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依据知网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以《国土资源遥感》期刊1989—2018年间发表的论文为统计源,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研究高被引论文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自1989年创刊至2018年4月,《国土资源遥感》期刊共出版30卷117期,整体年载文量和年总页数均呈显著增长趋势,刊容量逐渐增大,刊容系数相对稳定,但多年平均时滞较长。该数据库共收录《国土资源遥感》论文2 532篇,其中具有被引记录的文章为1 903篇,被引率为75%。针对前100篇高被引论文分析其分布规律可以发现,在1999—2005年间高被引论文最多,共67篇,平均每篇被引频次均在100以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项目最多,占比为22%;以第一作者发表2篇及以上论文的作者有9位,刊物已具有一定的核心作者,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仍是其最主要的作者机构;研究领域方面涉及应用类论文较多,涵盖城市热岛、地质灾害、生态环境及海岸线的动态监测及其驱动力分析等热点问题。通过近10 a的影响因子可以看出,《国土资源遥感》期刊的影响力整体呈上升趋势,并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生自主设立的GeoScience café论坛的"第一篇SCI背后的故事"系列文章选登。回想我的第一篇SCI论文,当时作了很多努力,也总结了很多经验与教训。希望我的这些科研经历对大家有所帮助。我是2008年开始进入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习的,当时我的研究方向是两  相似文献   

3.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是以测绘学科为主的专业学术期刊,刊登内容涉及摄影测量、大地测量、工程测量、地图制图、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及图象处理、城市规划、地籍测量、计算机应用等领域。该刊为美国《工程索引》收录期刊,所发文章全部收录于国家科技期刊数据库CSTA系统,部分被SCI及《国际大地测量文献题录》收录,同时出版光盘版。是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季刊,邮发代号38—317,每册定价4.00元,全年定价16.00元。  相似文献   

4.
地震孕育过程伴随物质迁移、能量释放与信息交换。通过遥感手段获取地表、大气及电离层变化信息,进行地震异常分析与前兆识别,已成为遥感与地震科学交叉研究热点。本文收集整理了2008年汶川大地震以来,国内外发表的该地震潜在遥感异常研究论文;回顾了盖层、大气层、电离层的20个遥感参量异常显现的个体特征,分析了其时空关联性,揭示了总体时空特征。研究表明:(1)汶川地震遥感异常显现是逐渐增多、增强和聚拢的,地震短临前兆突出;(2)震前3个月开始,短—临遥感异常由盖层、大气层往电离层渐次显现,与岩石圈—盖层—大气层—电离层 (LCAI) 耦合范式吻合;(3)短—临遥感异常显现位置与发震断层相关性较强,主要集中于龙门山断裂带(LMSFs)及其周边区域;(4)多种短—临遥感异常区覆盖震中,且多个条带状异常区与LMSFs走向一致,体现了孕震后期LCAI耦合的局地效应。本研究有益于内陆大地震孕育后期的遥感监测分析,也可为地震预测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遥感定量反演地表参数时间序列产品已被广泛应用于植被动态变化、全球气候变化、防灾减灾及环境保护等领域。由于卫星观测往往受到大气条件(如云、气溶胶、水汽等)以及传感器自身稳定性的影响等,许多由卫星观测反演得到的陆表产品,如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叶面积指数(LAI)、地表温度(LST)、微波极化亮温(PDBT)等存在严重的时空不连续问题。为了获取时间序列上连续、空间上完整的地表参数遥感产品以满足长时序的陆面过程分析与建模的需求,目前已发展多种遥感时间序列重建模型。本文介绍了基于傅里叶变换的时间序列谐波分析(HANTS)方法,能够识别并去除受到云和大气影响的像元(噪声),对原始时序数据进行时间插值来重建连续时间序列的数据,并针对其面向多种不同时空尺度的遥感反演地表参数以及在非洲、南美洲、欧洲、中国及印度等全球不同地区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包括植被动态变化对于气候变化及流域水循环过程的响应、干旱监测、基于土壤含水量饱和度时间序列分析的洪涝灾害易发区监测、遥感估算地表蒸散发时间尺度扩展等方面的研究,充分阐释了遥感时间序列产品在地气相互作用的各类研究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2019年中国陆表定量遥感发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定量遥感的发展态势和加强同行之间的信息交流,根据中国学者2019年发表的SCI检索论文和部分中文论文,对陆表定量遥感的核心进展进行了总结,涉及数据预处理(云及其阴影识别,大气与地形校正)、陆表辐射传输建模、不同变量的反演方法、产品生产评价与精度验证,以及相关应用等内容。陆表变量产品较多,本文概要介绍了反射率、下行太阳辐射、反照率、地表温度、长波辐射、总净辐射、荧光遥感、植被生化参数、叶面积指数、光合有效辐射比、植被覆盖度、森林高度、森林生物量、植被生产力、土壤水分、雪水当量、雪盖、蒸散发、地表与地下水量等最新进展,也一并介绍了2019年与定量遥感相关的科研项目、学术交流会与暑假培训班等内容。  相似文献   

7.
●以测绘学科为主的专业学术期刊,刊登内容涉及摄影测量、大地测量、工程测量、地图制图、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及图像处理、城市规划、地籍测量、计算机应用等领域。●美国《工程索引》收录期刊,所发文章全部收录于国家科技期刊数据库CSTA系统,部分被SCI及《国际大地测量文献题录》收录,同时出版光盘版。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季刊,邮发代号38-317,每册定价4.00元,全年定价16.00元。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学报  相似文献   

8.
《国土资源遥感》2000,(1):63-64
第一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中国宇航学会空间遥感专业委员会于1980年11月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了第一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出席会议代表100余名,发表论文100余篇。第二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宇航学会等下属2个遥感专业委员会于1981年7月在江西省庐山联合召开了第二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出席会议代表100余名,发表论文100余篇。会议由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遥感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中科院上海技物所承办。第三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宇航学会、航空学会、自动化学会等下属4个遥感专业委…  相似文献   

9.
刘一良  张景  王丝丝  苗晨  李晗  宋婉娟  张松梅 《遥感学报》2022,26(10):2106-2120
持续开展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对于认识和评估全球生态系统可持续性和人类生存环境状况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是面向“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等目标和愿景,提升综合地球观测能力和应对全球生态环境挑战的务实行动。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国家遥感中心聚焦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防灾减灾和韧性城市等优先事项,通过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国际组织和社会公众的协同,连续十年(2012年—2021年)发布和共享了“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共29个专题报告和100余个遥感数据集。此项工作取得的成果包括:在遥感技术方法创新方面,基于国产高分辨率卫星和多源遥感影像,针对生态系统状况和人类活动痕迹的高精度遥感监测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算法模型和数据产品;在人类生存环境认知方面,显著提升了公众对粮食安全、气候变化、城市扩展、土地退化和自然灾害风险等全球生态环境热点问题的科学认知;在生态环境重点区域方面,对“一带一路”、南极、非洲、东盟等典型区域开展精细化监测和评估。该项工作是中国作为地球观测组织GEO(Group on Earth Observations)联合主席国对国际社会的实质贡献,为相关机构和部门决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参考。本论文在此项工作开展十周年之际,系统阐述和总结了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的主要内容和亮点成果,并对未来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0.
全球碳盘点卫星遥感监测方法、进展与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对全球可持续发展带来严峻挑战。2015年《巴黎协定》确定了自2020年后国家自主贡献的减排方式,并从2023年开始每5 a开展一次全球碳盘点。2019年第49届IPCC全会明确增加了基于卫星遥感的排放清单校验方法。欧盟、美国、日本、加拿大等正在大力发展温室气体排放的MVS(Monitoring and Verification Support)能力。本文调研分析了全球碳盘点对卫星遥感技术的需求,介绍了全球碳盘点卫星遥感的技术原理,梳理了温室气体卫星遥感、生态系统碳源汇卫星遥感估算、人为源碳排放卫星遥感、碳通量同化估算等全球碳盘点卫星遥感核心环节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分析了当前卫星遥感技术对全球碳盘点任务的支撑能力,并结合国内外发展趋势,针对性地提出中国的碳监测卫星计划方案,并展望了中国开展全球碳盘点卫星遥感监测重点任务,期望为中国全球碳盘点卫星遥感体系建设提供思路与方案。  相似文献   

11.
黄铭瑞 《遥感学报》2014,18(6):1268-1275
第34届亚洲遥感会议于2013-10-20—2013-10-24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召开,主题是“桥接永续的亚洲(Bridging Sustainable Asia)”。对《会议论文集》中来自52个国家和地区的970篇文章摘要进行了分析、归纳和总结,梳理了来自亚洲、欧洲和美洲等的参会国家和地区在传感器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和遥感应用等方面的进展,发现了各参会国家对遥感研究的关注点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对文章摘要的内容进行人工分类并统计发现,文章内容十分丰富,涉及了遥感科学与技术的学术动态与学科前沿,反映出亚洲在遥感学科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巨大科技实力。中国(包括台湾地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提交了最多的文章摘要。对《会议论文集》进行文献分析发现,有702篇文章以遥感应用为主题,占全部分析量的72%,这些应用主要集中在海洋、农业、灾害、城市、森林、流域及土地利用监测等方面;以传感器、数据处理等为主题的文章有226篇,占全部分析量的23%,主要集中在数据处理、LIDAR、卫星发射、UAV及软硬件开发等方面;小卫星及大数据等热点内容虽然总量不多,但将是未来研究的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八六年九月一日到五日在联邦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召开了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协会第一委员会(原始数据获取)两年一次的讨论会。会议由该委员会主席、斯图加特大学导航研究所所长哈尔特(Hartl)教授主持,参加会议组织工作的还有联邦德国摄影测量与遥感协会(DGPF),欧洲空间组织(ESA),德国航天协会(DGLR)和德国航天研究和试验机构(DFVLR)等单位。  相似文献   

13.
ERS散射计全球海面风场数据处理与ElNino海面风场异常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超 《遥感学报》1999,3(4):300-304,324
星载散射测量技术是获取全球海面风场的有效手段。该文研究了欧洲遥感卫星(ERS) 散射计全球海面风场数据的处理分析技术。对1997 年3 月、6 月和12 月的全球海面风场数据进行平均处理,并同时与1996 年6 月和1995 年10 月的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利用遥感技术发现了赤道太平洋西部的风场异常,从遥感资料上分析了1997 年El Nino 现象的海面风场( 风速与风向) 异常变化特征。研究结果显示了星载微波散射计在全球变化监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8年9月,李德仁院士共发表论文620篇,其中刊物论文401篇,含第一作者论文158篇,非第一作者论文243篇;会议论文219篇,含第一作者论文100篇,非第一作者论文119篇;出版专著10部,译著1部,主编论文集7部。今将目录列出,以庆祝李德仁院士70寿辰。  相似文献   

15.
为了回馈广大作者多年来对我刊工作的支持,《全球定位系统》编辑部从2019年起与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合作,进行年度优秀论文的评选(特邀稿件给予特约稿酬,不在优秀论文评选范围),并给予特殊稿酬奖励,评选流程如下:为了配合当年度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的颁奖时间,从年会召开的前一年度第2期到年会召开的当年度的第1期中由审稿专家评选出6篇优秀论文,其中一等奖1篇、二等奖2篇、三等奖3篇,在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年会上给评选出的优秀论文第一作者(特殊约定可为通信作者)颁奖,并分别给予一等奖3000元、二等奖2000元、三等奖1000元的特殊稿酬奖励。  相似文献   

16.
信息广场     
《中国测绘》2013,(6):84-87
我首次发布全球农业生产遥感监测评估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11月20日向全球首次发布了《全球农情遥感速报》(中、英版),为全球粮食贸易提供了重要而透明的农情信息。该报告评估了全球粮食主产区和主要产粮国2012—2013年小麦、玉米、大豆与水稻的产量,并对粮食主产区与主产国的环境和生产要素进行了细致分析。  相似文献   

17.
科技论文写作是所有从事研究工作的人员都会面对的一个课题.我已在SCI期刊发表论文28篇,SCI引用190余次,提出的像元形状指数(PSI)被国际刊物IEEE TGRS作为封面报道,2010年获得美国摄影测量与遥感协会(ASPRS)影像解译领域最佳论文奖,2012年获得IEEE GRSL最佳审稿人奖.我结合自己的一些工作实践,谈谈科技论文写作. 我想从以下4个方面和大家探讨:第一,遥感国际期刊的介绍.这里的介绍也包括我自己对这些期刊的理解,以及它近年来的动态.第二,论文的攥写.因为我们的专业和研究方向的差别,所以只能泛泛而谈,讲讲我自己在论文攥写和审稿当中的一些经历.第三,论文的评审.我想从审稿专家的角度去衡量一份论文发表的过程.第四,论文的灵魂.我想表达的意思是论文除了表面的琐屑的技巧以外,真正起核心作用、展示科研实力的是论文的内容以及创新,这才是论文最核心的环节.  相似文献   

18.
世界各国已发表的应用遥感技术解决区域地质问题及进行矿产普查方面的文献很多。而本文所介绍的是在1986年欧洲共同体召开的第一届“用遥感技术进行矿产勘探”专题会议上发表的几十篇学术论文的简要内容。这些内容主要包括用于地质研究的传感器,地物波谱研究,地学数据综合处理分析及用遥感图像数据勾绘线性、环形构造,确定各种围岩蚀  相似文献   

19.
曾钰 《测绘科学》2016,41(4):177-183
针对尚未有用综合应用文献分析方法对我国遥感技术学科发展与评价的报道的现状,为了从定量的角度了解我国遥感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该文综合利用文献计量方法,提出将高被引频次论文学术特征及高频次关键词共同分析的方法,选取我国测绘遥感相关领域16种专业学术期刊,通过分析2010年至2014年这些期刊的引文和关键词,揭示近5年来我国遥感研究在期刊分布、作者及机构方面的特点,以及在数据获取、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热点、热点变化及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为反映《遥感学报》及中国遥感学科近20年的发展趋势,针对《遥感学报》在1997年—2015年期间出版的所有1804篇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给出了国内高校及研究机构的发文量排名和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发文情况,并对比了常设栏目和专题栏目的论文发文量及被引用情况。通过比较4个时间段内论文关键词的共现关系,反映出随着新的卫星载荷不断发射,观测技术由单一观测变为多源卫星观测,遥感定量反演模型由简单变得更为复杂,遥感技术应用也由最初的测绘、国土调查等单一应用逐渐变为多学科交叉应用,特别是在近年来国内外社会热点的驱动下,遥感技术已开始在灾害应急、全球变化、大气污染、粮食安全等领域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此外,无论是在当前遥感学科发展还是国家需求的现状下,都迫切需要建立国家级的遥感应用综合信息系统,以提高对环境和资源的宏观调控能力,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布局和趋势预测,为资源管理、环境保护、防灾减灾以及实现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宏观调控,提供科学的数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