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拟从铝土矿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角度出发,阐述V/Zr、Sr/Ba、D/Ga的比值特征及在时空上的变化规律。经对比、研究,笔者认为:河南铝土矿具多物质来源、多成矿阶段特点,属多阶段多成因类型矿床。即红土~岩落沉积~海湾泻湖沉积(或近海沼泽沉积)加改造富集型铝土矿。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贵港三水型铝土矿的化学成分及矿物组成特征,并对其工业利用前景作出评价。该矿属高铁低铝红土型矿床,广泛分布于贵港、横县和宾阳等地,矿层赋存于第四纪红土风化壳的中上部,矿体大部分出露地表。这是继福建漳浦、海南蓬莱和台湾大屯山之后的我国第四个三水型铝土矿。矿石的绝大部分由三水铝石、针铁矿、赤铁矿和高岭石所组成,其它矿物含量甚少、甚微;其中前三者为主要有用矿物,含量占85%左右。试验研究表明:三水铝石可用常压、低温和低碱浓度的拜耳法溶出,溶出率达95%;针铁矿和赤铁矿还原性能良好,回收季>90%。尽管矿石中铝和铁的品位较低,有些甚至达不到各自的工业品位要求,但两者的综合利用率高,伴生的TiO_2、V_2O_5、Ga等也达到综合利用要求,经济价值高,是一种新型的矿产资源。  相似文献   

3.
对黔北务正道地区早二叠世岩相古地理特征及其对铝土矿矿床的控矿意义进行了分析。认为位于赤道附近的炎热潮
湿的古气候环境导致的红土化铁铝质古风化壳是铝土矿形成的先决条件;以页岩为主经长期化学风化形成的古剥蚀区为铝土矿
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成矿物质来源,而低凹的古地形地貌是沉积或堆积型铝土矿的最佳场所;在半封闭式的相对较为稳定的海湾
相沉积环境下沉积铝土矿含矿岩系,早二叠世大竹园晚期,通过频繁的海进-海退循环,沉积区不断处于还原—氧化环境的交替
变换之中,为铝土矿的形成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4.
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受全球成冰事件的影响,华南海平面变化频繁。其中,达拉期至小独山期海侵规模最大,导致碳
酸盐岩普遍发育,为研究区铝土矿的沉积提供了空间上的保障;而紫松期至隆林期,本区出现最大规模的海退,很多地区的碳酸盐
岩沉积减薄,甚至暴露,遭受风化剥蚀,在黔北地区表现尤为明显,长时间的沉积间断有利于该区红土化和铝土矿化的进行。讨论
了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华南地区海平面变化规律,简要分析了这段特殊时期贵州北部及其邻近地区古地理格局的变化,结合古气
候资料,认为黔北铝土矿形成于华南地区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海退规模最大的时期,即早二叠世紫松期至隆林期。   相似文献   

5.
黎塘碳酸盐岩的红土风化壳成熟度较高,赋存有牧厚的高钦三水型铝土矿。本文分析了红土风化壳分布的地貌单元与碳酸盐岩之间在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上呈渐变关系,认为三水型铝土矿是碳酸盐岩不溶残渣在原地经红土化作用的产物。还通过一个挖穿风化壳的浅井系统采集样品化学分析资料,并与在风化条件下相对稳定的化学组分Al_2O_3进行对比,计算出基岩与风化壳各层之间的组分得失率及其活动顺序,进而推断红土风化壳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和地球化学过程,对该区高铁三水型铝土矿的成因、物质来源和指导找矿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广西宾阳三水铝土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条件及成矿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宾阳三水铝土矿床属我国发现的一种新型铝土矿床,是继福建漳浦、海南蓬莱和台湾大屯山发现的三水铝土矿床之后的第四种类型三水铝土矿床——钙红土型三水铝土矿床,其源岩主要为碳酸盐岩。文章通过分析该矿床的地质特征、成矿地质条件及其成矿机理。指出红土化作用是钙红土型三水铝土矿床的主导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7.
桂西铝多金属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桂西地区铝土矿及其围岩系统取样,进行了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原生铝土矿的成矿母岩主要为下二叠统茅口灰岩,其次有少量古陆风化物的加入;区内原生铝土矿形成于海相的沉积环境,堆积型铝土矿由原生沉积型铝土矿风化淋滤而成。  相似文献   

8.
根据已取得的地质成果,应用现代沉积学的理论与方法,对贵州遵义铝土矿(带)成矿条件及成因进行了分析。认为铝土矿的形成,是在古生代碳酸盐岩所形成的古岩溶基底上,于有利的古构造、古地理、古气候等先决条件下,以白云岩和页岩为成矿原岩风化剥蚀的残坡积物,经钙红土化、红土化的成矿作用,脱硅去铁、脱钙去镁、脱钾富铝后,成为红土型铝土矿;随着早石炭世海侵的到来,不断发生水解作用,同时经水体短距离搬运再沉积在古岩溶坑洼内,形成三水型铝土矿;尔后盖层加厚,增温脱水,进而形成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床。矿床成因类型属古风化壳型岩溶坑洼异地沉积一水硬铝石铝土矿床;其成矿时代归属早石炭世大塘期旧司时。   相似文献   

9.
文章论述广西某些地区铝土矿及红土的针铁矿中铝的类质同象置换现象,并运用X射线衍射分析法测定其中的置换率。这种针铁矿称为铝针铁矿。文中指出,在地表氧化条件下形成的针铁矿中,这种置换现象甚为普遍;置换率的高低反映其形成时的地质环境及物理化学条件;高置换率常常与高成熟度红土化作用特别是红土型铝土矿密切相关。铝一旦进入针铁矿晶格后,将出现稳定性效应,在矿物被溶解或相变成其他矿物之前是不会自行析出的。因此,对其研究不仅可用以判断形成环境,而且,对铝土矿矿物量和有效溶出率的计算以及对工业利用流程合理选择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务正道地区铝土矿底板地层黄龙组类化石及铝土矿层大竹园组、梁山组的孢粉化石限定,大竹园组的时代为早二叠
世。大竹园组铝土矿的沉积环境为向北半封闭的海湾或海泛湖。铝土矿形成于低纬度热带气候条件下,气候具旱季、雨季之分,
盆地水体为弱酸性还原条件,陆地植物生态系统和盆地微生物生态系统对铝土矿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铝土矿的主要物源为志
留系韩家店组和石炭系黄龙组双重物源。陆源区风化的铝质通过胶体作用搬运到盆地中形成铝土质岩。铝土矿层形成之后,又
经历了多期次暴露地表的风化淋滤。淋滤作用分别在渗流带和潜流带形成土状、半土状铝土矿和致密状铝土矿,盆地内部铝土岩
破碎和胶体凝聚分别形成碎屑状、豆鲕状铝土矿。风化过程中多数元素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丢失,而SiO2 的流失程度明显大于
Al2O3,从而形成铝土矿矿层。因此,盆地的沉积体系和古地理控制了铝土矿矿系的分布范围和厚度,多期次的淋滤作用控制了铝
土矿的品质和矿层的厚度。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云南省绿春地区下志留统—上三叠统地层中砂岩岩屑成分的统计分析,研究了沉积物物源的变化及其所代表的
构造意义。研究区砂岩碎屑组分源区大地构造背景的判别结果表明,下志留统—中石炭统砂岩中的沉积物物源为混合造山带砂
岩源区,而中二叠统—上三叠统砂岩中的沉积物物源为火山弧造山带源区。下志留统—上三叠统砂岩物源的属性经历了从再循
环造山带到火山弧造山带的转变。志留纪—早二叠世为被动陆缘盆地发育时期,砂岩的物源主要来自于盆地边缘的造山带;到中
二叠世,随着哀牢山洋盆向西俯冲,洋盆逐渐关闭,研究区由之前的拉张环境转变为挤压环境,盆地性质转变为弧后盆地,此时盆
地沉积物的物源应来自于研究区东侧的火山弧。   相似文献   

12.
重庆市硫铁矿床主要为沉积型矿床,赋存层位主要为上二叠统龙潭组(P3l)、吴家坪组(P3w)(同时异相沉积)底部,该
层硫铁矿含量约占重庆市硫铁矿总量的92%。对重庆市域范围内上二叠统硫铁矿含矿岩系和矿体特征的分析表明,龙潭组含矿
岩系主要为高岭石化基性凝灰岩、高岭石黏土岩,吴家坪组主要为黏土质页岩,煤层中硫铁矿亦较发育。重庆市上二叠统硫铁矿
主要富集在4个区域:渝东北城口、开县、云阳、奉节等区县;东部的石柱县以东地区;合川、璧山、渝北等华蓥山地区;綦江、南川、
武隆等南部地区。分析认为中二叠世峨眉山玄武岩喷发沉降带来硫铁矿铁质物源,而二叠纪晚期海平面升高,海水携带大量硫元
素分别自东部、北部、南部侵入渝东北及东部地区、重庆北部华蓥山地区、南部綦江—南川等区县,硫铁矿在还原环境中于成岩—
后生作用阶段重结晶而成。基于重庆市上二叠统硫铁矿厚度、品位分布规律及其沉积环境的研究,分析了硫铁矿的成矿模式,提
出硫铁矿主要发育于低地残积平原、沼泽、潮坪及海湾环境,多在海侵环境中形成。   相似文献   

13.
准噶尔盆地南缘东段油气成藏条件及成藏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准噶尔盆地南缘东段是准噶尔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地区。以成盆、成烃和成藏理论为指导,应用盆地分析、有效烃源岩评价、储层(裂缝)预测、盆地模拟及流体包裹体分析等技术和方法,综合研究分析了准噶尔盆地南缘东段油气成藏条件,预测了油气资源潜力,建立了油气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发育上二叠统、中上三叠统和中下侏罗统三套烃源岩。最主要的烃源岩层为上二叠统,是油气资源分布的主要层位;主要储集层为柴窝堡区块的上二叠统和米泉区块的中下三叠统及中下侏罗统,其物性较差,总体为较好含气储层,是主要的勘探目的层。存在自源(侧向排烃)、它源(垂向排烃)两类油气成藏模式。柴窝堡区块北部和米泉区块仍然是有利的油气勘探地区。  相似文献   

14.
湘中主要赋存有下石炭统测水组、上二叠统龙潭组、上三叠统安源组和下侏罗统造上组等煤系。湘中煤层气含量主要是受煤级、煤层埋深、构造运动、围岩、水文地质条件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泥岩的沉积序列和地球化学特征包含大量地质信息,广泛应用于沉积学及其物源分析等。豫西巩义地区上石炭统本溪组富集锂资源,但对于锂资源的来源、沉积条件等控制因素及赋存的矿物等不明确。基于野外露头等资料,综合分析豫西巩义地区上石炭统本溪组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特征,阐明本溪组锂富集特征,探讨本溪组的源岩、岩石风化程度、沉积物分选状况和古环境特征,进而分析本溪组锂富集的成因。结果表明:本溪组锂资源丰富,主要富集在泥岩中(Li平均质量分数为1 487×10-6),而铝土矿Li含量较低;沉积序列表明,本溪组主要以细粒沉积物为主,形成于潟湖环境;B/Ga、Sr/Cu值等参数表明沉积时期海水为微咸水,气候条件为温湿—干热气候,处于还原环境;微量和稀土元素等综合图解分析表明,物源区母岩以长英质岩浆岩为主,灰岩和泥岩等是次要物源,化学蚀变指数、风化指数参数及图解表明源岩遭受强烈的风化作用,经历沉积再旋回作用。本溪组富锂泥岩的物源、沉积特征等综合分析表明,锂资源的富集与泥岩中高岭石、绿泥石等黏土矿物关系密切,本溪组源岩为锂富集提供物质基础,沉积物的再旋回过程、沉积环境等沉积特征影响锂资源的...  相似文献   

16.
黔北务正道地区铝土矿成矿区是黔北-渝南铝土矿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矿床工业类型属产于中二叠统梁山组碳质
页岩、泥灰岩之下,中下志留统韩家店组泥质岩、泥岩、粉砂岩(或零星分布的上石炭统黄龙组灰岩)不整合面之上的一水硬铝石铝
土矿矿床。在含矿岩系之下,零星残存透镜状黄龙组灰岩。黄龙组残留的多少,指示该区在石炭纪末期至早二叠世遭受风化剥蚀
时间的相对长短及各自所处位置的相对高低。研究认为:在含矿岩系底部无黄龙组分布区,推测其古沉积时期地势高,为风化剥
蚀区,无铝土矿沉积;在黄龙组残留较少的区域,反映出该区域遭受风化剥蚀的时间相对较长,古地势也较高,风化剥蚀深度较大,
其环境不利于成矿;在黄龙组残留较多的地段,指示该地段遭受风化剥蚀的时间相对较短,地势相对较低,其环境利于成矿。   相似文献   

17.
四川广元地区朝天剖面上二叠统吴家坪组凝灰岩位于茅口组顶部王坡层黏土岩之上,其成因可能对认识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火山活动时限具有重要意义。对朝天剖面吴家坪组2个凝灰岩样品进行全岩矿物含量、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定年、锆石微量元素和Hf同位素分析,探讨凝灰岩的成因,进而讨论其对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火山活动时限的启示。结果表明:广元地区朝天剖面上二叠统吴家坪组凝灰岩主要由黏土矿物组成,锆石U-Pb年龄为(260.1±2.8)Ma,并具有较高的Al2O3/TiO2值(分别为37.90和31.49)、明显的Eu负异常(Eu/Eu*值分别为0.13和0.06)及缺失Nb、Ta负异常;凝灰岩样品中,锆石具有较高的εHf(t)值(7.8~11.4)和较低的Th/Nb值(5.4~14.9),与宾川剖面峨眉山火山序列酸性熔结凝灰岩及上寺剖面上二叠统下部凝灰岩基本一致,而明显不同于清音阁王坡层黏土岩锆石εHf(t)值和Th/Nb值。综上所述,四川广元地区朝天剖面上二叠统吴家坪组凝灰岩的形成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酸性火山活动有关,且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火山活动时限可能一直持续到晚二叠世早期。  相似文献   

18.
新疆柯坪地区玄武岩是塔里木盆地早二叠世大火成岩省北部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柯坪盖孜力克乡南部下二叠统巴立克立克组(P1b)中的玄武岩夹层进行锆石U-Pb定年及地球化学分析,获得年龄为(287.6±5.5)Ma,表明该玄武岩为塔里木盆地早二叠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玄武岩w(SiO2)为46.15%~48.64%,w(MgO)为2.87%~4.23%,w(Na2O)-2%<w(K2O),暗示其为钾质碱性玄武岩,岩石总体上亏损Rb、K、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相对富集Th、U、Ti和LREE等高场强元素,但Nb-Ta显示弱的负异常,与峨眉山及区域上的四石厂、达木斯、其木干玄武岩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图型特征。该玄武岩具有高的Ti和Nb含量及低的Zr/Nb比值,暗示其来自富集的地幔源区,Mg#和Cr、Ni等相容元素含量变化较大,表明其曾经历广泛的橄榄石、单斜辉石和斜长石的结晶分异作用,且Nb/U比值为19.27~21.44,指示成岩过程中受到一定程度的地壳混染。基于研究区玄武岩与区域上玄武岩相近的时代、地球化学特征及处于内陆稳定构造环境,认为该玄武岩与塔里木盆地广泛分布的玄武岩同属一个时代和构造背景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南祁连盆地在二叠纪时期处于稳定的海陆交互相沉积,盆地南部主要为海相沉积,北部为陆相沉积,碎屑岩比较发育。
地球化学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中二叠统勒门沟组、上二叠统诺音河群以及北部陆相二叠系的源岩构造背景均十分
复杂,但以活动大陆边缘为主。结合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判断南祁连盆地二叠纪沉积物源可能为其以北的中祁连—陇西地块的前
寒武纪变质结晶岩系及花岗岩。   相似文献   

20.
晚石炭—早二叠世的辽东太子河盆地是一个周边为平移断层的断陷盆地。以东西向垂直运动为主体的构造活动控制了盆地的发展和演化。根据构造特征、沉积相和古地磁与华北腹地石炭一二叠系的差异,太子河地区的石炭一二叠系应是华北型石炭一二叠系的一个分支,作者称“辽东亚型”。古地理演化表现为从晚石炭世早期的扇三角3洲→峡湾海岸→碳酸盐台地的快速海进,直至早二叠世末的三角洲→冲积平原→湖泊体系的缓慢海退,堆积了近陆特征明显的、近尔西展布的各沉积相带。随时代渐新,堆积物中碎屑组分成熟度趋于增高,大地构造背景从部分卷入大陆边缘活动带过渡为大陆板块克拉通内部,均反映本区的断陷活动由次稳定向稳定型转化。铝土矿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北部古陆结晶岩石,系红土(钙红土)—沉积成因。G层铝土矿形成于泻湖边缘环境;B臣则位于近海湖泊的滨—浅湖地带,同受控于北纬41°20′的同沉积断裂,与北东向断裂复合凹地为成矿最佳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