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7 毫秒
1.
土地利用分析评价需要分析处理并计算大量数据,同时又需要属性数据与空间数据的严格对应,工作复杂易出错。本文根据土地利用评价的业务流程,结合相关评价理论体系提出了基于GIS的区域土地利用分析评价系统的设计方案。设计方案主要从系统功能和结构方面展开,内容包括系统目标与设计原则、系统总体结构设计、系统功能设计与实现和数据库设计。并充分考虑了系统的构建成本、构建周期和系统的扩展、维护等因素。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应急测绘前线勘测的实际问题,本文分析了应急测绘前线勘测的任务需求,提出了国家级应急测绘前线勘测系统的设计方案,阐述了应急测绘前线勘测系统的总体功能、工作流程、组成和接口的技术设计思路,形成了集成数据获取—数据处理—成果传输—现场制图输出—现场地理信息服务—远程视频会商—现场生活保障的一站式、一体化的应急测绘前线勘测技术装备,通过合理布局设计实现了应急测绘前线勘测工作的全国覆盖。这对于提升我国应急测绘前线勘测技术能力、构建国家级应急测绘保障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H971819 北京地籍管理信息系统《BACMIS》简介/李小洁[汇,中]∥GIS应用论文专集.—1996,9.—68~70 (王薇) (H971820 模糊综合法在土地定级中的应用/王新洲(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1997,22(1).—42~46 提出了融模糊综合评判和模糊聚类分析于一体的模糊综合法,首先用特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选择参评因素并确定权重,求取隶属度并获得模湖总体评价矩阵X。其次,由B=A·X求得全部因素的综合评价矩阵B,并把所有被评价的土地单元的等级评判结果组成一个等级综合评判矩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系统开发平台、系统组成结构、系统功能、空间数据库结构等方面介绍了一个基于MapX的公路路面管理系统设计方案,对系统研制过程中涉及的最短路径查询分析、空间属性查询、动态分段技术、鹰眼功能实现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阐述。根据本文设计与技术思路研制了一个地区级公路路面管理信息系统,以江西省抚州市公路网的路面管理信息对系统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5.
多指标利用设计,为地理信息工程实施过程提供更科学、更合理的设计方案和设计方法,并略述了多指标利用设计与综合评价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利用ArcGIS技术设计开发了一套地质资料管理与应用系统,整合各类地质数据,实现统一地质资料管理与模型应用,通过对其进行分析,提出了管理系统设计方案,并详细介绍了各模块的功能,指出了相应的实现方法,为此类管理系统的建设及典型应用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在西安市城镇地籍调查成果和变更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地籍信息数据库、地价数据库,采用GPS技术、GIS技术和数据库技术,进行了土地利用潜力评价技术研究。该技术结合了近年来西安市土地信息化管理的科技成果,不仅实现了土地利用潜力评价功能,而且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利用潜力评价信息系统结合地籍数据库资料,算了西安市土地利用的潜力,为西安市城市土地挖潜指出了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8.
地学栅格格网数据质量评价指标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卷乐  陈沈斌 《测绘科学》2006,31(5):83-85,82
栅格格网数据在GIS空间分析中具有巨大优势,但是其质量优劣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这些基础数据的应用能力。本文结合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网(科学数据共享工程试点)中栅格格网数据现状,提出该数据质量评价的指标和方法。具体指标包括图形、属性、时间和元数据四个大的要素集,通过与精度、逻辑一致性与完整性的匹配,组成一个的评价指标矩阵。基于缺陷扣分法和加权平均法设计了数据质量评价技术路线,并以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试点中的栅格格网数据为实例,验证了本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相位解缠是PSDIn SAR技术的一个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地表形变反演的成败。分析了现有LAMBDA相位解缠算法中,观测值方差协方差矩阵确定方法的缺陷;提出了基于先验假设的方差协方差矩阵估计方法;利用上海地区1992—2002年的23幅ERS1/2 C波段卫星数据进行了相位解缠实验,反演的线性形变速率与实际统计数据仅相差1.271 7 mm/a。这表明提出的算法可靠、精度高。  相似文献   

10.
Web GIS在水质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秋兰  梁勇  白娟  耿霞  张承明 《测绘科学》2008,33(2):172-174
目前雪野水库水质监测与评价采用现场采样,实验室分析的人工方法,针对该方法不能反映水质指标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状况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Web GIS的水质信息系统设计方案。水质数据采集设备将采集到的水质信息利用移动网的GPRS无线网络可以及时发送到数据处理和监控中心,系统充分发挥GIS在水质评价中的优势,自动完成评价过程。评价结果可以生成水质污染专题图,直观显示水库水质的时空分布状况。Web GIS强大的空间分析与统计功能为水质信息管理的标准化、网络化、空间化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11.
经济建设的发展必然对公路建设的发展规划、测设手段、装备等提出变革的要求。加快公路设计速度主要靠自动化,而地形资料的数字化(即数字地面模型DTM)是公路设计自动化的不可缺少的工具。本文建立了在取样及数据处理上始终考虑到公路设计及线型工程特点的DTM;编制了人-机配合设计纵断面程序,计算各种地质类型的土、石方程序,利用计算机联绘图机绘制任意长度的纵断面图、平面图、指定桩号的横断面图、透视图绘制程序,并用实际资料验证了程序的正确性。研究与试验表明:DTM用于公路设计不仅可行,且大有潜力可挖。  相似文献   

12.
极化SAR干涉测量 (PolInSAR)的相干性是反演植被参数的重要信息来源,极化空间中不同极化状态对应的相干性分布与复极化相干矩阵的值域相关。本文讨论了不同结构的复极化相干矩阵值域的特点,分析了不同极化状态下干涉相干性与复极化相干矩阵的值域的关系。利用模拟数据和真实全极化SAR数据分析了滑动窗口大小和不同散射体对复极化干涉矩阵值域的影响,以及复极化干涉矩阵的结构对极化干涉SAR相干性分布空间的影响,有助于更加准确地获取极化干涉SAR最优极化基和估计最优相干性。  相似文献   

13.
可视化表达是人们认识客观地理环境的有效方式,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人们认识客观地理环境的强有力工具,可以辅助人们进行规划决策,在这一过程中,如何通过可视化的方式传递信息是关键.本文基于视觉心理感受论研究了GIS中的数据采集录入可视化、数据管理可视化、数据质量评估可视化、界面设计可视化、电子地图地图显示可视化、查询分析结果可视化.  相似文献   

14.
郭谦 《国土资源遥感》2008,19(3):104-107
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是一种常用的系统分析与决策方法,但在应用于青藏高原区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时,由于因素的权重值只能为正数,影响了表达效果。为此,本文对其进行了优化,改进了构造判断矩阵时的赋值方法,在评价过程中引入了负数。实验证明,优化后的方法能准确地评价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国土资源部内网门户内容管理与发布系统是内网门户网站的技术支撑系统,基于部机关业务需求和特点开发和设计,支撑了网站内容与应用的管理、开发和运维。本文从系统架构、技术路线、功能设计、应用实现等方面对系统的设计与建设思路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合理地设计地表移动观测站,是准确预测矿山开采沉陷引起地表移动、变形的基础。本文分析变形观测站设计方法,对该方法做了详尽剖析。结合淮南矿区的地质以及地表综合条件,设计适合淮南地区地表移动变形观测站设计的算法模式,并采用VB和MapObjects进行了实现。最后,以淮南市潘北矿区地表移动观测站设计为实验对象,结果表明:采用软件设计的地表移动观测站,能够有效反映沉陷区特征,且具有高效、可视化特点。  相似文献   

17.
土地整理中基于图形通达性的田间道路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田间道路规划的重点为道路的通达度,因为田间道路的交通流较小,道路宽度设计要求能够保证通行农机车辆。基于这个考虑,尝试将农村田间道路网通达度问题简化为图形通达性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建立了田间道路网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来衡量道路网规划设计的合理与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用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法对东湖的水质污染进行评价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从对逆指标进行线性变换、用对数化法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及评价指标的选择等三个方面对传统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改进,并应用于东湖的水质污染质量评价中。与传统方法相比,本文方法更为合理地保留了原始指标矩阵中的信息,且第一主成分的贡献率有了显著的提高。评价过程全部用计算机实现,并将评价结果生成东湖水质污染专题图。  相似文献   

19.
张琼  石琳 《东北测绘》2014,(1):100-102,105
当今利用3S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数据库技术对土壤环境进行动态监测,不仅可以方便土地工作人员管理,还可以预防土壤中出现的各种病虫害,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本文基于3S技术阐述了土壤环境监测信息系统设计的总体思想、设计原则,数据库设计等内容,为土壤环境动态监测管理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20.
中国数字林场建设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丹  冯仲科 《测绘科学》2005,30(5):65-67
本文从数字地球、数字林业概念出发,提出“数字林场”建设技术体系,并总结出以林场或县级林业局为管理单位的数字化林场建设的“8533”技术框架及技术路线,即选择八种林场基础数据获取方式,实现五种林图的绘制、更新,运用三类模型为林业生产经营及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建立林场小班影像、空间、属性三个数据库。最后分析并总结了数字林场在森林资源信息管理、森林防火、森林立地分析评价等方面的作用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