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2 毫秒
1.
本文以道孚县少乌砂金矿矿山地质环境为研究对象,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进行了探讨。通过对矿区地质条件和矿山活动对地质环境的破坏特征调查,重点分析和评价矿山活动对地形地貌、人文景观、土地资源、地下水环境等造成的影响、破坏,和加剧、诱发地质灾害发生的问题。针对道孚县少乌砂金矿矿山地质环境的破坏特征以及气候条件提出了保护和恢复治理措施。总结出了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和恢复不仅是单纯的地质问题,同时涉及到大气、水、生物圈等,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开展矿山活动造成的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工作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对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2017,(2)
金山金矿位于新疆西北部伊宁县境内,以金山金矿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资料为基拙,对矿山建设和开采活动引起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现状评估和预测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进行分区,将矿山治理与保护分区划分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并设计相应的防治工程,对矿山进行综合治理恢复,可减少金矿矿山开采后对周围环境破坏,又可发挥其综合治理后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利于该金矿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针对大峡煤田采煤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与破坏,提出恢复、治理的可行性研究方案,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陕西矿产资源丰富,随着国家对矿产资源需求量的增加,对矿产资的开发力度增强,对地质环境的改变愈随之增强,引发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通过调查分析认为:陕西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为矿业开发引发地质灾害、矿区土地资源占用与破坏、矿区地下水系统的影响与破坏、矿区环境污染,且危害较严重。陕南、关中、陕北及不同矿产资源开采区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各异;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是矿业活动对地质环境破坏影响形成的结果。提出陕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应采取从源头上预防、落实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各项制度、建立健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长效机制、提高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预防和治理科技水平等防治措施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矿业活动引发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是地面塌陷、地下水资源污染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和压占、毁损土地资源.根据吉林省不同类型矿山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的特点,探讨各类矿山宜采取的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对策,为今后实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程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胡锴  樊娟 《地下水》2010,32(1):146-148
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形成、发展的差异性较大,同时山地丘陵与盆地区人类经济工程活动的强度与类别差异也较大,对地质环境的影响与改变也各不相同。通过对以往调查研究的分析,总结了山西省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类型及分布特征,并对相关地质灾害做了分析,提出加强现有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建立矿山环境恢复保障机制和避免减轻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等四项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西藏自治区闭坑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其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自治区矿产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开发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较大贡献,也对开采区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闭坑矿区采坑散布、弃渣随意堆放,造成的土地资源占压和破坏、草地破坏、植被退化、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地质灾害隐患等环境问题.目前,闭坑矿山已开展了部分恢复,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分析了闭坑矿山的地质环境现状和治理成效,提出了今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8.
贵州铝土矿开采技术条件及其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铝土矿地质特征,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等的差异,对贵州铝土矿开采条件进行了分区;分别叙述各区的开采技术条件特征,并探讨了它们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制约和影响;为全省铝土矿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和恢复治理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9.
矿山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势必形成一定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为全面贯彻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恢复生态、兼顾景观总体要求,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扎实开展废弃露天矿山地质环境修复。依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的相关规范与要求,以汶川某废弃露天矿山为例,从矿山环境角度介绍了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因素,开展矿山斜坡整体稳定性、采场边坡稳定性、弃渣堆稳定性及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等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划分治理重点、次重点和一般3个基本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防治区。结果表明: 矿山斜坡及弃渣堆现状基本稳定、采场边坡稳定性较差、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程度中等; 研究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可划分为一般防治区和较严重防治区,其中一般防治区面积约554 m2(矿区无因采矿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影响区内无居民居住,无威胁对象,矿区及周围地表水体未漏失,矿业活动对水土环境影响程度为影响程度小,未影响到矿区及周围生活供水)、较严重防治区面积186 m2(矿区与影响区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小,地形地貌景观影响和破坏程度较严重)。针对评价结果提出的“坡面浮石清理+清除建筑垃圾、块石+植被重建”等修复建议,为同类型矿山绿色开采及地质环境保护措施提供了的重要技术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桐梓县矿山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兵  王义喜 《四川地质学报》2011,31(2):215-217,222
桐梓县矿业开发引起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种类较多,主要为矿山地质灾害对土地、植被及地貌景观的占用与破坏,对地下水均衡的破坏,及矿山废水、固体废弃物排放对水环境的污染等几种。通过对矿区矿山地质环境的现状评估分区及其保护、治理分区,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