记录肯定地推前到0.50MaB.P。对大量化石的研究将中国人类进化归纳为“连续进化附带杂交”的模式。这是对近年古人类学两大热点之一的现代人起源争论中关于东亚现代人来源的一项重要的贡献。此外,中国人类化石的研究还揭示在各个时期中中国的古人类存在明显的地区间差异。  相似文献   

15.
人类为获取食物和满足其他需求而使用牙齿从事的各类非咀嚼性活动在牙齿表面形成使用痕迹。牙齿使用痕迹与古人类的行为特征关系密切,记录了丰富的古人类生存环境、食物构成、获取食物的方式、行为模式及生活习俗等方面的信息。对黄龙洞更新世晚期人类牙齿的观察发现:黄龙洞人类前部牙齿表面具有釉质破损与崩裂、齿冠唇面破损、齿间邻接面沟3种类型的使用痕迹。根据这些牙齿使用痕迹的分布和表现特点,推测生活在黄龙洞的更新世晚期人类经常使用前部牙齿从事啃咬、叼衔、或剥离坚韧的食物或非食物物品等活动,并可能将前部牙齿作为工具使用;齿间邻接面沟提示当时人类经常从事剔牙活动。结合已经在黄龙洞发现的其他人类活动证据,我们认为当时人类可能从事狩猎活动,食物构成中包含有较多的肉类及粗纤维植物。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20万年以来古气候研究概况及其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变化是当今人们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而对过去全球变化的认识,尤其对近20万年以来的古气候变化的认识是预测未来全球变化的关键。我国对黄土、湖泊沉积物、冰心、海洋沉积物等信息载体的研究已取得了大量的成果,但仍存在分辨率不高、研究区域分布不均、系统研究不够等问题。因此,应针对这些不足,并结合我国的特殊地域优势和气候形成机制,对一些重点地段和时间段加强研究,以便加深对青藏高原抬升对东亚气候的影响和东亚季风的演化规律等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现代人起源的多地区进化学说在中国的实证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新智 《第四纪研究》2006,26(5):702-709
关于现代人起源主要有两种学说:多地区进化说和近期出自非洲说。文章介绍了中国人类进化的假说:'连续进化附带杂交’。构成这个假说的基础的中国资料为多地区进化说提供实证。其直接证据来自人类化石,包括中国人类化石具有一系列共同特征,直立人与智人之间有形态学上的镶嵌,中国化石中有表现西方基因的形态学证据。另外,本文还简略介绍了用DNA研究中国现代人起源目前达到的结论,并从体质人类学、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古环境研究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等诸方面的资料对这个结论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城市发展中的地质环境问题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王思敬 《第四纪研究》1996,16(2):115-122
本文在研究我国城市地质环境背景和主要地质环境问题的基础上,运用多层次动态系统方法,提出了协调城市人类工程活动和地质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