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油气地质异常与非传统油气资源勘探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针对资源勘查难度增加的实际问题,提出了油气地质异常的新概念,阐述了各类油气地质异常及其成因,认为油气地质异常主要包括4类:沉积异常,构造异常,地球化学异常和地层压力异常,油气地质异常的分布范围分4级:区带油气地质异常,圈闭油气地质异常,小型油气地质异常和微型油气地质异常,并阐述了非传递油气异常定量研究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研究油气储层的地震响应及其异常其目的在于利用某一油气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及其异常分布规律进行油气储层的横向预测和油气分布预测。地震响应特征参数包括35种特征参数。本文主要研究了千佛崖组的地震响应及其异常分布特征,这为寻找千佛崖组中的高储高产部位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往对化探异常主要进行平面和剖面的二维解释,难以准确地反映化探异常与地下油气分布的关系。以库车坳陷米斯布拉克地区油气化探为例,系统研究了该区沉积—构造演化、生烃过程、油气运移特征及异常展布规律,并以油气垂向运移理论为指导,建立了该区化探异常立体解释模型(地质体模型、输导空间模型、异常压力模型和化探异常立体模型),直观反映了该区油气垂向运移的方式、动力来源、运移空间和运移路径,系统解释了米斯布拉克地区地表化探异常的形成过程及其与地下油气的关系,发现断裂面凸面引起的油气聚敛运移导致异常加强,而断裂凹面引起的油气发散运移导致异常减弱。总体来看,化探异常立体解释模型在米斯布拉克地区化探异常解释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地提高了化探异常解释的确定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在钻井油气勘探中,识别油气异常及其属性判别是油气层评价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进行钻井地层中油异常的识别及属性判别,需要一定的手段和方法。通过塔里木盆地北部某井钻井现场轻烃录井工作,应用轻烃分析资料识别该井的油气异常;根据"轻烃特征成分"、"烃组分湿度值"及"轻烃流体性质特征"等判别方法,对油气异常的属性进行判别,其结果与实际钻井地质资料相符。据钻井地质资料与轻烃分析资料综合解释结果表明,在该井所所处地区获得油气突破的关键是寻找该井所属构造的高点。  相似文献   

5.
赵克斌  陈银节  孙长青 《地质通报》2009,28(11):1620-1627
油气化探利用地球化学方法寻找油气,具有直接、快速、有效、成本低的特点,已在油气勘探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在一定时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油气化探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许多方面仍存在不足,其中异常的稳定性与重现性是制约油气化探推广应用的认识障碍。以河南泌阳洼陷(井楼-古城油田)和山东临邑洼陷南斜坡(临南油田)的实际地球化学测量资料为基础,通过已知油气藏上方不同期次(同年)、不同时期的油气化探异常特征的对比,从油气化探指标组合关系、结构特征、剖面显示、油气异常的平面分布等方面证实油气化探异常存在较好的稳定性,表明利用油气化探技术方法寻找油气是可行的,并进一步证实了油气化探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东沙海域潮汕坳陷中生界研究程度相对较低,油气分布规律不明,为了加强对该区油气分布和富集规律的研究,针对潮汕坳陷西部地质目标首次应用微生物地球化学勘探技术(MGCE),探讨其含油气性。MGCE技术以轻烃微渗漏理论为基础,采用地质微生物学方法和地球化学方法检测研究区海底表层的微生物异常和吸附烃异常,预测研究区下伏地层中油气的富集区及其油气性质。检测结果显示研究区西部凹陷的斜坡区微生物异常呈块状发育,轻烃微渗漏强度变化大,可能为潜在油气富集区,酸解吸附烃成果显示可能的油气性质为干气和凝析油气。  相似文献   

7.
油气化探指标在大港油田已知油气田上方均有很好的异常反应,表明油气化探方法可以有效地捕捉到反映油气藏的真实地球化学信息,对寻找和确定油气田的赋存位置及大致规模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根据它们的异常特征总结了大港油田的油气化探异常模式,为今后开展油气化探评价工作提供了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黄骅坳陷港西构造西端歧81断块微生物异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志华 《地质与勘探》2010,46(6):1106-1111
油气微生物勘探(MPOG)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地表油气勘探方法,以其直接、有效、多解性小且经济等优势日益受到全球油气勘探界的重视。将油气微生物勘探技术应用于港西地区,得出油气分布规律,其基本上为油异常区,且未连片分布,而气异常区基本为背景值区。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油气井资料以及生物灰岩分布规律等信息,分析歧81断块的主控因素,揭示该断块的油气成藏规律。通过较成熟开发区的异常区与研究区内其它异常区的微生物异常值进行对比,研究区内异常区的微生物异常值的平均值均没有前者高,合理直观地了解了歧81断块的含油气远景。最后指出其主要储层,同时进行了含油性预测,应优先在异常值较强烈的区域进行勘探,并确定了有利的布井点位,从而大大降低勘探风险。  相似文献   

9.
松辽孟地南部油气化探方法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松辽盆地南部近20年代探资料的综合研究,概述了该区的油气微渗漏与化探异常成因、地表化探主要影响因素、化探方法指标有效性、异常信息提取技术及异常模式,总结出适合于该区的有效油气化探方法系列以及一套干扰因素的排除、异常信息提取及化探异常解释评价技术。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几种油气化探多参数异常评价方法,包括以多元正态分布理论为基础的多元背景与异常下限划分方法——MAA方法;以突出油气信息、压抑不利影响的MPV方法;D函数方法——MAD和MAV方法。通过在华北某油区的应用,异常对油气藏指示成功率达50%以上。并提出了油气藏的套合异常模式。  相似文献   

11.
油气化探数据处理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建立中国主要含油气化探数据库的基础上,研究开发了油气化探数据处理系统。组构异常的提取技术使油气化探异常评价进入了新的阶段,开拓了油气化探新思路。对油气化探数据预处理、指标优选、单指标异常提取、综合异常分析等进行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地表油气化探异常的解释与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油气化探中地表地球化学异常大量呈环形分布。在二连盆地桑根达来工区进行地表化探中,发现不同地球化学指标形成的地球化学异常的空间分布上表现为正环形组合和反环形组合。文中结合石油地质条件,通过数字模拟和异常形成的时间序列分析得出:正环形异常组合表示油气向地表微渗漏持续进行,下部可能存在工业聚集的油气藏;反环形异常组合表示油气向地表微渗漏正在减弱,历史上普经存在的油气藏已经消失。  相似文献   

13.
王国建  陈浙春  张宗元  邓平 《安徽地质》2002,12(1):39-43,58
井中油气地球化学勘探技术(简称井中化探)是20世纪90年代初油气勘探领域兴起的一种新技术,在钻井过程中预测、判别油气储层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以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的BC1井及鄂尔多斯盆地塔巴庙区块的D6井为例,在研究石油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已有的井中化探成果发掘油气地球化学信息,重点描述了碳酸盐岩储层的油气地球化学异常特征,指出了碳酸盐岩储层与碎屑岩储层地球化学异常模式的差异,对碳酸盐岩中的油气层进行预测和判别,为生产单位提供有价值的地化依据.  相似文献   

14.
油气藏各发展时期的地表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认为油气藏各发展时期的地表地球化学异常特征系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油气地球化学勘探中,根据这些异常的特征及形态组合,可以判断深部油气藏的性质和保存状态,为油气钻探提供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存在明显的、东西方向的地球化学异常区带,异常区带有异常范围大、强度高和分布有序等特征,是地下油气信息的反映。从化探烃类指标浓度变化、比值特征和三维荧光图谱特征等方面对异常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本区的构造特征和石油地质条件对异常的形成进行了分析,证实了化探异常的形成与盆地中部的大型东西向构造带和东西向气聚集区具有密切的关系,对天然气的勘探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油气地表化探中干扰因素的排除及其效果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地下油气藏中烃类垂向运移及其环晕效应已为很多油气田所证实;以此为基础,多指标多参数的油气化探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化探效果并不总令人满意,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地表自然条件的复杂性、油气圈闭类型的多样性及化探异常模式的多样性考虑不足.过去,一般在地质及地表地球化学条件都比较简单的情况下,容易取得化探效果;在复杂的情况下,就很难取得实效.本文通过笔者近年来亲自进行的部分油气化探勘查实例,总结了地表景观、介质等影响因素的排除方法及环晕异常与顶部异常识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黎绍杰 《矿产与地质》2000,14(4):260-264
总结了川中地区的油气藏综合化探异常模式类型及与油气藏类型的对应关系,并运用水平分异理论推演了随油气藏储量在不同历史附段其油气化探综合导演模式所发生的相应变化。油气藏综合化探异常模式对油气藏类型及物性具有良好的良好指示作用,可根据油气藏的综合化探异常模式进行地质反演,从而对所在地区的油气远景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8.
油气化探异常综合评价指标与评价软件开发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作者在本文中根据油气化探异常的特点,首先确定了评价区块(靶区)中各化探变量的异常点群和背景点群的划分,然后提出了异常强度系数、异常面积系数、异常中心位置、环形异常指数等四项指标作为单化探变量异常的特征指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油气化探异常靶区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即综合异常强度系数、综合异常面积系数、综合环形异常指数和异常中心重合程度。依据这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油气化探异常,评价软件已应用于大庆油田近十个工区的油气化探资料再开发,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油气化探异常形成的初步数字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油气地球化学异常形成动力学模型,并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字模拟,通过数字模拟拟得出地表或近地表油气化探异常表现的顶部形态和环形形态是近地表地球化学作用的结果,油气球化学环形异常取于地下水中的碱土金属阳离子和非碱金属阳离子的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