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地下水》2021,(3)
由于承载着防洪排涝、城市供水、保持水土、生物栖息和景观娱乐等多重功能,城市河道水生态修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以大凌河义县段治理工程为例,针对大凌河义县段河道存在的一系列生态问题,系统阐述了多种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河流综合整治中的应用,并对治理后的效果进行分析,以期为城市河道水环境治理及生态修复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城区河道除满足宣泄洪水的要求外,还承担城市景观、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本文通过对石阡县城区河道治理的研究,提出了对于城区河流的治理需按照城市现代化建设对增强河道的防洪治涝能力和改善水环境的基本要求进行综合整治的思路,以及采取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3.
城市河道是城市发展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河流生态规划是河道治理和城市规划的重要途径。在政府城市规划的基础上,提出浑河城区段生态综合治理规划,涉及河道堤岸、水环境治理,水域规划和滨水景观等方面,为抚顺城市河道管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为贯彻落实《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和《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近年来,国内多个城市陆续对河道流域排水系统进行全面排查,梳理存在的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系统性实施方案,从根本上解决水环境综合治理的难点,以实现排水系统管网提质增效与河道长治久清的目标。本研究通过对多个城市的排水系统治理及水质提升工程调查发现:业内仍普遍采用封堵、降水再暗涵排查的排查手段,无法有效解决对高水位管涵的排查。而智能管涵检测系统能够有效解决高水位工况的管涵检测问题,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2021,(2)
河道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水利载体和建设美丽中国的环境资源基础,受多种条件限制,传统的河道治理比较注重灌溉供水、防洪排涝、水力发电等功能,因未考虑河流的生态功能往往难以获取理想的治理效果。对此,为提高河道的生态服务功能以及满足人们对滨河宜居环境的需求,"生态、和谐、自然、安全"的治河理念正成为河道治理的新方向。本文整理分析了现有河道治理技术及其优缺点,并以义县大凌河生态文明示范区一期工程为例提出了一种新的生态治理模式。实践表明,生态治理模式能够显著提升河流的生态效益,为大凌河水环境修复和河道治理方案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2021,(1)
根据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和水源地环境保护要求,本文提出河流底泥及水质治理、河道斜堤重新设计、生态群落净化以及水生植物吸附等生态治理措施,为修复河流生态系统、创造水生动植物栖息环境和聚集地提供重要保障。通过仿真试验模拟河流水环境,验证了河流生态治理措施的科学有效性。试验表明:设计的城市河流治理体系可以快速恢复水生态环境,为城市河流综合整治及其方案的优化设计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高前兆  钱鞠  高雅玉  王鹏  张钰 《水文》2011,31(1):59-65,80
通过对我国西北内陆河流域的生态系统、水循环、水资源形成与消耗的特点,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水环境保护等问题分析,论述了开展内陆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结合近期典型流域治理恢复成效,提出内陆河流域综合整治的第二步生态恢复目标。根据内陆河流域的治理实践,参照干旱区供水集水和保水技术,总结了改善下游绿洲水分生态平衡、控制中上游用水与保护河道水环境,防治河道水质盐化与农田排水再利用等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技术。最后,为了实现流域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和水环境质量整体改善,提出了现阶段要加强水环境监测保护和生态补偿建设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2020,(2)
综合考虑了水文、水利和景观等多门学科的一种新型的河道生态治理技术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生态治理对保护河流原有植被、地形地貌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辽宁省柳河治理工程为例,通过分析河道生态治理的优势及应用要点,探讨了城市河道整治中其应用价值和前景。  相似文献   

9.
杨静 《地下水》2020,(1):76-77,122
在城市河流生态治理中为修复生态系统环境,创造良好的动植物栖息空间和聚集地,尽可能的满足人们对河道宜居环境、人文景观的亲水性要求,提出河道底泥与水质治理、重新设计河道斜堤、发挥生态群落和水生植物吸附作用等水生态一体化技术。通过仿真试验的环境模拟,验证了生态治理技术体系的有效合理性,试验表明:基于河道景观修复、水质治理和斜堤重新设计的水生态治理措施恢复了河流的生态系统,可为太子河水资源保护和河流生态治理规划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张晓峰 《地下水》2019,(3):222-223
城市河道是城市水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域经济发展速度主要影响因素及区域内基层民众安居乐业的主要支撑。以锦州市河道基本概况为例,分析水利工程河道治理项目实施现状,探究水利工程河道治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从河道保护、资金投入增加、先进技术应用等方面对水利工程河道治理进行对策措施分析。以期为水利工程河道治理效率提升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隐蔽性强、突发性高、破坏力大、灾害链长的重大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如何实现人工排查无法到达区域地质灾害隐患的早期识别,已是地质灾害防治领域必需解决的难题。本文基于无人机载LiDAR和倾斜摄影技术,获取地质灾害隐患点更加精准、精细的地形地貌勘测数据,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方法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无人机载LiDAR技术能够“穿透”地表植被,获取真实地表数字高程模型(DEM),据此可计算出地质灾害的关键特征参数,如山体阴影、坡度、等高线、粗糙度以及曲率等微地貌因子。无人机载倾斜摄影技术能够快速获取地质灾害隐患点的三维模型和数字正射影像(DOM),使在三维实景场景模型中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识别和研判成为可能。通过建立数据综合应用策略,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定性和定量分析,能够实现早期发现、有效识别。本文通过对九寨沟九道拐滑坡点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无人机载LiDAR和倾斜摄影技术在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赵岩 《地下水》2022,(1):254-255
为有效解决城市小流域河道普遍存在的水环境问题,以阜新市小流域为例,全面探析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水景观、水生态修复、水质改善、水安全治理四个方面提出“修复、达标、保持、清源”的综合治理思路,并给出相应治理方案。在此基础上科学设计了有限空间作业下的施工组织方案,研究成果可供其它地区类似河流水环境治理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朝阳县河道管理中存在河道乱侵乱,占、乱排乱放,滥挖乱采等致河道污染严重,防洪能力大大降低,主要从朝阳县河道管理存在的问题、朝阳县河道管理存在的问题的原因、河道管理中重要性以及河道管理生态治理落实河道管理工作,应通过明确各部门职责严格涉河建设项目的审批,严格控制采砂许可,严厉打击排放污水和乱放垃圾的行为、加大水环境的保护宣传教育水平,完善河道管理法律法规等措施等进行生态治理,保证该县水资源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钟立君 《地下水》2020,(1):287-289
城市发展对宜居环境和河道景观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保证财产和城市安全中河道防洪工程占据着重要地位。根据合理的设计理念,如何一体化设计城市河道景观和防洪体系,可为促进城市可持续安全发展和合理规划提供重要依据。以葫芦岛市绥中县六股河防洪工程为例,结合河道治理实际情况,研究城市河道一体化景观与防洪设计方法,能够显著增强河道防洪能力和改善流域生态环境。总体而言,在河道景观设计中融入城市河道防洪,有助于实现人与自然、生态环境与城市发展的协调统一,可为河道景观建设、生态改造及防洪安全提供基础依据,保证绥中县居民财产安全和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王德欣 《地下水》2023,(4):152-153+210
由于地形崎岖和深厚的植被覆盖,在山区河道测绘往往呈现高难度、高风险和低效率的特点,对该区域的开发和利用造成不利影响。目前基于具有穿透植被性能优异的机载LiDAR,探究激光影像技术在勘测山区河道地形下的效率,为提高该地形下的测绘提供技术支持。但同样机载LiDAR技术在测绘复杂地形的应用精度仍受植被覆盖率和地形平整度的影响,所以为量化分析机载LiDAR技术在复杂地形下的适用性和精确度,本文通过对比不同地表覆盖物下,机载LiDAR在具有代表性的山区河道的测绘应用精度,研究表明:结合点云影像的机载LiDAR测绘技术具有平面精度高、高程信息准确和地表信息丰富全面的突出优点;植被覆盖率、地形坡度显著的影响测绘的点云高程精度,而机载LiDAR技术在穿透植被性具有突出优势;机载LiDAR技术在测绘山区河道地形得应用中具有突出的效率高、准确性高和成本低的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6.
郭超 《地下水》2022,(1):119-12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区生态环境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城区黑臭河道的治理工作对改善城区水生态环境极为重要。本文针对城市建成区黑臭河道问题,通过对大量典型工程案例总结分析,探究形成黑臭河道的原因以及当前治理的难点,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治理对策,为规划咨询设计单位以及城市主管部门黑臭河道治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吴栋浩 《贵州地质》2022,39(3):300-304
传统的地形测绘过于依赖人力,测绘效果差,测绘准确度较低。研究工作基于无人机航测与三维激光扫描,设计了一种新的工程地形测绘技术,首先基于无人机航测与三维激光扫描采集了工程地形测绘数据,其次进行了数据预处理,分析测绘精度,进而实现工程地形测绘。实际工程检验结果表明,设计的工程地形测绘技术的测绘数值较准确、测绘精度高,有一定的应用前景,研究成果可以作为地形测量工作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2021,(1)
长期以来,城市河道治水的指导思想都是"下排、中疏、上蓄",而对防洪排涝中河道的"中蓄"功能考虑较少,未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河道的生态治理。引入"湿地河道"设计理念建成原河流生物"繁殖、生长、栖息"的环境,通过综合治理自然河道的生态性实现提高城市河道"中蓄"的目标,逐步形成河流与人的良好关系,为河道水生态环境的治理和城市防洪排涝需求奠定坚实的基础,可为维护生态水利治理成果提供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2020,(2)
本文以榆林市榆溪河为例,在阐述榆溪河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榆溪河的河道治理理念和治理措施设计,通过对榆溪河河道系统治理,可以达到蓄水保土、防沙减沙、涵养水源、改善水质及高效利用水资源等生态效益,以期为类似城市河道治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刘同旭 《地下水》2022,(1):288-290
以盘锦市大洼区中小河流为例,从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域岸线管理、执法监管的角度全面探究了河道保护现状。针对现阶段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以改善与提升河流水环境、水生态为导向,以改革管理体制、创新工作思路为目标深入探究了河流管理保护对策,为提高河流管理效果、明确管理目标以及河长制的贯彻落实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