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明确淄博洪山—寨里煤矿地下水串层污染治理区内水文地质状况、地下水流场特征等基础上,通过对矿井水、采空区水.、矿排水、奥灰水、雨水、地表水的取样分析,掌握治理区的地下水水化学、硫同位素特征。选择接受大气降雨补给的区域.、煤矿水聚集区、奥灰水聚集区以及奥灰水与煤矿水交叉混合区,分区对地下水水质现状及煤矿水和奥灰水之间水力联系情况进行分析判断。通过对比分析治理前后研究区水质情况,发现治理后奥灰水仍呈现高SO42-浓度、高硬度、高TDS特征,且硫酸盐主要来源于煤矿水,治理后洪山、寨里煤矿地下水串层通道依然存在,串层污染情况持续进行,且污染较治理前有加重趋势。则今后治理工作应进一步查清、控制导水通道,控制矿坑水水位,避免其污染奥灰水。  相似文献   

2.
松辽盆地地下水动力场的形成与演化控制了地下水化学场的形成与分布,地下水化学分布特征又反映地下水动力场的演化结果。在地下水化学场的形成过程中,影响沉积盆地地下水化学性质的因素较多,这些因素对地下水化学性质的影响作用在垂向上具有阶段性,在平面上具有选择性。前者导致地下水化学性质的垂直分带性,从浅到深可以划分出:1)大气水下渗淡化带,2)近地表蒸发浓缩带,3)泥岩压实排水淡化带(C1)—压滤浓缩带(C2),4)粘土矿物脱水淡化带和5)渗滤浓缩带等5种水化学剖面单元类型。后者决定了地下水化学场的平面分区性:1)盆地边缘为大气水下渗淡化区,2)盆地中央为泥岩压实排水淡化区,3)越流区为过渡区,4)越流-蒸发区为浓缩区。在泥岩压实排水形成的离心流方向上,矿化度、Na+浓度、Cl-浓度和盐化系数升高,(CO32-+HCO3-、SO42-浓度、钠氯系数(γNa+/γCl-)和脱硫系数(SO42-/SO42-+Cl-)降低。在大气水下渗向心流方向上,矿化度、离子浓度和钠氯系数、脱硫系数和盐化系数一致升高。  相似文献   

3.
铜铁矿区周边地下水硫酸盐污染是生态环境研究关注的热点问题,精确识别硫酸盐来源及迁移途径对于矿区周边地下水污染防控和供水安全至关重要.利用水化学与硫同位素耦合分析,结合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和潜在污染源分布,探讨了区内地下水硫酸盐污染特征、来源及迁移途径.区域内地下水包括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及岩浆岩风化裂隙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SO4-Ca型,水化学组分主要来源于硅酸岩、碳酸盐岩和硫酸盐矿物的溶解以及硫化物氧化;地下水中SO42-含量范围为44.4~2 089.0 mg/L,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洪山溪尾矿库、矿渣堆存处及矿业生产区附近;地下水中δ34S-SO42-在2.6‰~31.5‰之间,反映其SO42-具有多源性.地下水中SO42-的主要来源包括含水层中石膏矿物的溶解和黄铁矿等含硫矿物氧化输入,高含量的SO4  相似文献   

4.
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对和静县平原区地下水进行质量评价,采用内罗梅污染指数法对该区地下水污染现状进行评价,采用Piper三线图分析了地下水化学类型,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质量整体较好,潜水以Ⅱ类水为主,浅层承压水以Ⅱ类、Ⅲ类水为主,深层承压水以Ⅲ类水为主。潜水、浅层承压水、深层承压水的质量超标率分别为25%、19.05%和33.33%.从地下水受污程度来看,浅层承压水>潜水>深层承压水。该区潜水主要为HCO3-·SO42--Ca2+·Mg2+型,浅层承压水为HCO3-·SO42--Mg2+·Ca2+·Na+型,深层承压水为HCO3-·SO42-·Cl--Ca2+·Na<...  相似文献   

5.
朱朝霞 《地下水》2023,(4):108-111
以洮河流域河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2018年每隔1月洮河干流及支流博拉河和广通河采样点的河水进行水化学研究,揭示了洮河流域河水的水化学组成,探讨了其水化学性质时空变化。结果表明:洮河流域水质偏碱性,干流上游pH值小于下游,并在枯水期都比丰水期为大;矿化度呈枯水期比丰水期小,河水属于中等矿化度水和适度硬水;总硬度、电导率呈枯水期比丰水期大;HCO3-、Ca2+、Na+、Cl-、SO42-、CO32-含量呈枯水期比丰水期大;干流上游HCO3-、Ca2+、CO32-含量大于下游,干流上游Mg2+、K+、Na+、Cl-、SO42-、MnO4<...  相似文献   

6.
赵亚茜  李晓 《地下水》2022,(1):60-63
北京市平谷区是北京地区应急水源地之一,因此探清平谷的地下水化学特征十分重要。以平谷盆地地下水数据资料为依据,通过水化学分析方法研究平谷区水化学特征,离子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分析离子浓度出现异常的原因。结果表明,平谷地区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a、HCO3-Ca·Mg型水,在工业以及农业发展的地区地下水化学类型变化为HCO3·SO4-Ca·Mg型水。K+浓度随深度增加浓度变化不大,Na+,Ca2+,Mg2+,Cl-,SO42-浓度随深度的增加浓度降低,而HCO3-随着时间增加含量增大较为明显,平谷工业园区附近地下水受到污染,水质较差。地下水的水岩相互作用强烈,溶滤作用强,存在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但作用较弱。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雨,水化学类型受控于岩石风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艳阁  徐建中  余光明 《冰川冻土》2017,39(5):1022-1028
为了研究青藏高原东北缘老虎沟地区大气颗粒物中水溶性无机离子组分的变化特征,于2016年7月16日至8月11日共采集13个PM2.5样品和4套粒径分级样品。研究结果显示:非沙尘期间,水溶性离子总质量浓度为2.35 μg·m-3,主要离子SO42-、Ca2+、NH4+和NO3-的浓度分别为1.28、0.33、0.32和0.28 μg·m-3,约占水溶性离子浓度总和的94%;沙尘期间,水溶性无机离子总质量浓度为12.63 μg·m-3,是非沙尘期间浓度的5倍,主要离子SO42-、Ca2+、Cl-、Na+和NO3-的浓度依次为5.36、4.77、0.80、0.62和0.61 μg·m-3,约占水溶性离子浓度总和的96%。分级样品分析结果表明,NO3-主要分布在粗颗粒模态,可能是前体物在粉尘表面发生非均相反应产生。在沙尘时期,SO42-主要为粉尘贡献,集中分布在粗颗粒模态。在非沙尘时期,SO42-在粗颗粒模态和积聚模态都有较多的分布。积聚模态的SO42-主要是通过前体物与NH3发生均相反应产生。据估算,非沙尘时期的二次反应对PM2.5中SO42-的贡献约为80%。  相似文献   

8.
建筑垃圾是城市市政垃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堆填处理可能造成场地及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地下水污染。传统观念认为,建筑垃圾中多为惰性或无害成分,对地下水影响有限,缺乏关于建筑垃圾堆填对地下水水质造成影响的研究。选取2处建筑垃圾堆填场地,通过对场地周围地下水采样分析,得到场地周边地下水化学指标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法(PMF)识别研究区地下水化学组分来源,从而定量评价建筑垃圾填埋对周边地下水水质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建筑垃圾填埋会显著影响周边区域地下水组分的浓度和质量,尤其是TDS、TH、Ca2+、SO42-等组分显著受到影响,填埋时间越长、填埋体量越大,影响程度越深。两场地区域范围内Na+、Ca2+、Mg2+、SO42-和TDS 5个组分或指标的空间分布整体变化趋势较一致,均表现为垃圾填埋场附近沿地下水流下游方向的点位浓度较高,其他点位浓度较低,验证了建筑垃圾填埋对区域地下水质量的影响。PMF来源解析确定两...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为研究内蒙古额济纳平原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演化规律,于2020年8月采集水样87组,氢氧同位素样品69组。【研究方法】综合运用数理统计、离子比例分析、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等方法,分析额济纳平原第四系地下水及北部白垩系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探讨水文地球化学演化规律。【研究结果】结果表明:(1)该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SO4-Na型为主。地下水中阴离子以SO42-为主,其次为Cl-;阳离子以Na+为主,Ca2+与Mg2+浓度差异不大。(2)研究区地下水SO42-、Cl-、TDS、总硬度、Na+和Mg2+浓度具有第四系承压水>第四系潜水>白垩系承压水的特点。(3)第四系潜水离子组分主要受溶滤作用、混合作用控制,局部地区受蒸发作用影响显著;第四系承压水离子组分主要受溶滤作用和阳离子交换作用控制;平原北部白垩系承压水...  相似文献   

10.
利用太白山北麓2011年12月-2013年7月共39次降水样品数据资料, 定量分析了该区域降水化学的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太白山北麓地区降水中, 除常量离子Na+、NH4+、K+、Mg2+、Ca2+、F-、Cl-、SO42-、NO3-外, CO32-、HCO3-、PO43-及低分子有机酸也占有相当比例. 研究区降水常量离子浓度的顺序依次为: NH4+ > SO42- > Ca2+ > NO3- > Na+ > Cl- > Mg2+ > K+ > F-, 离子总浓度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 夏季(轻度污染) < 秋季(中等污染) < 春季(严重污染) < 冬季(极重污染). 利用因子分析法得出太白山北麓地区降水组分主要有三种来源; Na+、Cl-、Mg2+、Ca2+主要来自地壳源, SO42-、NO3-、NH4+主要来自人为源, K+和F-主要由海盐源和人为源共同贡献. 根据Hysplit 后向气流轨迹分析, 得出不同路径气团降水离子组分不同: 受地形等因素影响, 北方路径的气团比南方路径气团离子总浓度较高; 受土壤类型影响, 西北方向气团降水Na+、Mg2+、Ca2+浓度较高; 受人为活动影响, 东北方向SO42-、NO3-、NH4+浓度较高.  相似文献   

11.
中国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沿线气溶胶成分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2003年7月15~9月28日间中国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沿线所采集的气溶胶样品进行分析,获得了Na+、NH4+ 、Ca2+、Cl-、MSA、SO42- 等11种离子的浓度数据(文中使用当量浓度).根据相关分析, 可将11种离子分为3类: 海盐源离子, 包括Na+、Mg2+、K+、Ca2+、Cl-、SO42-; 人为源, 包括NH4+ 、NO3-; 其它源, 包括 CH3COO-、MSA、C2O42-. 气溶胶以海盐气溶胶为主, Cl-、Na+ 离子分别是阴阳离子中含量最大的离子, (Na+ +Cl-)对气溶胶载量(所测定的阴阳离子的总和)的贡献平均为60.2%, 占气溶胶总量的一半以上. NH4+ /SO42- 的比值的平均为0.45, 根据当地的大气环境和气溶胶的离子平衡, 认为气溶胶样品中NH4+ 和 SO42- 主要是以 NH4HSO4的形式结合. 根据考察沿线 NO3- 浓度的变化, 把考察沿线大致分为3个区: 日本海区, 中值为15.2 neq·m-3; 鄂霍次克海及白令海区, 中值为1.8 neq·m-3; 北冰洋区, 其浓度较低, 中值为0.4 neq·m-3. 考察沿线白令海是MSA的高产区.  相似文献   

12.
基于新疆莎车县范围内53组地下水水质化验成果,采用数理统计、相关性计算、Surfer空间分析、Piper三线图、Gibbs图和氯碱指数分析等方法分析研究莎车县地下水中离子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来源、影响并控制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关键性因素。结果表明:主导莎车县地下水的阳离子为Na+、K+和Ca2+,阴离子为SO42-、Cl-,主要以高硬度、微咸水、中性水为主。蒸发-浓缩作用是控制地下水水化学组分的主要因素,岩石风化作用和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对地下水水化学组分的影响较弱。地下水化学类型按舒卡列夫分类法,主要为SO4·Cl-Na·Mg型、HCO3·SO4-Ca·Mg型、HCO3·SO4-Mg和Cl·SO4-Na·Mg型,水化学类型和矿化度在空间分布上均具有明显的分带规律,由南向北,由近河到远河,地下水化学类型由HCO3-...  相似文献   

13.
昆明盆地为一碳酸盐岩基底背景上形成的断陷盆地.研究区内孔隙水中Ca2+、HCO3-在阳、阴离子中占有绝对优势,水化学类型以HCO3-Ca、HCO3-Ca·Mg、HCO3·Cl-Ca等为主.受不同区域人为活动影响,地下水各离子组分空间分异较大,水化学类型由盆地边缘向盆地中心呈现出复杂化.在平面上,从盆地边缘向盆地中部的冲湖积平原方向,地下水矿化度具有东西过渡分带的特点,以矣六乡-小板桥-巫家坝-联盟镇为界,东部矿化度较低,西部则相对偏高.20年来,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孔隙水水质的演变朝着正负两方面发展,盆地西山、草海一带生态环境有所好转,地下水矿化度在逐年降低,而地下水恶化的区间向着城市的外围边缘转移.冲湖积平原区,地下水矿化度变化不大.地下水化学类型的变异在很大程度上显示了地表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对地下水环境演变的影响.因子分析法的结果表明,地下水中Mg2+、HCO3-、Ca2+、Na+、Cl-、SO42-等离子的来源很大程度上显示自然演化的结果,而NO3-、K+、PO43-等离子的来源主要受农业和生活污水的影响.地下水化学组分中Mg2+、Na+、Cl-、SO42-和K+同时受到自然作用和外界污染的影响,以COD为代表的工业污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下水中Cl-、SO42-和K+的浓度及其分布.  相似文献   

14.
秦岭太白山南麓降水中常量无机离子特征及其来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11年11月至2014年9月连续采集的74个有效降水样品为研究载体,运用趋势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分析太白山南麓黄柏塬地区降水中常量无机离子(NH4+、Ca2+、Na+、K+、Mg2+、SO42-、NO3-、Cl-、F-)的化学特征,并结合富集因子法、端源贡献法及后向气流轨迹模型探究其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降水中各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a2+ > SO42- > NH4+ > NO3- > K+ > Na+ > Mg2+ > Cl- > F-,主要阳离子是Ca2+和NH4+,共占阳离子总量的76.21%,主要阴离子是SO42-和NO3-,共占阴离子总量的90.83%。降水总离子年平均浓度为404.64 μeq·L-1,相对于国内外已研究的其他高山站点偏高,表现出典型的大陆型及人为源干扰的特征。受排放源、气象因子、植被、降水量等因素影响,降水总离子浓度表现出显著的季节差异,依次为冬季 > 春季 > 秋季 > 夏季。源解析结果显示降水中SO42-和NO3-95%以上由人为源贡献,Ca2+和Mg2+主要来源于地壳风化,Na+海盐源和非海盐源贡献约各占一半,K+主要来自于非海盐贡献,而F-和NH4+则几乎全部由人为源贡献。不同路径气团影响下的降水离子组分具有明显不同,北方气团途径太原、石家庄、北京、兰州等工业发达城市,工业燃煤交通废气排放量大,降水中SO42-、NO3-浓度均偏高,离子总浓度也明显高于南方气团。  相似文献   

15.
沉积磷灰石形成中的生物有机质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黔中磷块岩中磷灰石的化学成分、红外光谱、碳和硫同位素组成以及伴生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获得了若干生物有机质成因的证据.磷灰石红外光谱特征表明CO32-和SO42-以类质同象部分替代PO42-而进入磷灰石晶格,而碳、硫同位素特征表明,这CO32-及SO42-的相当部分是由生物有机质分解演化而来;叠层石磷灰石的P2O5含量与亲生物微量元素关系非常密切,而非叠层石者关系不甚密切;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磷灰石的形成具有两种既有联系又各不相同的作用机制,即直接的生物作用和间接的有机质作用.  相似文献   

16.
岩溶地下水是济南泉群的重要补给来源,其水质直接影响着济南市保泉工作成效。本次研究于5月和9月在济南市长孝岩溶水系统、趵突泉岩溶水系统及白泉岩溶水系统采集水样并进行水质检测。通过运用数理统计、相关性分析、Piper三线图、Gibbs模型等方法,对研究区内地下水水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利用模糊评价方法,对研究区地下水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三个岩溶水系统中地下水均为弱碱性水,硬度较小,TDS值均<1 000 mg·L-1。阴阳离子浓度表现为:HCO3->SO42->Cl->NO3-,Ca2+>Na+>Mg2+>K+。模糊评价的结果显示,三个岩溶水系统地下水总体水质良好,可用作生活饮用水,且长孝、趵突泉及白泉的岩溶水水化学类型大致相同,离子来源相似,故水力联系较强。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的认识可为地下水环境及饮用水安全提供重要依据。本文以车马碧水库引水隧洞近场区为研究对象,在现场水文地质调查和分析基础上,选取33组水样进行水化学测试,并从中抽取22组水样进行氢氧同位素测定。利用Piper三线图、Gibbs模型图、离子比例分析和因子分析等方法,确定研究区地下水离子组分来源。结果表明:大气降水是研究区内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地下水和地表水受含水层岩性影响,主要水化学类型分别为HCO3-Ca·Mg型、HCO3-Ca型;支洞水由于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阴离子由HCO3-型变为SO42-型。水-岩作用在各离子来源中占主导作用,K++Na+和Cl-主要来源于盐岩和硅酸盐的溶解作用,Ca2+、Mg2+、HCO3-、SO42-主要来...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山东莱西店埠地区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利用35个地下水的水样测试数据,分析了水化学基本特征,并评估了硝酸盐的健康风险。研究结果表明:区内地下水呈中性,阳离子以Ca2+为主,阴离子以SO42-为主,主要的水化学类型为SO4-Ca型和Cl-Ca型水。研究区农业活动强烈,地下水中NO3-N浓度普遍较高,最高值达到471 mg/L。基于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分别对成年人和儿童两类人群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长期直接饮用或接触店埠地区的高硝酸盐地下水存在较高的健康风险,且儿童的风险要远高于成人。  相似文献   

19.
额尔齐斯河源春季水化学及稳定同位素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2018年4月额尔齐斯河源至富蕴段的河水样品, 综合运用Gibbs图、 Piper三线图、 相关矩阵分析等方法对河水中主要的化学离子、 pH值、 电导率、 TDS和氢、 氧稳定同位素等物理化学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额尔齐斯河源春季河水呈弱碱性, TDS平均值为72.02 mg·L-1, 整体属于低矿化度水。河水中主要离子浓度序列为HCO3- > SO42- > Ca2+ > Na+ > Cl- > NO3- > Mg2+ > K+, 其中HCO3-、 SO42-和Ca2+是最主要的阴阳离子。水化学类型从库依尔特河的HCO3--Ca2+型转变为额尔齐斯河富蕴段的(HCO3-, SO42-)-Ca2+型。从源区至富蕴段各离子含量整体呈增大趋势, 但其增加过程受到复杂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差异。河水离子主要受水-岩风化作用控制, 且以碳酸盐岩(石灰岩、 白云岩)为主的风化水解是离子的主要来源, 其次是长石类矿物的风化, 还包括下游人类活动的离子输入等。δD和δ18O沿程逐渐增大, 在下游出现了富集现象。  相似文献   

20.
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沿线气溶胶可溶性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孙俊英 《冰川冻土》2002,24(6):744-749
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沿线采集的大气气溶胶样品可溶性成分分析表明,大气气溶胶的平均载量为195neq·m-3,Na+和Cl-的贡献为0%,NH4+和SO42-的贡献为27%,nssSO42-对SO42-的贡献为8%.气溶胶中阴、阳离子总量基本相当,大气环境呈中性.气溶胶中可溶性成分具有较强的纬度变化特征.根据离子的变化态势可将离子分为3大类,即1)Na+,Cl-,SO42-,K+,Mg2+,Ca2+;2)NH4+,NO3-;3)MSA.Na+和Cl-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Cl-/Na+的当量浓度比为1.01,小于其在海水中的比值1.1.NH4+和NO3-的浓度随纬度的增加呈现减少的趋势,说明在低纬度近海岸地区人类活动的污染相当强烈.MSA的浓度在白令海区出现高值,与Shemya(52°N,174°E)站夏季浓度1.79±0.83neq·m-3(170±79ng·m-3)相当.通过与不同海区夏季释放DMS的通量对比,进一步证明了低温有利于DMS向MSA的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