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旱涝史料和现代气象观测资料,利用自适应读分辨滤 波器 和Mann-Kendall方法,分析了20世纪四川盆地不同区域降水变化的阶段性、趋势性和突变性 。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四川盆地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根据旱涝史料和现代气象观测资料,利用自适应读分辨滤波器和Mann-Kendall方法,分析了20世纪四川盆地不同区域降水变化的阶段性、趋势性和突变性。  相似文献   

3.
贵州夏季严重旱涝的环流异常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许炳南 《气象》2001,27(8):45-48
分析研究了贵州夏季严重旱涝的异常环流特征,指出严重旱涝的形成受500hPa环流系统制约,还对贵州旱涝短期气候预测模型的建立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4.
中国东部旱涝型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利用中国东部25个站524年(1470~1993年)的旱涝级别资料分析了中国东部旱涝的空间分布,比较了EOF方法和REOF方法的不同点,研究指出可用6个中心地区的旱涝情况来补充原来划分的6种旱涝型,使得旱涝中心更明确,旱涝分布更符合实际情况,突出体现了REOF在旱涝型研究中的优点。最后给出了近五百年中国东部的主要旱涝中心及特征。  相似文献   

5.
西安市水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1960年至2002年山西省21个气象站的夏季(6月至8月)降水、气温资料,计算了降水距平百分率、Z指数区域旱涝指标及考虑了气温、降水的干旱指数,并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大量试验研究提出了一种适合山西的旱涝指数,以此划分了山西夏季的旱涝年,并研究了与全国雨带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近50a夏季旱涝分布特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吕军  张静  施宁  陶玫  胡洛林 《气象科学》2003,23(4):467-471
将江苏省夏季降水进行EOF分析,通过研究降水时空分布的演变特征,对江苏省夏季典型旱涝年进行分类。结果表明近二十多年来,全省性的旱涝年相对减少,而南北旱涝相反的年份开始增多。此外,通过研究前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变化特征,分析其对江苏省夏季旱涝分布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近200年来旱涝变化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旱涝是影响黑龙江省粮食产量的极为重要的因素,因此对旱涝变化规律的研究就成为必然。本文用二值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对黑龙江省旱涝变化的规律,旱涝持续性、转折性和周期性进行讨论。过去的研究往往把旱涝作为统一的时间序列进行考虑,我们研究发现,旱涝变化十分复杂,统一研究有许多实际问题。因此应用“二值滤波”法将旱涝分开考虑,使这一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同时也对黑龙江省连续四十年来旱涝变化进行了探讨,对太阳活动与旱涝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利用Z指数旱涝指标,分析了河南省各地夏季10年时间尺度的旱涝演变,进行了夏季旱涝趋势拟合,并利用功率谱分析了河南省各地夏季旱涝变化周期。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荣县地区,从1960年至1990年气象资料,进行了标准30年的旱涝情况统计分析。从上一年12月至当年11月为1个年度,分别统计了旱涝等级,得出旱涝的历史序列和序次,并对旱涝的气候特征,演变趋势进行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影响呼盟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旱涝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建立了较为客观符合实际的旱涝指数;利用K-均值法选取了农区代表站;列出了呼盟农区旱涝年表;指出了旱涝出现的基本规律;对旱涝出现的前期和同期500百帕环流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发现呼盟农区春夏季旱涝虽然和乌拉尔山上空500百帕高度、鄂霍茨克海上空500百帕高度,东亚大槽强度及西风带强弱有关,但相关最密切的还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及北半球500百帕月平均极涡中心强度。在对旱涝环流特征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了旱涝预报方程,指出了旱涝造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旱涝指数的研究   总被引:43,自引:6,他引:43  
提出了一种新的区域旱涝指数及其旱涝标准的划分方法,并运用该指数对近50a(1951-2000年)来华北地区夏季旱涝进行了分析,通过与其他旱涝指数的比较分析,发现该指数能较合适地反映区域旱涝的程度和范围,且划分旱涝的标准较客观,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12.
许炳南 《高原气象》2002,21(6):628-631
对贵州夏季严重旱涝的短期气候预测因子进行了分析研究,确定了用东亚大槽和北美东岸大槽的异常配置建立的夏季旱涝预测信号等5个预测因子,并依据这些预测指标建立了贵州旱涝短期气候预测模型。预测模型经1997-2000年实际检验取得了较好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13.
近40年华南汛期旱涝变化及趋势预测   总被引:23,自引:14,他引:23  
利用1951-1991年华南(13个测站平均)汛期(4-9月)降水量资料分析了汛期旱涝变化特征,提出了旱涝等级标准,采用模糊均生函数模型,根据序列本身的演变规律进行拟合外推,预测了90年代的旱涝趋势,并利用广州近83年较长降水序列研究了广州汛期降水的长期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东南亚地区年际降水变化及其与ENSO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用Chen等最新创建的全球陆地和海洋的月降水资料(PREC/L和PREC/O),采用加权平均的降水距平指数和旱涝面积指数分别划分1948-2002年东南亚地区年、季的旱涝年,并对划分的旱、涝年进行了旱涝年差异的Monte Carlo检验。研究了东南亚地区降水与ENSO的关系,指出东南亚地区年、秋季和冬季的降水与ENSO事件的关系比较密切,春季降水与其关系稍差一些,夏季与ENSO事件没有明显的联系。研究了东南亚地区旱涝年的分布规律和特征,指出1948-1959年期间除了夏季旱年比涝年多以外,年和春、秋、冬季都是涝年明显多于旱年,60年代年、四季的旱涝相差不多,年和夏季在70年代涝多于旱,春、秋、冬季旱涝相同;1980-1989年是旱年的多发期;1990-2002年期间旱涝年频繁爆发,旱年多于涝年。通过计算东南亚地区年、季的降水趋势系数,得出东南亚地区年、季的降水量大都存在下降趋势,其中年和秋季的下降趋势很明显,春夏两季存在弱的下降趋势,而冬季则有较弱的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5.
旱涝灾害对农业产量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Z指数和区域旱涝指数作为旱涝指标,探讨了旱涝灾害对农业产量的影响及旱涝成灾面积与年降水量、区域旱涝指数的关系,并提出了旱涝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16.
西南地区东部夏季旱涝转换期的确定及其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德  李永华 《四川气象》1999,19(2):14-16
提出一种区域旱涝转换期定义方法,并对西南地区东部1961-1995年旱涝转换期进行了划定,结果表明:本文对西南地区东部旱涝转换期定义方法是可行的;在西南地区东部,转换日期最早出现于6月第6候,最晚出现于7月第6候,主要集中于6月第6候、7月第1、2、4候;旱涝转换具有东多西少、南早北迟的特点,部分年份各地旱涝转换日期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东部4-9月大尺度南北旱涝的特征及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我国东部4—9月逐月、逐季降水的跷跷板结构和气候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时段跷跷板结构的位置和强度不同。当时间尺度加大时,南北旱涝特征更明显。定义并计算了1951—2003年我国的南北旱涝指数。对夏季和8月典型南北旱涝年进行差异的显著性t检验,表明南北旱涝年的划分是合理的。研究了1951—2003年我国南北旱涝特征的长期趋势和年代际变化;研究了南北旱涝指数与冷暖事件年的关系。结果表明,冷暖事件年对6月、6—7月以及夏季大尺度南北旱涝有影响,暖事件年有利于发生北旱南涝;而冷事件年则相反。结果还表明,冷暖事件仅是我国南北旱涝分布的一个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干旱演变规律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志刚  杨洪昌 《气象》1996,22(5):25-29
利用近500年旱涝资料分析了干旱对山东省农业,工业及环境的危害。利用功率谱和模糊判别函数研究了旱涝的周期性和阶段性,指出旱涝的演变规律可为气候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从黑龙江省的农业生产实际出发,经多年研究证明.旱涝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灾害.本文依据各地平均气温、降水量和相对湿度的历年月平均资料,按照即定的农业气候指标,在计算机上完成一系列的计算,能够计算出各月水分供应量、蒸散量、旱涝情况、旱涝起止日期和旱涝出现频率,进而分析出全省旱涝的时空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0.
影响长江流域异常旱涝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相关矩分析方法,研究了赤道东太平洋海温等因子与长江流域夏季旱涝之间的关系及各因子在旱涝形成中的贡献。结果表明,所选因子的前期异常变化,对长江流域夏季降水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它们之间的关系主要通过异常旱涝年反映出来,且海温、南方涛动指数和西太平洋副高与旱涝的相关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因子综合分析表明,前期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南方涛动指数、西太平洋副高及长江区温度在长江流域旱涝形成中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