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宁南县城后山有8条泥石流沟。其中3条一旦暴发泥石流,就直接威胁着县城的安全。为使县城免遭泥石流为患,1985—1989年县上在有关科研单位参与和支持下,对后山泥石流采取了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预警、管理措施,加以综合治理。治理工程取得的防灾效益、水保效益与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2.
培龙沟泥石流及其堵江可能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宁生  陈瑞 《山地学报》2002,20(6):738-742
培龙沟是由冰川和降水共同激发的一条大规模泥石流沟。流域内充足的冰水资源,丰富的冰碛,有利的地形条件是泥石流发生及今后发展的动因。1983-1986年培龙沟泥石流堵塞了帕隆藏布江,本文就今后不同泥石流发生频率探讨了泥石流再次堵江的可能性。这一探讨为该沟泥石流工程整治及过沟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南坪县属泥石流频繁暴发地区。历史上曾因关庙沟和轩福沟的泥石流暴发而迫使县城两次搬迁。建国以来,南坪县城后山泥石流曾多次袭击县城,造成严重灾害。每逢雨季人心惶惶,干部群众纷纷要求再次搬迁县城。若要搬迁,约需搬迁费5000万元。为了保障县城城区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拨款165万元,采取民办公助的形式,对后山泥石流进行综合治理。在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的具体部署下,中国科学院成都地理研究所对区内泥石流进行了调查,并会同南坪县有关部门制定了后山泥石  相似文献   

4.
昆明市东川城区后山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云南省是中国遭受泥石流灾害最严重的省区之一,而对危险范围和危险程度进行划分和评估是泥石流减灾的重要内容。以昆明市东川城区后山泥石流为例,应用泥石流沟危险度综合评价法对泥石流危险度进行了评价;接着应用流域背景预测模型对泥石流危险范围进行预测,在这些数据和已构建的东川城区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的基础上,应用GIS生成了以上泥石流危险范围预测图,研究成果为东川城区减灾防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石砬沟石英石矿其地处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矿山多年开发形成多处不稳定斜坡、崩塌(危岩体)地质灾害,同时存在水土流失和潜在泥石流灾害。本次治理技术措施为注重生态保护,杜绝二次破坏,因地制宜,切实可行;按地形地理可先山上后山下,先上游后下游,先山里后山外。按工程性质分步进行:坡面危岩清理→渣堆刷坡整平→拦渣坝→铅丝石笼挡渣墙→植被恢复→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治理期间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6.
七十年代末,由四川省防汛抗旱指挥部负责全川泥石流综合防治的管理、统筹和协调工作以来,又一个泥石流治理试点工程——雅安泥石流治理试点工程通过验收。 1984年4月19—23日,我部在雅安市举行的四川省雅安陆王沟、干溪沟泥石流(简称雅安泥石流)治理试点工程鉴定验收会议上,验收了雅安泥石流治理工点,这是四川泥石流治理的又一个好榜样,因为该工点的治理原则可行,工程质量好,效益明显,治理结果具有一定的科研价值。 在此之前的1983年10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在南坪县召开的四川省泥石流防治及学术交流现场会议(简称南坪现场会议)上,验收了南坪后山泥石流治理工点,它已为四川泥石流治理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  相似文献   

7.
流团模型在泥石流危险度分区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应用王光谦等发展的流团模型,在泥石流摩阻为速度的二次多项式的条件下,根据一定的地形条件、流量过程线及泥石流体的一些参数,模拟了泥石流在堆积扇上的扩散堆积运动。由数值模拟结果,以泥石流的最大动能为分区指标,建立了泥石流危险度分区模型。最后将该方法应用到云南东川尼拉姑沟,取得了该沟50a一遇泥石流的泛滥范围和危险度分区。  相似文献   

8.
陇南市武都区地处陇南山地中部,是全国十七个重点地质灾害防治区之一,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严峻。近年来区内极端天气频发,加之地震及人类工程作用,地质灾害不断增加,频次逐年提高。为研究陇南市泥石流的发育特征和形成条件,本文选取武都区比较典型的桃树沟泥石流为例,在了解地质环境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桃树沟泥石流形成的条件,得到以下结论:陡峭的地形,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和充沛的水源是形成桃树沟泥石流的三个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9.
基于地貌特征的青藏高原边缘泥石流沟分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青藏高原地形急变带受构造运动、极端降水等因素的影响,呈现泥石流高发、群发的特点。对泥石流沟地貌特征的科学分类有利于探索泥石流发生机制、确定防治对策,对山区防灾减灾和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青藏高原边缘7个泥石流高发流域为研究对象,开展地貌测量和统计分析。通过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将泥石流沟分为3种类型:I型是基岩下切区暴雨型泥石流;II型是基岩下切区冰川融水型泥石流;III型是沉积盆地下切区暴雨型泥石流。通过Kruskal-Wallis检验进一步分析3类泥石流沟地貌差异性,从地质、地貌与气候等方面探讨了3类泥石流沟的松散物来源与水沙输移特性。在气候变暖的影响下,II型泥石流的活跃性将增大;随着极端降雨频率的增加,I型和III型泥石流活跃性也将增加。  相似文献   

10.
我国山区特殊的地形、地质及气候条件造成泥石流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危害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并限制山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国内外泥石流防治研究取得显著成效,但还需要研究如何合理搭配治理措施以满足泥石流防治的需求。本文简要介绍我国泥石流防治技术,主要内容有综合防治技术体系、植物工程措施、岩土工程措施、以及植物工程措施与岩土工程措施的有机结合。探讨了以主河输沙能力为控制条件,以地理条件和微地形因子为植物种类选择依据,坡面治理与沟道拦蓄配合,形成"坡面——沟道——小流域"的多级径流和固体物质调控体系。为了做好泥石流防治工作,今后应该加强植物措施治理泥石流的机理研究,评价植物措施的功能并编制设计技术规范,完善植物工程措施与岩土工程措施结合的综合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1.
本区泥石流危害严重,泥石流自然危险度指标级别主要为B级.泥石流沟密度大,泥石流暴发频繁,人为泥石流众多.泥石流沟多处于活跃期或发展期.泥石流的防治原则是全面防治、重点治理,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行政法令和宣传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次仁拉姆 《山地学报》2006,24(B10):240-244
泽错公路是西藏自治区主骨架公路网络“六大通道”之一,由于该区域独特而又脆弱的自然环境因素,泥石流灾害分布广泛,暴发频繁,活动强烈,类型众多,严重地影响公路的畅通。泽错公路全长217km,有泥石流沟71条,平均密度为3.27条/10km,其中,夏果沟泥石流危害比较严重,其发育特征及其危害方式在公路沿线非常典型。夏果沟是一条高频率亚粘性泥石流沟,每年平均暴发泥石流10次左右,泥石流体含有大量石块,比较粘稠,汇集到公路后发生强烈堆积成灾,形成路堑阻断交通。每次泥石流暴发其堆积厚度可达2m以上,长度65m左右,一般要2—3d或更长时间才能清除,严重地影响到公路畅通。根据夏果沟泥石流对该段公路及灌渠和农田的危害特点,防治工程的重点是将泥石流固体物质拦蓄在沟内,采取拦挡停淤的工程整治措施。工程实施后,该公路段泥石流灾害消除,保证公路畅通和灌渠及农田的安全,取得良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人民政府主持的全省泥石流防治及学术交流现场会于10月14—19日在四川南坪县召开。会议内容有:1.验收南坪县后山泥石流治理工程;2.总结泥石流防治经验,进行学术交流;3.成立四川省地理学会泥石流专业委员会。全省16个地州市及18个泥石流重点县的代表,有关科研单位及大专院校的专家、教授,省级机关、出版部门、有关部队及兄弟省的代表共120人参加了这次会议。参加学术交流的论文或报告计20多篇。 会议由以省人大常委冀文广同志为首的领导小组主持,刘纯夫副省长会前曾到南坪参观过后山泥石流治理工程,  相似文献   

14.
暴雨泥石流冲出距离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确定泥石流可能的危险范围对制定防灾减灾规划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对2008-09-24北川县境内发生的72处暴雨泥石流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泥石流冲出距离的统计分析,提出了基于地貌学特征的泥石流冲出距离预测模型.模型根据泥石流沟流域面积的大小分类,给出了相应的计算取值参数范围.将该模型应用到汶川县城后山2条泥石流沟进行验证,计算结果表明,用模型预测的泥石流冲出距离比实际冲出距离稍偏大,平均误差值介于4%~11%间,这对泥石流实际冲出距离的预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陈精日  刘立秋 《山地学报》2001,19(5):452-455
八十年代初我们开始对泥石流地声(振动)特征值与泥石流活动关系进行了研究,研制成功“泥石流地声警报器”等,并先后在蒋家沟和长江上游三省六个站点安装使用了8套仪器,其中有5套“AJ-2A地声遥测警报器”在5个预警报站安装使用,其中宁南县城后山史家沟1991年成功监测5场泥石流,并发出预报警。使观测人员能及时进入观测现场,收集各种泥石流资料并随时监视着泥石流的发展趋势,一旦泥石流进一步发展可能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危害时就能及时发生报警。通过上述成功监测实例又一次证明“泥石流地声警报器”进行泥石流防灾防警是可行的。本文还就“泥石流地声警报器”的报警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汶川地震诱发的次生泥石流灾害,已成为灾区防灾减灾工作的突出问题和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是泥石流灾害风险管理的核心基础技术。以都汶公路沿线的31条泥石流沟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考察、遥感图像的解译、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等手段获取研究区泥石流沟的基础数据,通过选取地质、地形、气象、水文指标,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关键因子进行筛选和灰色系统模型进行权重的确定,建立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模型,计算得到每条沟的泥石流危险度值。评价结果表明:公路沿线31条泥石流沟处于不同泥石流危险等级:极高危险占23%,高危险占35%,中度危险占13%,轻度危险占29%;其中红椿沟、肖家沟、烧房沟等沟属于泥石流极高危险沟道,高家沟、牛圈沟等属于高度危险沟道,公路选线须采取避让或充分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青海省玉树州结古镇北山的5条泥石流沟曾在2003-07发生过群发式泥石流灾害.强烈地震发生后的5~10 a是泥石流的高发期.2010-04-14(简称"4.14")玉树地震使结古镇周围山体出现大最崩塌、滑坡,为后期群发式泥石流灾害发育提供了丰富的同体物源.根据国务院划定的结古镇地震灾害重建规划范围及野外考察资料,在GIS环境下,采用对泥石流运动方程进行求解,并结合泥石流运动过程中的地形、坡度、沟道、流量过程、含沙量等信息,对结古镇重建区范围内的17条沟进行了泥石流运动-淤积过程数值模拟.对模拟结果的分析表明,结古镇灾后重建区受泥石流威胁极大,泥石流到达结古镇后,其最大流速、泥深及能量仍具有较大破坏性;对现有老城区威胁严重的泥石流沟是结古陇巴和德念陇巴,对规划新区具有严重威胁的泥石流沟是热翁陇、上尖果陇、下尖果陇以及显子陇,扎曲河部分河段有被泥石流堵断的危险.建议在重建规划中对泥石流沟进行工程治理,保障"新玉树,新结古"灾后重建的安全.  相似文献   

18.
后山属泥石流活跃区,需加以治理。治理区面积8.39平方公里,县城面积2.00平方公里。1985—1989年开展治理。后山泥石流生物治理总投资10.09万元。其完成的工程有:造林面积2077亩,栽桑面积50亩,栽油桐面积450亩。生物治理后,创产值48.74万元。因而投入与产出比1.0∶4.8。森林覆盖率从1985年的27.3%增加到1989年的43.8%。生物治理在后山泥石流综合治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横断山区泥石流空间格局和激发雨量分异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胡凯衡  魏丽  刘双  李秀珍 《地理学报》2019,74(11):2303-2313
地形、降雨等环境因子决定了泥石流的时空分布特征,理解泥石流与这些因子的关系有助于区域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估与防灾减灾工作。以横断山区为研究区域,选取降水、气候、地貌、地质、土地覆盖、土壤厚度、高差势能以及湿度指数等因子,利用地理探测器和灰度关联分析等方法,探讨了环境因子与泥石流沟空间分布的关系以及降水特征与泥石流灾害的时间关联性。结果表明,湿度指数是决定泥石流沟空间格局的最主要因子,其次是高差势能和土壤厚度,多年平均分布的降水特征对泥石流沟分布的影响较小。泥石流灾害事件与降水特征的时间关联具有较大的区域异质性。泥石流发生地的激发雨量、湿度指数、高差及土壤厚度的统计分布在不同地貌、地质和气候单元中有明显差异。这表明泥石流预警不仅需要考虑雨量等激发因子,还必须考虑其他影响因素的空间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雅砻江二滩水电站库区泥石流十分活跃,在库区内,沟谷型泥石流沟100条.库首左岸的金龙沟,多次暴发过泥石流,用金龙沟泥石流活动特征与短历时雨强的资料,经计算分析后,得到了库区泥石流活动规律、流域环境条件与雨强之间的关系式,并给出了金龙沟暴发泥石流的降水指数3600,有助于泥右流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