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在对哈密盆地气象、水文、地形以及地貌等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区的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哈密盆地为典型的内陆干旱盆地,地下水类型包括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和冻结层水。哈密盆地潜水主要接受北部巴里坤山、哈尔里克山的冰川融水及少量大气降水补给,径流总体方向由北向南,排泄以侧向径流、机井开采、坎儿井取水、蒸发等方式排泄;哈密盆地在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上以机电井为主,而坎儿井、泉为辅。  相似文献   

2.
在对吐鲁番盆地气象、水文、地形以及地貌等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吐鲁番盆地地下水类型包括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冻结层水;吐鲁番盆地地下水接受来自北部博格达山、西部天格尔山的冰川水及少量大气降水补给,以蒸发、机井、坎儿井、侧向径流以及人工开采等形式排泄,最终排泄区为艾丁湖;平原区地下水化学类型具条带状分布规律。山前砾质平原区以HCO_3·SO_4型水为主,向细土平原及湖积平原依次变为SO_4·HCO_3型、SO_4·Cl型、Cl·SO_4型和Cl型水,而在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上以机电井为主,坎儿井、泉为辅。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2017,(6)
在对哈密盆地气象、水文、地形以及地貌等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区的区域主要含水层和区域地下水质量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哈密盆地为典型的内陆干旱盆地,地下水类型包括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和冻结层水;研究区内地下水水质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带规律;在无机常规指标超标(大于Ⅲ类)样品共16组,超标率为32%。进而为后期该地区地下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韩鹏  李晓平 《地下水》2018,(6):143-144,185
在对乌鲁木齐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以及地质构造等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类型可以划分为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和松散岩类孔隙水;研究区地下水补给主要来自西山断裂北支的充水补给,潜水地下水总体径流方向为西南向东北,承压水受西山断裂北支控制,排泄方式主要有侧向径流流出、潜水蒸发、人工开采方式以及泉点形式排泄。  相似文献   

5.
凌源—建昌一带是辽宁西部主要干旱少雨地区,研究这一地区基岩地下水的分布规律,具有重大经济意义。本文从综合分析辽宁西部水文地质调查资科入手,对该地区基岩地下水类型及岩石富水性和褶皱束、盆地、断裂及不整合接触带富水性以及该地区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等问题进行了讨论。特别是深入分析了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碳酸盐类岩石裂隙岩溶水、带状裂隙水、层状裂隙水的赋存特点。  相似文献   

6.
李婉珠  刘鹏  申巨波  王海潮 《地下水》2018,(5):26-27,39
以青海省平安县洪水泉乡地下水勘查为例,对该区域地下水赋存条件及分布规律、含水岩组划分及富水性、地下水补给、径流与排泄条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进行研究,将区内地下水类型划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碳酸岩夹碎屑岩裂隙溶隙水、基岩裂隙水和冻结层水五大类,富水性分级与区域地下水一致。根据区内水文地质条件,离基岩山区近的村庄可以采用引泉方式解决供水,而远离基岩山区的低山丘陵村庄人畜饮水集中供水水源可采用大口井廊道取水工程来解决。通过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来解决当地供水需求。  相似文献   

7.
云应盆地东北部属鄂北贫水地区,赋存于古近系—第四系含水层中的地下水是当地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亟需查明含水层的结构、含水层间地下水的转化关系等基本条件,为研究区内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提供依据。本研究通过野外水文地质调查、水文地质钻探工作,将研究区划分为单层含水层与双层含水层结构两个亚区(6个小区)。并通过地下水水位动态长期监测,获取了区内不同含水层的水位动态变化特征,分析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建立了区域地下水转化的概念模式,即:研究区地下水以接受山前降雨入渗及风化裂隙水侧向径流补给为主,主要以水平径流的形式经古近系孔隙-裂隙含水层及第四系孔隙承压含水层往澴水方向运移,而后进入第四系孔隙潜水含水层。地下水和地表水在不同季节补排模式不同,雨季地表水(澴水)补给地下水,旱季地下水向地表水(澴水)排泄。古近系孔隙-裂隙水与上覆第四系孔隙水联系密切互为补给,共同构成具有统一水力联系的垂向多层结构的含水系统。独特的含水层结构决定了区内地下水接受降水补给的条件较差,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总体较贫乏,建议重点利用区域地表水资源,适度开发地下水资源,推进农业节水灌溉工程,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8.
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勘查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鄂尔多斯盆地矿产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脆弱,地下水资源分布不均,水质复杂。在研究盆地周边岩溶区岩溶发育规律,地下水富集规律,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的基础上,将周边岩溶区划分为9个岩溶水系统,进一步划分为25个岩溶水子系统。白垩系自流盆地初步揭示了深部赋存有丰富的地下水,地下水受岩相古地理、地下水补径排条件等控制,水质差异较大。总结了东部黄土覆盖区的地下水类型及开发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9.
太原市地下水动态特征及各地下水系统间关系转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春淼  杜斌 《地下水》2006,28(6):97-100
本文根据研究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了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关系.并根据水位资料详细阐明了太原市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岩溶水水位动态特征,指出水位动态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对地下水位漏斗的形成和演化及人类活动影响下各地下水系统间关系的改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2020,(3)
本文以乌恰县阿克区块作为研究对象,从研究区自然地理和地质条件分析的角度出发,对研究区地下水类型、补给、径流和排泄、水化学特征以及地下水动态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的地下水类型以松散岩类孔隙水为主;研究区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来源于北部山区地下水侧向补给,地下水主流动方向由北向东南径流,在西边径流通道向西南径流。地下水的补给由北部的山前侧向径流补给,大气降水入渗补给、暴雨洪流入渗、河流渠系渗漏补给补给等。排泄以潜水蒸发、人工开采和通过南部构造沟口泉集河向下游排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