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土资源通讯》2004,(7):46-47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为进一步加强土地集约利用工作,切实保护耕地,节约使用土地,不断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现作如下通知:一、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土地开发利用要坚持集中利用和节约利用的原则,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总量,严格控制占用耕地。要积极采取措施,鼓励和引导工业向开发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调整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发挥土地资源集聚利用的效应…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邢台县立足内涵挖潜,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加强耕地保护,节约集约利用土地。2000年以来,先后引导19家企业通过提高土地利用率解决了用地矛盾,节约耕地4000余亩。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为了解决全市耕地保护和建设用地需求的矛盾,安徽省合肥市国土资源局不断创新土地开发整理方式,大力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全市累计新增耕地达14.36万亩,连续8年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真正做到了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的双赢。建章立制,规范和完善项目管理体系合肥市国土  相似文献   

4.
我们用了一天的时间,围绕“防止乱占滥用耕地、推进耕地保护制度建设”问题,集中听取了林毅夫、周天勇、方克定、韩俊、王利明、张晓山、叶剑平等7位知名专家的意见。各位专家长期以来一直关心和支持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土地问题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究。专家们围绕当前经济运行中与土地相  相似文献   

5.
根据部《2001年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研究工作方案》,调研组结合2001年重点工作,以规范土地市场管理为核心,从促进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和减少建设占用耕地的角度,在江苏、浙江开展了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与耕地保护的调研;结合整顿和规范土地市场秩序抽查、基准地价更新以及对经济适用住房供地情况的检查,先后对湖北、湖南、山东、江苏、四川、重庆、云  相似文献   

6.
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专项用于耕地开发的法律规定,体现了国家的宏观调控意图1999年颁布实施的《土地管理法》,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了我国土地管理的政策,目标就是要切实保护好耕地、努力实现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并明确鼓励盘活现有建设用地、限制新增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土地的指导思想。《土地管理法》颁布实施之前,国家对国有土地资产的管理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按有关规定,占用耕地和利用原有建设用地的土地收益都留在地方,并主要留给了市、县和乡镇,市、县和乡镇政府可以通过征用耕地后出让,获取巨大收益。谁“卖地”,谁得益的机制,刺…  相似文献   

7.
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建设的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部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调研课题统一部署和安排,2001年下半年以来,部耕地保护司会同人事司重点开展了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建设调研。 二、当前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建设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建设起步晚于人口、环境目标责任制。自1990年以来,经过各级政府和土地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建设在全国范围由点到面、  相似文献   

8.
《河北国土资源》2005,(11):36-38
我省处于云贵高原东斜坡,是珠江和长江水系的分水岭,山高坡陡、地形破碎,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山区省份。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具有“少、瘦、薄、碎”的特点。“少”就是人均耕地少,特别是人均旱涝保收耕地少,宜耕后备资源匮乏,耕地资源弥足珍贵;“瘦”就是耕地肥力低,保肥供肥能力差,中低产田土占耕地总量的,70%以上;“薄”就是土层脊薄,坡耕地多,水土流失大和石漠化程度高;“碎”就是土地破碎,山地面积占61.7%,丘陵地面积占30.8%,山间平地占7.5%。  相似文献   

9.
根据土地整治行业管理信息化现状,结合具体工作,本文提出了建立基于ArcEngine的集土地整治项目实施管理、服务于耕地保护工作等综合性应用的管理信息系统。介绍了系统详细功能模块,并阐述了系统数据库建设要求:一方面更加科学合理地促进土地整治项目和耕地保护工作一体化管理;另一方面为今后的土地整治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试论土地利用总规修编的抓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和城乡一体化目标贯穿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始终。按照集中、节约原则,优化规划的空间和结构布局,为建设用地节约增量指标,挖掘存量空间。保护耕地,确保耕地总量基本稳定,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新一轮规划确定的主要指标——耕地保有、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建设用地总规模、各类建设占用耕地指标等,都要经过多层次、多角度反复论证,最大可能保证其科学性。  相似文献   

11.
经中共中央组织部批准,今天,我们在这里举办以"加强土地整理,促进新农村建设"为主题的第15期国土资源管理市长研究班,主要任务是:坚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土资源工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分析我国耕地保护面临的形势与任务,总结交流土地整理的新情况、新经验,明确下一步工作思路,不断推进土地整理工作,促进耕地保护目标的实现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2.
刘兵 《国土资源通讯》2005,(14):i004-i004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新形势对国土资源部门提出的新要求。作为土地主管部门,我们在工作中严格遵守《土地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在治理和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工作中取得了较好成绩,为推进城市化进程提供了重要保障。我们既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又要切实保护好耕地,结合永川城市建设实际,挖掘城市存量土地潜力,加强土地整治工作,加大执法力度,走城市化与耕地保护并重之路。一、全面贯彻落实基本国策,切实增强耕地保护意识贯彻“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我们要坚持舆论先行,正面导向为主的原则,加大宣传力度,做到“三宣传”、“三到位”,即向领导宣传,向工作人员宣传,向群众宣传:从上到下形成统一认识,进一步明确土地管理部门的职责。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精神,特别是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关于国土资源方面的重要讲话精神,把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解决好。二、正确处理城市化与耕地保护的关系,全面落实“五个不准”和“六个不报批”在加快城市化建设进程中,不占用耕地是不可能的,但必须处理好城市化发展与耕地保护的关系。一是要正确处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我们在做城市规划时,首先要考虑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项目用地报批程序上,做到先进行用地预审,再立项、选址,不能先斩后奏。重大项目用地,确需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也必须在调整规划后再用。  相似文献   

13.
正定县作为省会近郊,人多地少,人口密度较大,土地负载率高。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建设用地需求量大,土地供需矛盾也曰益突出。如何正确处理保护耕地与发展经济的关系,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近两年来,正定县国土资源局在国土资源工作中坚持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强国土资源管理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保护特别是耕地保护的关系,坚持开发利用与保护并重,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立足内涵挖潜,不断开辟土地集约利用的新途径,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土地资源的效益,促进了县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国土资源通讯》2002,(11):11-1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局、规划和国土资源局),计划单列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解放军土地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 近几年来,由于各级政府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耕地占补平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2001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实现区域耕地占补平衡,但按照《土地管理法》关于“由建设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的规定检查,一些建设单位并未依法履行补充耕地义务。为进一步推动这项工作,在继续开展区域考核的同时,拟实行按建设用地项目考核耕地占补平衡。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1]374号)有关要求,现就2002年度试行建设用地项目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工作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表明,我国人均耕地少、耕地质量总体不高、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含山县土地整理耕地质量评价及其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整理是改善土地利用条件,提高土地质量的有效措施,对土地整理后的耕地质量进行评价是土地整理重要工作之一。从耕地质量的内涵和土地整理项目的基本要求出发,选取耕地自然条件和耕地利用条件2个基本因素和12个影响因子,将特尔斐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确定各因子权重,构建基于土地整理的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安徽省含山县铜闸镇土地整理项目为例,采用传统的土壤调查与3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土地整理复垦过程中耕地质量时空格局变化,得出整理前、后耕地质量的级别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土地整理,研究区的耕地质量空间分布和级别发生了很大变化,整理后一级、二级、三级质量的土地比整理前分别增加了7.20%,11.95%和0.65%,四级、五级则分别减少了15.65%和4.16%,整理后的耕地质量总体水平是整理前的1.291倍。  相似文献   

17.
耕地适宜性评价是评估土地整治工程落地实施条件的重要一环,在适宜性较高的项目区推行土地整治工程有利于实现工程效益最大化.目前,大多数耕地适宜性评价手段具备通用性,而专业性不足.针对专业性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面向土地整治工程的耕地适宜性评价方法,首先分析不同的土地整治工程措施对耕地条件的影响;然后结合数据现状确定评价因子、评价单元并划分适宜性等级;随后采用缓冲区分析、最邻近距离分析等空间分析方法实现单因子评价,最后通过叠置分析实现多因子综合评价,确保多角度、全方位的提供直观的分析评价结果.结果表明提出的评价方法能为土地整治工程项目的可研编制、规划编制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8.
徐绍史部长在文章中指出,"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这一基本国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赋予了我们新的使命。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切实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提醒读者注意:在6月25日于湖北举行的全国"土地日"宣传活动主会场,徐部长在致辞中指出,我们既要看到耕地保护、坚守红线始终是全社会一以贯之的使命和责任,同时也要认识到耕地保护、坚守红线将是一个动态的持久调整变化的过程,需要我们进一步创新建设性保护的思路,更加注重对耕地建设的深入思考,更加注重对耕地质量和生态的管护,更加注重耕地保护手段的综合运用,不仅要"守住红线",而且还要"建好红线"。  相似文献   

19.
福建是一个人多地少的省份。2002年年底,全省人均耕地仅0.6亩,经济发展较快的闽东南沿海五地(市)人均只有0.41亩,是全国人均耕地最少的省份之一,建设用地与保护耕地的矛盾日益突出。省委、省政府充分认识到,实现福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资源保护的基本国策,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保护耕地的关系。近年来,我们在加强土地管理与耕地保护方面,主要采取以下四个方面的措施: 一、坚持保护求发展。我们坚持用最严格的制度加强耕地保护,严格执行  相似文献   

20.
土地开发垦造耕地项目的竣工测量与一般的地形图测绘有着很大的区别.笔者根据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土地开发垦造耕地的有关文件精神并结合实践,从前期准备、竣工地形图测绘、配套设施测量、质量元素调查、面积认定、资料整理等六个方面对土地开发垦造耕地项目竣工测量的实施情况进行了简要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