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通过内蒙古额济纳旗沙河北幅1∶5万区域地质调查、1∶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和1∶1万土壤地球化学剖面测量,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对区域土壤地球化学数据进行元素含量特征、单元素异常、元素组合异常的分析,根据异常检查和土壤地球化学剖面验证结果,发现了较好的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地段,并对该异常进行解释评价,从而圈定找矿靶区,并提出进一...  相似文献   

2.
我国平原地区土壤地球化学异常普遍存在,但是目前对这些异常的成因缺乏系统认识。这里以长春和南京地区的Hg、Cd异常试验研究结果为例,利用元素相关关系法,对此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及其周边地区的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异常组分叠加量表现出表层累积型特点,此类异常的成因与人类活动有关。分布在河流沿岸的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在垂向上,异常组分叠加量表现出了连续型分布特点,且异常组分含量主要受土壤物质组成的控制,此类异常是在河流沉积物自然沉积过程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沙锡拉特地区位于大兴安岭多金属成矿带中段,为明确找矿方向,对研究区进行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采用单元素异常、组合异常与因子分析对研究区土壤地球化学数据进行评价。单元素异常显示,Ag、Pb、Zn与Sn元素的异常规模大、强度高。组合异常圈定4个异常,分为Ag—Au—As—Sb与Bi—W—Pb—Zn—Sn两类。因子分析将所分析元素分为五组,其中F1因子由Ag—Au—As—Sb元素组成,F2因子由Pb—Zn—Sn元素组成。根据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与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在本区圈定2个找矿靶区,BQ—1为Pb—Zn—Sn找矿靶区,BQ—2为Ag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4.
以大兴安岭北部地区为例,研究了浅覆盖区土壤与基岩化学成分的关系。指出浅覆盖区残积型土壤主要造岩元素组合继承了基岩元素组合特征;在岩石风化成土过程中,元素再分配和迁移使土壤中大多数元素(氧化物)含量产生明显的“均一化”。在此基础上,对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的识别与评价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地球化学元素的异常下限值确定是地球化学中重要的问题之一,目前还没有一个完善的具有科学依据的计算方法。传统的化探异常下限值计算是以元素含量或元素含量的对数值呈正态分布这一假设为基础的,而事实上地球化学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是极其复杂的。研究表明,地球化学景观可能是一个具有低维吸引子的混沌系统,元素的地球化学背景值和异常具有各自独立的幂指数关系,由此导致了一种多重分形分布,可以利用元素的分形分布求出其异常下限。对湖南省阳明山地区的化探水系采样分析数据采用分区的处理方法,根据每个区内数据的分布特征采用分形和传统方法混合应用来确定异常下限,勾绘出Sn元素异常图,与单独采用传统方法相对比收到了良好的异常圈定效果。根据新方法确定的元素异常下限所圈定的异常区与已知矿点高度拟合。  相似文献   

6.
为了圈定合理的化探异常指导找矿工作,本文采用传统统计法、趋势面法和含量-面积法三种方法对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中的Ag、Au、Cu、As四种元素含量数据进行了专项处理,并对获取的异常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同一元素采用不同方法确定的异常下限或获取的异常存在明显的差异;经研究发现研究区地球化学元素含量数据具有明显的多重分形分布特征,通过与研究区地质特征对比,认为含量-面积法确定的异常下限更适合本区。因此,甄别各元素含量数据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进行不同化探数据处理方法之间的对比对找矿工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多重分形方法识别铜陵矿区土壤中Cd的地球化学异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元素异常下限值的确定对环境地球化学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传统异常下限值计算方法仅适用于元素含量数据呈正态分布的情况,而事实上土壤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极其复杂,很可能具有多重分形分布特征。本文利用校正累积频率分形方法确定铜陵矿区土壤中Cd的异常下限值为1.687mg/kg。并据此圈定了异常范围。与传统方法所确定的异常下限值及相应异常区域对比,分形方法圈定的异常区域范围更广,更为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8.
为了圈定合理的化探异常指导找矿工作,本文采用传统统计法、趋势面法和含量-面积法三种方法对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中的Ag、Au、Cu、As四种元素含量数据进行了专项处理,并对获取的异常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同一元素采用不同方法确定的异常下限或获取的异常存在明显的差异;经研究发现研究区地球化学元素含量数据具有明显的多重分形分布特征,通过与研究区地质特征对比,认为含量-面积法确定的异常下限更适合本区。因此,甄别各元素含量数据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进行不同化探数据处理方法之间的对比对找矿工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准苏吉花斑岩型铜钼矿床是内蒙古中北部新近发现的铜钼多金属矿床之一。这里对矿区地表土壤热磁组分中元素含量及异常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元素异常在平面上出现明显的分带性,以地表矿化露头为中心向外依次为Mo-Cu-W-Te带、Ag-Bi-In-Zn-Cd带及As-Pb-Mn-Sb带,所有元素异常均包含在Fe2O3异常之内。通过土壤热磁组分地球化学测量,共圈出七个多元素组合异常,经野外异常查证,认为土壤热磁组分地球化学异常为有效的地质异常。因此,在风成沙覆盖区应用土壤热磁组分地球化学测量方法,配合多重分形(含量-求和法)和地质累积指数(Igeo)等统计方法,可最大限度消除风成沙干扰,快速、有效地确定异常下限,圈定多元素组合异常,提供有利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找矿方向,实现找矿突破,在坤得来扎拉格地区开展了1∶10 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和自然重砂测量,对土壤中W、Sn、Pb、Zn等10种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和自然重砂的重矿物特征进行了初步总结。利用相关分析对元素的共生组合关系进行了研究,显示区内地球化学元素组合为Pb-Zn-Ag-Cu和Sn-W-Mo-Bi,其中Sn富集分异最为强烈,Sn含量峰值大于300×10-6。通过自然重砂测量查明了矿区内有锡石、石榴子石、钛铁矿、锆石等23种重矿物,并通过重矿物组合特征、锡石延伸系数和地质特征初步查明了矿区锡多金属矿的成因为热液脉型。最终结合元素地球化学特征、锡石分布组合特征和异常区内已发现的矿化线索,优选出了坤得来扎拉格Sn-W多金属找矿预测区和坤得来扎拉格南Pb-Zn-Ag-Cu-Sn多金属找矿预测区。  相似文献   

11.
东天山中段区域化探异常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天成 《地质与勘探》2011,47(5):885-893
本文利用1/20万区域化探数据,研究了东天山中段地区针对不同类型铜矿化的元素组合异常圈定方法。选择典型(含)铜矿床及其周围地段的化探测量点为建模样本,通过因子分析,查明针对不同矿化类型的指示元素定量组合;以因子得分为综合指标,用泛克里格剩余值圈定化探异常。结果得到3个元素组合:Cu-Co-Ni-Mn-V-Fe-Cr组合...  相似文献   

12.
丛源  陈建平  肖克炎  董庆吉 《地质通报》2012,31(7):1164-1169
由于地球化学元素携带了某种矿化信息,因此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往往是指示矿床存在的一种直接标志。随着勘查地球化学的深入发展,有关矿致地球化学异常圈定方法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利用"三江"北段1∶20万地球化学数据,运用R型因子分析,查明该区不同矿化类型的指示元素组合,以因子得分为综合指标,采用泛克里格剩余值圈定地球化学异常。结果得到2种元素组合:Ag-Zn-Pb-Sb-Bi组合(与热液型铅锌银矿床有关)和Mo-Cu组合(与斑岩型钼矿床有关)。圈定的组合异常与已知的矿床点在空间上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说明利用R型因子分析与泛克里格法相结合圈定元素组合异常的方法能够较好地确认地球化学元素组合异常,并提示异常与矿化类型之间密切相关的规律性,为"三江"北段地区找矿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13.
简要介绍了河北省隆化县南部地质构造及区域化探异常特征,从成矿元素来源、富集沉淀以及导矿、储矿空间等方面分析了本区地质背景中有利的成矿因素,解译了区域化探异常对本区多金属成矿的有利指示。通过对区域上成矿地质条件相似的典型矿床进行成矿要素分析,阐述了本区如何利用现有的基础资料进行金-多金属找矿的思路,指出了本区找矿的主攻矿种及矿床类型,并总结了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4.
通过1∶50 000水系沉积物测量,在阳春地区发现了19处综合异常,对元素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作了分析,划定了6处地球化学分区。依据测区的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元素组合,以及控矿地质条件、成矿规律、矿产分布情况,预测了本区的找矿方向,共划分了9处找矿远景区,为本区找矿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勘查地球化学的基础性问题是如何合理地提取地球化学异常下限,这是影响勘查地球化学在矿产勘查中效果的主要因素。利用SPSS软件,通过含量对数频率直方图,结合偏度、峰度检验法检验元素的含量分布型式,发现研究区的Cu、Ag、Pb、Zn元素不服从正态或对数正态分布,而呈现多峰态、高丛集的多重分形特征。采用传统的统计学方法、85%累计频率法、含量-总量多重分形法提取相关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并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元素空间分布及含量分布规律的含量-总量多重分形方法,有效克服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比较客观地反映研究区的地球化学异常信息,是研究地球化学异常比较合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谢薇 《地质与勘探》2011,47(3):524-530
多目标地球化学勘查数据是在全国范围内对土壤的地球化学元素进行全面调查分析的大型数据库,若能将多目标地球化学勘查数据应用于油气化探中,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研究.本文选择对盐池县油气田区域的多目标地球化学勘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油田区土壤中部分元素的含量值出现异常,并且元素的异常与油气田的存在密切相关.通过对元素的平均含量、相关性及其对油气田的反映分析,发现异常元素Cu、Fe、Mn、V、Cl、S是该油区有效的化探指标.本研究有利于扩大多目标地球化学勘查数据的应用范围,使其不仅用于评价生态环境,还可以应用于油气资源的远景评价.  相似文献   

17.
大黄花铜多金属矿区位于赤峰金银多金属成矿带南部.通过化探扫面及化探剖面测制工作,对Cu、Au、Ag、W、Sb、Bi、Zn、Mo、Pb、As等元素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研究了矿区的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异常特征.根据地球化学异常分类的一般原则,圈定出了7个综合异常,其中乙1类异常2个,乙2类异常2个,乙3类异常3个.通过对大黄花地区铜多金属矿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的分析与异常查证,为在该地区寻找同类型的矿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西天山(南段)地区地处伊犁亚板块南缘活动带和塔里木板块边缘活动带内.向北突出呈弧形展布的近东西向主干断裂控制本区地层、岩浆岩及地球化学异常的分布.主体为志留、泥盆系富含碳质的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西天山(南段)主要成矿元素及其伴生元素集中在志留系、泥盆系和石炭系中,因而它们是研究区内最有潜力的找矿层位.志留系Au、As、Sb、Sn、Zn、Cr、Ni、Co、Ti富集,微量元素分布不均匀,元素组合多样,局部地段有富集成矿的趋势,地球化学图上有明显的Au、As、Sb、Hg、Cu的单元素异常或多元素的组合异常出现;泥盆系总体地球化学背景偏高,空间分布不均匀,元素组合复杂.富集元素有Au、As、Sb、Hg,有多元素的综合异常显示.根据区内元素异常分布、组合类型及控制异常分布的主要地质因素,将本区划分为4条综合异常带(9条亚带).  相似文献   

19.
地球化学分区标准化方法在区域化探信息提取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区域化探数据中提取找矿地球化学信息是目前化探工作的重要研究课题,地球化学背景与异常划分是提取找矿地球化学信息的关键。水系沉积物是岩石风化的产物,是上游汇水盆地物质的天然组合,在化学成分上与上游汇水盆地岩石组成具有明显的继承性。水系沉积物中成矿成晕元素含量与常量元素含量之间亦有着密切关系。笔者基于水系沉积物样品特点,采用地球化学分区标准化方法圈定地球化学异常。研究发现,利用常量元素进行地球化学分区是可行的;分区标准化数据处理可以有效地压抑高背景区非矿异常,并强化低背景区矿致异常,突出了找矿信息。以成矿成晕元素标准化数据的因子得分圈定矿化类型综合异常,集中体现了矿致异常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