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费县地热勘查项目为实例,从原理、野外工作方法、数据处理等方面,对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CSAMT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对其找水效果、方法优缺点进行了分析评价。认为该方法探测深度大、纵向分辨率高、效率高,数据处理后得到的电阻率断面图能够真实地反映地下电性结构。该文利用可控源音频电磁法在费县进行地热资源勘查,通过前期实地踏勘,对测区的水文地质资料及地热成因进行了综合分析,查明了勘查区内主要构造位置、产状、规模、深度,为地热资源的勘查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地热是一种具很大开发潜力的新能源.针对江苏的地热资源,介绍了其成矿地质条件与分布情况,分析了开采现状以及存在问题,论述了资源的勘查评价与开发利用前景,最后提出了勘查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登市地热资源现状及开发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登市地热温泉资源丰富,且开发历史悠久。为更好地保护开发地热资源,文登市国土资源局确立了"有效节约和保护矿产资源,加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打造中国温泉之都,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指导思想。在充分考虑区域温泉地质条件、资源勘查程度、温泉水质量及其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规划区内各地段产业结构特点、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及未来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按照走集约化开发、规模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全面整顿和规范文登地热资源开发秩序。通过强化温泉资源开发审批、建立勘查开发利用投入机制、加强温泉资源的勘查与保护工作和加大查处力度等措施,全面提升了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4.
正地热资源是宝贵的矿产资源,是重要的可再生清洁能源之一,是国土资源部负责审批登记、颁发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的34个重要矿种之一(授权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发证)。管理好地热资源的勘查、开发和利用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我们应该从全省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掌握国际话语权的高度,从能源结构的多样化,合理、有效、永续利用地热资源的角度,加强对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的管理。  相似文献   

5.
<正>5月24~25日,青海省召开贵德县扎仓沟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研讨会,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汪集旸、国务院原参事王秉忱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和60多名省内科技人员,为贵德县扎仓沟及青海省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会诊把脉,建言献策。院士专家实地考察贵德县扎仓沟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现场后认为,贵德、共和盆地地热资源具有可梯级开发、综合利用的条件,对贵德、共和盆地深部可能存在的干热岩地热资源要做进一步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综合研究和勘查工作。针对进一步开发青海丰富的地热资源,院士专家提出三条建议:一是设置青海东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呼包盆地内蕴藏着较丰富的地热资源,但多开发于盆地的北部。为探明盆地南部地热地质条件,采用CSAMT与二维地震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地热资源的勘查。通过对获取数据的反演,充分利用不同物探方法的技术特点,对比分析了电性结构与地震断面处的地层、断裂和水文地质信息,结合地质资料进行了综合成果解释。初步探明了勘查区深部断裂的分布、地质结构等地热地质条件,为该盆地总体地热资源的综合评价与远景预测提供了地球物理勘测与地质调查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刘公岛地热资源地质勘查,区内岩浆活动强烈,断裂切割深度大,破碎宽度大,有一定汇水区的局部地温异常区,具备形成地热的条件。刘公岛地热温泉属于温热水型低温地热资源,其水质属于锶型低温温水型矿水,适宜洗浴、理疗、保健,可与刘公岛旅游资源开发密切结合。  相似文献   

8.
汤振清  孙文洁  强孟东 《山东国土资源》2007,23(6):2006/7/31-2007/6/4
物探方法在金属、石油、煤炭等地质勘探中应用广泛,并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但在地热勘探方面应用的较少,主要表现为采用的方法少和新技术应用的少。该文试图通过较系统的电、磁、重力、遥感、测井、地震等物探方法在地热资源勘查方面的应用及实例探讨,以期引起有关部门对地热物探工作的重视,使物探手段更好地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服务。  相似文献   

9.
周洪博 《国土资源》2016,(10):38-39
正我国地热资源地理分布不均,高温地热带主要分布在西藏、云南等高原地区,中低温地热田广泛分布在平原地区、丘陵地区以及内陆沉积盆地。就目前勘查的可利用地热资源而论,中国西南地区最丰富,其次是华北和中南地区,再次为华东地区,东北、西北地区最少。东北地区稀缺的地热资源的开发与找寻伴随着极大的困难,需要通过开展深入的地热资源研究与合理勘查方法来应对风险。近十年来,辽宁本溪地区已经  相似文献   

10.
为了适应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多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通过区内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抽水试验、地热地质钻探等资料及以往地热地质研究成果,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地热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总结,将其分为层状、带状热储类型进行了地热资源量计算,从地热资源勘察、开发、利用条件和地热资源开发前景方面入手,结合区内交通、经济发展等社会环境,对半岛蓝色经济区地热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区划,提出了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及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
沂沭断裂带地热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山东省沂沭断裂带地热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是以Mapinfo为平台,通过建立地热信息数据库及软件二次开发,实现对山东沂沭断裂带地区地热资源空间多源信息数据的有效管理。该系统可为政府部门做好地热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提供空间信息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Tóth总结提出的"嵌套式多级次水流系统",和张人权等学者归纳总结的重力驱动地下水流系统理论,是地下水运移的重要理论基础。地下水的流动可能受到重力势、压实势、构造挤压力共同作用。然而,在对流型水热系统中发现了地下水补给区位置低于排泄区的反常现象。由于温度升高导致地热水密度减小和压力增大,使得地热水的实际压力水头增大,是出现这种反常现象的物理基础。笔者定义这种额外增大的压力水头为"地热驱动力",分析其大小与地热水温度、盐度、黏滞度的关系并给出量化计算方法。在广东阳江新洲地热田的研究实例中,地热驱动力的启动点位于地热水循环的最深处4.34 km,该处由温度升高产生的地热驱动力的标准水头为+351.59 m,由盐度增加产生的地热驱动力的标准水头为-2.78 m,总的地热驱动力的标准水头为+348.81 m。地热水温度越高,地热驱动力越大;盐度越大,地热驱动力越小。地热驱动力的额外加持作用可以加快水热系统中地下水的循环。   相似文献   

13.
区域地质调查和地热地质勘探资料显示,临沂市柳航头地区区域构造发育较强烈,大气降水通过构造破碎带向地下深部运动,深部寒武-奥陶纪灰岩岩溶地层厚度可达1 500余米。区域地下水在深部渗透性较好的岩溶地层内径流,向柳航头地区运动过程中,不断受到地球深部热源的地温加热而形成地热水,寒武-奥陶纪岩溶地层成为热储层,其上覆地层导热率较低,是较好的盖层。结合研究区内的地热井深部测温数据和地热水化学特征数据,建立柳航头地区地热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4.
济宁市城区地处鲁西南潜隆之济宁凹陷,在以往地热地质分区上为成热条件一般区,目前没有地热成井.通过卫星遥感热红外信息分析,发现该区存在若干地热异常.结合常规地质调查、水井钻孔测温、电测深和热水样分析等异常验证,确认济宁市城区南部存在一个深埋型低温层状地热田.地热田面积大于300km2,热水温度可达50℃,热能资源量在3.95×1018J以上,开发利用前景可观.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深部岩溶热储埋藏分布及岩溶发育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大量已有资料,对山东省深部岩溶热储的埋藏分布及岩溶发育特征进行了分析阐述,圈定了全省深部岩溶热储分布范围为4.4万km2,共12个地热区,岩溶类型包括岩溶-裂隙和裂隙-岩溶2种类型,对全省深部岩溶热储的进一步研究以及山东省今后深部岩溶热储地热资源的勘探与开发利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通过地热回灌试验研究和地热储环境保护等措施,消除或减弱地热开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应加强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和监察,完善行政审批、监督制度,推进依法行政,规范地热开采审批、行政处罚等行政行为,严格实行地热开采市场准入制度,鼓励地质勘查单位和社会各界积极进行商业性参与。  相似文献   

17.
临沂市地热资源丰富,开发历史悠久,开发企业较多,为科学管理地热资源,临沂市建设了地热井远程动态监控系统,实时监测水量、水温、水位、水压等数据,该系统自动化监测、操作简便,已经应用于市、县两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日常地热业务管理。  相似文献   

18.
地热资源的勘查开发,对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缓解能源紧张状况,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在充分收集前人对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地热地质条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大地电磁测深(MT)查明齐河法王南部地区地层结构、主要断裂构造的产状、空间展布及断裂带两侧地层分布情况、岩溶裂隙分布、热储与盖层的分布规律、埋深、厚度、岩性等地热地质条件,取得了良好效果,为地热验证孔位的确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沂源盆地地热田为低温水热型岩溶热储地热系统,盖层为古近系、白垩系、石炭系,热储层为寒武纪、奥陶纪碳酸盐岩,区内发育的深大断裂如上五井断裂、韩旺断裂、傅家庄断裂等为沟通深部热源的良好通道。为掌握地热田热水的补给来源、热源、地热水年龄,进一步分析其形成机理,采集地热水样品进行了地热水水文地球化学分析、气体及其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该地热田地热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Cl·SO4Na·Ca型、HCO3Ca·Mg型,矿化度小于1g/L;地热水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具深循环特征;热源以壳源为主;地热水年龄10.51ka B.P.,为古地下水。结合地下水循环机理,将其地热水形成机理总结为小型断陷盆地深循环承压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