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将Gooding方法中的Vklm(I)改写为便于计算的形式,并利用标准递推过程计算Aklm(I).在规定k和l同奇偶的前提下改写了Gooding的计算程序,使程序缩短了一半,提高了程序计算效率和可读性,计算时间缩短了41%,计算精度和稳定性也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2.
回顾总结了7种Hansen系数及其导数的直接计算方法,比较分析了这些方法的计算效率和计算稳定性.研究表明:Hansen系数的递推关系可以用来判别计算结果的稳定性.最后指出, Wnuk方法(双精度计算)和McClain方法(4精度计算)是稳定的,可以用来计算人造卫星轨道摄动.由于大多数人造卫星采用小偏心率轨道,需要计算无奇点摄动,推荐使用McClain方法1 (4精度计算).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供了正常恒星演化模型的一种计算方法.它对常用的计算方法作了改进.计算程序用Algol-60语言编成,并在国产TQ-16型扩体的计算机上对质量为2.82M_⊙的恒星进行了演化模型计算.计算结果给出的各种演化特性证明这种方法和计算程序都是正确可用的.  相似文献   

4.
李正兴 《天文学报》1997,38(1):86-96
本文对星表系统差的性质进行了讨论,并分析和评估了目前常用的星表系统差计算方法的优、缺点,从而提出了一个新的星表系统差计算方法.同时也提出了星表系统差计算精度的检验标准.最后对用不同方法计算的系统差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新方法的系统差计算精度好于目前常用的解析方法.  相似文献   

5.
球面距离(角间距)计算是天文或地理学中极常用的计算之一,也是目标查找、锥形检索、交叉证认等方法的基础。数学上,通过球面几何可以直接计算出两点的距离,前人已经推导出了多个复杂程度不一的计算方法。但是由于计算机的精度有限,在进行数值计算时有舍入误差,导致公式计算结果出现偏差。对几个常用的球面距离计算公式进行了考察,测试并对比它们在不同计算环境下的精度与优缺点。此外还展示并比较了几种常用天文软件包、数据库的球面距离计算方法,以期有助于天文工作者选择适合自己当前需要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讨论了中央激发源在其周围包层中产生的平均辐射强度的计算问题。计算表明,通常星云理论中计算平均辐射强度的公式仅适用于光学薄的情况,且光学浓度必须用从源表面开始计量的距离计算。在有物质抛射的恒星包层中,中央星产生的平均辐射强度必须严格计算,特别是在减速星风情况下,本提出了严格计算的公式。  相似文献   

7.
天王星卫星的星历表计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天王星卫星的运动理论模型,建立了一套5颗主要卫星的星历表计算和误差分析程序。对部分高精度卫星观测位置资料进行的O-C计算和分析表明了计算程序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仲佳勇  张杰  赵刚  鲁欣 《天文学报》2004,45(1):16-24
利用原子数据模拟程序RCN/RCG、AUTOSTRUCTURE(AS)、GRASP分别对类氖铁的离子结构进行计算,计算过程包含了对波函数的相对论修正,计算结果包括电偶级光谱跃迁的能级间隔,谐振子强度,跃迁几率,并与实验值进行了比较,分析了3种原子数据模拟程序在计算原子结构上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9.
何玉囡 《天文学报》1995,36(3):321-330
本文分析了傣历纪元纪时法中的一些基本算法,给出了计算闰月总数的修正公式,编制了计算傣历的程序,计算了傣历1283-1402年(公元1921-2040年)年历表,并对傣历与农历的月序比较提出了新看法。  相似文献   

10.
频率稳定度实时评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时计算原子钟的频率稳定度,设计了一种频率稳定度实时评估系统.利用现有理论基础(稳定度测量原理及其算法等)以及软件技术开发了一种实时计算并以图形显示原子钟稳定度的测量分析软件.该软件使用VC++的多媒体定时器实现数据的实时不间断采集及计算,同时采用双缓存绘图技术显示计算结果.测试结果表明该软件工作稳定,计算结果可靠、可信.  相似文献   

11.
时域脉冲机制雷达广泛应用于地球探测、月球与深空探测等领域,研究雷达的探测深度有利于分析目标是否在雷达探测范围内。传统的计算方法大多基于经典雷达传输方程,在实际计算时,需要对地下介质结构以及介质特性做先验性假设,进而给出理论的穿透深度。为了克服传统计算探测深度方法的局限性,给出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该方法不需要对探测介质做先验假设,直接从雷达实测数据出发,通过计算雷达数据间的相关性,给出雷达的探测深度。给出了两种具体的计算方法,一种为结合子波形式,另一种是利用道相关形式。分别对两种方法进行了介绍,并通过仿真验证了两种方法在计算雷达穿透深度时的有效性,同时分析了两种计算方法存在的局限性,该研究为后期处理时域脉冲雷达穿透深度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日像仪的干扰容限,列出了干扰源分布,估算出干扰测试仪灵敏度。计算了同步卫星干扰及干扰时间预测,也分析了中低轨道卫星干扰问题。对移动通信基站产生的干扰作了传播分析、计算,对脉冲雷达干扰作了谱分析及保守计算。  相似文献   

13.
NNR-MORVEL56板块运动模型描述了全球56个构造板块在无整体旋转参考架下的角速度运动参数。这些板块可以近似描述为单位球上的无重叠球面多边形区域。用ITRF速度场计算这56个板块相对于无整体旋转参考架下的绝对运动时,板块的几何参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详细给出了计算板块几何参数的方法并且编写了FORTRAN90程序以供参考,使得计算单位球上板块的面积和转动惯性张量得以实现。文中的计算方法和程序主要采用球面三角算法和自适应辛普森双积分算法,并对全球56个板块的几何参数进行了计算,得到了较为可靠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4.
根据天王星卫星的运动理论模型(GUST86),建立了一套5颗主要卫星的星历表计算和误差分析程序。对部分高精度卫星观测位置资料进行的O-C计算和分析表明了计算程序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空间目标探测和编目是航天器安全的重要课题, 空间目标数量巨大, 造成轨道计算的工作量十分繁重. 分析方法虽然计算速度快, 却不能适应高精度观测资料的处理工作, 因而数值方法将成为目标轨道计算的重要方法. 空间目标编目工作普遍涉及密集星历的产生和计算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的大偏心率轨道数值计算目前尚未形成兼具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的有效技术手段, 难以满足编目工作的处理要求. 在此背景下, 提出一种适用于大偏心率轨道密集星历精密计算的快速处理方法, 并通过数值实验对模型参数进行优选, 最后通过计算实例证实了该计算方案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了计算盘星系引力加速度的网格差分法,给出了三种计算引力加速度的方法。对几种不同的计算引力加速度的方法进行比较的结果指出:修正的九格法是既简便又省机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用现代天文计算方法全部检验的基础上,分类统计和分析《金史》和《元史》各种天象记录的数量和特征。统计中将所有天象记录分为可计算检验和不可计算检验2大类,并计算了各种记录的错误率,大多数错误记录可以考出其原貌。搜索了《金史》、《元史》以外的金元天象记录。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了某些系统误差对测时、测纬和星组改正的影响。除了对星表误差进行定性讨论外,并对Ⅰ型光电等高仪计算了光谱型差的影响,对光电中星仪计算了星等差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这些影响都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给出了各种红外红色图中的黑体线方程并进行了具体的计算,应用本文的计算结果,可以方便地确定了双色图中的黑体线,而不必再进行一系列繁杂的计算,此外,文中还详细地讨论了红外双色图中黑体线的数学性质和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针对脉冲星信号实时消色散处理的需求,实现了基于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 GPU)的非相干消色散算法。采用高性能并行计算方法对非相干消色散算法的多线程处理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算法的并行化加速方案,解决了消色散算法计算量大、无法实时处理的问题。分析算法的密集型计算部分,高效利用图形处理器的层次存储结构,提高了图形处理器的资源利用率,减少了计算时间,显著提升了非相干消色散算法的计算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