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东秦岭古生代蛇绿岩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长期以来,地质学家们认为东秦岭地区是中国两大古陆边缘交接的重要构造域。一九七三年李春昱先生就曾预测该域内可能存在着蛇绿岩套。其后,长春地质学院秦岭队在东秦岭的五年工作中,陆续发现了有关蛇绿岩套的一些线索。在撰写《中国东秦岭变质地质》一书时,曾对蛇绿岩套在本区的存在提出了初步意见,但未作专门性的讨论。旨在引起地质学家研究秦岭地质时对此问题的兴趣和关注,现成此文,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秦岭造山带是中国南北两大占陆之间的主要界线,经历了漫长的地质作用过程,其形成和演化历来受到地质学家的重视。本文在前人多学科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对秦岭造山带中北秦岭古生代构造特征和演化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3.
北秦岭早古生代放射虫硅质岩的发现与板块构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秦岭横亘我国中部,为南、北两个不同大地构造单元的分界续,历来为中外地质学家所重视。解放以来,该区地质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对秦岭地区的地层、构造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但某些重大的基础地质问题,迄今仍未得到彻底解决。1931年赵亚曾、黄汲清建立秦岭系,并提出“秦岭地轴”的概念,为秦岭地层、构造的重要文献。1980年黄又将“秦岭地轴”进一步划分为南、中、北三个带,并详细论述了其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4.
西秦岭北部地区的元古宙地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西秦岭地区基础地质研究的不断深入 利用构造解析和构造-岩石地层方法,结合岩石组合、变质变形及近年来取得的同位素地质年龄,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对西秦岭北带泥盆纪西汉水群进行了再认识,从中解体出部分元古宙地层.由于该套地层区域上表现为层状无序地层,以发育中深构造层次变形为主要特征,因而笔者暂将其命名为吴家山岩群.该研究成果和新认识对于西秦岭地区基础地质研究,特别是对提高泥盆纪西汉水群的研究程度、研究西秦岭地区地壳构造演化及西和-成县一带铅锌矿田成矿特征都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5.
北秦岭主要发育元古宙构造岩石地层单位,包括古元古代秦岭岩群、中元古代峡河岩群、宽坪岩群和武关岩群、中元古代晚期松树为蛇绿岩构造岩片、新元古代丹凤岩群和二郎坪岩群的下部地层单位以及晋宁期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北秦岭广泛存在晋宁期的强烈构造-岩浆-变质地质事件,且是新元古代主体形成的古老造山带。晋宁期的强烈地质事件可能代表了华北地块、北秦岭微地块、中秦岭地块与扬子地块之间的俯冲碰撞拼合。震旦纪之后又逐渐开始发生大陆裂解,进入显生宙构造演化阶段。新元古代晋宁期(1000~800Ma)发生的主要地质事件和俯冲-碰撞拼合与国外一些地质学家提出的新元古代时期Rodinia超大陆的形成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6.
秦岭东西绵延上千公里,是一座位于我国地理中心部位的雄伟高大山脉,其在地质和地理学研究中均具有非常突出的地位。从地质学角度看秦岭在中国大陆形成和演化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位置,其位于华北地块与扬子地块的拼接部位,是中国大陆构造格架的脊梁;在地理学上秦岭又是中国南北方地理分界线,对地理、气候、生态乃至人文环境的南北分异都起着决定作用。前人对秦岭造山带动力学和构造演化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多聚焦于古生代早期碰撞和中生代构造演化,而对其新生代以来的构造隆升过程和隆升后所引起的气候环境效应关注较少。对近几十年来开展的围绕秦岭新生代构造隆升和环境效应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指出当前取得的进展及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今后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新构造”是1948年由前苏联地质学家奥布鲁契夫(B.A.Обручев)首次引入到地质学与地貌学中,本意指“新近纪以来各类地壳运动所形成的构造及其在现今地表的各种表现”。在1984年由英国地质学家汉考克(P.L.Hancock)和威廉姆斯(G.D.Williams)共同召集的“新构造国际会议”上,进一步将其明确为“现今构造应力场及构造地貌格局形成以来所发生的构造运动”。由于新构造运动和现今正在进行的板块运动、断裂活动、褶皱变形、地块升降及拱曲掀斜、地震与火山等地质过程,以及伴生的地面沉降、崩塌滑坡灾害、海平面变化、河口变迁、地热与温泉、地下水活动、热液成矿、油气运移与赋存等资源环境效应密切相关,它不仅是研究大陆动力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更是关系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国土空间规划、环境保护、能源资源开发利用、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灾害防御和地震预测等众多领域。  相似文献   

8.
秦岭地区处于我国东西和南北地质构造衔接的枢纽地带,泥盆系是秦岭金属矿产最重要的容矿层位。本书着重研究了东秦岭造山带泥盆系的地层、沉积相、区域地球化学、区域构造和重点矿床的地质一地球化学特征,同时提出了有关整个秦岭地质发育与地壳演化的问题,即南北向构造所起作用的问题;并结合区内地球物理和遥感资料,探讨了华北与扬子地台的边界、南北向与东西向构造并存的格局及边缘盆地的转换特征。在重要矿床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热水沉积、地下水的环流成矿模式,提出热水浊流矿床的新类型,指出矿带呈南北向展布、矿床呈东西向分布以及成矿受构造与岩相双重控制的新认识,有重要的理论及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北秦岭造山带的地质特征及其构造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通过对商丹地区的1:5万区域地质填图,对北秦岭造山带的组成、变质变形作用、构造岩浆活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北秦岭造山带多期多样式裂解与造山过程,对深入研究整个秦岭造山带的地壳组成、结构及其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南秦岭多金属成矿带蕴藏有丰富的金属矿产,是秦岭巨型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王集磊等,1996).它以其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重要的造山带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而倍受中外地质学家的广泛重视,成为国内外地学界研究热点之一.虽然金矿床(点)勘探成果显著,但人们对金矿富集的主要层位志留系中的中浅变质岩的特征及其形成的温压条件的研究程度较低,重视程度不够,尚未对其进行系统性的研究.笔者以参加的中国地质调查局《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铁佛-汉滨区流芳志留系岩金矿田构造专题研究及快速勘查评价方法》项目为基础,在充分收集、研究已有资料的基础之上,从岩性矿物分析入手,针对存在的地质问题,以现在的地质理论为指导,运用矿物共生组合分析,综合分析研究南秦岭安康汉阴地区金矿田中浅变质岩特征及形成温压条件.  相似文献   

11.
太古宙构造研究倍受地质学家们重视,它对研究大陆岩石圈乃至整个地球形成和演化,创立地球动力学模式具有重大地质意义,近年来,太古宙构造研究取得巨大进展,通过对世界上一些经典地区研究,越来越多的地质学家认为太古宙克拉通内的高级区和绿岩带及其内部都是由异地构造层或地体水平拼贴形成的,尽管太古宙克拉通的大地构造模式众多,但就目前的研究成果看,板块构造模式在太古宙构造演化中仍处于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2.
在显微镜下对岩石切片进行构造和应力方面的观察研究——构造鉴定,虽已有数十年的历史,但发展甚为缓慢。在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曾大力倡导,已故地质学家王嘉荫教授生前做了许多奠基性的工作。近年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在这方面也作了较系统研究,国内其他一些地质单位也有零星资料发表。总起来看,显微构造鉴定已经可以作为一种常规方法应用到地质普查勘探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13.
北秦岭晋宁期主要地质事件及其构造背景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北秦岭主要发育元古宙构造岩石地层单位,包括古元古代秦岭杂岩、中元古代峡河岩群、宽坪岩群和武关岩群、中元古代晚期松树沟蛇绿岩构造岩片、新元古代丹凤岩群和二郎坪岩群的下部地层单位等。北秦岭广泛存在晋宁期的强烈构造-岩浆-变质地质事件,且是新元古代主体形成的古老造山带。晋宁期的地质事件可能并不代表扬子地块和华北地块之间的直接碰撞拼合,而是具扬子地块基底特征的“中秦岭微地块 与北秦岭微地块或华北地块之间的俯冲碰撞拼台 震旦纪之后又逐渐开始发生大陆裂解,进入显生宙的构造演化阶段。新元古代晋宁期(1000-800Ma)发生的主要地质事件和有限的俯冲-碰撞拼台及震旦纪之后又逐渐开始发生裂解与国外一些地质学家提出的新元古代时期Rodinia超大陆的形成和700~570 Ma期间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不谋而台  相似文献   

14.
对安徽及邻区若干重要基础地质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覆盖大别山—张八岭地区及皖南山区1∶5万地质填图所获重要进展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专题调研 ,就秦岭—大别山—苏鲁造山带的形成演化及对地球动力学思考 ,郯庐断裂带的性质及其形成演化对中国东部构造格局的影响 ,海州群—宿松群—红安群的解体、层序、时代及其构造意义 ,中国东南构造格局与地壳增生演化及其对成岩、成矿作用控制等重要基础地质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王飞 《地质与勘探》2012,48(4):713-727
[摘 要]温泉钼矿床的形成与西秦岭造山带印支期碰撞造山事件和岩浆活动密切相关。西秦岭温泉钼矿床成因及成矿过程的研究成为揭示印支期秦岭造山带构造体制转换与大规模成矿关系的关键,对发展秦岭造山带印支期成矿理论和印支期花岗岩的成矿潜力评价以及找矿勘探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前人对温泉钼矿床区域地质和矿床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对该矿床的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做了进一步的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温泉钼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于花岗岩浆气水热液,成矿与印支晚期花岗质岩浆结晶分异过程中产生的岩浆热液活动密切相关;温泉钼矿床具备岩浆热液型矿床的地质特征,其成矿过程为:晚三叠世秦岭造山带发生由挤压向伸展转变的构造体制转换引起下地壳发生熔融形成富含Mo的花岗质岩浆,岩浆在结晶过程中冷凝分异出的成矿流体经充填和交代作用而使Mo 富集形成矿床  相似文献   

16.
笔者在参加西安地矿所"秦岭地区卫片构造解译"工作中,利用美国陆地卫星1、2、3号象片对秦岭构造进行了解译.在此基础上对解译所获线、环构造及其与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侵入岩、矿产分布关系与地质成矿意义作了分析.由于卫片精度和研究程度所限,只能认为这种分析是初步的.不当之处,敬希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7.
武当地块基性侵入岩群的地质特征与构造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南秦岭构造带武当地块中发育密集侵位的基性侵入岩群,由于武当地区构造变形复杂,这些基性侵入岩体的侵位特征一直没有明确的研究结果。而查明它们的侵位特征,对认识其侵位机制、判断岩浆侵位的大地构造背景以及开展进一步的岩石地球化学和岩浆动力学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在武当地块不同构造部位所做的一些详细的1:5万地质填图以及相应的构造学研究表明,这些侵入岩体是顺层侵位到武当山岩群和耀岭河组中的,少数直接侵位到震旦系陡山沱组和邓影组中,侵入体密集发育的部位受武当地块古生代顺层伸展拆离构造的主拆离面控制。作者同时获得了402Ma的单颗粒锆石U—Pb年龄,表明这些基性侵入岩群形成于中古生代。因此无论这些基性侵入岩群的地质特征,还是其同位素年代学测试结果,都表明与前人所说的元古代超大陆的裂解很可能没有直接的成因联系。考虑到这个时期南秦岭构造带中发生的紫阳-岚皋碱性岩浆活动、镇安-旬阳浅层塌陷盆地、武当地块伸展滑脱构造及随枣地区基性侵入岩群的侵位等地质构造事件,作者认为武当地块基性侵入岩群很可能是古生代时期南秦岭岩石圈拉伸所导致的深部基性岩浆上侵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分布于北秦岭造山带南部,夹持于商丹断裂带与朱夏断裂带之间的秦岭杂岩是秦岭造山带中最古老的前寒武纪基底块体之一。它是秦岭造山带中前寒武纪地壳形成与演化的地质记录,经历了晚元古代以来多旋回俯冲碰撞造山作用过程中多期构造热事件的改造。包含了大量反映秦岭造山带形成与演化的动力学过程地质信忠。虽然前人对秦岭杂岩已经进行了广泛深入研究,发表了大量的研究论著,提出了许多新认识和新见解,如从原秦岭群中解体出松树沟蛇绿岩片、峡河山群、古深成花岗片麻岩体等I高压变质岩(榴辉岩,高压麻粒岩)的发现;多期变形与变质特征的认识等。但由于秦岭杂岩问题的复杂性,某些认识或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其中(1)松树沟蛇绿岩片是否真正蛇绿岩?松树沟超镁铁质岩体与其围岩变质镁铁质岩是否同时代?它们的构造变形与变质历史是否相同?(2)峡河山群组成、分布、时代、构造意义及其与秦岭群片麻岩的关系;(3)秦岭岩群的组成、主变质期和变形期昀时代及性质;(4)晋宁期花岗岩带形成的构造背景及动力学意义;(5)已有同位素测年数据确切的地质意义;(6)高压交质岩的分布、产出状态、与围岩的关系、时代、成因及构造意义是秦岭杂岩研究中的基本问题。文中对上述有关问题进行了简要讨论,提出了今后秦岭杂岩研究的重点应放在构造事件、变质热事件、岩浆事件及其相互关系研究和这些地质事件的精确的同位素测年工作上。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学院地学学部委员、中国地质科学院一级研究员李春昱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对当今流行的“板块构造学说”研究得成效较好的构造地质学者之一。在他取得重要成就的青年时代和中年时代是在四川度过的,他对四川的区域地质及矿产勘查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是四川省地质调查所的创建人。  相似文献   

20.
西天山—伊宁地区以独特的结构特征和关键的大地构造部位,历来成为中外地质学家所关注、研究的重要地区,而那拉提构造带及邻区又在西天山—伊宁地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那拉提构造带及西天山造山带在基础地质的许多方面存在不少问题,直接影响到对天山造山带和伊犁盆地的正确认识。笔者根据近十年来在那拉提带及邻区进行10个1∶5万区调填图和收集到的其它资料,对该区几个重要层位的时代、大哈拉军山火山岩系的形成背景、蛇绿岩和蓝闪片岩的产出特征以及该区的结构、构造单元划分和发展演化的动力学机制进行了讨论,其中的许多认识和看法将对该区的进一步研究产生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