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刘梦庚 《地质论评》1959,19(1):封二
来华参加中苏科学技术合作项目“中苏境内太平洋金属矿带的研究”的苏联教授叶·亚·拉德克维奇同志于1958年8月初来华,曾到我国东北、西北、华东、西南及华南地区一些重要矿区实地考察,并参加我国第一次矿产会议,至去年11月16日完成工作任务返国。拉德克维奇教授除在矿产会议上和有关局、队、及矿厂作了有关报告外,曾在去年11月14-15日在该项目执行单位(地质部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所主办的座谈会上,对于中国一些重要矿区有关矿床各方面的一些看法以及苏联编制成矿规律的经验等方面作了发言。兹将这次发言报导于后:  相似文献   

2.
地质部重庆石油普查工作现场会议,于3月11日至3月23日在重庆市召开。参加大会的有各省(区、市)地质局的代表和石油普查大队的队长、党委书记、技术负责同志;石油部派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地质部何长工副部长主持了会议,致开幕词并作了重要讲话。会议是分阶段进行的。第一阶段听取了何长工副部长的开幕词和地质部办公厅主任张同钰同志对全国地质工作会议精神的传达。地质部地矿司孟继声副司长代表地质部作了“为争取石油普查取得更大、更好、更全面的跃进而奋斗”的报告。地质部苏联石油地质专家Ф.П.潘切烈也夫和物探专家Н.Ф.  相似文献   

3.
1952年4月在列宁格勒全苏地质研究所()举行了由地质部召集的关于成矿作用与区域金属矿源()理论问题的会议。会议进行了六天,地质部、黑色有色冶金部、苏联内务部等生产部门的地质  相似文献   

4.
苏联地质部最近召开了科研、设计和生产单位领导人会议.会议讨论了科研的改革问题.苏联地质部部长E.A.柯兹洛夫在会上做了报告.报告引起了热烈的讨论.会议确定了地质学科技进步的主要方向: (一)在区域研究方面,要提高大比例尺地质填图的质量;加强区域深部构造研究;在广泛应用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测量,宇航和航空地质研究,以及超深钻探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不同地球动力学环境的地区的典型模式. (二)在矿床普查方面,要在合理综合运用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方法,以及先进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5.
根据联合国环境总署、教科文组织及苏联国际科学协作中心,关于“地质与环境”专题研究的工作计划,苏联地质部于1986年6月18—26日,在塔林及列宁格勒组织召开了“探矿与环境影响”国际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爱尔兰、西班牙、中国,古巴、厄瓜多尔、波兰、苏联、法国、联邦德国、捷克、芬兰等十一个国家的科学家,以及联合国环境总署与教科文组织的代表共四十余人。  相似文献   

6.
许杰 《地质论评》1960,20(1):1-4
同志们: 全国铅锌矿产专业会议现在开幕了。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年来第一次召开的铅锌矿专业会议,是由地质部、冶金工业部和地质学会共同倡议而召开的。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地质部、冶金部、中国科学院和各地质院校的代表共200余人。来自全国各个不同地区、不同工作岗位的代表同志们,一定会以自己多年来生产实践的经验和丰富的知识来促进这次会议的成功。特别是苏联  相似文献   

7.
吴华英 《中国岩溶》2010,(3):312-312
2010年8月2日,由中国地质学会岩溶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主办,内蒙古地质学会、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承办的第三届北方岩溶和岩溶水学术讨论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顺利召开。来自国内35个科研、生产和教学单位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为期4天。  相似文献   

8.
由地科联国际工程地质协会组织的国际水工建设工程地质问题学术讨论会于1979年9月13日至19日在苏联梯比利斯召开,有24个国家的278名代表参加。我国派出由电力部、水利部和地质部共同组成的工程地质学家代表团参加了会议。会上讨论了“水工建设中主要工程地质问题预测”、“褶皱地区坝基勘探经验”、“地震构造与水坝工程建设”、“关于坝与水库建设和运营中总体运动问题”、“岩溶和强渗透性碳酸盐岩区坝与水库的工程地质问题”、“水坝破坏和失事的地质  相似文献   

9.
《地质论评》1980,26(2):178-179
1979年9月21日至23日,在北京怀柔有色矿召开了中国地质学会矿山地质专业委员会首次会议。二机部、建材部、化工部、轻工部、地质部、冶金部系统的生产、科研和学校的代表20余人参加了会议。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冶金部地质司司长朱周平,常务理事康永孚和副秘书长姚培慧同志到会讲  相似文献   

10.
笔者于1990年2月参加赴苏考察团前往莫斯科进行了专业考察。访问了苏联地质部、全苏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及其所属的综合水文地质大队、苏联科学院水问题研究所、中央地质生产联合体及莫斯科地  相似文献   

11.
经国务院批准,由十二个部门的七十八位同志组成的中国地质代表团,出席了于一九八四年八月四日至十四日在莫斯科召开的第二十七届国际地质大会.会议期间,我们参加了大会的各项学术活动和各国际地质组织的工作会议,参观了苏联地质展览馆和苏联科学院及地质部的十几个研究所,参加了遍及全苏的三十二条地质路线考察,广泛接触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许  相似文献   

12.
苏联地质部全苏航空地质科研生产联合组织以宇航图象为基础编制了一幅1∶500万苏联地区综合地质构造图。编图所用的图象是由“气象”卫星上的光学一机械电视系统摄制的。选择“气象”卫星的图象并不是偶然的。首先,该图象分辨率低(约1公里),比例尺小(1∶1000万—1∶1500万),在图象上反映的是一些最大型的地质构造。第二,“气象”卫星的测量是在三个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水利学会农田水利专业委员会成立及灌溉排水技术讨论会于1981年1月在河南省新乡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水利部、地质部、农业部、农垦部、农机部和中国科学院的代表,还有各省、市、自治区水利部门、各流域机构以及设计、科研、院校、情报出版等单位的代表140多人。 会议交流了农田水利建设中的灌溉和排水技术经验和科研成果。并针对我国农田水利的发展方向,提出科学技术方面的建议。会议总结了建国以来水利建设的成就,其中全国新建水库86000多座,总库容4000亿方。建设万亩  相似文献   

14.
<正> 中国第二届全国地层会议于1979年11月10日—23日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由国家科委副主任武衡主持,国务院副总理康世恩出席会议并讲了话。参加会议的有中国科学院、地质部、石油部、煤炭部、冶金部、化工部、水利部、二机部、建材部、国家经委、国家科委、中国科协、各有关大专院校的从事生产、科研、教学等方面的代表,共五百名。应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美国、日本、西德、奥地利、新西兰、委内  相似文献   

15.
《地质论评》1980,26(2):171-172
第二届全国地层会议于1979年11月15日—11月23日在北京召开。这是我国地层学工作者一次规模空前的盛会。出席这次会议有中国科学院、地质部等十三个部委和各有关大专院校的从事生产、科研、教学等方面的代表,共五百余名。应邀前来参加这次会议的还有十一位外国著名的地层古生物学家,他们是:美国古生物学会主席格兰特,哥伦比亚大学教援  相似文献   

16.
地质部勘察技术研究院于一九八一年元月十日至十三日在京主持召开了“钻孔无线电波法资料处理解释程序系统”鉴定会。参加会议的有22个兄弟单位近40名代表。该程序系统是地质部计算所电波室与长院、电影学院录音系经过二年多的时间  相似文献   

17.
同志们: 地质部第二届全国水文地贸工程地质工作会议,开了十二天,今天就要胜利闭幕了。参加这次会议的共有出席代表383人;列席代表112人。会议在部党组的领导下,得到苏联和波兰专家及各兄弟部门代表参加指导,通过大会报告和认真讨论,总结交流了几年来的工作经验,进一步明确了今后的工作方向,对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科学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会议开的很好,达到了总结工作经验,提高理论,指导生产,推动这门科学进一步向前发展的目的。特此向专家同志和各兄弟部门的代表同志表示感谢。不足的是由于时间的限制,还有许多文件  相似文献   

18.
经中国科协批准,"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地质矿床学术会议"于去年十一月五日在成都召开.冶金地质系统一百七十多位科技工作者参加了会议.代表们来自各省、市(自治区)地质勘探公司、勘探队、矿山、科研设计部门和大专院校.中国科学院贵阳地化所和地质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等单位应邀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收到基础地质、金属矿床地质和新技术、新方法及测试等方面论文二百  相似文献   

19.
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科技情报网第一次全网工作会议于1982年12月在正定召开。参加会议的有65个单位代表77人。部水文司、科技司、情报所及岩溶科技情报网应邀参加了会议。会议着重讨论了如何加强科技情报网的建设、情报刊物及全网管理体制等问题,并制订了“地矿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科技情报网组织条例”。与会代表一致  相似文献   

20.
《地球化学》1972,(3):240-240
1971年2月在苏联地质部全苏矿物原料研究所举行了由全苏矿物原料研究所倡议并与苏联科学院地球化学及分析化学研究所,矿床地质学、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所,实验矿物研究所共同筹备的第一次关于地球化学过程动力学讨论会。苏联科学院、地质部、苏联高等和中等专科教育部,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和苏联乌拉尔研究中心等21个单位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开了两天。会上提出的论文报告共25篇,其中地球化学过程的动力学(理论和应用)部分有16篇,地球化学过程动力学的实验研究部分有9篇. 在柯尔任斯基的报告里指出了要求进一步发展的地球化学过程的主要物理化学理论问题:1)侵入的温度场和岩浆期后过程的长期性计算;2)花岗岩化作用的理论;3)酸-基互相作用的理论:4)交代作用的带状分布理论;5)淋滤效应的理论。金兹堡等在综合文献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