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梁山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数据进行信息提取和分析,对小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为水土流失管理提供科学有效的决策支持。通过治理评价,得出小流域整体生态环境逐步好转的结论。但是,管理地区的生态环境仍然十分脆弱。今后要加大对小流域的管理和监测力度,及时维护治理项目。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2016,(6)
北票市岳家沟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采取以治理保护和开发利用水土资源为基础,以恢复植被、老果园改造、保护和改造坡耕地为重点,对水土流失进行综合治理。工程因地制宜,合理布置小流域各项治理措施,满足了工程建设标准。经过治理,将会减少泥沙的流失;水土流失将得到有效遏制,涵养水源,蓄水保土效益显著,使流域内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同时改善了老果园,增加了果树梯田措施,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了农村经济,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3.
通过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合理配置土地结构,减少入河泥沙,减少水土的流失,恢复区域的生态环境。很长时间以来,中国在小流域治理上投入很多资金。但小流域的管理和监测力度仍然较差。可以通过对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小流域土壤侵蚀与环境条件的调查监测,实现由于各种因素影响,观测存在的较大局限性。近年来,随着新技术在水土流失调查中的使用,为小流域生态环境研究与监测提供了相对经济有效一种的研究方法。针对小流域生态环境的特点,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小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2017,(3)
丹东市小城子小流域葫芦沟内沟壑纵横,水土流失现象不断加剧,平均土壤侵蚀模数每年可达到2200 t/km2,水土流失的加剧严重制约着小城子小流域葫芦沟的经济发展。本文通过调查小城子小流域的水土流失现状,分析了该流域的水土流失影响因素,确定了人为因素是导致丹东市小城子小流域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进而提出了以土地水资源利用调整为基础,以恢复植被、疏溪顺流为重点,注重政策落实的三种防治水土流失的治理对策,为防治水土流失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5.
刘小翠  樊居有 《地下水》2018,(6):204-205
志丹县麻子沟流域位于双河乡麻子沟村,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水土流失极为严重。在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同时,加强区内生态环境建设,使生态与经济同步发展。分析区域水土流失现状,以及水土流失治理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具体提出水保治理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封禁措施等对策建议,以期改善矿区生态条件。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2015,(5)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通过对渭北地区雷牙沟流域水土流失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探讨水土流失治理思路及对策,提出因地制宜、全面规划,对15°以上的坡地实行退耕还林、还草,集中连片规模治理,落实责任,完善管护制度等。通过多种形式的综合治理,可有效减轻水旱灾害,减轻入黄泥沙,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选择漓江流域及其典型岩溶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遥感数据综合分析和地面路线验证调查与定点监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漓江流域岩溶区和非岩溶区的水土流失特征进行了研究,并重点分析岩溶区内典型小流域——寨底小流域侵蚀影响因子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漓江流域水土流失以中度和轻度等级为主,约占流域面积的29.9%;流域内岩溶区与非岩溶区的水土流失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岩溶区以中度、极强烈和轻度等级水土流失为主,水土流失面积约占岩溶面积的53%;非岩溶区中度和轻度等级水土流失分别占非岩溶区面积的12.4%和10.4%。高程、坡度、植被覆盖、土地利用等因子对岩溶小流域土壤侵蚀面积和侵蚀量比例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和独特性,这四种影响因子中的高程(300,500] m,坡度[15°,25°]、植被覆盖度≤20%、土地利用为工矿用地等对岩溶小流域土壤侵蚀的影响最大,是寨底岩溶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中应重点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水土流失问题每年都对自然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在目前的治理实践中,植被建设是治理水土流失最有效的方式。在土壤侵蚀综合治理的过程中,最小的治理单位就是小流域。新农小流域处于柳河西岸,地势低洼,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共同作用,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新农市政府采用工程建设与植被恢复相结合的方式来治理土壤侵蚀。经过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就对新农小流域植被恢复的土壤侵蚀效应进行评估,利用RUSLE修正土壤流失方程,在ARCGIS10.2平台中,输入新农流域的基本数据,对2007-2015九个年份的土壤侵蚀进行模拟,进而对新农小流域植被恢复之后的土壤侵蚀效应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邢台县不同型式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成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2015,(5)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使流域内的水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优化配置及合理高效利用。沟道基本保持天然状态,行洪较为安全,人类活动对自然的扰动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之内,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人口、资源、环境三者协调发展。山区是邢台县主要水源涵养及供给地,是水资源天然生态屏障,也是居民休闲旅游度假胜地。随着山区经济快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渐突出,水源保护工作日益艰巨。以水源保护为中心,构筑生态保护、生态治理、生态修复三道防线,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刻不容缓。依据城乡统筹原则,围绕着区域功能定位及不同小流域的特点,因地制宜,分类合理建设和谐宜居、休闲观光、水源保护、绿色产业四种生态清洁小流域,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水源保护和山区经济发展的共赢。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制约,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日益严重,生态环境逐渐恶化。水土保持任务迫在眉睫。为了解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状况,探寻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果,从经济特征和自然环境出发,选取辽宁省宽甸县杨林小流域进行实地生态监测、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与效益评价。通过进行实地考察和收集基础资料,利用生态经济学和层次分析法定量评价该示范区的水土保持治理综合效益。评价结果显示:2013年、2014年和2015年的综合效益指数分别为50,60,73,生态经济系统进入初级良性循环阶段。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两大效益指数分别从2013年的55,77增加到2015年的96和100。流域植被密度由31.2%增加到43.12%,预计2020年将达到70%以上。表明流域水土流失情况得到改善,与最初预测情况符合,评价结果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11.
水土流失现象导致土壤表层受到严重破坏,土层变薄、土壤肥力大量流失,对农业生产造成很大影响,造成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制约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选取辽宁省南票区新沙河小流域进行实地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与效益评价。通过进行实地考察和收集基础资料,利用水土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新模式的优化规划治理方法,评价该示范区的水土保持治理综合效益,结果表明:在经济效益方面,小流域多元化整体布局治理后年可增加直接经济效益3 125.13万元;在生态效益方面,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地面植被覆盖度从21.2%增加到31.3%;在社会效益方面,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还促进了小流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黑水河流域由于长期的侵蚀而导致各种灾害的发生,流域生态建设工程是保护沿河人民群众安全的重大战略。本文通过对辽宁黑水河流域河道治理现状目标进行分析,对生态治理中存在的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河道堵塞严重、水污染污染严重和水质变差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应通过重点治理和一般治理相结合的方式,改善流域沿河生态环境,建设人水和谐的美好社会。  相似文献   

13.
李晓红 《地下水》2022,(5):292-293
以渭河陕西段综合治理工程为例,通过对陕西省渭河流域综合治理思路、治理成效、治理效益进行总结评价,归纳治理中存在问题,提出具体治理对策建议。分析认为:渭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获得了良好的生态保护成效,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显著,基本实现“河清、水畅、岸绿、景美”的治理目标。综合治理中仍然存在洪涝灾害严峻、渭河水质污染现象频发、监督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及水土流失制约流域生态系统稳定等问题。针对存在问题,从治理洪涝灾害、改善水质、加强科学监督管理和建立统筹治理措施等方面提出具体对策建议,为巩固渭河流域生态治理成果及促进沿渭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李伟 《地下水》2022,(3):256-258
对国家沟小流域工程的治理,在改善流域的生态环境,水污染相对减少,小气候调节等方面将发挥巨大作用。流域内各种工程措施的设计,可以控制水土流失,大力改善土地结构,使得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2020,(3)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是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基础和核心,做好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生态平衡的目标。文章以秦巴山区铺沟小流域为例,在对该小流域水土流失现状、成因及造成的危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实施铺沟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针对铺沟小流域水土流失的具体综合治理措施。研究结果以期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小流域生态平衡,实现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流域生态系统是以地表水和地下水为主要纽带,具有明确边界的国土空间地理单元,是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最佳实施单元。基于流域生态恢复理论,以黄土高原地区佳芦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在全面客观了解流域生态环境现状与生态问题的基础上,按照“保持水土资源,恢复自然生态”的理念,突出水资源涵养和科学利用措施,以保水为主线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将流域划分为8个修复单元,实施13类工程措施,部署4个子项目,形成小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体系,对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进行系统保护和修复。研究结果表明,开展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有助于控制佳芦河流域及沿岸生态系统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工矿与城镇水污染凸显、历史遗留矿山、农用地质量较低、生态保护和修复能力较弱等问题,有效缓解水土流失状况和减少入黄泥沙,持续提升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增强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的稳定性,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筑牢中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对黄土高原地区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月芬  赵淑英 《地下水》2008,30(4):99-101
英格堡河是木垒县6条山溪性河流之一,为前山丘陵区。水土保持工作要以保护改善生态环境为中心,以治理水土流失为重点,建设秀美山川为目标,突出预防为主,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依靠科技,深化改革,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创建良好的生态环境,还木垒以清山绿水,使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8.
旬阳县地处陕西省东南部,秦巴山区东段,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依据旬阳县水土流失特点、成因及危害性,结合长期工作实践,提出分区治理、以小流域为单元、川道浅山丘陵区域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治山治水,造田造地,植树种草,蓄水保土成效显著;涵养水源,山变绿了,水变清了,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整合资源,精准扶贫,维护生态,亲近自然,产业结构得到了调整;进行生态移民搬迁,改善人居环境,加快了新村建设步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通过规划、治理、监督、管理相结合,效益分析效果很明显,可成为陕南土石山区加大水保生态治理的成功借鉴范文。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2019,(6)
目前,小流域水土保持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治理方案优选及其综合效益评价方面,为了构建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小流域治理效益评价体系,本文基于现有研究资料和评价标准统计分析了水土保持治理效益评价主要参数;然后以普兰店区天新小流域为例,对其综合治理利用频度≥0.46的11项指标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在普兰店区天新小流域水土保持效益评价中这11指标具有较好的普遍适用性和客观性,评价体系系统、全面的反映了流域系统内综合效益在治理期间的变化状况,可为缓解小流域生态供需平衡矛盾和提高流域生态承载力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2020,(4)
以辽宁大凌河流域为例,对流域水土流失现状、治理成果及综合效益进行分析,重点对工程治理和生物治理措施效益进行评价总结,结果可知:流域水土保持治理工程以耕作、生物、工程三大措施为主,从整体效益来看,工程措施效益最高,而耕作措施的综合效益最小,生物措施居中。一系列水土保持综合项目的大力实施大大降低了土壤流失量,促进了大凌河流域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有效遏制水土流失的发展趋势,将土地利用率提升至58. 9%以上,河流域林草覆盖率从最初的16. 3%显著提升至58. 9%,较治理前土壤侵蚀量明显减少,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