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建立以矿床规模为模型的区域矿床成矿潜力指标,一方面可用于区域矿产资源规模的定量化评价和预测;另一方面,在区域资源定量化评价过程中,可用于对矿床时间谱系的研究.同时,使用矿床成矿潜力指标对西南三江北段地区铅锌、铜、银矿进行了区域资源潜力评价,得到了成矿潜力预测图,最后使用成矿概率法则对西南三江北段矿产资源总量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2.
区域成矿学与找矿新思路   总被引:18,自引:9,他引:18  
区域成矿学是研究区域成矿背景、成矿系统和成矿演化以阐明矿床时空分布规律 ,指导找矿的综合性分支学科。文章阐述了区域成矿学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在概述区域成矿学研究历史的基础上 ,提出了区域成矿系统及演化观点是当今区域成矿研究的重要趋势。以区域成矿系统分析为主线 ,提出 4点找矿思路 :( 1 )区域找矿目标——由单个矿床到矿床系列 ;( 2 )建立矿化网络观念 ,逐步缩小靶区 ;( 3)全面研究矿床形成条件与保存条件 ;( 4)找矿信息与矿床模型的有机结合。最后提出了科学的找矿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3.
在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典型矿床研究的前提下,基于矿产资源评价系统(MARS),对扎西康地区多源地学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和解释,构置该区内层控内生型锑多金属矿成矿系列综合成矿信息预测变量,利用证据权重法圈定成矿预测远景区。  相似文献   

4.
矿床学的百年回顾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文章简要回顾了百年来矿床学取得的重要进取,包括:①矿床成因分类的建立;②层控矿床研究;③板块构造与区域成矿;④矿床模型研究;⑤区域成矿学研究;⑥超大型矿床研究;⑦海洋现代热液成矿作用的发现;⑧恩矿年代研究等。针对21世纪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矿床学研究出现了两个新趋势:①全球化;②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一体化。面临着三个主要研究领域;①成矿理论的推陈出新;②研究开发新型矿产资源,建立广义的矿产资源地质学;③为加强矿山环保所做的矿床学基础研究。最后作者还提出发展成矿学研究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超大型矿床是某一(或某些)矿种资源的巨大储库。据统计,全球矿产资源70%~85%的勘探储量集中分布于占全球矿床数10%的超大型矿床。由此可见发现超大型矿床对一个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超大型矿床成矿背景是其形成的基础,成矿过程是其成矿的关键,勘查评价是其发现的根本途径。文章试图从成矿背景、成矿过程与勘查评价相互关联的角度探索超大型矿床“三位一体”的找矿理念。对于隐伏的和新类型超大型矿床,集“成矿背景、过程与勘查评价”于一体的找矿理念是矿产勘查成功的关键。我们根据地球成矿动力学理论,将地壳结构复杂的地质异常区域(如板块边界)定义为找矿可行地段;在找矿可行地段内,根据成矿系统理论,将成矿关键要素(源、运、储、盖)发育的地段定义为找矿有利地段;在找矿有利地段内,根据成矿系列理论,将可能出现矿床共生组合的地段定义为找矿远景地段。根据自组织成矿系统理论,一个矿集区内,矿床规模-频率幂律分布,奠定了多尺度聚焦找矿的理论基础。地质矿化单一信息的多解性和不确定性奠定应用综合致矿信息找矿的理论基础。基于成矿系统和综合致矿信息数字找矿模型的矿产勘查是从成矿的因果关系(本质)和矿床与诸控矿因素的相关关系(现象)两个方面确定可能矿化地段的最有效方法。超大型矿床找寻上升至综合地学学科水平,应视为一种科学的探索,这种探索综合来自地学各相关领域致矿信息,然后将从这些信息中获取的关键成矿过程和参数转换为找矿的空间数据信息,根据选靶模型识别并确认这些空间数据信息的存在,最后在全球、成矿省和矿化集中区尺度上圈定能够定量排序的超大型矿床的找矿远景区(靶区)。集“成矿背景、过程与勘查评价”于一体的找矿理念应为未来的超大型矿床勘查奠定理论和方法学基础,为应用直接探测技术和方法探测矿床提供合理的工程勘查方案。  相似文献   

6.
湘黔汞矿带为我国重要矿成矿带,矿床的数量,质量,规模及储量均居全国首位区域成矿规律性强,控矿因素明显,其找矿远景仍然乐观,本文着重了区域汞矿成矿地质背景,矿源层,变晶白云岩与成矿和汞锌分 带等与汞矿找矿评价直接相关成矿问题,以及其他问题,并提出了作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三部式定量评价是指(Singer,1993):①根据地质特征和矿床模型圈定各种矿床类型的成矿远景区;②使用品位一吨位模型评价潜在矿床规模和矿石特征;③估算各远景区内每种矿床类型的潜在矿床数目;最后,使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计算所有远景区内的潜在资源量.本文以成矿系统理论(翟裕生,1999)为指导,运用三部式定量评价方法与地球化学块体评价方法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展了斑岩铜矿定量评价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8.
青海锡铁山铅锌矿床类型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锡铁山铅锌矿床是我国大型块状硫化物矿床之一。该矿床类型认识长期存在争议,目前已有越来越多学者将其视为SEDEX型矿床。本文在近年来块状硫化物矿床成矿构造背景研究进展归纳整理的基础上,结合柴达木盆地北缘早古生代区域地质研究进展,提出锡铁山矿床的成矿构造环境不是以往认为的陆内裂谷,而是活动大陆边缘弧后/间盆地裂谷。鉴于成矿构造环境变化,锡铁山矿床类型也应作出相应调整,由原来的SEDEX型矿床改为VSHMS型矿床。这样做可以达到三个方面的目的:其一,有利于解决现存的成矿构造背景认识与区域地质认识不一致的矛盾;其二,有利于保障本区目前和未来大规模展开的区域成矿研究及找矿勘查评价建立在正确的成矿背景认识前提之下;其三,将矿床类型划分与成矿构造背景相结合,进而用矿床类型揭示构造背景,体现了矿床研究为地球系统科学服务的宗旨。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有色、贵金属矿产区域成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依据黑龙江省近年来在基础地质研究、矿产资源勘查等方面取得的新成果,在当代地质矿产勘查评价理论和方法的启示下,以前人的区域成矿研究成果为基础,对全省有色、贵金属矿产资源的区域成矿特征、成矿规律进行的初步总结。重新划分了构造-成矿单元和矿床成矿系列,并进行了找矿预测。划分出:Ⅱ级成矿省3个,Ⅲ级成矿带6个,Ⅳ级成矿带30个、Ⅴ级矿田或矿化集中区22个;成矿系列15个,成矿亚系列26个,矿床式47个。圈定找矿远景区69个,重点工作区67个,找矿靶区163个。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浦城—尤溪地区典型矿床的地物化遥资料综合分析,从构造背景、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方面阐述了铅锌多金属矿的成矿地质条件;从构造演化的角度分析了铅锌多金属矿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建立了综合信息找矿(预测)模型,初步提出了铅锌矿成矿远景区的划分.  相似文献   

11.
西藏玉龙铜矿是世界级的超大型斑岩型铜矿,位于迄今中国发现的最大的斑岩型铜矿带上。目前对于这一令人瞩目的铜矿区的研究大多建立在二维的基础上。鉴于此,以"数字矿床"技术为手段,结合西藏玉龙矿区的地质特征,以Micromine软件作为平台,选择合适的建模方法,构建起玉龙斑岩型铜矿区的数字矿床模型,开展资源的三维定位定量预测。研究表明,西藏玉龙铜矿Ⅰ号矿体体积大、品位低、资源量最多,外围的Ⅱ号和Ⅴ号矿体由于次生氧化,体积小而品位高,具有可观的富矿资源和优先开采的价值。对实例的研究也表明,基于数字矿床模型的研究方法在现代的矿产资源开发中具有明显的优势,有着较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初论中国铜矿数字矿床模型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传统描述性矿床模型入手,通过对比论述数字矿床模型的概念、定义、特点及其与矿产资源评价方法的关系,最后介绍了中国铜矿数字矿床模型的主要特点、设计思路及基本结构。  相似文献   

13.
谢小峰  孙华山  刘浏 《贵州地质》2012,29(2):151-155
矿床品位-吨位模型属于矿床统计模型,是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河南省陕县金矿储量核查成果数据,选取崤山金矿区为研究对象,利用SPSS软件及Excel对全矿区75个金矿矿体块段品位、吨位数据进行频率分布分析与处理,然后进行P-P图及Q-Q图正态检验,建立了矿体块段品位模型、吨位模型、品位-吨位联合模型。总结了崤山金矿区矿体块段品位及吨位分布的典型数学地质特征,并探讨了品位-吨位模型在该矿区资源预测评价中的作用,为今后矿区的地质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全国25种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是迄今为止投入最多的矿产预测评价工作,采用的技术方法是基于矿床模型的综合地质信息预测方法。预测工作针对矿产预测的基本问题,如地质工作的不平衡性、三维预测、定量预测与定性预测结合、地物化遥综合预测等问题进行有益探索,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以矿产预测类型为纲,开展建造构造编图,将建造与成矿环境结合;通过矿产预测类型的成矿模式、预测要素研究构建定量预测模型;通过成矿地质体地质参数法预测实现二维到三维的定量预测。  相似文献   

15.
区域矿产定量评价的矿床综合信息评价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肖克炎  程松林  娄德波  孙莉 《地质通报》2010,29(10):1430-1444
控制矿床生成的地质要素和识别矿床存在的勘查信息对区域矿产预测评价是至关重要的。矿床综合信息评价模型要从传统的矿床模型出发,将其总结和转化为区域预测评价的控矿关键预测要素,研究识别矿床存在的物、化、遥勘查信息,开展矿床品位-吨位统计特征研究,形成预测评价的要素集,进行矿产预测。  相似文献   

16.
地球系统、成矿系统到勘查系统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翟裕生 《地学前缘》2007,14(1):172-181
面对21世纪,矿床学和矿业发展有两大趋势(1)全球化;(2)矿产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矿床研究要扩展到全球背景。在简述地球系统和地球系统科学的基础上,提出了地质突发事件具有灾害和资源的两重性的观点。强调要从地球系统的大背景来研究成矿环境和成矿过程,也即将矿床成因和成矿系统研究提高到地球系统科学的层次,这是新世纪中矿床学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成矿系统是一个有特色的地质系统,文中提出成矿系统论的5个要点(1)根据构造动力体制划分成矿系统大类;(2)多因耦合、临界转换的基本成矿机制;(3)矿床系列和地质-物探-化探-遥感异常系列共同构成的矿化网络;(4)矿床形成—变化—保存的全过程;(5)成矿系统的资源-环境双重效应。成矿系统论对于指导矿产勘查有重要意义。文中提出了成矿系统研究向勘查系统转化的原则和方法。通过对成矿系统的整体分析、空间分析、时间分析和历史分析,有助于明确找矿方向和目标。西藏朱诺斑岩铜矿的实践表明,勘查选区的核心问题是对找矿信息的分析、理解和把握。要将筛选关键找矿信息与分析成矿地质环境、控矿因素二者有机结合,赋予各种信息以客观、准确的地质内涵,是勘查选区成功的必要条件。最后,用“三环图”表示了地球系统、成矿系统和勘查系统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7.
娄德波  肖克炎  丁建华  孙艳 《地质通报》2010,29(10):1677-1684
矿产预测是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预测方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矿产预测的成果也是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重要目标。MRAS作为矿产预测最重要的辅助决策系统,了解其在矿产预测工作中的基本方法和流程,对于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预测方法体系在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中的正确应用是很重要的。现对MRAS在矿产预测中的应用做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8.
以数字矿床为手段,进行资源三维定位、定量研究是危机矿山隐伏矿体找矿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在对可可托海3号伟晶岩脉的地质模型、成矿规律进行研究和总结的基础上,以Mincromine软件为平台建立了3号脉9个共生结构带的三维实体模型,并利用钻孔数据开展隐伏矿体的定位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可可托海3号脉仍有较好的开发利用潜力,矿体中大于工业品住的BeO保有资源量60t,预测资源量63t。可为矿山的复采提供4~5年的资源保证。在矿脉的外围及深部,大于边界品位的BeO远景资源量1118t,Li20大于边界品位的资源量241t,显示3号脉具有良好的深入勘探开发的前景。对实例的研究也表明,基于数字矿床模型的研究方法在危机矿山找矿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矿产资源评价系统(MRAS)在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娄德波  肖克炎  丁建华  孙艳 《地质通报》2010,29(11):1677-1684
矿产预测是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预测方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矿产预测的成果也是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重要目标。MRAS作为矿产预测最重要的辅助决策系统,了解其在矿产预测工作中的基本方法和流程,对于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预测方法体系在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中的正确应用是很重要的。现对MRAS在矿产预测中的应用做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20.
当今矿床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之一是矿床模型研究。矿床建模的理论与方法,矿床模型的定量化是目前矿床模型研究中亟待解决和完善的问题。从典型矿床研究入手,首先建立易于实现定量化的矿床地球化学模型,将有助于打破矿床模型研究的僵局。团结沟金矿床地球化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初步尝试。矿床地球化学模型能迅速转化为找矿模型,为找矿预测提供简捷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