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三维地学建模的理论与方法在大数据时代该如何发展,是当下这一领域研究人员非常关注的问题。从现代三维地学建模的重要方法——隐式建模的角度,对三维地学建模方法与地质大数据系统的有机集成、以及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提高地学建模的效率和质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初步提出了一套基于地质科学大数据的三维地学建模方法和流程,包括:地质大数据的搜集、主题大数据系统的搭建、地质特征要素的深度挖掘和三维地学模型的动态构建。同时,也指出了大数据背景下高质效三维地学建模的关键在于:研究实现充分顾及地质对象和地质科学大数据特点的地学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数据挖掘及空间推断方法。通过一个典型矿体建模的应用实例对所提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2.
正郑明华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矿床学家和地质教育家,在地质教育和矿床研究领域辛勤耕耘60载。他博学广闻,严谨求实,开拓创新,成就卓著。在科研上,他孜孜以求、潜心钻研,在现代成矿理论与方法、层控矿床学、金矿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教学上,他呕心沥血,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培育出了大批优秀地学人  相似文献   

3.
地学研究,实现从定性描述向定量化转变是当今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现代理论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这一转变成为可能。数学、物理学、航天技术、电算科学等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地球科学研究领域,大大影响了地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同时也改变了地学研究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操作技能。这在首届全国青年地质科技工作者学术讨论会上得到充分的体现。在岩矿研究方面,把系统论应用于多元作用的地质过程,用因子分析方法,根据元素丰  相似文献   

4.
主编絮语     
地学科技期刊是适应地学研究与发展的需要和时代的需求应运而生。地质学科的分化和进展,带动了地质科技期刊的发展,地学科技期刊的发展又推动着地质科学技术的繁荣,为我国地学科技成果走向国际功不可没。现在我国广义的地学科技期刊(包括地理科学类、地质科学类和  相似文献   

5.
周口店地区新型地学教育资源开发利用与配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口店地区丰富多采、得天独厚的地学现象使世人瞩目。该区地质研究达 1 30余年 ,野外地质实践教育也有 80余年的历史。诸多基础地质的深入研究成果和地学前缘重大课题的突破皆能及时转化为地学教育资源。但是现阶段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构建而导致资源配置发生重大变化 ,我国传统地质矿产调查已渐变为新一轮国土资源调查。作为历史悠久的我国地质人才培养的良好场所 ,周口店实践教学基地必须面对市场经济 ,拓宽服务领域 ,在原以岩石、地层、构造、矿产为主的教学资源基础上尽快开辟新型地学教育资源。经近期研究开发并已启用的主要内…  相似文献   

6.
93’科技节期间,上海市地质学会基础地质学术委员会,于10月26日举行上海旅游地学学术研讨会。会议由李维显主持。出席研讨会的有学会秘书长余纪扬、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市地矿局、上海海洋地质局、上海地震局、上海市遥感办等20多位专家、学者。副教授、市科协科技活动积极分子胡永懋,在对上海地学旅游考察基础上,首先,作了开发上海地学旅游的学术报告。与会学者认为胡副教授的学术报告对发展上海地学旅游具有较高的学术性和可行性;对上海开发地学旅游的有利条件、地学旅游资源、地学旅游内容、  相似文献   

7.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是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勘查技术院和成都理工学院主办的科学技术刊物。本刊主要刊登地学领域内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地质、数学地质、矿床地质、能源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等探测与信息处理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本刊融学术性与技术性于一体、理论与实践并重、兼顾普及与提高 ,旨在促进地球探测、信息处理的新理论、方法、技术的应用 ,发展和推动地质勘查、信息处理的理论、方法全方位地为国民经济建设各部门服务。本刊不仅是地学领域内从事教学、科研、生产…  相似文献   

8.
齐运铎 《地质学刊》2007,31(4):I0002-I0002
2007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于11月14日至17日在安徽合肥举行。来自华东六省一市100余名地学工作者参加了由安徽省地质学会承办的这次地学盛会。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加强地质工作,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安徽省人民政府田唯谦副省长参加了会议并在开幕式上致辞。  相似文献   

9.
《上海国土资源》2006,(4):68-68
《上海地质》是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上海市地质学会共同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地质科学技术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物为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服务,为广大地学工作者提供交流论坛,为青年地学工作者开辟开拓思维,百家争鸣的百花齐放地学园地,为地质科技进步,为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科技兴国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中国地质科学的研究现状开展了定量的学科评价。根据中国地质文献数据库的资料,对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和高等院校三大系统2003—2007年发表的地学文献,按照基础地质、矿产资源、环境地质、技术方法四大类及若干国际热点学科/领域进行了统计。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科学院在第四纪地质、古生物学等基础地质研究方面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在跟踪国际热点和前沿学科方面明显走在国内各部门的前列;中国地质调查局在金属矿产、变质岩、探矿工程等学科方面优势明显;高等院校发表论文数量最多,各学科发展比较均衡,相对而言,沉积岩、工程地质和数学地质具有一定的优势。总体上,中国已经是一个地学大国,但一些国际热点学科(例如行星地质、极地地质、全球变化等)还处于明显的弱势。  相似文献   

11.
全英文教学的开展是我国高等教学国际化教学发展的产物。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于2018年秋季开始招收全英文授课的留学生班,《普通地质学》是该班留学生第一门专业必修课。在此背景下,作者开展了《普通地质学》全英文理论与实践教学。文章系统回顾了该门课程全英文教学的历程,重点总结了针对大多数母语为非英语的留学生开展全英文教学中的体会与经验,详细阐述了在教学方法与考核模式等方面的新做法与新探索,以供其他地质院校在实施《普通地质学》全英文教学过程中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普通地质学》是引领新生进入地学殿堂、了解地球科学知识的一门专业启蒙课,也是新形势下地学通识教育中的一门基础理论课。其内容涉及地质学全部基础知识中的最必要部分,具有衔接和统领地学各门专业基础知识的特点。根据多年教学体会,笔者认为在精英教育与通才教育并举的新形势下,必须心系学生,与时俱进,转变教育理念,优化集课堂、实验、野外教学为一体的教学体系,推进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建设,摈弃不适应时代发展与国家需求的教育模式,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对学生开展基础理论传授、专业基础技能训练、创新科研培育的系统教育,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激发学生专业兴趣和创造性思维。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目标明确地开展思政教育,引导学生认清学问与道德的关系,建立德识双馨的价值取向,提高基础地质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学改革,为国家培养五育兼备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13.
地质环境与城市发展研究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该文概述了城市地质环境与城市发展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了我国城市工程地质工作存在的问题,论证了地质环境与城市发展中主要问题的解决途径,提出了地质环境与城市发展研究与工作的一些建议。论文还介绍了与地质环境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的我国工程地质专业设置现状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高有峰  张立斌  陈桐  王璞珺 《沉积学报》2017,35(5):1078-1085
通过调研国内主要地质高校涉及沉积学领域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野外教学和研究生毕业论文等情况,对中国沉积学相关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从而讨论了中国沉积学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调研结果显示:1)中国地质类院校中涉及沉积学的本科专业设置基本统一,而研究生专业设置则存在较大的差异,各大高校的传统优势研究领域各具特色;2)通过统计近15年沉积学相关专业研究生毕业论文情况,揭示沉积学相关专业学位论文数量占地质学科总数的32%,其中油气地质学学科又占沉积学论文总数的77.1%,可见油气地质学是近15年来沉积学领域发展最快的学科,说明我国的经济增长和石油与天然气勘探开发与对人才的需求息息相关;3)通过研究生学位论文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对比,我国沉积学教育与国民经济是同步发展的,一方面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断向沉积学领域提出新的课题,促进沉积学和沉积学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沉积学领域和沉积学教育取得的成果反过来又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沉积学人才培养需要确定正确的目标和模式,将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协调统一本科地质学基础教育和研究生沉积学专门教育,构建终生教育体系,才能真正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使沉积学各研究领域的接续力量源源不断,使中国的沉积学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5.
网络服务是煤炭地质档案业务发展的必由之路,为了解决在公共网络传输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本文介绍了一种虚拟专用网络技术,通过分析其应用于煤炭地质档案网络服务中的优势,为行业内外部的信息共享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王鸿祯 《第四纪研究》1994,14(2):115-118
尹赞勋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又是我国地质事业的一位开拓者和组织者。尹先生对科学界、地质界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在地质教育方面,自1952年至1956年,他参加了北京地质学院的筹建工作,并担任了第一任副院长兼教务长。在北京地质学院任职期间,他竭尽全力推进各项教学工作,培养了大批学生,满足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对地质人才的需求。他为北京地质学院的成就而自豪,并长期关怀学院的成长,关怀地质教育的健康发展。我们缅怀尹先生的最好方法就是推动学校工作的进一步向前发展,使之建成为当代地质教学和科研的一个中心。  相似文献   

17.
The protection and long-term safeguarding of geological localities are fundamental to the continuation of fieldwork, both now and in the future. The responsibility for these lies with the Nature Conservancy Council, the government agency charged with protecting geological and biological sites. Part of the work of the Council's Geology Branch is concerned with creating or re-exposing geological localities which are of value for teaching or collecting; and in the article which follows, Keith Duff explains the background and methods of this work, using the recently established geological trail at Salthill Quarry in Lancashire as as example. This is the first of a series of articles which will give details of British sites developed in this way.  相似文献   

18.
工程教育认证制度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互认的重要基础。本文以中南大学地质工程专业为例,结合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标准要求,论述了专业基本概况、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并重点分析了基于专业认证的持续改进工作组织管理和指导思想。结合实际持续改进的过程,从课程体系的修改与完善、基础课程、专业基础及核心课程知识互相衔接、人文素养教育、各种技术和现代化工具应用教学、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和计划修订等6个主要方面阐述了持续改进的措施。指出持续改进工作对专业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均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地球物理的多解性无处不在,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往往结合地质资料来对反演结果进行合理的地质解释。然而在偏远地区地质、深部钻探资料非常缺乏,野外已有的井孔也往往难以获取岩性编录资料。当这些资料比较少时,反演结果依然存在难以解释或者不确定等问题。是否可以借助于地下水位与水质信息包含的地质体水力特性,来辅助地球物理反演过程?基于此思路探索了基于地下水模型的地球物理反演解释优化方法:以大地电磁法为实现手段,通过研究已知理想地质模型和多个基于反演结果解释得到的地质模型,建立地下水数值模型,对比地下水水流和溶质运移数值模拟结果,最终确定相对最佳地质模型。并通过敏感性分析验证了运用地下水数值模拟搜索相对最佳地质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论贵州省地质公园的建设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公园在强化地质遗迹保护、深化地质科学研究、推进地学科普教育、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起着积极作用,本文在分析贵州省地质遗迹分布特征、地质公园建设资源条件的基础上,探讨了贵州省地质公园建设与发展的方向和途径,以期使富有内涵和特色的地质公园在国土资源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